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人间世相 >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按关键词阅读: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 不可回避的"差生"教育烦恼每个孩子都是人间的天使 , 他们都值得被尊重的对待;孩子是最好的礼物 , 是成人通往世界的一扇门 , 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 , 修炼自我!自古以来 , 凡有学生 , 就有好、中、差 。 我国的基础教育几十年来就用一个标准划分学生 , 即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 , 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 分出个好中差来 。 这样以来 , 无论在何时何地 , 何校何班 , 学生的成绩总是呈"枣核"状分布的 , 即优、差生为少数 , 中间生为多数 , 从中间向两头逐渐缩小 , 像一个"枣核" , 我们把它称之为枣核现象 。"优、中、差"生共同处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动态循环变化的"枣核"之中 , 形成"优胜劣汰"竞争局面 , 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争分夺冠的壮观景象 。 应试教育 , 就是遵循这个定则 , 选择、分化并层层淘汰"差生"的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在分数的绝对牵制下 , 占绝大多数的中间学生不断的两极分化 , 向两头转移运动 , 通过考试总有排名在前和最后落底的学生 。 这就好比排队 ,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 , 总有一个排头的和一个排尾的 。 在分数排队中 , 压力最大的是两头的学生 , 排头的为了保持分数领先的位置 , 精神压力过大 , 而排尾的总是担心被淘汰 , 心理状态失衡 。 通过近年来全国接连发生在学校学生中的种种恶性事件分析 , 出问题的学生均处在"枣核"的两头 , 要么是学习成绩优秀而心理不健康者 , 要么是学习成绩差 , 贯受打击而品德有缺陷者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01"枣核"现象中三类学生的心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枣核"现象中三类学生的心态 。一是尖子生 , 他们往往会成为生活圈子里人们关注的对象 , 评论的焦点 , 也是学校的宠儿 , 有形无形的压力把这些学生推向为分数而竞争的浪尖 , 在学习上的一味加压 , 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 使之得不到健康发展 , 久之 , 承受打击的能力减弱 , 一旦考试失败 , 就承受不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我们的教育只重视智育 , 德育软弱无力 , 心理健康教育几乎空白 , 且严重忽视身体健康教育 , 想方设法挤占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 , 以提高分数的期望值 , 当学生遇到挫折或意外的打击时 , 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 无所适从 , 精神防线脆弱 , 如果及时得不到关心和帮助 , 便很容易做出反常的事来(如自杀或精神失常等) , 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缺陷 , 是造成"情商"差生的根源 。二是中间生 , 这类学生相对来说心理压力不大 , 进退都有回旋余地 , 一般不出大问题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 , "不骑马 , 不骑牛 , 骑个毛驴赶中游" , 他们在"中庸"之道上 , 往前看 , 有尖子生领路 , 有希望可盼;往后看 , 有差生垫底 , 在教师、家长评价上不过分指责 , 还能得到经常性的鼓励 。 因而他们心理上容易得到平衡 , 对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得到相对的肯定 , 这类学生有明确的比较参照物 , 很少出现心理反常现象 。三是"差生" , 他们处在"枣核"的另一端 , 是我们的教育应当特别关注的对象 , 然而 , 恰恰是应试教育所放弃的 。按分数衡量 , 他们是绝对的失败者 , 他们往往是屡试屡败 , 屡受打击 , 总是在教师、家长、学校的责难、指责、放弃声中 , 在同学们的轻蔑中度日 , 很少能得到关心和帮助 , 他们的心理往往敏感而逆反 , 他们常常担心被分数淘汰 , 是学校里处境最危险的一个弱势群体 , 一旦分数这根救命稻草抓不住 , 就会受到老师、家长的联合责备 , 就会心理防线全面崩溃 , 迅速走向教育的反面 , 迅速学坏、变坏 。 要么 , 讨厌学校流落社会 , 感染种种恶习 , 出问题 , 甚至违法犯罪;要么 , 迫于家长的压力混迹学校 , 因学习无望 , 心理失衡 , 搅混水 , 恶作剧 , 违纪违规 , 制造事端 , 或编假说谎 , 迷恋网络 , 甚至出格犯罪 。 这部分学生是最不受老师欢迎的人 , 是学校里"麻烦"的制造者 , 学校总是要找种种理由以驱逐为快 , 最终被无情地分数逼出校门 , 淘汰了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枣核"现象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 因为它只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 , 忽视了学生天然的个性差异 , 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 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情"教育 , 变成了只为分数的"无情"教育 。在应试教育下 , 教室是制造分数的"机房" , 学生是生产分数的"机器" 。 按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衡量 , 每个学生至少有八种不同的待开发智能 , 因个体差异的不同 , 智能开发的结果就不同 。 应试教育则用相同的题目 , 同一个答案 , 同一个要求检测智能特长不同的学生 , 这就必然出现成绩"优、中、差"的现象 , 但这种测试不是每个学生最佳智能水平的反映 。我们举个例子 , 智残儿童周舟 , 他能指挥一个乐队演奏世界名曲 , 成为奇迹 , 但他不能计算、写字、读文章 , 如果用考试的方式衡量他 , 恐怕他永远会得零分;同样 , 如果让一个门门功课一百分的高才生去指挥一个乐队 , 恐怕也会得零分 。 因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 , 必然要求教育者 , 不但要用多种方式教育不同的学生 , 而且要用多种方式评价不同的学生 ,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期盼的 。1916年 , 德国心理学家施泰伦提出了"智商"概念 。 智商即智力商数 , 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 。 所谓的优生 , 一般来说 , 智商不错 , 再加上勤奋 , 努力 , 持之以恒等后天因素 , 逐渐在成绩上取得优势 。但戈尔曼在《情绪智力》指出 , 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 。戴尔•卡耐基也说:"一个人成功 , 要靠15%的专业知识 , 85%的人际交往等软科学本领 。 "这种软科学的本领 , 就是情商 。要想使智商得到充分的开发 , 必须要有情商的全面配合 。 科学家钱伟长在考大学时 , 历史考了一百分 , 物理却考了零分 , 但他却坚决要上物理系 , 后来他不但成了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 而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被人们誉为"万能科学家" , 他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 如果没有情商的支持 , 钱伟长就成不了物理学家 , 更成不了"万能科学家" 。分页标题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02世上本没有差生 , 教育失误太多了便慢慢有了后进生 , 不论哪类学校 , 哪所学校 ,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 他们有的学习落后 , 有的不守纪律 , 有的甚至逃学、上网 。他们让每一位教师头疼 , 不仅仅是对自己 , 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 教育转化后进生 , 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笔者对许多所谓的"差生"进行了研究 , 发现这类学生的情商、智商都不低 。 因为情商没有得到正确的激发 , 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反过来 , 智商得不到有效开发 , 又影响了情商的发挥 。 长期的失去兴趣、失去信心 , 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 怕学习 , 久之 , 在失败的暗示阴影下 , 在各种打击下 , 丧失了自尊 , 恶化了智商合理开发的心理环境 , 他们的学习潜能被漫漫地埋葬了 。由于孩子分数差 , 家长一次次受到老师的约见或训话 , 孩子在家长眼里慢慢没了原先的可爱 , 没了原先的聪明 , 没了原先的憧憬 。当家长会上班主任念成绩搞分析时 , 成绩差的家长更是觉着睁不开眼睛、抬不起头来 , 面子、自尊遭到极大伤害 , 回到家 , 对孩子一次次训斥、一次次责骂、甚至一次次的拳脚相加 。 一而再、再而三 , 原先聪明的孩子渐渐变成了笨蛋 , 原先可爱的孩子渐渐变得可憎甚至可恶了 , 挫败感、失望甚至绝望萦绕在心头 , 因此 ,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了定力、失去了耐心、甚至失去了理性 。他们在做"坏事" , "歪门邪道"上点子百出 , 异常聪明 , 在老师面前撒谎掩饰能做到随机应变 , 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笨 。 那为什么学习起来就那么笨呢?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用"笨猪"一词来形容他们 , 其根源在哪里?一是我们的教育一开始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 , 违反了孔子在两千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 , 忽略了学生的智能特长 , 用整齐划一 , 一刀切 , 驱异求同的方式训练学生:听一样的课 , 写一样的作业 , 甚至连坐的姿势都要求统一 , 从一年级开始就这样训练学生 。 这就好比让胃口不同的人老吃同样的饭菜 , 再好吃也会有厌食者 , 有些人会得营养不良症 。 "差生"正是这种"营养不良患者" 。谁之过?显然不是"差生"之过 , 是教育配餐者之过 , 为何被抛弃的偏偏是"差生"呢?这正是应试教育的不公正之处 , 也正是应试教育越来越遭到批判的原因 。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 要求教育能使学生发挥特长 , 全面发展 。 如果我们用多元内容充实学生 , 用多元方式引导学生 , 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 , 充分发现、发掘"差生"的智能特长 , 不再用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给他们排名 , "枣核"现象就会消失 , 学生解除了分数的压力 , 扬长避短 , 各有所长 , "差生"就不在差 , 他们就有了同其他学生一样的快乐感、成就感 , 我们就会发现"差生"同样很可爱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二是我们的教育者缺乏理论研究 , 观念相对滞后 。 教育者包括领导者 , 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 缺乏了解、诊断"差生"心理变化的能力 , 对"差生"不能"对症下药" 。 "差生"差的原因各不相同 , 但在实践中 , 总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偏见 , 仍然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差生" , 那就是——放弃和排挤 , 使之淘汰 。 由于对"差生"的教育往往是无因而治 , 造成"差生"的更加逆反 。因而 , 说教越多 , 加压越重越逆反 , 使"差生"转化成为教育的"顽疾" , 这就好比庸医治病 , 用药越多病情越重 。 对待"差生"就要求老师是良医 , 辨证论治 , 准确用药 , 才能奏效 。 因此 , 完整的新课程理念是消除"枣核"现象的良方 , 是平等对待"差生"、挽救"差生"的根本途径 。三是我们的教育者对"差生"缺乏人文关怀 , 缺乏鼓励和帮助 , 更是缺乏长效的转化机制 。 我们知道 , "差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 , 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差生"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由一点一滴的教育缺陷逐渐积淀而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期望背离的现象 , 因而"差生"的转变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 "差生"的点滴进步比其他学生要艰难很多 , 特别是进步后的保持和持续进步就更难 , 一旦出现不良诱因就会反复 , 出现反弹 。 这就是大多数老师对"差生"感到头痛 , 无计可施的原因 , 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清除 , 眼不见心不烦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在社会上 , 所谓成绩差的孩子在网吧里找到了成就感 , 歌舞厅有发泄感 , 社会闲散人员那里有"志同道合"者 , 这些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差生"的归宿 。在网吧里 , 有的孩子成了网络游戏高手 , "兴趣"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在歌舞厅 , 优美的歌喉得以展现、优美的舞姿得以蹁跹 , 在掌声、呐喊助威声中 , 兴趣仿佛又被点燃 。在哥们那里 ,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个个讲义气敢担当 , 仿佛找到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 。老师的负面的评价 , 家长的无力相助 , 社会的万象包容 , 聪明可爱的宝贝疙瘩 , 就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空白地带 , 走进了无所不有的大社会 , 三大教育的失误 , 彻底完成了一个"差生"的历程 。分页标题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03 转化"差生"任重道远 , 艰苦卓绝一段时间 , 杭州一位小学生(化名亮亮)的作文在网上走红了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他在文中写道:我是一个要长相没长相 , 要纪律没纪律 , 要成绩没成绩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 , 谁都讨厌我 , 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 。突然有一天 , 天神下降了一个""""大仙""""到我们班 , 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 在我犯错时 , 您对我吹一口仙气 , 让我明白事理 , 分清是非 。 感受到那份暖暖的仙气渐渐流到我的心田 , 顺便种下了一颗自信心 。 其实刘老师接管亮亮才3个月 , 就把一个人人讨厌的孩子变成了阳光上进的孩子 , 究竟用了什么法宝?刘老师说:""""""""我不是大仙 , 只是从孩子的眼里看到了对信任和爱的渴望 。培根说"无论何人 , 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 "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迥异不同鲜活个性的学生 , 挑战时时会出现 , 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去开导学生 ,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 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 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 , 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 。 其实很多的教育方法大家都会 , 但教育却屡屡失败 , 原因就是你没有耐心 。有句成语叫"功亏一篑"就是这个道理 。 有时学生在你的教育下 , 就差一点点就完全改变 , 但你没有坚持 , 结果你输了 , 但学生有可能因为你会输掉一辈子 。 因此 , 有时并不是你不会教育 , 而只是缺少一点耐心 。教学工作 , 可谓是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 。 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 , 但需尽心尽职 。 我总想 , 只要每个教师能够以爱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 坚持坚持坚持 , 耐心耐心耐心 , 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改造所谓差生 , 孩子、老师、家长之间 , 进行着各种艰苦拉锯战 , 若等到孩子修炼到软硬不吃、百毒不侵的时候 , 在差生的事业上也就修成了正果 。 如果在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 , 这就达到了差生的最高境界!父母也唯有无奈放弃 , 任你自生自灭 。 这可谓最大教育悲剧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 , 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 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好的教育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 学生是种子 , 家庭是土壤 , 教师是园丁 , 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 , 土壤肥沃 , 园丁辛勤 , 环境适宜 , 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 生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严重破坏 , 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 。 因此 , "家校共育"非常重要 , 必须大力推进 。近年来 , 笔者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差生" , 通过对"差生"的关注、了解和研究认为 , "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者 ,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 , 就会少一些"差生" , 就会帮助"差生"的一生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总之 ,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差生" , 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差生"问题 。 近年来 , "差生"数量在迅速上升 , "差生"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难点问题 。 "差生"往往由于成绩差 , 经常遭受打击而导致品德恶化 。 据笔者调查、研究 , 学习差的学生几乎都有品德缺陷 。 因此 , 放弃"差生"就等于犯罪 。我在这篇文章里放上一些乡村孩子们的照片 。 我一直在讨论"差生"的问题 , 但并不意味着照片里的孩子就是我说的"差生" 。 希望这些孩子和中国的乡村拥有更好的明天 。写下这些文字 , 并不是给老师们的鸡汤文 , 也不是为了写一篇师德教育的材料 。 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父亲 , 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的有感而发 。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 这些所谓的"差生"教会了我们仁爱、精进了我们的专业水准 , 修炼了我们的涵养 , 提升了我们的格局 。 这是一场职业生涯中的修行!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1102/1604300387.html

    标题:令人深思的"枣核"现象


    上一篇:武汉晚报|最高300公里时速“一站直达”“复兴号”高铁首次变身货运专列

    下一篇:手机游戏|绝地求生升降级赛结束,CTG,LGE,Titan重回PCL


    生活世相

    养肾|肾好身体才能好!日常养肾6大绝招

    阅读(21)

    2、多吃黑色食物中医上有“五色食疗”的说法,即食物的颜色与五脏可以相互对应。即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肾色是黑色,所以黑色食物如黑芝麻、桑葚、黑豆、何首乌、黑木耳、黑米等便可用来养肾抗衰老。除此之外,从食物的“长相”中我们还...

    历史

    李靖|李靖病重不能出征,李世民说了什么让他马上带病启程出兵?

    阅读(21)

    其中李世民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是一个特别能听得入大臣谏言的皇帝。古往今来,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没有几个能够做到虚心纳谏,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臣子对自己有绝对的服从,这是权力使然。可是李世民却不一样,他不仅仅能接受大臣的谏言,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