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妈祖庙前女孩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 , 享受很嗨的现场”摘要:台湾庙宇里传统的祭典仪式是庄严肃穆的 , 然而在妈祖庙前跳舞的 , 是一群衣着前卫的年轻女孩 。 黄嘉丰2017至2018年在台湾求学期间 , 将镜头对准这些舞者 , 试图了解她们在男权把持的庙宇之下如何生存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一位庙会钢管舞者在表演完毕后坐在马路边上休息 , 我拍下了她的背影 。文丨黄嘉丰 摄影丨黄嘉丰 编辑丨陶若谷第一次见到庙会的钢管舞团 , 是2017年在台中大甲镇 。 正值妈祖出巡绕境 , 即信徒队伍抬着神像 , 绕宫庙的庇护区域步行一圈 。 鞭炮声接连响起 , 队伍途经的街巷弥漫着久久不散的火药味 , 槟榔渣和红得发黑的槟榔汁被肆意吐在地上 。妈祖绕境属于地方盛事 。 民众在自家门口供奉祭祀品 , 等待神明队伍经过 。 家长携着小孩 , 少男少女和不打算错过商机的熟食摊贩 , 都在热闹之中 。绕境队伍里 , 着装统一且露骨的舞者们在吉普车改装的车上大展身姿 , 不时作出挑逗的动作 , 引得男人举起手机或相机拍摄 , 更有甚者骑车或步行 , 一路追随其后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钢管舞者正在庙宇前表演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抬神轿的年青人正在经过“辣炮” 。 轿夫会在鞭炮炸响时踏过 , 属于祈福仪式中的一环 。在我的认知里 , 传统的祭典仪式庄严肃穆 , 容不得半点荒诞 。 然而眼前衣着清凉的钢管女郎在妈祖面前跳舞 , 流行电音舞曲笼罩着古老庙宇 , 身旁信徒和围观民众都习以为常 , 神色中寻不到半点波澜 , 只有我与同行的友人倍感诧异 。妈祖的原型是一位千余年前生活在福建沿海的女性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 对庙宇进行阐释及传承的权力千百年来都主要由男性掌握 。 在台湾的绕境仪式中 , 庙宇的负责人、活动统筹者、扛神轿者等关键角色也是由男性担当 。 而钢管女郎则像“祭祀品”一样 , 被安排在神明面前跳艳舞 , 成为被男人观看的客体 。我带着原生的父权思想 , 又带着反对物化女性的观念 , 十分好奇庙宇之下呈现出的性别权力关系:女性—男性—女性(自上而下)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台湾中部云林县北港朝天宫里供奉的妈祖像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手捧神像出巡基本是男性信徒的专利 , 鲜有女性身影 。起初我怀揣着批判的态度发问 , 为何这群年轻女孩愿意自我物化来满足男性的凝视与幻想?于是我开始跟拍她们 。每次我都尝试效仿“阵头”的年青人那样嚼槟榔 , 学着让槟榔汁从门牙缝中迸射出去 , 溅落到地面成为一滩血色汁液 。 也尝试效仿其他男人 , 直盯着钢管舞者的大腿看 。 甚至用相机仰对着舞者的两根大白腿 , 想获得“行走的子宫”主题影像——从传统女性主义观点看来 , 这是女性物化的表现 , 目的是迎合男性凝视 。原以为这群舞者在镜头面前会感到羞涩 , 然而她们毫不避讳 , 在照相机前呈现出更为亢奋的神情 , 甚至透过眼神和抚摸肢体与拍摄者互动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正前往表演目的地的舞团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钢管舞表演在庙会上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在庙宇正门或者侧边设置定点舞台 , 第二种是绕境表演 , 徒步或站在钢管舞车上沿路表演 。2017年夏天 , 我在彰化县拍定点表演 。 酷热的午后 , 大雨在演出进行时倾盆而下 。 几乎只穿着内衣的舞者们迅速从车上下来 , 与四周围观的男人一同挤进临时搭建的帐篷避雨 。男人大多四五十岁 , 亦有十几岁的少年郎 , 他们在雨篷里开始了男人间的斗嘴逞强 。 有人试图建立绅士形象 , 也有人开黄腔 , 一个尚有学生气息的少年从宽松的裤袋里摸出两罐啤酒 , 对舞者说 , 他能一口气喝光 。 另有一位年过花甲衣的矮老头 , 将悬在鼻梁上的老花镜往下拨 , 把相机凑到舞者跟前 , 猛按快门 。 女孩们自顾着低头看手机 , 勉强朝他们微笑 。我像其他要求合影的男人一样朝中间的舞者围拢 。 交谈至合适机会时 , 向其中一个黝黑的女孩悄声问:“会有人说你们太暴露吗?”这是一个与现场热闹氛围格格不入的问题 , 我只敢偷偷地问 。 女孩回应:“不用理他们啦!他们都戴有色眼镜 , 不知道底下排练有多累 , 只会说我们’露很大’(衣着暴露) 。 我很享受很嗨的现场 , 而且很多朋友到场支持我们 。 ” 她说的时候挥手指向人群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庙会钢管舞的缘起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 。 台湾社会学者张琼霞的田野调查显示 , 有仪仗队经营者在1967年成立全台第一支纯女子西乐队(暂时没查到 , 还请麻烦确认一下这个说法)——溪洲女子大乐队 , 靓丽的水手制服、整齐的步伐和姣好的面容 , 让她们在庙会“阵头”队伍里赢得追捧 。从后来的媒体报道可知 , 八十年代开始有了电子花车 , 女性歌手就被安排上花车表演 , 当时还是以歌艺取胜 , 美色其次 。 到八十年代末期 , 歌手的衣着全面三点化 , 许多农村女孩在经济诱因下陆续加入 , 再后来钢管舞应势而生 。 2000年后 , 台湾政府曾以“妨碍风化”为由 , 取缔过一些露骨的演出 , 但市场需求庞大 , 这项庙会例行节目并未就此停止 , 仍活跃于各地庙会 。分页标题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临时搭建的表演后台一角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庙会现场的角落散落有槟榔汁、废弃的鞭炮箱和饮料杯 。我跟拍一年粗略统计 , 目前全台湾有数十个活跃于庙会的钢管舞团 , 规模在数人至十余人不等 。 每逢妈祖或其他神明的节庆日 , 庙方会请来舞团 , 安插进“阵头”表演 。 声势排场越大 , 人群气氛越热闹 , 就越彰显该庙宇的影响力 。 而庙宇与庙宇间则存在着“颜面”的较量 , 正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 , 钢管舞团就有了充足的土壤 。庙会密集的时候 , 受欢迎的舞团常常一天或两天就有一场演出 , 演员今天在台北 , 次日就可能出现在台湾中南部 。 日晒雨淋是常事 , 因此不少舞者的肤色都显得黝黑 。冬天倘若在台南演出还算暖和 , 如果在北部 , 湿冷的气候仅有10摄氏度 , 她们也要露出四肢站在车顶 , 迎着风表演 。 有经验的舞者会在车顶备件外套 , 一有间隙立刻披上 。 偶尔有沿路的老男人用闽南语戏谑地朝车顶问:“妹啊 , 欸挂未?(会冷吗?)”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舞团除了庙会演出 , 也承接婚庆、丧事、春茗、尾牙或公司开业等助兴活动 。 一个“阵头”成员向我透露 , 一般的舞者随团表演 , 庙方需要支付每人500元台币每小时 , 但不包括钢管舞车和其它器材的费用 。 舞者的资历、知名度和形象 , 都是影响出场费的重要因素 。 同时也意味着 , 这份职业吃的是“青春饭” , 不稳定性高 , 还常常受到外界的异样眼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有意将取景框局限于舞者的躯体 , 不拍头部 , 以此来传达一个涵义:舞者被当作一件具有激发男性欲望的物体 , 她们并不具有主体性 。然而融入整个庙会后我发觉 , 作为舞台表演的核心 , 她们其实掌控着现场气氛 , 而且有自己的粉丝 。 我曾碰见几张相熟的年轻男人面孔 , 他们总在某个舞团演出时出现在台下或庙会现场 , 演出高潮时会高呼舞者的艺名 。 也有人买来手摇饮料和零食 , 在演出结束后送给自己心仪的女孩 , 藉此赢得一张合照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两位粉丝跟随在绕境的舞台车后 , 其中一位男性背着写有舞者名字的应援牌 。
妈祖庙前跳艳舞 不在乎有色眼镜享受很嗨的现场
舞者像明星一样将舞团宣传海报抛向粉丝 。到了拍摄后期 , 我愈发对最初的批判视角感到无力 。 过去父权体系以道德对女性套上枷锁 , 强调女性不能抛头露面 , 然而当代女性已经朝着身体自主的方向前进 , 她们可以自行决定身体是否该展现在他人眼前 。虽然在崇拜妈祖的语境里 , 女性仍多以“第二性”的姿态出现 , 成为被男人观看的客体 , 但舞者们在表演中通过与粉丝互动及展现舞姿寻求自身的主体性 , 正是对抗边缘性和他者化的表现 。2018年初的一个傍晚 , 我提着相机穿插在新北市淡水区的人群中 , 舞台车上是一个名叫“欧嗨呀”的知名舞团在表演 。 露天灯光打亮人群 , 音响发出巨大的声音 , 舞者们挥舞动红色的长袖 , 跟随节奏拨动扇子 。 这回我与身旁的人一样 , 沉浸其中 。 一整年里 , 我去过这么多场庙会的表演 , 第一次觉得这些女孩真是漂亮 , 舞跳得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