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20万湖北人返回广州
疫情后 , 20万湖北人返回广州 , “花7倍车费也要回去”2020 10/2210:48中国人的一天企鹅号
彭志雄夫妻与工人在深夜工作 。广州海珠区有个“湖北村” , 20万湖北人在这里从事制衣行业 , 每天不计其数的成衣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服装市场 。 今天的故事 , 讲述一对湖北夫妻的10年沉浮 。广州有个湖北村 , 夫妻俩开家庭作坊 , 供儿女念私立学校 | 异乡人自动播放06:57点击观看视频:广州有个“湖北村”广州海珠区大塘村、康乐村、上涌村一带 , 聚集了近20万的湖北籍打工者 。这里以华南地区最大服装面辅料市场为核心 , 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租金低廉、设备齐全的制衣作坊 , 被称为广州的“湖北村” 。
广州塔与毗邻的上涌村形成了对比强烈的画面 。来自湖北天门的彭志雄与刘丽军夫妇 , 在这村子一个幽静的角落开了家制衣作坊 。 彭志雄因体态肥胖 , 被朋友称作“胖哥” 。 久而久之 , 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大名 。而这个外号 , 也成了无名作坊的“招牌” 。
广州的秋夜依然酷热难耐 , 40岁的彭志雄在一口气喝光一罐功能饮料后 , 又灌下大半瓶矿泉水 , 稍作休息 , 又开始工作 。在广州生活多年后 , 他依然不太适应南方潮热的天气 。随着电商购物节的临近 , “胖哥”制衣坊获得了一批久违的订单 。 彭志雄与家人、员工又重回疫情前的状态——通宵达旦地赶工 。很累 , 但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萧条后 , 内销市场有序的复苏 , 让彭志雄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
凌晨一点 , 彭志雄检查设备后继续赶工 。15年前 , 彭志雄夫妇通过相亲认识 , 与很多乡村青年一样 , 他们经历短暂的恋爱后 , 成为一家人 。婚后不久 , 刘丽军随彭志雄前往大连做装修 , 在打工的过程中 , 生下两名孩子 。 孩子的出生 , 为这对小夫妻带来了甜蜜 , 也带来了为人父母的担当 。
刘丽军带着孩子在大连游乐场游玩 。回忆起在大连那几年 , 日子舒坦轻松 , 海边和游乐场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 。 身在北方异乡 , 但很少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当时彭志雄一家租住建于解放前的旧房里 , 两人都有工作 , 时常拜托左邻右里帮忙照看孩子 , 邻居也很乐意帮助 。 彭志雄认为 , 在忙碌的广州 , 这种邻里互助的气氛要淡很多 。“在广州这么多年 , 隔开一个铺位的老板 , 姓甚名谁就不知道了 , 当然他们应该也不会认识我 。 至于本地人 , 除了房东与几个做生意 , 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大家都要生活 , 要挣钱 , 都很忙” 。
一辆三轮车经过密集地分布着制衣厂的“握手楼”之间 。无忧无虑的日子很快过去了 , 随着孩子的长大 , 家庭的经济问题凸显 。“在东北工作是很舒服的 , 也没什么压力 , 唯一的问题是没能存下钱” 。 彭志雄表示 , 在东北每天工作6、7个小时 , 想再多干也没有活儿了 。2012年 , 在亲友的介绍下 , 彭志雄和刘丽军来到广州 , 开始从事制衣行业 。 上涌村制衣业刚刚起飞 , 村里还没今天这么拥挤 。
村子中心遍布前来寻找客户或寻找生产商的从业人员 。在搬来广州的头三四年 , 彭志雄一家收入确实有了大幅提高 。“旺季每天要工作20小时以上 , 但是多劳多得 , 每年能多存下13万元左右” 。与大型制衣厂负责整个制衣流程不同 , 上涌村里大部分制衣作坊都只会操作其中一两个环节 。 彭志雄的作坊就只负责制作裁片这一环节 , 剪裁好的布料交给其他工厂制成衣服 。由于门槛不高 , 新入行的老板拿出一、两万元就能盘下旧机器和店面直接开张 , 并且只需要与固定的客户合作 。虽然这种模式限制了收入的上限 , 但也回避了市场波动的风险 , 比起其他创业更容易上手 , 就算损失也不会达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然而 ,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 。
工人按照预设的纹路对布匹按“画皮”进行裁片 。
“湖北村”中约有90%的人在疫情期间滞留湖北 , 对他们生活和收入造成严重的影响 , 产业链上上下下期盼着复工能解燃眉之急 。3月中旬 , 上涌村的湖北老板、工人从漫长的春假中解放 , 迫不及待地赶回广州 。 彭志雄夫妇想尽办法回广州 , 在高铁还没开放的时候 , 就以平常7倍票价购得两张来广州的大巴车票 。
受疫情影响 , 天门不少作坊也冷清了 。 受访者供图此时 , 全国物流、生产、销售渠道仍未完全放开 , 订单既少又小 , “我们的机器使用成本大 , 开机后得裁一两千件才能有钱赚 , 要只有一两百件的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但在复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 夫妻俩有单就接 , “哪怕亏损也要做 , 就当做个人情 , 让对方记着你” 。分页标题
男子展现自己需求 , 等待制衣厂人员来询价 。彭志雄夫妇租住在一顶楼单间 , 尽量少雇人 , 但每月包括房租、伙食、工人工资等支出仍有一万多元 。越来越多同乡的厂子撑不下去关了门 , 有的老板认识了好几年 , 在这几个月突然消失了 , 有些批发商索性待在湖北没回来 。虽然这些情况在以往也偶有发生 , 但在今年出现更让人忐忑不安 。 彭志雄不禁想 , 这是否会是自己一家未来处境 。
周边工厂的楼道里贴着提醒工人注意自身权益的告示 。彭志雄以往疲于赶工 , 现在更多是与湖北老乡相约打牌 。 “让他发泄一下压力也好” 。 刘丽军说 , “我们是真心希望全世界疫情都能好转起来 , 不论国内外与我们都息息相关” 。
批发市场里 , 批发商在讨论东南亚的外贸情况 。
上涌村仅有两所小学 , 湖北家庭的孩子入学需要缴纳一年3万元的赞助费 , 两名孩子就是6万 , 等同家庭作坊半年的利润 。夫妇俩做了与很多同乡一样的选择:让孩子在老家念书 , 托付给爷爷奶奶 , 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 。 一家人分居两地 , 成为彭志雄与刘丽军心里头最大的遗憾 。
彭志雄一家四口在裁床旁吃饭 。 孩子在暑假期间会来广州与父母相聚 。稳定的收入让一家人有了更多的生活展望 , 甚至能让儿女在老家念私立中学 。 “陪着孩子就赚不来钱 , 不陪孩子又担惊受怕 。 ”孩子学校老师曾经对他们说 , 父母回老家 , 孩子会开朗一些 , 父母去打工了 , 孩子又恢复原样 。相较于小时候的其乐融融 , 彭志雄与刘丽军现在与孩子相处显得平淡 , 暑假时孩子们在店里各自玩着手机 , 连拍张全家福也不愿意 。 “每次见一次孩子 , 都感觉与上次不同 。 ”儿女都处于发育期 , 没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让夫妇深感遗憾和担忧 。
孩子们在天门学校的课堂里 。 受访者供图“在小孩长大之前 , 我们只能是干活 , 拼命干活 , 挣钱攒钱 , 为他们创造好一点的条件……最好能给小孩将来准备一套婚房 , 这就是我的心愿” 。刘丽军尴尬地对着镜头笑了 , “读书多一点 , 他们对外面社会的眼光可能就不一样一点 。 我们这一代就是读书太少了 。 ”8月中旬 , “湖北村”在暑假的尾巴产生了小“回乡潮” , 学生迎来了回校的时刻 。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 , 学生在开学前半个月留守天门 。为避免延误入学 , 家长们都选择提前半个月回去 。 刘丽军为省钱选择搭乘早晨的班车 。 凌晨4点 , 她与孩子走上几公里前往临时候车点 。
凌晨四点 , 三人从店内出发 , 赶往候车点 。这10年里 , “湖北村”从事制衣行业的人越来越多 , 也越来越富裕 。村路从坑洼积水的泥路变为整洁的沥青路 , 小公园也变成停车场 。 这个广州传统古村也染上湖北色彩 , 肠粉店与热干面店势均力敌地遍布大街小巷 。彭志雄很多亲戚也在这里从事制衣行业 , 相互有着照应 , 就连打麻将都能随时找到伴 。
上涌村密密麻麻的人群 , 街上遍布卖湖北小吃与服装的摊位 。但是近年生意越来越难干了 , 不少同行转行 , 也有不少的同行搬回天门 , 目前在当地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出现 。 虽然比起珠三角 , 当地产业还微不足道 , 但这些“先驱”已让彭志雄夫妇十分佩服 。“把这个产业链搬到家里去 , 不用付租金 , 可以照顾小孩 , 也可以照顾老人 。 ”刘丽军笑着说 , “希望这一天能快一点到来” 。第3836期摄影&撰文 | 黄宇飞 视频 | 段卉 叶柏统筹 | 段卉 承制 | 像素笔记出品 | 腾讯新闻
- 辛巴|最新!辛巴登上《新闻联播》!
- 疫情|台综艺《11点热吵店》停播 Melody直播秀厨艺 切菜速度慢引粉丝关切
- 导师|时隔8年,张惠妹回归《好声音》,原来是为了躲疫情才来当导师
- 借钱|她参加《星光大道》,为成名借120万买“人气”,竹篮打水一场空
- 中国好声音|周杰伦和张惠妹为躲避疫情担任好声音导师李荣浩成“内地孤苗”
- 邓紫棋|《中国好声音》并未停播,四位导师已出炉,但官宣阵容视疫情而定
- 歌舞界|自费120万上星光大道,惨遭淘汰负债40万,崔苗自曝黑幕
- 导师|《好声音》十周年内地导师仅一人,台湾地区两位导师或因疫情缺席
- 李英爱|韩国疫情迅速蔓延,韩星捐款数额,打了多少“避难”明星的脸
- 直播|2021南山流行音乐节配合疫情防控 三场演出改为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