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中国科学家揭示玉米产量进步的规律
***讯(采访人员 周怀宗)十多年来 , 我国玉米连续增产 , 对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 玉米增产毕竟有何可追溯的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玉米又有何不同?近日 ,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 揭示了我国玉米生物量、收成指数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 以及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产量水平下生物量和收成指数对产量的贡献率 。
据介绍 ,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立异团队联合全国24个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 十余年来 , 研究职员通过在全国玉米主产区40个试验点的联合试验 , 获得了更多和玉米产量相关的数据 , 并由此揭示出那些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先容 , 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因素中 , 有两个非常重要 , 一个是生物量 , 主要指单位面积内玉米地上干物质总量 , 另一个是收成指数 , 主要指成熟期玉米籽粒干重与地上部门的生物量比值 。
研究发现 , 我国玉米生物量增加对产量的贡献率为73.71% , 明显高于收成指数对产量贡献率的26.28% 。 在5个主要栽培参试品种中 , 每个品种的生物量对产量的贡献 , 均高于收成指数 。 但同时 , 不同品种间收成指数差异也较大 , 这导致了品种间产量的差异 。
对于不同的种植生态区而言 , 西北和北方地区生物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7.34%和64.46% , 明显高于收成指数的贡献率42.66%和35.54% 。 但在黄淮海和西南地区 , 收成指数的贡献率分别是52.67%和50.92% , 略高于生物量的47.33%和49.08% 。 不同区域间 , 生物量的差异仍旧是导致玉米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
本文插图
此外 , 研究职员发现 , 在较低产量水平下 , 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生物量和收成指数的协同增加;而在较高产量水平下 , 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生物量的增加 。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科技立异工程等项目资助 。 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玉米“藏粮于技”和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粮食和能源安全(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
【龙猫|中国科学家揭示玉米产量进步的规律】***采访人员 周怀宗
- 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机器人皮肤,可以出现淤青
- 中国女巨人姚德芬:身高2.36米,曾梦想吃饱饭,如今怎样了
- 泰国特色“伴游”,服务周到价格低廉,却不喜欢中国游客
- 别再找外星人了!科学家警告:接触外星人,恐致地球所有生命终结
- 娶了人妖啥感觉?中国富豪迎娶泰国人妖皇后,现在两人过得如何
- 500年前,达芬奇留下心脏谜题,科学家用2.5万磁共振图解开
- 为什么科学家总以氧气作为寻找生命的依据,外星人吸氮气不行吗?
- 为什么科学家认为玛雅文明来自外星?这4件事令人生疑
- 盘点世界上10大最神秘的地方,中国占1个,你去过几个?
- 世界2大未解之谜!科学家:解开其中任何一个,都可步入2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