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985硕士辞职当农民:我只是不务“专业”,农业也是正业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黄哲程)“四川眉山首位985硕士农民”最近登上了微博热搜 。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硕士刘沈厅 , 2016年从企业辞职 , 由电子科技跨行农业 , 回老家当起了农民 , 他自嘲是“不务专业的985农民” 。
四年间 , 半路出家的刘沈厅经历了多次困境 , 面临过资金匮乏 , 也曾被人质疑“不务正业” 。 今年 , 他的农场年销售收入达到一百多万元 , 终于填补了所有成本并实现盈利 。
刘沈厅认为 , 吸引人才是解决目前农业基础技术薄弱、农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的核心 , 因此 , 他会邀请高校老师来果园认养树木 , 指导大学生做科研项目 。 “农民也可以是体面的职业 , 希望未来有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到农民队伍中 。 ”

农业|985硕士辞职当农民:我只是不务“专业”,农业也是正业
图片
刘沈厅 。 受访者供图
谈经历
一头扎进农村“蓝海” , 家人朋友都不支持
新京报:你在研究生期间学的是电子科技专业 , 为什么决定回家乡当农民?
刘沈厅:很偶然的一次机会 , 我在新闻上看到广西60亩地产出的水果卖了几百万元 。 2016年7月 , 我回家四处看了看 , 感触很深 。 种地的农民里 , 40岁算青年 , 50岁算壮年 , 60岁算主力 , 而且人才匮乏 。 2016年年底 , 我回到家乡 , 筹集资金流转了130亩地 , 创办了农场 , 第一年种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 。
我觉得 , 我以硕士学历去当农民 , 应该比较有优势 。 因为我们这样的人去得少 , 机会反而更多 。 何况国家还有不少农业福利政策 。
而且 , 我自身性格就是比较爱折腾 , 喜欢创新创造 , 不会太过纠结 。 农村还是一片蓝海 ,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 我当时单纯觉得农业是个不错的行业 。 看到有好的苗头就扎进去 , 如果真要考察一遍再做决定 , 可能就退缩了 , 等各项条件都成熟了再去也会太晚 。
新京报:你决定转行时 , 身边的家人朋友支持吗?
刘沈厅:父亲坚决不支持 。 他觉得我在学校还算优秀 , 拿了不少荣誉、奖学金 , 最后却回来种地 , 这种落差没几个父母接受得了 。 而且 , 他认为我吃不了这个苦 。 有时他旁敲侧击地跟我说 , 我的校友以前成绩不如我 , 现在到了世界五百强大公司 , 年薪上百万 。
当时女朋友的父母听说我要回去种地 , 脸色也变了 , 觉得做农民不体面 , 而且天天那么劳苦 。 我当农民以后 , 女友一共去看了我三次 , 最后我们还是分手了 。
在老家邻居们眼里 , 一个 985大学的硕士生 , 毕业后又回农村种地 , 这就是一场“事故” 。 还有人嘲笑说 , “电子科大出人才 , 前有丁磊养猪 , 后有沈厅种树” 。 起初我还以为是夸我 , 后来才知道后面还有半句话:不务正业 。
其实我只是不务“专业” , 农业怎么就不是正业?而且我学的电子科技专业和农业跨界融合 , 后来反而做出了优势 。 比如我们和几十名志愿者用20多天开发出了一个数字农业服务平台 , 整合彭山区政府、果农、客商等资源 , 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 这就用到了我原来的专业技能 。
新京报:在家乡除了农业生产 , 你还做了什么?
刘沈厅:2019年10月 , 我们发起了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 , 主要为果农提供社会化服务 , 也帮政府做公共领域的外包工作 。 联盟为农民提供包括种前规划、种植技术和种后销售等指导 , 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 基本是免费服务 。

农业|985硕士辞职当农民:我只是不务“专业”,农业也是正业
图片
刘沈厅与果农讨论种植经验 。 受访者供图
谈转行
做好农业不简单 , 越深入越敬畏
新京报:从电子科技专业转行到农业领域 , 你是怎么“补课”的?
刘沈厅:当地相关部门为我们这些跨行从事农业的人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 , 比如省农科院会组织一些培训 。 我也去请教了一些专家、有经验的农民 , 也通过网络、书籍自学 。 分页标题
我大概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弥补经验的不足 , 学习了整个流程 。 很多理论还需要经历实践才能印证 。
新京报:2016年至今 , 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沈厅:第一年我种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 , 结果因为有机肥发酵不充分 , 80亩猕猴桃树全部“烧死” , 损失了十多万元 。 这也导致我的资金不够用了 , 只能想尽办法借钱 , 最惨的时候支付宝里借款额度都用完了 。 后来当地政府帮助我对接银行 , 通过两权抵押贷款了30万元 , 解决了资金问题 。
2017年7月 , 我把130亩地全部用来种植柑橘 。 今年种植的柑橘销售额大概在160万-200万元 , 盈利120万-150万元 。 也是直到今年我才全部填上之前的成本 。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做好农业不简单 , 越深入做越后怕 , 对这一行也越有敬畏之心 。
另外 , 心理上的孤独是另一道难关 。 我在当地发起联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 很多人不理解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 , 如果是我一个人孤军奋战 , 我也坚持不下来 。
新京报:有没有后悔过转行回乡当农民?
刘沈厅:看到以前的同学出国留学 , 回来成为高科技引进人才 , 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 , 在老家种地 , 那时心里会有些不平衡 。 但我从来不后悔 , 每个人追求不同 , 现在觉得平平淡淡过普通生活也挺好 。
我读研一时母亲去世 , 之后我变得很“佛系” 。 我觉得当你真正接受自己将要平凡地度过一辈子时 , 内心就成长了 。 别人看我柑橘种得很好 , 希望请我去做指导 , 每亩地愿意给我一千元 , 我自愿免费给他指导 。
帮助别人 , 也间接帮助了自己 , 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 比如联盟需要志愿者 , 得在彭山区到处跑 , 很辛苦 , 但大家都愿意来帮忙 。 做成事需要大家的努力 , 不是一个人的成果 。

农业|985硕士辞职当农民:我只是不务“专业”,农业也是正业
图片
刘沈厅检查果树 。 受访者供图 。
谈农业转型
现代农业需要人才 , 农民也可以是“体面职业”
新京报:从你的亲身体验出发 , 你认为目前农业领域还面临哪些困境?
刘沈厅:从我的自身体验来看 , 我觉得现在农业基础领域技术还比较薄弱 , 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还不足 , 比如很多优良的葡萄、柑橘等品种 , 都要靠从国外引进 。
同时 , 农民老龄化严重 , 我们当地的农民基本在40-60岁之间 , 年轻人都外出了 。 而且很多农民存在一个误区 , 认为农业种植方法是通用的 。 其实 ,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 , 关键是要通过实践和反思 , 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案 。
此外 , 社会对农民职业仍然存在一定偏见 , 觉得不体面 。 很多农村平台搭建起来了 , 还是吸引不了人才 。 即便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 很多毕业以后也更愿意去企业科研院所 。 一些有意愿下乡去一线种地的人 , 受不了世俗的评价 , 再加上父母一通打击和劝说 , 最后也妥协让步了 。
新京报: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刘沈厅:核心还是人才 。 院校还应该加强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 比如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 配套相应的培养方案 。 如今农业也步入现代化了 , 农民也可以是很体面的职业 , 和科学家、白领是一样平等的 。 到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能出人头地 , 在农村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
现在 , 我也邀请一些高校老师来我的果园认养树木 , 指导大学生做科研项目 , 我也愿意让他们把我的果园当作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 希望更多的人认识现代农业 , 并愿意投身进来 。
新京报: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 你有怎样的思考?
刘沈厅:传统农业主要凭感觉和经验 , 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不够精准 。 现代农业引入了高新技术 , 引入传感器、物联网 , 评估土壤、农作物各项参数 , 缺什么补什么 , 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但高新技术引入本身成本较高 , 可能需要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 分页标题
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还远不够 , 需要更多资本、人才的投入 。 其中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 ,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人才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黄哲程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项玲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