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辛:论价值和利益的关系——八批@吴老豆

论价值和利益的关系——八批@吴老豆 的制度决定论文/范海辛制度论者的立论根据是 , 制度的根源来自权力者的欲望和利益 , 文化观念只不过是装饰物 , 是幌子 , 所以 , 制度才是决定人类社会的关键 , 文化不是 。本文拟从利益与价值关系的角度 , 来解构制度决定论 , 找出它在理论上的失足点 。什么是利益?按照吴老豆的观点 , 是人的欲望构成的诉求 , 当然 , 主要是物质的利益(财富) , 也包含精神上的被尊重、被认可的诉求 。 什么是价值?我的定义:价值构成了人类的目标与方向 , 是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珍惜、捍卫的事物 , 是我之为我的根本 。那么价值与利益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 到底是利益决定价值还是价值决定利益?赞同前者的是制度论 , 后者则是文化论 。我以为 , 利益是我们眼前可视、可及的 , 俗称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价值则是长期的 , 根本的利益 。 制度论主张 , 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最重要 , 长期利益多少有些忽悠人 , 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可疑的 。一个新王朝刚建立 , 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甲派认为 , 打江山可不容易 , 吃了那么多苦 , 所以现在要好好享受一番;乙派认为 , 前朝为何被推翻?还不是因为他们太贪 , 把百姓逼得没法活才被咱们夺得天下的?所以咱们制定制度要顾及百姓的利益 , 不能光图自己快活 。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享乐派 , 后者称为理智派 。 在前者看来 , 天道无常 , 咱们打江山不容易 , 所以制度一定要能绝对保证咱们子子孙孙掌权 , 肥水不流外人田;要及时行乐 , 能捞一点是一点 , 能撑一天是一天;要领导一切 , 大权不能旁落 , 样样都要管起来 , 把所有对朝廷有威胁的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反对的观点认为 , 一定要汲取历史教训 , 要实事求是 , 要细水长流 , 不可竭泽而渔 。1840年之前的几千年 , 中国的统治者基本就在这两派的摇摆与纠结中渡过 。 这种情况下 , 吴老豆的制度论基本可以成立 , 因为决定社会状况的 , 就是统治者的利益 。 什么法家儒家 , 佛学道家 , 都是围绕着欲望和利益在打转;无论是及时享乐还是细水长流 , 到王朝末年都没法管控统治者的贪欲 。西风东渐带来的最大危机 , 是摧毁了利益决定价值的基本架构 , 因为洋人带来的是一种价值决定利益的架构 , 在洋人的架构面前 , 东土的传统架构就显得野蛮、愚蠢而丑陋 , 洋人视华人犹如过去华夏视蛮夷一般 , 儒生自孔孟以来的文化自信被彻底击碎 , 他们対洋夷不再拥有道义上的制高点 。要说过去被蒙元和满清两次击败也未有如此的沮丧 , 中原汉人虽然武力不敌北方蛮夷 , 但儒家文化的自信维持了他们的矜持 , 现在遇到的洋人 , 的确带来了三千年未遇的危机 。为何说西洋制度是一种价值决定利益的结构 , 而不似东土的利益决定价值的制度架构?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基督教的价值观 , 洋人信教 , 把上帝视作比自己亲爹还要亲的阿爸父神 , 这是确定的 , 真实的 。 你不能以中国人对待佛祖的心理来揣测洋人 , 以为他们信上帝不过是幌子 , 骨子里是信黄金和特权的 , 如果你这样揣测洋人 , 一定会犯大错的 。 其次是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文化 , 使他们把真善美作为自己价值追求的序列 。洋人的价值是真善美 , 把真作为最高价值 , 他们以真善美来规制自己的利益 , 所以不仅武力强盛 , 道德与文化上更显高尚与文明 。 而令华人惭愧的是 , 在西风东渐前 , 汉语中根本没有真理这个词 , 现在的真理一词还是从日本借用过来的 。洋人不是不讲利益 , 但并不如华人这般惟利是图 , 而是把上帝与真理作为最高价值、最高利益 。 在他们看来 , 上帝、真理是合为一体的(《圣经. 约翰福音》14:6 ,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中国学者把西方文化归结为“两希文化” , 两希指的是古希腊与古希伯来 , 这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 。读过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以下抄自百度)泰勒斯是一个商人 , 可是他不好好经商 , 老去探索些没用事情 , 所以他很穷 。 有人说哲学家是那些没用的人 , 赚不到钱的人 , 很穷的人 。 泰勒斯有一年运用他掌握的知识赚了一笔钱 , 他知道那一年雅典人的橄榄会丰收 , 然后租下了全村所有的榨橄榄的机器 , 乘机抬高了价格就赚了一把钱 , 以此来证明哲学家 , 有智慧的人 , 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他有更乐于追求的东西要去追求 , 赚钱 , 如果他想赚的话 , 他是可以比别人赚得多的 , 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 , 抬头看着星空 , 满天星斗 , 可是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 , 正在他预言会下雨的时候 , 脚下一个坑 , 他就掉进那个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 , 别人把他救起来 , 他对那个人说:“明天会下雨 。 ” , 于是又有个关于哲学家的笑话 , 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 。 但是两千年以后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 , 才不会掉进坑里 。 ”而泰勒斯就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个人 。后来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 , 但仍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 。 (以上抄自百度)泰勒斯的故事反映了希腊人眼中最高尚的财富、利益观;而在基督徒看来 , 把荣主益民而非财富作为人生目标 , 那么财富是信仰上帝的必然的副产品 , 但如果把财富作为目标而不去荣主益民 , 那么财富就如地平线一般 。希腊人与后来的基督徒 , 在对待自己的欲望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点——要用真理来辖制欲望 , 绝不能反过来 。 这一点 , 与中国的制度论者截然相反 , 也是从小被唯物论洗脑的他们无法理解的 。用真理和价值来辖制欲望和利益 , 实际就是用远期利益、根本利益来管理、规制眼前利益 。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欲望 , 而是认知 。 所谓认知 , 指的就是价值 , 价值是认知的对象 , 不是欲望的结果 。有人也许会说 , 要节制欲望 , 克己复礼 , 中国传统文化不也是这么要求的吗?问题在于 ,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 中国人只有经验主义的求实 , 绝对缺乏理性主义的求真的精神 。 因为如此 , 所以只把善作为最高价值 。 由于缺乏科学与合理性的思维 , 所以中国的善是高调的、不切实际的 , 这必然导致伪君子的出现 , 试问 , 谁能做到大公无私?西方把追求上帝的真理放在首位 , 要求信徒在干好自己生意的过程中来荣耀主 。 你是一个铁匠 , 那么就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 使你的产品质量最佳 , 你的服务人人称赞 , 这就把信仰与个人的私利完美结合起来 。 当然 , 你在荣主益民的过程中获得的金钱 , 不应挥霍 , 而要节俭 , 把金钱作为投资再用于扩大铁匠生意 。 这个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基督徒获得财富后 , 不应用来享受、炫耀 , 而应回报社会 , 造福民众 。 由此 , 基督徒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伦理——利他型的个人主义 , 这也是美国文化的主旋律——个人英雄主义 。@吴老豆 显然不知道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分层理论(以下抄录自百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 ,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 。 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 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 , 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 , 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 , 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 , 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 , 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 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 , 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 , 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 , 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 , 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 (以上抄自百度)制度决定论者一般多为底层民粹 , 物质欲望强烈 , 不知道人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后的需求 。 你问赵阿Q , 皇帝每天吃什么?他相信 , 皇帝每天吃猪头肉 。 所以制度论者相信 , 人是欲望和利益的动物 , 在他们眼里 , 人生的意义就是吃饱喝足 , 光宗耀祖 。 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物质的匮乏 , 但是贫穷后遗症还在折磨着他们 。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 , 价值远远高于肉欲和利益 , 它不仅是我们的长远利益 , 也是我们为人的根本 。 所以不仅追求利益的手段方法来自真理 , 我们人生的意义也来自真理 , 只有用真理来规制欲望和利益 , 我们的利益才能实现;反之 , 把价值当做工具 , 那么不仅利益难以实现 , 即便一时实现 , 也难以长久 , 更不要说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了 。行文至此 , 见到网友发在微信群里的一篇文章《意义是更高层次的善良》作者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德森 , 在这篇短文最后有句箴言式的话语:“做有意义的事 , 而不是便宜行事” 。 吴老豆 的价值工具论(价值只是实现利益的工具) , 就是一种便宜行事的方法论 , 在他们看来 , 真理、价值都是迂腐的东西 , 只有利益才是实在的 , 为追求利益 , 便宜行事完全正当 , 无可厚非 , 意义又何足道哉?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