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孝公变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
公元前621年 , 秦穆公去世;元前384年 , 献公继位 。237年间秦国历经14代君主 , 均无所建树 , 内部政治混乱 , 外部领土被蚕食 , 经济发展又从兴盛走向停滞 。
公元前403年 , 韩赵魏三家分晋 , 标志着中国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 。齐、楚、燕三国按照难易程度依次灭掉周边小国 , 扩大疆域 , 东方六国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世袭制逐步瓦解 , 随着牛耕、铁器等生产工具的逐步普及 , 各国自耕农、专业手工业者的数量显著增加 , 各国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向新兴地主阶级发生转变 , 军事上区域割据 , 经济上发展农耕 , 政治上文武分职 , 国家内部专业官僚治理制度正在形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国中对秦国影响较大的是魏国 , 魏文侯当政期间(公元前445年-前396年) , 任用李悝(音如亏)为相 , 率先推行变法 , 魏国成为战国首强 。魏军东征西讨 , 秦占领的河东地区全部被魏夺回 , 魏国还西越黄河 , 疆域扩展到咸阳北100公里处 , 并修建魏长城 , 阻隔秦军 。
秦献公立志图强、奋发有为 , 在位22年间做的三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 把沉迷200多年的秦国 , 带出黑暗 , 走向光明 。
第一件大事是:继位第一年 , 废除了秦国饱受天下人咒骂的“人殉”制度 。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 , 是一种残忍野蛮的行为 , 每次殉多少人 , 并无具体标准 。秦穆公去世殉葬者达到177人 , 其中还包括一名贤臣的三个儿子 。当国君、卿大夫等领主去世后 , 亲近的门人、喜爱的妻妾都可能被殉葬 。秦国“人殉”制度限制了东方人才向秦国的流动 , 秦献公废除这种暴行 , 既是秦国政治文明的进步 , 也对吸纳东方六国人才 , 引入先进文化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
第二件大事是:继位第二年 , 迁国都从雍城至栎阳 。
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位于关中地区正中心位置 , 临近泾河渭河交汇地 , 在西周丰镐都城西北80公里处 , 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骊山仅50公里 , 属于经济繁华、交通汇聚、人口密集之地 , 此处距离黄河不到100公里 , 也便于秦国快速处理与东方国家的关系 。
第三件大事是:两场大胜仗 , 奠定了数十年稳定的外围环境 。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去世前两年) , 在经过长期筹备后 , 与晋军决战于石门(一说今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东北 , 一说今咸阳市三原县西北) , 斩敌6万人 , 第二年又在少梁(今陕西省渭南韩城市)大胜魏军 , 并俘获名将 。
进入战国时代后 , 各国的战争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彰显国威、匡扶正义 , 而是为了占领土地、掠夺人口 。因为有地就有粮 , 有粮就有兵 , 有兵就有权 , 土地是巩固君权的根本 。这两场大胜仗 , 使秦国不仅夺回黄河以西数百里国土 , 而且扬起了秦人计划征战东方的雄心 。
正当秦献公计划一步步恢复秦国“霸主”地位时 , 壮志未酬 , 公元前362年 , 病死栎阳 。
秦献公儿子孝公继位 , 也正是这位精明强干的国君把秦国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 。
后人评价秦始皇的功绩是“奋六世之余烈” , 意思是秦统一六国是六代国君臣民接续奋斗的结果 , 而孝公就是“六世”国君中的第一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
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 , 他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外部环境呢 。分页标题
一是外围强敌环伺 。此时周天子徒有其名 , 已无号令天下的能力 。东方国家之间厮杀兼并 , 韩、赵、魏、齐、楚、燕六个强国已经形成新的政治平衡格局 。东方六国把秦国当做荒蛮之族对待 , 中原诸侯的会盟从不邀请秦国参加 , 部分邻国伺机抢占秦国土地 。
二是内部政治混乱 。秦献公的曾祖父秦怀公被庶长晁和其他大臣围攻 , 怀公被迫自杀 。怀公的太子早死 , 便让太子的儿子 , 献公的父亲灵公继位 。灵公去世后 , 献公没有继位 , 被灵公的叔父简公篡位 , 简公去世后 , 其子惠公继位 , 惠公去世后 , 其子出子继位 。献公此时联合一名叫改的庶长杀了出子及其母亲 , 并沉于深渊 , 献公夺得王权 。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孝公继位前的40年里 , 宫廷斗争的背后是秦国内部国君威信不足、大权旁落 , 贵族专政擅权、信仰缺失 。
三是国内文化落后 。秦国与戎族混杂 , 处于农耕游牧文化交汇地带 , 文明礼仪的价值约束不同于东方六国 。例如:秦人家庭主张集体生活不分家 , 有按照游牧时代住帐篷的传统 , 公公婆婆、儿子媳妇、兄弟妯娌有时居住在同一间屋里 , 这在东方六国看来极其荒唐落后 , 称之为:“秦与戎翟同俗 , 不识礼义德行 。”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 , 摆在刚刚继位的秦孝公面前 , 该怎么办?
秦孝公拿出了自己的施政方案:
外围强敌环伺 , 需要富国强军 。
内部政治混乱 , 需要君主集权 。
国内文化落后 , 需要法令督导 。
三
秦孝公上任后 , 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布求贤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孝公提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 吾且尊官 , 与之分土 。”意思是说 , 谁能够帮助秦国强盛起来 , 我就给他高官 , 赏给他封邑 。
秦孝公的选拔人才范围是“宾客”和“群臣” , 也就是六国来的“宾客”排在前面 , 本国的“群臣”也欢迎献计献策 , 这种面向天下、不拘一格招募英才的气魄 , 隐含着秦人奋发图强、实用理性的文化底蕴 。
“吾且尊官”有吸引力 , 但不是关键 , 核心是“与之分土” 。秦孝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许下分土诺言的国君 , 这个承诺对于天下所有怀才不遇的谋臣武将都有极强的吸引力 。此时正是诸子百家兴起之时 , 法家、儒家、墨家都在各国奔波 , 寻求舞台 。秦孝公的招贤令引来了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成功改革家商鞅(原名公孙鞅 , 因秦国封地商邑 , 后人称之商鞅) , 商鞅变法不仅实现了强秦 , 而且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结构 , 后人对于中国历史总结的“百代都行秦政制” , “秦政制”即指商鞅当时推行的诸多变法措施 。
商鞅善于审时度势 , 长于分析他人心理 , 有自己的谋略主见 。他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 , 认为只有法家才能够强国富民 , 便来到魏国拜在丞相门下做宾客 , 一方面学习法家思想 , 一方面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 。
丞相很欣赏商鞅的才干 , 便向魏王推荐重用商鞅 , 但魏王不以为是 。丞相又向魏王建议 , 如果不任用商鞅 , 那就杀掉此人 , 以免为患 。魏王依然不置可否 。丞相病重 , 他珍惜商鞅之才 , 便把自己给魏王“杀掉商鞅”的建议告诉了商鞅 , 叮嘱其尽快出逃 。商鞅却认为:“魏王不会追杀我 , 他如果听你的建议 , 就会任用我 , 他不任用我 , 怎么还会追杀我呢 。”
最后的结果证明 , 商鞅分析精辟、判断准确 。
商鞅在魏国听到秦孝公广纳贤才 , 于是带着一部《法经》前往秦国 , 为了能尽快见到秦孝公 , 他便找到秦孝公最宠幸的太监安排见面 。商鞅寻求太监帮助之事多被后人批评 ,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文人君子大都不屑与太监之流为伍 , 所以有后人认为他为达目的 , 不择手段 , 重行不重德 , 也就注定了他最后的悲惨下场 。分页标题
商鞅见到秦孝公 , 先后经历了四次“面试”才获得孝公肯定 。
商鞅第一次讲上古时期黄帝、尧舜的“帝道” , 孝公昏昏欲睡 。第二次讲夏禹、商汤、周文武王的“王道” , 依然不受认可 。第三次讲春秋五霸的“霸道” , 孝公才有了兴趣 。第四次讲“强国之术” , 两人席地而坐、相谈数日 。
秦孝公对商鞅的思想才华和治国方略终于认可 , 便力排众议 , 任命商鞅为左庶长 , 全权主持变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
公元前359年至350年 , 秦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
孝公变法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围绕富国强军 , 推行奖励耕战、军功爵位制等;
围绕君主集权 , 推行废除领地、建立郡县、废井田平税赋、废除贵族特权等;
围绕法令督导 , 推行十五连坐、大家庭强制分家、奖励军功严禁私斗、统一度量衡等举措 。
变法过程本质是国家精神文化重新塑造、社会阶层地位重构、物质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 。变法必定会触及某些团体利益 , 当这些既得利益团体反对改革者的变法时 , 谁最终斗争胜利 , 谁就会决定变法的走向 。
秦国变法首先以“立木为信”实现令行必从 , 树立变法权威;其次太子犯法惩戒师傅的事件 , 遏制打击了贵族阶级对于变法的抵制 。在孝公全面主导、商鞅强力推行下 , 这种先推行经济变革、再实施政治变革 , 同步把变法措施法制化、制度化 , 树立法制权威的方式方法 , 共同确保了变法成功 , 秦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
孝公十年 , 商鞅已升任大良造 , 在率兵与魏国交战中 , 魏国大败 , 割地求和 。魏王得知秦军统帅为商鞅时 , 懊悔的说:“寡人恨未听丞相之言 。”
商鞅变法过程中故事很多 , 我们讲一个太子犯禁的事情 。
推行变法第二年 , 太子触犯了变法的一些规定 , 这个太子就是秦孝公死后继位的秦惠文君 。
这个“太子犯法”的难题摆在商鞅面前 , 如果按律处理 , 太子是“储君” , 如何施刑?如果放任迁就 , 变法权威与改革力度如何保障?
商鞅最终采用了变通的方法处理这个难题:让太子的两名师父代太子受刑 。其中一名师父在四年后又二次犯法 , 商鞅严格执法 , 按照刑律“劓(音如义)之” , 把这名师父的鼻子割掉 。身为太子之师 , 连个鼻子都保不住 , 这名师父愧于见人 , 连续八年都没有出过家门 , 贵族公室均对商鞅心存怨恨 。·
秦孝公刚死 , 受刑的太子之师立即诬告商鞅谋反 , 秦惠文君下令抓捕 。商鞅仓皇逃离秦国 , 落入魏国边关守将手中 , 这名守将曾经被商鞅带兵打败过 , 他不准商鞅入境 , 并将商鞅押解回秦 。
最终 , 商鞅惨遭车裂酷刑 , 但秦国的变法举措没有废止 , 依然坚定推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五
后人多用“耕战”两点形容孝公变法的关键核心 。
围绕“耕”的变法举措 , 目的是改善生产关系 , 提高生产效率 , 增加社会财富 。
围绕“战”推行的变法举措 , 则塑造了秦国社会文化 , 特别是培养功利主义的精神 , 使秦军演变为“虎狼之师” 。但凡事有利有弊 , 过于推崇功利主义文化 , 忽略了道德仁义 , 最终也加速了秦国的毁灭 。
军功爵位制使人人可以封侯 , 秦国制定了20等爵位 , 每个爵位对应有“军功”标准 , 完成“军功” , 农民也能封侯;没有“军功” , 贵族也没面子 。于是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 大家都为国家战斗 , 只杀战争中的敌人 , 只为高官厚禄杀人 。这种用人头封官进爵的体制 , 使军队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 东方六国之败从此时就埋下了种子 。分页标题
六
纵观中国历史 , 涉及到政治经济变法的事件连绵不断 。知名的有孝公变法、西汉末年王莽的托古改制、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推行汉化改制、唐德宗年间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和宋神宗(公元1067-1085年在位)变法、清末光绪帝1898年推行的戊戌变法 , 还有1978年的改革开放 。
“变法”、“改革”两次含义基本相同 , 可以互换 , “变法”常见于古代 , “改革”多用于现代 。在这些变法改革中 , 只有孝公变法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彻底成功 , 其余的改革或变法大都以失败告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孝公变法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标志 , 代表着社会统治由封建贵族制向集权官僚制转变 , 这个社会转型始于东周末年 , 经过春秋战国 ,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 还没有完成转变 , 西汉初年依然有封国存在 ,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消灭封国 , 全面推行郡县制 。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秦朝开启的是延绵两千年的皇权官僚专制时代 , 为这个时代揭幕的就是孝公变法 。
1978年的改革开放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转型 。第二次转型是新中国的成立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 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
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中国历史中变法众多 , 为什么只有孝公变法成功了 , 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 。秦国变法造就了新的社会受益阶层 , 即专业官僚队伍和自耕农阶层 , 这个受益阶层的壮大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 他们代表着更高的生产效率 。只有新阶层力量强大到能够抗衡和压制守旧派 , 克服贵族利益集团的阻挠 , 最终才确保了变法的成功 。
二是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要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秦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 主要资源是土地和人力 , 要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总财富 , 关键是增加农民数量和提高生产力水平 。强制大家庭分家、遏制贵族侵占土地、建立专业官僚队伍、吸引东方六国民众移民秦国等等 , 都是有效合理的变法举措 。
三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更新分配 。只有做大蛋糕 , 把新增利益作为主要分配目标 , 保持既得利益者利益不受损 , 才能显著降低变法的阻力 。否则 , 如果统治阶层成为利益受损者 , 他们会反对变法 , 有意激化社会矛盾 , 改革的受益阶层多属于新生力量 , 普遍没有实力与之平等对抗 。当两者开始交锋时 , 最高决策者国君处理矛盾的首要原则 , 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 改革是否持续 , 会自动降格为第二目标 。
四是变法要经济政治配套推进 。经济改革主要是“废井田 , 开阡陌” , 实行土地私有化 。政治改革主推“废封建 , 立郡县” , 确保君主专制 。经济改革增加了社会财富 , 政治改革确保了统治阶层有治理能力获得新增财富 , 并确保新结构社会的运行 。郡县制不是秦国首创 , 在各国已经存在了二百余年 , 是国君治理新占领地区的通行办法 。早在公元前594年 , 鲁国就开始废除井田 , 取消公田、私田的划分 , 实行自耕农按土地面积交税的土地私有制制度 。秦国在别国成功实践基础上总结优化 , 并将这些变法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推广实施 。
五是多措并举 , 形成社会变法共识 。更改祖宗之法 , 必然触及传统意识形态 , 动摇原有社会文化精神基础 。秦孝公组织了商鞅与守旧派的当庭辩论 , 守旧派发起攻击:“你想更改祖制 , 你能高明过祖宗吗?我们能守住祖宗的制度就不错了 , 不要再想改变什么 。”商鞅针锋相对:“时代不一样 , 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一样 , ‘汤、武之王也 , 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 , 不易礼而亡 。’”当庭论战的结果是守旧派理亏词穷 。随着变法成效显现 , 守旧派由反对转变为中立 , 再转变为拥护 。变法推进中的“立木为信”、“军功进爵”、“贵族庶民同罪”等举措都使变法获得底层人民的信任和欢迎 。分页标题
变法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法必须是有新增利益后的重新分配 。否则只是各个阶层与统治者之间的利益调整 , 必定会有人受益、有人受损 , 甚至出现人人受损、无人受益的局面 , 这时变法就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政治斗争 , 最终失去各方的支持 。到那个时候 , 变法当然只会有一种结果:
【商鞅变法|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孝公变法】失败 。
- 商鞅变法|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最后受到车裂的酷刑?他的治国之策给出答案
-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秦国耕战性组织能力的一次经典重塑
- 诸子百家|商鞅:影响华夏大一统的变法名臣
- 义和团|有文化的搞戊戌变法,没文化的搞义和团,比较下还是有文化的靠谱
- |中国戏剧经历了些什么?从秦汉到明清,从繁盛到另外一个境界
- 遗址|陕西宝鸡下站发现秦汉祭祀遗址
- 先秦时代,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中,为何最先变法的是魏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呢?
- 商鞅|战国战力最强特种兵——秦锐士,兼并天下灭六国,横扫天下无敌手
- 商鞅|我国流传下来两千个复姓,为啥如今仅81个?你看朱元璋都干了啥
- 商鞅变法|司马迁骂商鞅刻薄,假如商鞅不刻薄,变法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