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_原题为 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一年一度的11·11落下帷幕 。 今年11·11期间 , 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2715亿元 , 创近年来最高增速 , 成为名副其实的11·11新主场 , 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今年的京东11·11不乏亮点 , 除了惊人的下单金额外 , 3亿件新品首发 , C2M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8%、全国两百个产业带的共同参与、物流配送再次全面提速 , 全国92%区县和83%乡镇可享24小时达.....这些都是今年11·11新主场的新看点 , 也成为京东迈向成长的注脚 。
拨开这些数字的迷雾 , 京东11·11巨额销量的背后 , 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
通过京东11·11 , 数十万的第三方商家获得了飞跃式的增长 , 其中既有华为、美的这样的传统品牌商 , 也有来自低线城市的农户 , 各行各业的商家在京东上找到了创造财富的密码 , 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格局 。
在2017年明确要以技术为驱动力之时 , 京东就决心要聚焦关键业务 , 走开放、共生的正道 , 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撑 , 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 如今 ,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犹如鱼水 , 二者的相辅相成 , 将打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3亿件新品首发 , C2M模式已成爆款孵化器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京东零售集团平台业务中心平台营销部负责人孟祥奇 。
每年的11·11都是各大电商平台角力的舞台 , 而新品的发售又往往是11·11的重头戏 。 今年11·11 , 京东售出近3亿件新品 , 成交额同比增长228% 。 在今年11·11前夕 , 京东“新品”成交额占大盘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 。
新品的销售占比快速提高 , 体现出的是京东C2M 反向定制能力在多个行业的普适性 。
准确预测消费者的喜好、需求 , 是品牌商每年最早 , 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建立合适的模型 , 品牌商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消费者画像数据 , 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当下的消费趋势 , 更别论测试新品、研发生产 , 再到新品正式上线 , 每一个环节的周期都非常漫长 。
如何缩短新品上市的时间 , 是品牌商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 , 品牌新品迭代的平均周期长达18个月 , 一般品牌商需要耗费10个月去做包括调研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 , 剩下的8个月则用于生产制造 。
因此 , 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 也触发了京东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契机 。 从2013年“JDPhone计划”开始 , 京东尝试以海量的用户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 通过识别细分市场和挖掘用户关注点 , 成功解决品牌商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盲点 , 最终在反向定制上摸索出可行的路径 , 并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 , 即需求报告、仿真试投、厂商研产、京东首发和精准营销五大环节 。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在京东的C2M模式加持下 , 大量的品牌商找到了打造爆款新品的“捷径”:针对高端冰箱细分市场 , 美的突出冰箱的保鲜效果和净味功能 , 在京东上独家发售了果润维C冰箱;在电热水器领域 , 海尔定制的实时智能监视胆内水质 , 瞄准的则是已婚家庭女性对热水胆细菌滋生的担忧问题 。
C2M模式的跑通 , 本质是京东“十节甘蔗”经营理念的生动体现 。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提出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 , 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 。 在C2M模式中 , 京东不再仅仅是交易平台 , 而是介入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环节中 , 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领域更多的合作伙伴助力 。
触达亿级下沉市场 , 产业带商家找到内生增长新动力
每一个活跃在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 , 都渴望借助今年的11·11收复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导致的失地 , 全面拥抱国内市场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
丹吉娅是浙江诸暨最大的袜子生产厂商 , 今年疫情期间因外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工 , 导致工厂开工时间较晚 , 有部分产品出现1万双以上的库存积压 。 虽然通过参与京喜平台的拉新活动清理了部分库存 , 但公司今年的整体单量仍较去年而言有所下滑 。
对于企业来说 , 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 , 实际上也是为自身转型埋下了伏笔 。 丹吉娅董事长洪冬英有着“袜子女王”的美誉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她就创立了当地第一家袜业企业“大唐织成袜业有限公司” , 并采用新购进的电动袜机生产袜子 。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诸暨是著名的袜乡 , 如今在市内大唐镇的袜子生产占全国总量的70% , 这个面积仅53.8平方公里的小镇上 , 分布着超过5000家袜子相关企业 。 但早年诸暨出品的袜子质量并不高 , 这使得洪冬英下定决心要向高处挑战:她先从最难的日本订单做起 , 因为日本商人对质量的要求最高 , 而正是这些诸暨袜企往往主动避开的日本订单 , 让丹吉娅磨练出了质量过关的技术 。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 , 再加上京喜平台的推出 , 丹吉娅有了全新的故事——借助京喜的海量用户 , 这家公司从原本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代工厂 , 变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融入国内市场的智慧企业 。 今年11·11 , 丹吉娅的店铺订单量环比活动前增长222% , 线上渠道占公司整体销量达80% 。
丹吉娅销量复苏 , 是一个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样本:在诸暨 , 有2000多家袜子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加工户为丹吉娅提供服务 。 它们所构成的循环经济体 , 可能无法与其他产值更大的行业相提并论 , 但11·11中 , 它们找到了距离用户更近的路 , 以及更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
这也是京东近年主打下沉战略后收获的硕果 。 除了京喜、京东秒杀和京东极速版外 , 京东物流和京东全系线下店也将技术和供应链的触角伸向低线城市 , 让更多的外向型产业带找到了在国内消费市场的内生增长动力 。 今年11月11日当天 , 京喜再创新高 , 订单量近1500万单 , 带动产业带商家订单量环比9月日均增长15倍 。 助力超180个产业的10万工厂型、农场型商家 , 其中11万农户通过京喜助农合伙人 , 在京喜实现农产品上行 , 为低线城市用户带来海量低价好物 。
培育实体经济“黑土地” , 长出更健康的数字经济
经过长达十数年的发展 , 11·11已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 , 而是消费者、品牌商和京东三者共同成长 , 相互依存的铁三角 。 今年11·11期间 , 京东超市成交额同比翻倍增长 , 13173个国产品牌成交额增速超2倍 , 205个老字号品牌成交额翻番 。 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全面重启 。
这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自发产生的“共鸣” 。 在疫情受控后 , 我国实体经济已经逐步复苏 , 但追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 这势必需要依靠数字经济发挥带领作用 。 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环节 , 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 , 但其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成长 , 因此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 , 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必答题 。
对此 , 京东交出的答卷是开放和共生:11·11不应该只是品牌商的年末营销大促 , 而是所有实体企业都可以共同参与的游戏 。 不管是市值千亿的巨头 , 还是在低线城市里经营小店的商家 , 京东都一视同仁地予以开放 , 为所有企业提供更智能、更公平、更去中心化的舞台 , 让智能供应链释放更多红利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实体经济的根基稳固 , 对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只有当实体企业实现盈利 , 它们才有全面拥抱数字化的资本 , 进而实现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 , 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 。
当下 , 中国提出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融合 , 正是响应这一双循环发展战略 。 数字经济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 实现实体经济的产业数字化转型 , 无疑为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新动能 。
今年的京东11·11 , 是培育实体经济的“黑土地”——数十万的商家在此获得的成长 , 是京东打造11·11主场的新高地 , 也是京东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回馈 。
【经济|来自数字经济的反哺:实体经济在京东11·11得到了什么?】新京报贝壳财经编辑 赵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