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
_本文原题: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
本文插图
林草阻隔沙漠侵袭 。中卫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中卫10月27日电 题: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
中新网采访人员 杨迪
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 , 沙漠以年均4.5米的速度向前逼近……曾经的宁夏中卫市饱受风沙之害 , 居民“谈沙色变”;而如今 , 中卫已逃离“沙龙”束缚 , 实现治沙与收益同步 。 日前 , 中新社采访人员探访中卫市 , 看当地如何变害为利、“点沙成金” 。
点绿腾格里
“中卫市的航拍影像一直在发生变化 , 以前是光秃秃、黄黄的一片 , 现在已有许多绿色 。 ”从事治沙工作近30年的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的绿色地带 , 以前都曾是沙漠 。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 中卫市进行了多种探索 。 “刚开始无从下手 , 草种在沙漠上不久就会被风吹跑 , 后来发明了麦草方格 , 让流沙得以固定 。 ”唐希明介绍 , 中卫市随后又探索出了“五带一体”治沙体系 , 这些治沙技术与方法也已推广到海外 。 “现在 , 我们正在研制一种制造草方格的机器 , 成功后还将大大减少人力成本 。 ”唐希明说 。
本文插图
沙漠中的星星酒店吸引游客 。杨迪 摄
“十三五”期间 , 中卫市治沙面积达57.89万亩 , 林地总面积已从“十二五”末的457万亩发展到766万亩 , 森林覆盖率从10.48%提高到了13.9% 。
沙漠旅游成靓丽名片
在防沙治沙的同时 , 沙漠也成为中卫市独特的旅游资源 。
“把自己完全‘浸’到沙子里 , 仰望满天的星空 。 ”体验沙漠星星酒店的北京游客李先生感叹 , 中卫的大漠星空令他震撼 。 酒店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客房目前已全部预定出去 , 堪称“一房难求” 。
在中卫市沙坡头景区 , 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变为现实 , 这个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 每年吸引近100万人次的游客 。
据了解 , “十三五”期间 , 中卫市立足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融合 , 致力打造国家5A级沙坡头旅游区及金沙岛、腾格里湖旅游区 , 接待游客数量从384.6万人次增长到760万人次 , 旅游总收入从23.8亿元(人民币 , 下同)增长到62亿元 , 实现了治沙造林与旅游经济效益的互利双赢 。
本文插图
奶牛卧在沙地里休息 。杨迪 摄
沙产业方兴未艾
依托沙漠而发展的产业也逐渐在中卫兴起 。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 , 诞生了一座容纳1万多头奶牛的养牛场 。 养牛场负责人杨飞介绍 , 沙漠上通风良好 , 降低了奶牛患病的风险 , 而牛粪又被用作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的肥料 , 实现循环利用 。
【中国新闻网|西部小城治沙记: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改造沙荒地、种植经济林也为中卫带来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 据统计 , “十三五”期间 , 中卫市建成了7.8万亩压砂地红枣节水灌溉种植示范基地 , 并在沙区形成了以苹果、红枣、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基地近20万亩 , 年产值达6.9亿元以上 。 而随着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 , 多家企业相继“筑巢”中卫沙区 , 曾经的不毛之地正逐渐被改造为经济增长的“绿洲” 。 (完)
- 中国旅游新闻网|大美商洛,横扫金秋,C位出道 四天骑行探踪路线
- @骑在牛背上|皖北旅游好去处,两天一晚自由行,感受“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魅力
- 光明网|2020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年度总决赛结束
- 文旅中国|每日戏曲·杀戏 | “砍砍杀杀”的云南传统地方戏剧
- |中国医院排行榜出炉,重庆5家医院进前百名
- 能力|有没有真正的文武全才?从四种能力考量,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人
- 文旅中国|市级文明单位考核组检查指导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 中国新闻网|美国洛杉矶户外就餐成新风尚 帐篷配彩灯别有风味
- 很多|中国最容易弄混的两个省,外国人傻傻分不清,但两省历史文化深厚
- 洞察军事|中国一烈士墓园葬着4名日军,日本多次要回被拒,网友:继续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