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海南|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


_本文原题: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
三亚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 , 积极探索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新篇”

文明海南|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
本文插图
游客在西岛“海上书房”里阅读 。 陈聪聪 摄

文明海南|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
本文插图
市民带着孩子在市图书馆里阅读 。 陈聪聪 摄

文明海南|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
本文插图
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海棠湾江林农民琼剧团 。 李学仕 摄
海南文明网讯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 是党中央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 三亚重任在肩 , 视之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 , 并将创新放在首位 , 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 为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 。
近年来 , 三亚在国家文旅部和省旅文厅的指导下 , 按照创新标准 ,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主线 , 真抓实干 , 积极推进 , 稳中有序 , 形成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文化创新发展案例 。
“文化大餐”端上基层百姓“餐桌”
三亚于2015年撤镇设区 , 共撤销6个镇 , 设立4个区和1个生态区 。 为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 近年来 , 三亚在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体系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 先后建成了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 并积极推动新建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分馆建设 。
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上 , 三亚建成了149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覆盖率100% , 初步形成了市—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 为市民打造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 , 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同时 , 三亚坚持每年为每个行政村开展4场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和每月1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 , 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 极大的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海上书房”点亮渔村文化之光
在三亚西岛渔村码头 , 三艘由绳索串联在一起的渔船静静停靠在岸边 。 早已不再出海的它们 , 如今满载的不再是海鲜 , 而是满眼的书籍 。 船舱成了阅览室 , 装卸渔获的大铁盆用来装书 , 旧船木被改造成书柜 , 船舵、渔网、指南针等老物件变成了独特的装饰品 ,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座漂浮在海上的书房 。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 我希望能向更多的人们传达阅读改变人生的理念 。 ”讲起废船变书房背后的故事 , “海上书房”创始人秦加一说道 。
“海上书房”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西岛上的常住居民 , 岛上渔民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 与此同时“海上书房”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 , 体验别样的阅读方式 。 目前 , “海上书房”设置有图书阅读空间、文化沙龙空间、书友体验空间 , 海洋文化空间 。 书架上陈列着精心挑选的自然科学、儿童故事、时事政治、文学艺术等类别的书籍4000多册 。 这里定期举办书友会、阅读知识讲座等活动 , 吸引游客上船阅读、住宿 。
打卡完“海上书房” , 游客还可以走进渔村 , 走进珊瑚石老屋 , 或看或唱、或吃或购 , 随心所欲 , 既享受了文化的快乐 , 又欣赏了西岛的自然风光 , 二者相得益彰 , 生活的美味尽在其中 。
“‘海上书房’以‘旅游+文化’讲好渔村老故事 , 培育旅游新亮点 。 ”三亚市旅文局党组成员蒙绪彦介绍 , 三亚进行文化与旅游创新探索的渔船共有24艘 , 3艘改造为“海上书房” , 其余21艘渔船按照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 , 分别建成了文化陈列馆、渔民小吃店、水上民宿、水上文创集市等文化旅游景点 。分页标题
海风轻轻地吹 , 海浪轻轻地摇 , 书声风声浑然一体 , 风吹哪页读哪页 , 这便是三亚“海上书房”的浪漫 , 也是三亚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的一个样本 。
小广场成文化融合大舞台
近年来 , 浪漫美丽、四季如春的三亚成为“候鸟”们理想的聚集地 。 在三亚登记在册的“候鸟”业余文艺队伍有100多支 , 每年冬季仅海月广场开展的“候鸟”专场文艺活动就有100余场次 。 同时 , 三亚利用“周周演”剧场、文化讲坛、百姓讲坛等文化品牌 , 吸引“候鸟”艺术人才为三亚文化平台提供丰富的资源 , 提升三亚文化水平 。
跳交谊舞、唱歌、踢毽子、练剑、打球……掌声与喝彩声在鹿回头广场此起彼伏 。 “除了下雨 , 我每天晚上都来鹿回头广场跳舞 , 现在很多舞我都会跳 , 像爵士、恰恰、拉丁舞、交谊舞等 。 ”67岁的“候鸟”老人黄老先生乐呵呵地对采访人员说 。
三亚的广场吸引着不同地域特色的节目 , 海月广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八方来客“大舞台” 。 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特色的舞蹈、演唱时不时在广场上演 。
幼儿园老师吴海燕是海韵艺术队的队长 , 她带领的这个艺术队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音乐爱好者组成 , 每晚都会在海月广场免费演出 。
“我们的队员来自五湖四海 , 演出节目有琼剧、有秧歌、有传统乐器演奏、有东北二人转等 。 ”吴海燕说 , 广场给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展示自我的机会 ,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节目在广场上演 。
“广场文化从来不缺少观众 , 在这里大家能实现自我价值 , 又能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 是一个融合各地特色的大舞台 。 ”吴海燕说道 。
以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字影院等一大批市区大中型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三亚持续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受惠群众近百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 三亚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 。
【文明海南|三亚:文化“放异彩” 活力“出】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市博物馆分别开设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 网站功能均不少于6项 。 建成3个地方公共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库、3个地方文化馆特色数字资源库、1个地方博物馆特色数字资源库 , 市图书馆可提供数字资源44.27TB 。 市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 市区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都均已接入互联网 , 实现WIFI全覆盖 。 同时实施“科技为翼 , 促文旅发展”融合工程 , 在三亚旅游官方网站平台基础上 , 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 初步与腾讯达成合作意向 , 将结合三亚“超级大脑”项目 , 展示和推广三亚文旅融合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