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勇|“跨界”援疆,广东医生的追梦赤子心

“我现在立马改签回去!”10月下旬 , 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疏附广州新城院区打来的电话 , 作为医院代表正在南京参加会议的郑大勇匆匆离开会场 , 收拾行李直奔机场 。
郑大勇是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 。 2019年 , 他主动报名援疆 , 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 。 得知喀什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 郑大勇立即赶回没有硝烟的战场 。
坚守50余天 , 勇战疫情
回程的路并不顺利 。 赶到南京的机场 , 郑大勇被告知他预订前往喀什的航班被取消了 。 他决定先前往广州 , 再试着从广州返回喀什 。
虽然人不在喀什 , 但郑大勇的手机通话几乎没有停过 。 “迅速清点防护物资库存 , 必须保障物资供应”“根据先前经验 , 立即启动核酸检测小广场”……郑大勇和战友保持不间断联系 , 电话督战 , 配合无间 , 为前线疫情防控筑牢坚实堡垒 。
在广州 , 郑大勇买到了次日一早飞往喀什的机票 。 行程紧凑 , 他没有时间回家休息一趟 , 只能在机场和太太匆匆寒暄几句 。 “我有责任 , 也迫切想回去尽一分力 。 ”郑大勇说 。
这不是郑大勇第一次统筹抗疫 。 今年7月中旬 , 喀什地区出现输入病例 , 作为后勤保障线“主心骨”的郑大勇 , 连续50余天驻扎定点医院 , 和后勤部门的兄弟姐妹吃住在一起 , 有时候一桶方便面就顶一天 。 “郑院长待人豪爽 , 行事果断 , 亲力亲为带着我们一块干 , 很多事情很快就理顺了 。 ”总务科长谢欣荣说 。

郑大勇|“跨界”援疆,广东医生的追梦赤子心
本文图片
郑大勇(左二)指导制定疫情期间核酸采集流程 。
期间 , 郑大勇每天24小时不停转 , 带着总务科、检验科同事 , 24小时完成院本部和定点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 。 奔波于两院区间 , 牵头制定梳理核酸采集流程及物资需求 , 领着医学装备科紧急协调各类防疫物资采购 , 和总务科、保卫科同事为全院职工做好衣、食、住、行保障 。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见过外面的世界 , 才知道祖国更需要什么 , 我能做什么 。 ”2017年 , 从美国结束两年博士后学习归来 , 郑大勇更坚定了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 2019年底 , 得知单位有援疆名额 , 他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申请 。
来到喀什 , 千头万绪齐头并进 , 他所分管的科室达到18个 , 包括药事、总务、基建、医学装备以及影像、检验、病理、超声等医院重要的支持平台系统 。 前所未有的快节奏 , 白发也慢慢爬上了郑大勇的两鬓 。
“郑大勇到位后 , 解决的不仅是一些陈年积弊 , 还带动、改变科室工作机制 , 实施工作关口前移 。 ”院党委书记邹小广谈及郑大勇 , 也不禁赞叹他的理念援疆 。
【郑大勇|“跨界”援疆,广东医生的追梦赤子心】短短半年来 , 郑大勇基本完成管辖科室的深入调研、系统梳理 , 并制定了成套各具特色、突破困境的工作方案 , “要改变 , 但也要循序渐进 , 尊重当地实际” 。

郑大勇|“跨界”援疆,广东医生的追梦赤子心
本文图片
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 , 他带着肿瘤中心制定了明晰的五年发展规划 , 原本停滞的肿瘤微创科步入春天 , 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机制落地开花 , 科研和人才建设提上日程 , 巩固南疆肿瘤中心地位之际 , 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后勤部门 , 他从建章立制和监管机制入手 , 实施班组制和责任状 , 推行业务能力培训 , 召开每周后勤例会 , 引导树立“从解决到预防”的工作理念;目前在他手里的基建工程多达五六个 , 定点医院ICU在一个月内建设完毕 , 在三个月内完成新院区二期改造等 , 拿着图纸现场办公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 也让他从门外汉成了内行人 。分页标题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 也是郑大勇主导的理念 。 病理科想大展身手 , 拓展新业务 , 冲着南疆病理中心发展 , 即使医院场地紧缺 , 郑大勇多番奔波 , 最终给他们找到了一块合适场地;核医学科想要召开全国学术大会 , 郑大勇全力支持 , 积极帮忙出谋划策 , 关于科室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和设备问题 , 也在他这里迎刃而解 。
正是如此 , 在同事的眼里 , 郑大勇身上有“东北爷们”的豪爽 , 但不缺细腻 。 时而暖男风格 , 经常雷厉风行 。 工作中 , 他敢言敢行 , 讲究实效 , 生活里嘘寒问暖 , 待人如己 , “大家爱跟着他工作 , 也更爱和他交朋友” 。
从临床医生走向管理岗位 , 郑大勇已经开始享受“跨界”的成就感 , 更欣喜看到这里慢慢产生的改变和进步 。 他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 在援疆的三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 “三年时间 , 从磨合走向熟悉 , 再到默契” , 郑大勇相信 , 时间会给自己的援疆历程一个满意答案 。
【采访人员】朱晓枫
【通讯员】胡晓丹 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