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丨记者手记】蹲在村寨的那些天

点击进入专题
在勐海县曼班三队“蹲点”的采访人员 供图
发稿接近尾声,翻看采访团在勐海县曼班三队采访时的图片,有许多大家蹲着的场景,蹲着采访,蹲着记录,蹲着拍照 。
当时就有同事开玩笑说:“你们进了村寨,就被同化了 。”侧头一看,村民们忙完农活后,的确喜欢蹲在屋檐下、蹲在阴凉处,说家长里短,看过往行人 。看得出来,那是一个非常放松、舒适的姿势 。
在勐海县曼班三队“蹲点”的采访人员 供图
“怕是碰了几次疼怕了 。”有小伙伴回应 。曼班三队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几根木柱子支撑着四方,抬高房屋地板,下部空间就能利用起来 。2016年以前,村寨水乱倒、鸡乱踩、猪乱拱,房子底下成了一个糞塘 。勐海县把曼班三队设为县级“直过民族”脱贫试点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村寨修了水泥路、建了排水沟、完善了设施,现在的下部空间宽阔平整、木柴堆放整齐,可以在下面乘凉、行走 。但是,下部空间并不高,一不小心就碰头 。碰了几次之后,我们个个猫着腰通过,走上几步,也着实累,遇见村民蹲在一旁,便也跟着蹲了下来 。
采访人员和曼班三队的孩子们在一起 供图
其实,不论是被同化了,还是碰多了,蹲下来,就与村民平视了,距离拉近了 。此次采访不易,一部分村民几乎不会说汉话,尤其是年长一些的,与外界的人没有交流和互动 。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观察,观察他们眼神、表情、动作等细微的变化,与他们蹲在一起,就是减少隔阂的第一步 。慢慢“混”得脸熟了,村民对我们的回应也多了起来 。
第一天进村时,遇见12岁的小女孩那堤,虽然相比其他同龄人,她还是有些怯生生,但与我们的交流已经是村内比较多的了 。她因为生病没去上学,黑着指甲、光着脚丫带着妹妹在地上玩耍 。为与她拉近距离,我们蹲了下来,和她聊天 。第一天和我们交流不多,经过引导还是愿意把脸和脚洗干净并穿上鞋子;第二天自己洗干净脸和指甲,见到采访人员会微笑;第三天再见,她会主动热情地说“阿姨你好”“姐姐你好”,邀请采访人员分享她的美食和玩具 。村民娜四,说汉话比较流利,接受媒体采访也比较多 。开始和我们交流时也是说着她认为采访人员需要的内容,生活变好、收入增多等,但随着反复多次的接触,她慢慢跟我们讲述了她更多的故事,热情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 。扎迫的妻子那戈,不会讲汉话,我们去他们家里时,两人正在吃饭,那戈起身拿来干净的碗筷递给我们,示意让我们一起吃饭……
采访人员和曼班三队的孩子们在一起 供图
一个小村寨,17户人家,即便是挨家挨户走,再看看养猪场,半小时也足够了 。可是,我们在这个村庄足足“蹲”了3天 。我们把自己融进寨子、融入村民,感知他们的世界,追寻村庄的变迁;我们顺藤摸瓜、追根溯源,掀开曼班三队的神秘面纱 。
我们一次次蹲下来,更加深刻体会了“蹲点”采访的内涵和意义,因为蹲下来、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我们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鲜活稿件作品 。
【村民|【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丨记者手记】蹲在村寨的那些天】我们一次次蹲下来,其实是俯下身来的姿态,是倾听心声的智慧,是笔端向下的情怀,是记录时代的使命 。
云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浦美玲
责任编辑:孙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