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考证:宋朝积贫积弱,究竟是谁说的?
一、积贫积弱:人所共知地宋朝特点 , 为何还要“考证”?提起宋朝 , 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张择端的那幅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 , 然后由这幅图 , 我又会联想起一本书——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 如果根据这一幅图和这一本书 , 选择一个词来概括形容整个宋朝 , 我个人认为最贴切的恐怕只有“繁华富庶”了 。
但是主流史学界却抛开了这一幅图 , 丢弃了这一本书 , 用了几乎与“繁华富庶”截然相反的一个词来概括宋朝的总体特点 , 那就是大家人所共知的“积贫积弱” 。 这一结论被确凿无误地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讲高中历史时 , 我们的历史老师讲宋朝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 , 可以说是“二积三冗” , 即:积贫、积弱、冗官、冗费和冗兵)深深地印在了学过中学历史人们的脑海里 , 即使再提到《清明上河图》 , 和《东京梦华录》 , 宋朝“积贫积弱”留下的影子也依然挥之不去 。最近因为在网上多点了几篇有关宋朝的文章 , 结果从手机自带浏览器 , 到百度浏览器 , 再到今日头条APP都“疯狂”地给我推送有关宋朝的文章 , 这些文章讲的内容几乎达到了两极分化的程度 , 一部分满怀激情赞扬宋朝是如何繁华如何复述 , 而另一部分也是满怀激情 , 只不过他们是批评宋朝着如何的“积贫”、如何的“积弱”!两派观点各有自己的证据 , 也各有自己的道理 。
两派争论极大地激发了我写一篇关于宋朝文章的兴趣 , 经过长达一周的资料查找 , 截止到今天只理清了关于“积贫积弱说”的一条脉络 , 于是就决定凭着手头的这些资料先对“积贫积弱说”的由来做一个简单考证!毕竟 ,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特点概括言之 , 是积贫积弱 , 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究竟是谁最先用积贫积弱这一词来总体概括宋朝的呢?
二、积贫积弱:众所周知 , 研究历史 , 查阅资料时 , 一般遵循就近原则 , 也就是说相去时代越进的历史记载可信度就越高 。 因此评价宋朝的总体特点 , 宋人自己的言论我们是不能不重视的 。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 在整个宋朝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 , 从来没有人正式确切地用“积贫积弱”这一个词 , 四个字来概括本朝特点 。 当然本朝人评价本朝的历史由于政治立场、时代局限等种种条件的限制 , 未免有所讳言 , 所以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 , 尽可能的去找那些毫不讳言的时人 ,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进行变法的王安石 。
范仲淹、 王安石都是当时改良派或者改革派的代表 , 他们都对宋朝的各种社会弊病有着较为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 有时候为了能够成功说服皇帝改良或者改革 , 不惜夸大其词 , 危言耸听 , 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直接抛出“积贫积弱”这一论断 。元朝人修撰宋史 , 也没有提过“积贫积弱”这一类甚至与这一类说法相近的观点 。 此后的明、清两代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大张旗鼓地明确提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三、积贫:既然查不出积贫积弱这一词是由谁确切提出的 , 我不得不换一种检索方式 , 那就是分词检索 , 先来理一下“积贫”之说 。贫就是贫穷、贫困 , 积贫就是长期的贫穷累年的贫困 。 想到“积贫”这一词 , 我的直觉告诉我 , 它很有可能是王安石提出的 , 因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富国 。 为什么要富国呢?当然是因为国家贫困 , 如果国家本来很富有那还富什么国?而且我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 , 就是在理财方面 。 所以当我到了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 , 我率先查阅了王安石的文集、书信、奏疏等 , 但很遗憾 , 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
于是我沮丧地输入“积贫”二字 , 点击全局搜索 , 发现在南宋中期以前 , 宋朝人从来没有用“积贫”一词来评论本朝 。 元朝和明朝两代几百年间也没有人说“宋朝长期累年的贫困” 。 一直到明末清初 ,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宋论》中说:“神宗之误, 在急以贫为虑, 而不知患不在贫 。 ”这里也没有明确地说宋朝长期贫困 , 反而是批评宋神宗目光短浅 , 以为贫穷和贫困才是政府和国家的根本弊病 。 且断然论说:“患不在贫”!
积贫之说最早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 , 由于手头检索工具的限制和资料的缺乏 , 我很难确切地“考证” , 但就根据手头检索到的资料来看 ,“积贫”大概是钱穆先生最先提及的 。 先生所著的《国史大纲》的第六编两宋之部的标目即“贫弱的新中央” , 下面的细目则有“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之语 。分页标题
四、积弱:如果说繁华富庶的宋朝贫穷还有辩驳的余地 , 那么说“积弱” , 恐怕就无法辩驳了 , 自从宋朝建国之初就败于辽 , 后来就连属于宋朝本土西北地区也独立出去建立了所谓的“大夏” , 北宋灭于金 , 南宋亡于元 。 自始至终 , 宋王朝始终屈服于北方游牧王朝的政权之下 , 难道这还不算弱吗?还不算长期的羸弱不堪吗?这里我先不谈 , 先来考证 。终北宋一代 , 积弱二字不见于文字 , 直到南宋中期以前 , 也没有任何人提出这二字来形容已经偏安在杭州临安的南宋王朝 。 一直到南宋后期端平二年(公元1234年 )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先后提出了“国势积弱”说 , 如魏了翁在《被召除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五札》中说:国势积弱 , 人情久玩 , 而欲一旦以法绳之 , 急则生变 。
但是真德秀等人认为的“积弱” , 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长期羸弱不堪” , 他们所认为 , 所谓的积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是可以改变的 , 比如在范仲淹等人防守西夏时 , 相比于西夏宋就变强了 , 岳飞、韩世忠等人抗金时 , 相对于金来说也变强了 。 但是同样是南宋人的叶适就不这么辩证客观地认为了 , 他说:“天下之弱势, 历数古人之为国, 无甚于本朝者……及元昊始叛, ……形势大曲, 而天下皆悟其为弱证矣 。 ”这段话愤慨有余 , 但却不符合事实 , 随便列出来几个 , 比如司马睿建立的东晋、陈霸先建立的南陈、以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和相去宋代不远的十国 , 恐怕还不如宋朝 , 怎么就“无甚于本朝者”了?
到了明末清初 , 关于“积弱” , 王夫之的《宋论》中倒有相当完整的提法:“仁宗在位四十一年, 解散天下而休息之……国既以是弱矣”, “仁宗之过于弛而积弱也, 实不在贫也” 。钱穆先生发挥说:“宋代对外积弱不振” 。 综合“积贫” , 他得出结论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
写在最后:而继钱穆先生之后 , 积贫积弱说的集大成者 , 则是另一位大历史学家翦伯赞 。 这位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确切提出:“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 用为参知政事, 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 富国强兵, 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 ”在这里已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提了出来 。
因为钱穆和翦伯赞二先生都见解极为高明的大史家 , 对于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历史研究甚有影响 , 也难怪“积贫积弱”这四个字流传甚广 , 如此深入人心了 。来源;旧事旧人历史说
- 地狱和天堂真的存在?植物人苏醒后凭记忆画出地狱模样,十分诡异
-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是真的吗,双鱼玉佩真的有镜像复制功能吗
- 养龟为什么不能养双是真的吗,养龟养双数其实是大忌
- 7个外星人真实图片真的存在吗,形状怪异且吓人(真假未知)
- 古代皇帝是如何“伏天消暑”的?原来是这样做的,真的太厉害了
- 人类的记忆真的被篡改过吗?探索曼德拉效应的秘密!
- 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真的假的呢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金属柱又出现了?这是全球第7根,难道真的是外星人所为吗?
- 地球上的人是怎么出现的?第一对男女的诞生,真的是“神”创造的
- 阿波罗18号任务,在月球背面发现1亿年前的太空飞船,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