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大限将至 短期健康险市场承压


监管大限将至 短期健康险市场承压
文章图片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黄坤
健康险将迎来监管大考 。
近日 ,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 对于产品定价、组合销售、停售和续保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 提出在《通知》印发前保险公司已经审批或备案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 , 不符合要求的应于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销售 。
当前 , 部分头部保险公司已推出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 , 成为短期医疗险产品的有效替代 。 “监管定调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经营转型和创新 , 价值体系将进行重塑:从‘保健康人’走向‘保人健康’ 。 ”1月17日 , 太平洋寿险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近年来 , 健康保险业务年均增速超过30% 。 疫情激发了健康风险管理需求急速上升 , 短期健康险逆势上涨 , 百万短额医疗险产品迅速走红市场 , 以低端医疗险的价格“撬动”中端医疗险的保障 。
与此同时 , 保额虚高、搭售停售、“短险长做”等销售乱象也层出不穷 。 “很多声称400万保额大多只是噱头 , 其实这些产品大多只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 , 一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中的特需不予报销 。 ”1月16日 , 一名资深保险经纪人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同日 , 一名健康险业内的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短期内 , 《通知》将对健康险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 “尤其对互联网险企而言 , 花式营销受到限制 , 保险销售将持续承压 , 获客和获取流量的难度都进一步加大 。 ”
承保亏损换取高速增长
疫情之下 , 健康险业务一路高歌猛进 , 成为保费规模最大的险种 。
截至2020年11月末 , 健康保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7642亿元 , 同比增长16.4% , 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主力 。
近三年 , 健康险的保费增速逐年上升 。 2017年至2019年 , 保险全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4389.46亿元 , 同比增长8.58%;2018年增至5448.13亿元 , 同比增长24.12%;2019年增至7066亿元 , 同比增速提升至29.7% 。
具体来看 , 健康险已经成为各大险企“掘金”的主战场 。 2020年1―11月人保健康实现保费306亿元 , 同比增长46.3% , 11月单月保费18亿元 , 同比增长89.9%;平安健康实现保费87.56亿元 , 保费同比增长50.6% , 11月单月保费增长42.1% 。
与此同时 , 互联网险企健康险也发展迅速 , 客群以80后、90后为主 。 泰康在线副总裁丁峻峰介绍 , 目前 , 泰康在线健康险客户平均年龄仅有35岁 , 80/90后客户占80% , 40%的年轻客户从泰康在线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张保单;客户的地域分布从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 , 逐步扩展到四五线小城 , 甚至乡村 。
原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曾公开表示 , 健康保险在中国真正开展起来是2000年前后 , 在开展过程中 , 大致上出现了三次热点:一是重大疾病保险 , 这是起步;二是百万医疗保险;三是被大家所热议的惠民保医疗保险 。
然而 , 以百万医疗险为主的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健康险 , 凭借保费低、保额高、线上购买便捷等特点 , 近年来成为“网红”保险产品之一 , 诸多险企跟进百万医疗险升级配套产品 , 及差异化的配套增值服务 , 如降低免赔额、提升保额、用药范畴等 。
与竞争者纷纷涌入 , 保费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承保亏损“包袱”重 。 据媒体报道 , 2020年前11个月 , 财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达40.11亿元 , 承保利润率为-4.50% 。
业内人士预测 , 2020年百万医疗险市场赔付率可能突破35% 。 数据显示 , 2019年全年 , 健康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351.48亿元 , 同比增长34.81%;2020年前11个月 , 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2531.17亿元 , 同比增长22.41% 。
对于亏损原因 , 多家险企人士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分析称 , 短期健康险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加快 , 性价比较高 , 面临高频、大量的理赔 , 对保险公司而言 , 经营短期健康险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 , 而是获客和流量导入 , 开拓市场占有额 , 赢得市场声誉 。
“短期健康险竞争激烈 , 承保利润亏损与其对产品的开发和定价不合理、同质化及竞争激烈导致费率设置偏低、运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较弱等也不无关系 。 ”上述健康险业内人士表示 。
监管出面制止乱象
岁末年初 , 多家险企短期健康险业务遭监管点名责令 , 营销乱象浮出水面 。
1月16日 , 国华人寿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百万医疗险 , 常常在微信、抖音等打着‘首月保费仅需几元 , 住院报销百万’的宣传标语 , 但实际上医疗报销根本无法花费那么多 , 存在保额虚高、业务员引导客户隐瞒病史 , 导致理赔纠纷等乱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