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加长版“双11”再创纪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双11”来临之际 , 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一片繁忙 。新华社采访人员邓华 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少企业直播带货 , 迎接“双11”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其保 摄
今年“双11”再创纪录 , 广东再夺“剁手”冠军!“双11”购物节至今走到了第12个年头 , 成为全年最火爆的购物盛典 , 展现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同时 , “双11”大促前夕 , 监管新规密集出台 , 网络促销将迎合规大考 。
那么 , “双11”如何更新迭代才能更吸引消费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倪明、王楚涵、张露
在“双11”的交易规模方面 , 2018年为3953.2亿元 , 2019年为6000亿元 , 增速分别33.81%与51.77% 。今年增速以过去两年平均值计算 , 预计今年“双11”全网GMV约为8567.4亿元 。
“光棍节”变“双截棍”:
预计“双11”成交总额约8567.4亿元
今年“双11”拉动内需的效果如何?昨日 , 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各电商平台陆续发布“双11”成绩单 , 今年无论是销售额、成交速度 , 还是参与人次都再创纪录 。据网经社预测 , 2018年的交易规模为3953.2亿元 , 2019年为6000亿元 , 增速分别33.81%与51.77% 。今年增速以过去两年平均值计算 , 预计2020年“双11”全网GMV(成交总额)约为8567.4亿元 。
京东大数据显示 , 2020年京东在“双11”期间 , 广东省购买力排名位居全国第一位 , 成交额同比增长18.75% 。其中广州消费力的强劲 , 成交额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 除3C类操持高增长外 , 大家电的消费恢复意味着楼市在一定程度上复苏 , 而小家电的需求持续高涨则意味着人们在疫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 。
与往年相比 , 今年“双11”启动较早 。其中 , 天猫“光棍节”变“双截棍” , 从10月21日开启预售 , 11月1日~3日为第一波售卖期 , 11月11日为第二波售卖期;京东超市将产品保价时效延长至30天 。近年 , “双11”已从一天延长到近一个月 。“‘双11’活动以后会提前 , 逐步实现与传统销售的‘金九银十’合拍 , 创造更长的时间窗口和增长机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 。
尤其在疫情下 , “双11”为各个行业创造了机会 。消费潜力和内需动力加速释放 , 激发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带显示出更强的韧性和爆发力 , 打响了疫情后的全面回血之战 。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的数字化标杆产业带示范效应显著 , 成交额大幅领跑全国 。四川、河北、广西的产业带成交额同比增速进入全国前三 。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翁一认为 ,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消费全面复苏的新形势下 , 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带工厂增长的新引擎 。以“双11”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一手搅动存量 , 一手激活增量 。令人振奋的不只有消费时点的交易额 , 还有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更迭 。
网友吐槽:
“套路”更复杂、部分商品更贵
对消费者而言 , “双11”周期的延长也意味着更多花费 , “这次‘双11’购物时间延长 , 买完又买 , 11月初花了2000多元 , ‘双11’当天又花了2000多元 。去年只买一次花了2000~3000元左右 。”李女士说 。有网友调侃 , 从明天起“四大皆空”:钱包空、银行卡空、支付宝空、微信空 。
满减优惠、定金抵扣、分享红包……今年“双11” , 各商家推出的优惠让人眼花缭乱 , “去年囤的产品到现在还没用完 , 而且平台规则太复杂 , 花样太多 , 现在购物没以前积极了 。”市民徐可说 。分页标题
不少消费者吐槽:规则越来越复杂 , 实际优惠却越来越少 。热衷网购的李女士经常趁“双11”囤化妆品 , 但今年却发现化妆品基本没有折扣 , 仅是赠送小样或者凑满减 , 因而打消了囤货的念头 。还有消费者反映 , 使用各种券和折扣后 , 购物车里的商品比平时还贵 。“果断不买了 , 等‘双11’结束恢复原价后再买 。”有消费者吐槽道 。
市民阿桑注意到 , 购买一个3800元的轻奢包包 , 仅比平时多了分期免息优惠 。此外 , 原价约800元的运动鞋 , 折扣后仅需约400元 , 但阿桑了解到 , 这款鞋子穿着体验不舒适 。“有些商品折扣力度大是有原因的 。”阿桑表示 。
有美妆行业商家向采访人员透露 , 今年受疫情影响 , 生意不好 , 电商运营成本增加 , 去年直播“吸粉”成本只要1元 , 今年涨到7元 , 没法加大商品的折扣力度 。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分析 , 现在电商的优惠活动并不仅仅在“双11”期间 , 有时日常也会推出一些较大力度的折扣 。此外 , “双11”期间会有满减折扣 , 消费者如果买得少的话 , 享受到的折扣力度没那么大 , 这些会影响消费者对购物优惠的体验感 。
监管新规密集出台:网络促销将迎合规大考
先涨价再降价、红包抽奖提现难、“专拍链接”抢不到……每逢电商平台大促 , 这些都是消费者吐槽的问题 。“双11”大促前 , 国家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 为不合规行为念上“紧箍咒”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 。接下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制定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平台经济行业的反垄断指南》等规范线上经济发展的制度措施 。
11月5日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规定促销降价需明确促销的基准价 , 也就是原市场价 。未标明或者表明促销基准价格的 , 其折价、减价应当以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 , 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 。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的 , 折价、减价应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基准 。通过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等折抵价款的 , 应当以显著方式标明或通过店堂告示等方式公开折价计算的具体办法 。《暂行规定》还明确抽奖式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以抽签、摇号、游戏等带有偶然性或者不确定性的方法 , 决定消费者是否中奖的有奖销售行为 , 并将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金金额提高到5万元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丁梦丹律师表示 , 暂行规定契合现今互联网发展的业态及模式 , 促销行为的定义更宽泛 , 对于经营者促销行为的规范更完善 。《暂行规定》12月1日才正式生效 , 对本次“双11”影响不大 , 但电商经营者在之后的“双12”活动中 , 不能沿用“双11”的办法 , 要和新规进行比对整改 , 否则很可能会成为最先受罚的从业者 。“‘双11’已成为企业争夺消费者的主场 , 但单纯的促销打折就像饮鸩止渴 。企业想基业长青最终要靠营销和品牌的双轮驱动 , 品牌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持久核心竞争力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说 。
专家支招:
“双11”剁手要理性
【消费者|加长版“双11”再创纪录】蒙慧欣提醒消费者 , 面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 , 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购物 , 避免因冲动消费而陷入商家的“套路” 。此外 , 大部分的头部平台为了刺激消费 , 会推出如花呗、白条等金融产品 , 消费者在使用这些金融产品时 , 要对不同平台的分期手续费、自身的还款能力等各方面有清晰的了解 。对于开通了多个平台金融服务的消费者而言 , 切记不要忘记后续的还款事宜 , 避免影响个人征信 。
- 蔡徐坤|210606 蔡徐坤《奔跑吧》加长版正片上线 在抢杯子环节再度贡献高光时刻
- 蔡徐坤|210523 蔡徐坤《奔跑吧》加长版今日上线 豪横蔡老板霸气捐款不愧是森林之王
- 中国消费者|百亿剧本杀市场 只是看上去很美?
- 人民日报|健身房,要用服务留住消费者
- 消费者|同时段同平台买同款商品为何老用户贵? 维权困难重重
- 无人驾驶|三冠王!北理工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创纪录啦
- 中欧|财经观察:疫情下中欧班列助商家消费者共享“双十一”红利
- 中国经济网|商家优惠“注水” 消费者期待“多一些真诚”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 海峡军志号|英媒:美国商品更畅销,成交额近7700亿人民币!中国双11再创纪录
- 小李汽车趣事v|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探索消费者喜好,走中高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