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都市报|【廊坊文化沙龙】黄帝在安墟的九件大事
_本文原题:【廊坊文化沙龙】黄帝在安墟的九件大事
廊坊文化沙龙之“人文初祖黄帝始经安墟初探”
黄帝在安墟的九件大事
本文插图
“人文始祖黄帝为何要经略安墟?他在安墟做了哪些大事?”10月31日上午 ,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刘凤起做客市图书馆 , 与大家一起初探“人文初祖黄帝始经安墟” 。
刘凤起介绍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距今4700年左右;生卒分别为公元前2717、2599年;传说公元前2698年冬至登基 , 此年被后世尊为道历元年 。 黄帝在位百年 , 他披荆斩棘、励精图治 , 伏炎帝、灭蚩尤 , 统一华夏;播五谷、种桑麻 , 发展农耕;定算数、制音律、发明车船;创文字、汇医学 , 制造冠冕 , 以及创建宫室等 , 为中华民族的初创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 。
“在中华历史上具有如此功业的黄帝 , 与廊坊这片土地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刘凤起说 。
“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 , 始经安墟 , 合符釜山 , 遂隶涿鹿之阿……”《四库全书》引用了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一段描述 , 其中对黄帝在廊坊的足迹有清晰描摹 。 “安墟”指古安地的核心城邑——“安墟”城 。 安墟城位于古安地的核心区域 , 即今广阳区九州镇北常道村附近 。
刘凤起说:“黄帝经略安墟 , 在安墟做了九件大事 , 而且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 让我们打开时空隧道 , 一同回到黄帝时代 。 ”
第一件大事
止攻制伐 , 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 , 在安墟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
黄帝于公元前2698年12月下旬登上宝座 , 便开始与炎帝部落的三年大战 , 史称阪泉之战 。 炎帝曾被擒数次 , 黄帝不但没有杀他 , 反而恭以待之 。 炎帝为黄帝所折服 , 于是二人歃血为盟 , 探索进一步发展生产之路 , 共同安定天下 。
通过互相融合 , 炎黄两大部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 但天灾频至 , 人类生存繁衍的两大死敌如影随形 , 时刻威胁着各个部落 。 于是两大部落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远征 。 炎帝取火克金沿黄河逆流而上;而黄帝则沿古黄河西岸顺流而下 。 在寻找更适于人类生存生产环境的同时 , 把“大同”“和合”“容融”的理想理念传播开来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理想、有目标 , 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革命性的远征 。
如今的白洋淀至东淀 , 再至杨柳青 , 这是古黄河下游汇入渤海的最后百公里 , 这里水面旷阔且水草肥美 , 是被黄帝命名为“安”地的南缘 。 黄帝又沿着古黄河下游的几条支流逆流而上 , 其中一条重要支流就是古公式水(《山海经》称北拒马河为伦水、桑干河为绳水 , 二水在今固安、广阳区交界附近汇流后古称为公式 , 其汇入黄河的方位大体在今霸州信安一带) , 黄帝最后选定了累水下游由正西向东南转弯处朝阳的一片高地(即今广阳区九州镇北常道村附近) , 叠土搭台 , 谓之“安丘” , 祭告天地 , 作为临时都城 。
黄帝在安丘对手下进行分封 , 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 , 全面推广播种五谷 。 这是上古人类在大同理想的引领下 , 由以攻伐争掠为主向以发展生产为主的伟大转折 , 由“惟战”到“向和”的伟大转折 , 是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一步文明跨越 。
【廊坊都市报|【廊坊文化沙龙】黄帝在安墟的九件大事】第二件大事
设立墟场、以物易物 , 开商品交换之先河 , 古安地疆域广阔 , 以安墟城为中心
远古时代至少有上百部落 , 黄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把部落统一 , 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农耕、畜养、捕鱼、采集等生产上来 。
随着部落间越来越安定和谐 , 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生产上来 , 使得这片膏腴之地所生产的各类农畜渔果产品的日益丰富 , 部落间过剩产品的零星交换进而大量涌现 。分页标题
黄帝决定在临时都城——安丘开创墟场(剩余产品交换场所) , 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格局固定化、长久化 , “安墟”便应运而生 , 它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甚乃至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集市 。 慢慢地 , “安墟”成为黄帝临时都城的正名而长久流传下来 。
第三件大事
开启了人类跨越穴居、茅居时代 , 实现建屋而居的重大转变和巨大创造
刘凤起介绍 , 安地之所以称为“安” , 最终还是决定于建造并居住房舍这重含义 。 黄帝始经安墟 , 初步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定、安全 。 北方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 , 在黄帝以前及黄帝初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早期 , 择穴而居 , 在生产力极低的状态下 , 为防止野兽攻击 , 还要经常更换洞穴 。 第二阶段在能够简易制造和使用工具、逐水草而居的基础上 , 为生存需要有所进步 。 第三阶段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 防范野兽攻击渐趋转化为次要的矛盾方面 , 由茅草、树枝和泥土为主要构筑材料的茅草屋开始出现 , 春夏和初秋在平原地带稼穑粮食 , 秋后撤进山里躲避冬季漫长严寒依然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
“这三个阶段表现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思维能力尚不具备大幅改变自然环境重压的条件下 , 也不过是以季节和环境为基本依据的‘顺应’ 。 从被动性到主动性、流动性到固定性的重大转折是从黄帝从‘安’地开始的 , 黄帝带领他的子民在这里实现了人类居住方式一场革命 。 ”刘凤起说 。
第四件大事
为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定型 , 并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的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是从黄帝时代 , 自安地开始 。 黄帝在安地止攻制伐使得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 形成农畜渔以及采集等剩余产品大量增加的局面 。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以及对种植业的保护 , 这些都是催生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的直接动力源 。
地处平原的安地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具备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所必需的“地利” 。 彼时 , 安地北部坝上、西北部跨越太行 。 一望无垠的天然牧场水美草肥 , 映入黄帝的眼帘后 , 便成就了一代英主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起点 。 安地 , 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首创之地 。
冶铁、制陶、纺织、筑屋等带有专业性的手工业项目在黄帝时代的安地获得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 慢慢地从农业这个母体中孕育并分娩出来 。 黄帝在经略安墟的一系列举措为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奠基了坚实基础 。
第五件大事
人类服装冠冕初步成型 ,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礼仪系统雏形
黄帝以及部落在服装服饰制作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部落 。 黄帝的正妃嫘祖 , 其所在的部落以发展桑蚕生产和缫丝纺织为业 。 关于嫘祖故里 , 有十多种说法 。 刘凤起认为应该就是安墟附近 。
古籍多有记载 , 嫘祖为“西陵之女” , 此处所说的西陵是在公式水北岸 , 与安墟隔古桑干河相望 。 具体方位应在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内的廊坊市广阳区(原属安次)土地上 。
嫘祖所在的部族 , 其图腾为“龙” 。 龙被嫘祖所在的部族尊为公式水的水神 。 龙 , 为公式水之滨带来风调雨顺 , 使得当地农业连年丰收 , 六畜兴旺 , 尤其盛产桑蚕 , 可制华美服装 。 在此基础上创制的礼仪礼节 , 成为中华民族礼仪的摇篮 。
黄帝、嫘祖合婚后 , 黄帝深有感触 , 觉得龙遨游于天地之间 , 能带给人们好光景 。 黄帝“合符釜山” , 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华夏总图腾统一为“龙” 。 “我们把中华民族誉为龙的传人 , 追根溯源应在于嫘祖部落的龙图腾 。 ”刘凤起说 。
第六件大事
实现由结绳记事向创造和使用文字跨越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 出身于结绳记事世家 , 他是黄帝统领下文字创造团队的核心人物 。 “史官”作为记录、保存和传承部族或民族历史的专职人员 , 在无文字时代 , 他们把大量的历史信息记在脑中 , 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 , 这就是“史诗” 。分页标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光是口头传承已不能满足需要 , 于是结绳记事出现;在结绳记事也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 就开始用图画的形式刻在竹片、兽骨上记录事件 。 图画 , 就是象形文字的起点 。 仓颉紧随黄帝远征安地之初 , 用“盎”的音节记录了黄帝关于平静的第一重“安”意 , 但他一直在观察、探究用图画的形式进行永久性记录 , 直到土木结构房屋的建成 , 才触发灵感创出安字 , 于是有了安的第二重涵义——“安全” 。
可以肯定地说 , 安字是在安地创造 , 是能够建造土木结构房屋之后才创造出来的 。
从安字来历看 , 仓颉带领他的团队经历了百般纠结和反复实践 。 黄帝为仓颉创字明确任务目标 , 并擘画了路线图 , 敲定了时间表 。 文字的出现 , 为人类文明打开了新天地 。
第七件大事
创车造船 , 在运载工具发展上实现突破
人类最早的“船” , 出现年代远早于车 , 所有能够帮助人类渡水的物、器均可归于船的雏形 , 黄帝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 而车 , 黄帝是首创者 。 黄帝最早所造的“车” , 并无轮子 , 是在冰上滑行的如同爬犁的东西 , 作为冬天凿冰打鱼之后往回运输的工具 。
由在冰上行走的爬犁转至平原陆地行走的车 , 轮以及辐、轴、辀、轭等一系列与车辆相关物的问世 , 都经历了艰难复杂的探索过程 。 黄帝从安墟建房造屋团队中遴选一拨经验、技术俱佳的杰出人才组成更为专业的造车团队 。
由于黄帝的非凡魄力使得原本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历史进程缩短了至少十倍 , 造车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 。
车辆的出现 , 是人类文明跃升的一个关键性标识 , 由此 , 黄帝之所以被尊称为轩辕氏 。
第八件大事
典章制度建设在安墟逐步走向成熟 , 为“合符釜山”创造了根本性条件
“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 , 就是为天下建立一整套制度 。 黄帝力图通过立万国来推行这套制度 , 以期实现“天下大同” 。
釜山合符正是在那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 。 黄帝在安地、安墟 , 曾多次组织开展一定范围的合符活动 。 合符内容的引领效应、仪式感的激励效应对推进安地和平、安定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实现了良性循环 。 彼时的安地 , 一派和合、容融气象 , 受安地多次会盟实践及其丰硕成果的启发 , 黄帝决定在釜山开展天下会盟活动 , 为中华民族由首发阶段渐渐走向初步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 而龙图腾作为天下总图腾在“合符釜山”中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
第九件大事
把安墟作为诛灭蚩尤的主战场
釜山合符时的蚩尤 , 是以与炎帝部落分道扬镳后独称一部的首领身份参加会盟的 。 蚩尤的勇猛无畏以及他的东徙战绩令黄帝刮目相看 , 就让他负责九黎之域的统和大业 。 蚩尤果然不负重托 , 几年时间就将上述地区的九黎部落统辖起来 。 成就“战神”之威名 , 蚩尤渐渐变得嗜杀起来 。
对于蚩尤的入侵 , 黄帝采取坚壁清野和诱敌深入的双重战术 。 为消灭蚩尤 , 黄帝第三年大胆放弃安墟南部(即今永定河以南)地区 , 撤到累水以北 , 以累水为屏障与蚩尤隔河对峙 。 自负的蚩尤竟在春夏季滞留于安地南部 , 黄帝率主力发动最后总攻 , 古黄河水由于没有可用船只 , 运力不济 , 援兵不能及时赶到 , 蚩尤最终失败被杀 。
文图:张泰源
责编:刘冰 郑爽
- |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文化专列,扫描车内二维码可读专题读物
- |《妈祖回家》在京举行首映礼,传递两岸文化共情
- 搜狐汽车-廊坊站|劳斯莱斯曜影顶级轿跑特价直销 时尚敞篷版
- 文旅中国|市级文明单位考核组检查指导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 很多|中国最容易弄混的两个省,外国人傻傻分不清,但两省历史文化深厚
- 民俗|戏曲·佤族清戏 | 腾冲县传统地方戏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南方都市报|和“假冒伪劣”说再见!知识产权保护助白云皮具城时尚转身
- 文化大观|探寻中华文明记忆,从这里说起 ——听考古专家栾丰实教授谈中华文明探索的几个要素
- 南方都市报|汕头:活化改造老街区打响城市品牌
- 南方都市报|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