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近日 ,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的生猪产能恢复情况 , 截止到2020年末 , 生猪存栏比去年年末增长了31% , 能繁母猪存栏比去年年末增长了35.1% , 2019年末我国能繁存栏为31041万头 , 生猪存栏54419万头 , 据此推断 , 截止到2020年12月底生猪存栏量为71289万头 , 能繁母猪存栏41936万头 。 按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加 , 猪肉应该降价才对 , 可从12月至今猪肉价格一直维持在25元以上 , 现阶段甚至还有30元的猪肉 。 这个价格相比2019年并没有明显降价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有人认为 , 猪多了 , 猪肉却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了 。 尤其是玉米和大豆价格从去年秋季上市以来是持续维持高价 , 受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影响 , 饲料也是频繁涨价 , 进而导致养猪成本增加 , 虽然猪多了但是养猪户挺价惜售 , 消费者就不得不吃高价猪肉 。 看似有一定的道理 , 但实际并没有道理 。
饲料价格上涨后 , 养猪户确实会为了保证利润而挺价惜售 , 但若没有生猪供应缺口的支撑 , 养猪户挺价反而可能因为生猪积压后集中出栏猪价遭遇”塌方式“下跌 。 也就是说猪肉供应缺口才是控制猪价的关键因素 。 虽然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90%以上 ,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1、产能的恢复并不代表出栏生猪的恢复 , 肥猪养殖周期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 假如当下生猪存栏达到了正常水平 , 但是可供出栏生猪数量想达到同样的水平则需要6个月以后 , 产能的恢复并不能第一时间传导到终端市场 。
2、数据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 , 据我所知一些地区为了满足生猪出栏量的要求 , 不惜让一批猪卖两次甚至多次 , 集团化猪场之间为了完成任务 , 也是互相调运猪互相帮忙 , 目前的7.1亿头生猪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水分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所以看似产能恢复了 , 但是距离满足市场猪肉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 这种情况下猪肉价格怎么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 降至10元时代?不过2020年未能完成的猪肉价格目标预计在2021年能顺利完成 , 主要是因为2021年养猪行业面临3大变化 , 而这3大变化每一种都是促进生猪产能恢复的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第一种变化、集团化猪场会进一步发力
2020年猪价理想集团化猪场发展迅猛 , 甚至创下了短短半个月整个集团化猪场投资200多亿的壮举 , 2021年虽然猪价相比2020年恐怕会有所下跌 , 但是只要还有利润集团化猪场就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 , 2021年集团化猪场生猪存栏量在总养殖量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第二种变化、非瘟将不会是阻碍养猪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洲猪瘟是导致目前生猪严重供不应求的罪魁祸首 , 虽然目前依然没有效果显著的疫苗和药物 , 但是在同非瘟斗争的这么多年中已经总结出了防控非瘟的有效措施 , 尤其是下半年非瘟的发生率已经很低了 , 最近几个月都没有发生 , 到了2021年预计非瘟发生将会进一步减少 。
虽然非瘟发生减少了 , 但是据我了解由于三元母猪的饲养 , 母猪蓝耳、伪狂犬甚至口蹄疫等问题却严重了很多 , 目前还面临着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变异 , 虽说有疫苗 , 但是疫苗效果在下降 , 这种有疫苗的疾病养猪户的防控警觉性要小一些 , 反而不利于疾病的防控 。 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变化养猪户需要注意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
文章图片
第三种变化、母猪品种的变化
为了快速恢复产能 , 现阶段多数猪场饲养的母猪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三元母猪 , 相比于二元母猪其产仔数低 , 产后奶水差 , 淘汰率高 , 利用时间短 。 2021年面临母猪的更新换代 , 那是选择产仔数更高的丹系种猪还是体型更好的美系种猪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
在追求产量发展的时候可能对品质要求不高 , 而等到母猪供应充足了 , 品质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 养猪朋友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 选择合适母猪品种进行培育 , 跟上我国生猪养殖发展的步伐 , 如此才能在后续的养猪中立于不败之地 。

猪多了31%,猪肉却并未降价,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