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莜面的故事二


我和莜面的故事二
文章图片
我和莜面的故事二】据文字可考 , 武帝(刘彻)征讨骚扰北疆的匈奴时 , 曾以此作军粮 , 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它是北方高原燕麦的一种 , 出双胞芽的禾科作物 , 耐凉抗旱高产是它的特点 , 也是高原北疆人民世代赖以生存的食粮 。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 , 脱胎裸露不见包衣 , 纤细的本色绒毛尾巴在尖部翘起 。 我们从小由它陪伴长大 , 从早餐糊糊炒面 , 午饭的鱼鱼窝窝 , 晚上的拿糕傀儡 , 吃的是那样的津津有味 。 让我们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童年 。 种植它不需要深耕的土地 , 三寸足矣!每亩四、五升的播种量就能连片成区 , 三个多月的成熟期也省时歇地 。 锅里炒熟 , 盆里泼熟 , 笼屉里蒸熟 , 这三熟食品香味浓郁 , 无糖耐饿维生素多 , 养育了阴山内外世代幸劳的农牧民族 。 我们儿时曾经戏耍 , 选那粗壮的莜麦杆割下 , 再用铃径顺杆划开 , 做成莜麦竿的笛哨 , 吹出的音频很是响亮刺耳 , 也吓得聒噪的蛐蛐一动不动静止了悠扬的长调 。 记得村里大锅炒莜麦的场景 , 推木筢子老农有些张扬的一推一飘那个连贯悠然的动作 , 与大炒锅里莜麦噼啪的作响 。 最后那一锅莜麦是我曾经一度的期待 , 在收工时 , 父母亲总不会忘记截留一些莜麦 , 再炒到金黄金黄 , 算作是对我深度配合 , 没有过分捣乱的奖励 。 那喷香金黄的莜麦抓上一把放入嘴里 , 咀嚼出的面香至今还时时回味 。 最难受也最无奈的是 , 炒的爆起那细细的莜麦毛毛 , 偷偷地钻进脖根里 , 痒痒的!使我不敢将头扭转 。 最后还是妈妈将我的衣服脱光 , 洗个澡再漂洗了衣服才可动弹 。 我从小吃莜面长大 , 对它情有独钟 , 吃过白色的精莜面 , 也吃过带皮原味的青色莜面 。 那种酥爽的口感和特有的油香味而百吃不厌 。 在文革期间 , 粮食紧缺 , 一年三百六十斤的口粮 , 莜麦占了百分之七十 , 其它有粗粮与小麦 , 吃白面烙油饼那是很奢侈的事情 , 莜麦就是主粮 。 因莜面不易消化耐饿营养成份高 , 在当时的那个贫困年代 , 也让许多的人逃离了饥饿的困忧 , 健康幸福地生活到了现在 。 时至今 , 粮荒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 我们不再为无粮烦恼 。 合理营养膳食搭配 , 增强体质的健康食谱在逐步完善 , 莜面因有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降糖 , 降脂 , 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 而倍受糖尿病、高血糖 , 高血脂 , 缺钙患者的青睐 , 各种莜面花样制品进入了市场 , 也摆上了高挡饭店餐桌 。 它虽作为粮食 , 但有着治疗防病的功效 , 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 。 莜面有着两千多年厚重的面食文化传承历史 , 在北方这片黄土地上根深果硕 , 治疗预防疾病的食用价值将逐步突显 , 是不可多得的功能性健康食品 。 但愿我们这一地方小吃 , 通过深加工 , 细研制 , 改善大众适口性 。 飞越黄河走向大江南北 。 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 为人类餐饮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