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好地方”的旅游业新面貌
_本文原题:“好地方”的旅游业新面貌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 , 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 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 , 加快建设旅游强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 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新疆是个好地方”整体形象全面打响 , 新疆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 , 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逐年大幅攀升 , 连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 201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1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32.62亿元 , 分别比2014年增长4.3倍和5.6倍 , 形成旅游业发展高峰 。
旅游业高速发展离不开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的强力支撑 。 2019年 , 新疆(含兵团)已有13个国家5A级景区 , 90个国家4A级景区 。 各景区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 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 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容 , 为旅游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 经典的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阿禾公路、S101线、车师古道、塔莎古道等精品旅游线路的改造提升在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分流重点景区和线路客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十三五”期间 , 新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提升旅游接待品质 , 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 全力推动文旅融合 ,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深化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着力破解“三难一不畅”等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 。 “旅游+”大文章妙笔连连 , 乡村旅游、冰雪旅游、自驾旅游、民宿等快速发展 , 在天山南北“遍地开花” 。
当前 , 新疆工作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旅游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 形势整体向好 。 特别是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 旅游机制体制更加健全 , 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 游客来疆愿望更加强烈 , 为推动新疆旅游业恢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本文插图
10月23日 , 游客准备进入克孜尔石窟参观 。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 。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 , 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 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 , 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高晗 摄
本文插图
在新疆塔里木河畔的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月亮湾景区 , 游客乘坐快艇欣赏胡杨美景(10月22日摄 , 无人机照片) 。
新疆南部沿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约1500万亩胡杨林 , 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区 , 其中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约有470万亩 。 深秋时节 , 塔里木河两岸胡杨层林尽染 , 壮美如画 , 迎来最佳观赏季 , 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胡虎虎 摄
本文插图
10月18日 , 游客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欣赏美景(无人机照片) 。
入秋后 , 天山北麓的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候鸟迁徙 。 近年来 , 当地管护部门持续开展生态补水 , 今年已完成近15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 , 湿地水域面积不断增加 , 沙漠边缘一度萎缩的湿地再现生机 。 新华社采访人员丁磊 摄
本文插图
在新疆阿克苏文化艺术中心 , 演员在文旅演艺秀《千年之约 梦幻龟兹》中演出(10月17日摄) 。
近日 , 新疆阿克苏地区大型文旅演艺秀《千年之约梦幻龟兹》在阿克苏文化艺术中心再度上演 , 为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市民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 《千年之约梦幻龟兹》由浙江援疆资金扶持打造 ,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 运用现代舞台技术 , 融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 展现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 。 该演出于2019年5月首演 , 截至目前 , 已演出30多场 , 累计吸引了数万观众 , 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名片之一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胡虎虎 摄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10月16日 ,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曼乡一条乡间道路上 , 来自重庆的游客在拍照留影 。
金秋十月 ,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秋意正浓 , 蓝天、雪山和金黄色的胡杨把帕米尔高原描绘成一幅美丽画卷 , 吸引游客前来领略高原秋意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赵戈 摄
本文插图
9月28日 , 游客在喀纳斯月亮湾游玩(无人机照片) 。
“十一”黄金周临近 , 新疆喀纳斯景区进入旅游旺季 。 新疆喀纳斯景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旅游服务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沙达提 摄
本文插图
喀什古城景区的居民在拍照留影(9月20日摄) 。
金秋时节 , 新疆著名旅游景点——喀什古城景区游客日渐增多 。 自9月初新疆跨省市旅游全面开放以来 , 喀什古城景区旅游复苏呈现加速趋势 。
2010年 , 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喀什老城改造工程启动 , 按照“一户一设计”和“修旧如旧”的改造宗旨落实 , 老城居民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生活习惯 。 古城景区相继推出民宿家访、手工艺品制作、品尝特色美食等一系列项目 , 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古城的烟火气 。 新华社采访人员赵戈 摄
本文插图
游客在新疆和田夜市环湖店拍摄歌舞表演(5月16日摄) 。
5月中旬以来 , 新疆和田气候渐暖 , 当地旅游经济逐步复苏 , 笑迎八方游客 。 和田的夜市逐渐热闹起来 , 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 品尝美食 , 欣赏歌舞 。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菲 摄
本文插图
新疆鄯善县树柏沟村因群众素有装饰自家院门的传统而被称为“彩门村” , 当地村民将彩绘农民画运用到大门的装饰上 , 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增色不少(1月11日摄) 。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并存地区 。 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 , 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 。 近年来 , 随着多项文化惠民政策的出台 , 新疆的文化事业迈上了快车道 , 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 。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菲 摄
作者:王菲
【光明网|“好地方”的旅游业新面貌】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 光明网|2020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年度总决赛结束
- 光明网|硬封面大开本全铜版纸,一本上百元,奢侈化童书谁在读?
- 光明网|布局“十四五”,为将来绘制新蓝图
- 光明网|夜色中 菊花更迷人
- 光明网|冬韵母亲河
- 光明网|获胜者字迹永留江滩成为城市记忆
- 光明网|5头骆驼“落户”农家院
- 光明网|郑州市区最古老银杏
- 光明网|英国首相又隔离了
- 光明网|宁波老伯照顾残疾亲家公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