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作者 | 时代数据君◎来源 | 时代数据(datagoo)10月29日 , 深圳通过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 , 决定于明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 , 菠萝啤和预调鸡尾酒也不例外 , 违反规定将处3万元罚款 , 可谓“最严禁酒令” 。实际上 , 这并不是第一次限制未成年人接触酒精的法律尝试 , 早在十几年前修订颁发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中 , 都提出过“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说法 。但由于没有明确执法主体和监督责任 , 相关处罚既不痛不痒也少见落实 , “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这句话长期是一纸空文 , 束之高阁 。饮酒已经是中国青少年死亡最大的危险因素 , 此次能否将十几年来停滞的脚往前推一步 , 关键还看深圳的决心和行动 。禁酒令背后 , 是血淋淋的死亡数据在《蜡笔小新》里 , 小新每次想喝爸爸的啤酒 , 广志都会教训他说:“你要喝酒还早15年嘞!”这其实不是随便编的数字 , 在日本 , 法定饮酒年龄是20岁 , 而小新5岁 , 刚好差了15年 。所以如果深圳能落实这次尝试 , 其实也只是开了个头 , 因为中国所有现行法律法规都只是规定合法购酒年龄 , 并非合法饮酒年龄 。也就是说 , 18岁前 , 只是不让你买酒 , 并没说不让你喝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从世界范围来说 , 18岁确实是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采行的年龄标准 , 只不过比起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禁饮规定 , 中国的禁售规定显得就相对保守 。而同处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和日本则分别把法定饮酒年龄提高到19岁和20岁 , 美国联邦法律甚至规定各州最低的合法饮酒年龄需订在年满21岁 , 是目前世界规定最高的年龄标准 。之所以各国对未成年人饮酒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 其原因是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越来越显见以及人们对酒的认识愈发科学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中国青少年疾病负担 2015 年的研究数据显示 , 饮酒已经成为导致 10-19 岁中国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危险因素 , 接近一成的青少年死亡与饮酒有关 。2015 年共有 5957 例青少年死亡事件与饮酒有关 , 超过第二到第十位危险因素死亡例数的总和 , 占总死亡的 9.4%。 其中 , 男生饮酒相关死亡 4805 例 , 占男生死亡的 11%;女生 1153 例 , 占女生死亡的 5.8%。此外 ,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 脑发展处于人生关键的第二次加速期 , 而酒精的摄入很可能阻碍脑神经发育 , 影响日后的认知功能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 , 酒精的危险并不下于香烟 , 且“小酌有益身体”完全站不住脚 , 无论喝多少 , 只要是喝了 , 都对身体不好 , 并且酗酒使青少年学习能力下降的事实也得到了实验确证 。然而 , 中国青少年饮酒的现象却不容乐观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一项调查显示 , 中国有高达 51.2% 的 12 岁以上青少年曾经饮酒 , 15-17 岁青少年曾饮酒率已达到 58.9%, 男生的曾饮酒风险显著高于女生 。在这些青少年中 , 10 岁以前就开始饮酒的人占 28%, 且有低龄化倾向 。 同时 , 有 10.9% 的青少年饮酒后曾感觉不适或生病 , 或出现打架、逃学等不良行为 。庞大的基数对应庞大的风险 , 也就呼唤出台系统的风险规避措施 。2019 年 ,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预防未成年人饮酒绿皮书》显示 , 在受访的 127152 名调查者中 , 92.24% 的人认为中国应该设定最低法定饮酒年龄 。但关于这一点 , 未成年人自己恐怕不这么想 。未成年人的酒桌文化据调研 , 对“国家应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持赞同态度的青少年仅占 69.1%, 其中男生持支持态度的比例更低 , 为 64.1%。这个数据显得未成年人态度比社会受访态度消极不少 , 何况这只是对禁售的态度 , 如果询问的是对禁饮的看法 , 恐怕数据还有下滑的空间 。不过 , 由于社会公众大多成年 , 设定法定饮酒年龄既不影响自己 , 还能彰显对社会责任的负责态度 , 表示赞同的人自然不少;而未成年人是利益相关方 , 不管自己喝不喝 , 有所保留总归对自己没坏处 。但更重要的是 , 即使未成年人打心里反对禁酒 , 恐怕也是从大人们的社交里学来的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不喝不是兄弟” , 如果孩子也有了这种酒桌文化的思想 , 那唯一的根源只能是受到长辈酒席间行为的浸染 , 而不可能是自己发明的 。如今 , 未成年人的酒桌文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 但也出现了异于父辈的特征 , 即许多未成年人似乎都在被动接受着酒桌文化 , 而非情愿去传播或主动去饮酒 。从调查数据来看 , 担心不喝酒会被认为不礼貌、不合群 , 会被团体排斥冷落是青少年的主要忧虑 , 而出于表现自我、拓宽人脉主动喝酒的人相对少数 。总体上 , 女生对饮酒的态度更消极 , 而年岁越长 , 越偏向肯定或承认饮酒对社交的影响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未成年人喝酒前的情绪及选择喝酒的场合 , 也可以间接反映出他们更多地并非主动饮酒 , 而是出于社交压力 。饮酒的青少年中 , 因高兴而喝酒的比例最高 , 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因郁闷而饮酒次之 , 女生郁闷时的饮酒率高于男生;因悲伤而饮酒占 31.4%, 女生悲伤时的饮酒率高于男生 。处于消极情绪下的饮酒 , 往往发生在独处或亲密好友陪伴的情境中 , 而处于积极情绪下的饮酒 , 则更多地发生在社交场合 , 这也得到了数据的进一步证明 。调研显示 , 61.9% 的青少年经常在朋友或同学聚会时喝酒 , 只有 18% 的人经常独自饮酒 。分页标题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聚会饮酒的场合 , 主要是在自己家、饭店和KTV , 其中女生在自己家和KTV喝酒的比例高于男生 , 男生在饭店喝酒的比例高于女生 , 且随着年龄渐长 , 青少年更倾向在家以外的场合饮酒 。其实 ,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团体里的三五好友 , 并没有谁无酒不欢 , 每个人多少都抗拒饮酒 , 却因为没有把话说开 , 让团体陷于一种相互猜疑 , 担心不喝酒就会被其他人排斥的氛围中 , 最后对谁都不好 。父母 , 最亲近的潜在帮凶未成年人禁酒势在必行 , 可蔓延到孩子身边的酒桌文化势必会产生阻力 。既然这种不良思想是孩子通过社会学习养成的 , 那关键还是要从孩子身边的大人约束起 , 而父母可能就是孩子饮酒最亲近的潜在帮凶 。据研究分析 , 父母的喝酒情况确实对孩子饮酒会产生一定影响 。 在此前一个月内父母喝过酒的家庭里 , 孩子饮酒的可能性是父母未饮酒家庭的 1 倍多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但比起父母自己喝不喝酒 , 更为关键的是父母对孩子饮酒的态度 。与家长明确禁止饮酒的孩子相比 , 家长未对饮酒表明态度的孩子饮酒的可能性是前者的 2 倍 , 而家长赞同其饮酒的学生饮酒的可能性则达到前者的 10 倍 。或许在现在大人的世界里 , 有时迫于现实 , 应酬做不到不沾染一滴酒 , 这无可厚非 。 而重要的是 , 当卸下工作的身份回到家中 , 回归父母的角色 , 就应该让孩子知道 , 这样是不好的 。而中国的很多家长在这一点上 , 恐怕毫无自知之明 。
未成年人的兄弟酒局,正在葬送他们的性命
据统计 , 逢年过节时 , 有 28.6% 的学生曾被家人劝酒 。 其中 , 劝酒排列前三位的依次是;父亲、其他亲属和爷爷或外公 。一般来说 , 劝酒这事 , 男孩子遇的比较多 , 但有趣的是 , 数据显示 , 母亲劝女孩喝酒的比例竟然比劝男孩多 。最近 , 一份疾控中心的研究论文显示 , 在对成都、广州、哈尔滨三市 6000 余名家长进行三个月“未成年人不饮酒”的科普宣传教育后 , 家长的饮酒知识和态度得到一定的提高 , 学生母亲醉酒率也有所降低 , 但父亲的饮酒行为没有改变 。可见父亲之所以会劝酒 , 并不是缺乏饮酒有害健康的知识 , 而是似乎认为喝酒是孩子 , 特别是男孩子应该掌握的一项社会技能 , 在日后对其获得社会资源与权力有帮助 , 并且认为这比起因饮酒造成的身体危害 , 受益得多 。所以无论是来自父辈的劝酒 , 还是母亲对女儿的劝酒 , 似乎都在指向一个不忍明说的现状 , 就是很多时候 , 在社会上要成事 , 多少得靠酒 , 即便是女孩 , 最好也还是要会一点 。但是说真的 , 不情愿地喝下一杯又一杯 , 却还要装作很开心的样子 , 这个成年人的世界 , 我们不希望在孩子身上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