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别样的中秋见证深港共建学校探索教育合作之路

_原题为 别样的中秋见证深港共建学校探索教育合作之路
新华社深圳10月10日电(采访人员白瑜 李思佳)What is the smallest room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小的房间是什么?)——Mushroom(蘑菇)……中秋之际 , 深圳市罗湖港人子弟学校举行了一场猜灯谜比赛 。 英语老师李戴慧把中华传统民俗活动与英语学习结合 , 让学生猜英语灯谜 , 并进行小组竞赛 。 六年三班的黄睿和同学们兴致盎然 。
学校举行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每年都有创新 。 除了参与纵横古今、中西交融的猜英语灯谜 , 黄睿还用回收材料制作花灯 , 并写上对老师、同学和家人的祝福 。 同学们把各色的祝福灯笼和中秋画报带到学校 , 共同欣赏 。
“我出生在中国香港 , 爸妈都在深圳工作 , 我从一年级起就在深圳读书 , 在学校我有很多好朋友 。 ”黄睿说 。
黄睿所就读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合作 。

教育|别样的中秋见证深港共建学校探索教育合作之路
文章图片
港人子弟学校2001年成立 。 图为首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 照片拍摄于2004年 。 受访者供图
2001年建校以来 , “教学双轨制”和“升中双轨制”就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 教材采用“两文三语” , 即教材采用中文、英文 , 教学语言采用粤语、普通话、英语 。 港籍毕业生既可以通过积分入读深圳初中 , 又可以回香港参与中学学位分配 , 实现与香港教育的无缝接轨 。 目前1270余名在校学生中 , 港澳籍学生近610名 , 港澳籍学生与内地学生混合编班 , 共同成长 。
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校长陈海源告诉采访人员:“我们的融合教育理念 , 不是简单地做加法 , 而是有机结合香港与深圳最强的学科优势 。 比如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采用内地教材 , 英语则同时采用两地使用的两套教材 , 一本作为主教材 , 另外一本进行补充拓展 。 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兼顾深港两地不同的升学课程要求 。 ”
“融合”是深港共建学校的最大特点 , 学校成为一条独特纽带 , 连接起来的不仅仅是两地的基础教育 , 还有深港之间的深厚情感 。

教育|别样的中秋见证深港共建学校探索教育合作之路
文章图片
经过19年发展 , “融合”成为港人子弟学校的最大特点 , 学校成为连接深港两地基础教育的纽带 。 照片拍摄于2019年 。 受访者供图
深港共建学校以深港融合、湾区融合、古今融合和中外融合为内涵的“融创教育”理念 , 让学生们充分地发展自己:深港融合 , 是指倡导学生间相互理解与包容;湾区融合 , 是指通过教育内容设置为学生未来在大湾区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以中秋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古今融合课程 , 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国际理解课程为代表的中外融合课程 , 则让孩子了解世界 , 为未来走向世界做准备 。
在深港共建学校的孩子们 , 无论来自哪里 , 只要加入少先队 , 胸前都飘扬着红领巾 。 学校用少先队的组织形式团结学生 , 帮助他们建立对班级组织、学校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在深圳市教育局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的联合推动下 , 深圳建立了东方香港人子弟学校、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等两所深港共建学校 , 同时在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等9所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 , 学生就读港式课程 , 参加香港中学学位分配 。
【教育|别样的中秋见证深港共建学校探索教育合作之路】随着深港两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 深港校长论坛、深港姊妹学校等成为深港基础教育交流的稳固平台 。 深港两地仍在努力探索教育融合之路 , 为学子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