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Real如我,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编辑导语:随着现代人孤独感的不断加剧以及对社交的渴望加深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来交新朋友 。 阿里的年轻人社交产品“Real如我”也应运而生 , 其负责人王强宇谈到对这款产品的期待是 , “不会带给年轻人压力 , 反而可以让社交更加扁平化 , 感受无压力分享的快乐” 。 市场上的社交软件并不少 , 接下来本文作者就对Real如我进行了竞品分析 。
本文插图
1. 分析背景
Real如我 , 是阿里推出的一款toC社交App 。 4年前 , 阿里曾斥资10亿打造“来往”项目 , 但很快折戟 , 4年后阿里再次冲击社交领域 。
在社交领域 , 大众最为熟悉的就是微信和QQ , 这两款产品均由腾讯公司开发 , 且主打熟人社交——二者联合起来占据了90%的熟人社交份额 。
熟人社交圈存在两大特征:关系的不断收缩和强化 , 流量聚集于头部产品 。 这就使得用户更换产品的成本变得很高 , 而腾讯旗下的QQ和微信已经抢先进入攻下了山头 , 这时即便强大如阿里 , 也难以撼动市场格局 。
4年前折戟的“来往”足以说明这一点 , 彼时的“来往”对标微信 , 斥巨资推广 , 试图取微信而代之 , 却铩羽而归 , 正如马化腾所说:“打败微信的 , 绝不是另一个微信 。 ”
不同于“来往”的高调 , “Real如我”自2018年5月上线以来 , 一直未大范围推广 , 目前仍在杭州大学城内测 , 外部用户需要“限量版”邀请码才能注册成功 。
作为阿里新一轮的诚意之作 , “Real如我”避开了与腾讯的正面交锋 , 以“校园社交”作为切入点 。
而校园里的主体用户 , 是被称为“互联网土著民”的00后 。 他们初入校园 , 面临关系网络的重构 , 这意味着商机;同时他们对个性的追求 , 对产品的挑剔 , 也是极大的挑战 。
“Real如我”能否吸引并留住用户 , 从而在社交领域开辟一席之地呢?答案的探寻 , 就是此次竞品分析的目的 。
“Real如我”这一产品有其特殊性 , 它背靠阿里这颗大树 , 坐拥丰富的资源;又因为处于内测阶段 , 缺乏公开的运营数据 。 因此我们将主要从产品本身这一维度来进行分析 , 主要涵盖产品定位、用户画像、功能结构、交互设计这四个方面 。
2. 选择竞品
Facebook起源于哈佛校园 ,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 至今已是社交领域的头部APP , 无论是用户规模 , 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领域内的领头羊 。
“竞品”的“竞” , 本意是“竞争” , 但Facebook自2009年以来一直被中国屏蔽 , 与众多本土的同类APP不构成正面的竞争关系 。 因此在这里取个偏意 , “竞”还可指“强劲、强盛” 。
Facebook是一款强盛的、伟大的产品 , 它最初作为照片分享站点 , 诞生于校园社交 , 后期发展壮大 。
“Real如我”在功能和切入点上 , 与其异曲同工 。 站在“Real如我”的角度 , 把Facebook作为标杆 , 借鉴学习 , 一定能得到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指引 。
校园社交是一块相对特殊的领域 , 自人人网没落后 , 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吸引这一领域庞大的用户量 。
如今瓜分校园社交市场份额的 , 是在功能上更为细分的头部产品 , 比如即时通讯类的QQ、生活消费类的小红书、图文社交类的微博、短视频类的抖音、游戏类的王者荣耀等 。
那么能不能有一款更加贴近“校园”需求的产品 , 再现人人网昔日的辉煌呢?
从功能的相似度出发 , 我们选取同样具有地理围栏功能且用户量庞大的微博 , 和同样倡导分享美好生活的小红书 , 作为此次的竞品 。
3. 竞品分析
3.1 产品定位分析
微博的定位是一种基于用户用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 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接入 , 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 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 。分页标题
小红书的定位是一个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决策入口 , 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分享 , 记录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正能量和美好生活 , 小红书通过机器学习对海量信息和人进行精准、高效匹配 , 其旗下设有电商业务 。
“Real如我”的定位没有官方说明 , 它包含地理围栏、点亮人脸、智能相机、角色聊天四大特色功能 , 它的slogan是“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这是一款基于用户真实的生活场景分享的社交平台 , 它借助文字、图片、视频、角色聊天等方式 , 展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面貌 。
这三款产品在定位上最大的契合点 , 也是它们争夺用户的领域 , 在于图文社交(包含视频) 。 在这一点上它们的功能设计拥有很大的一致性 , 所以这三款APP身上都有“链接用户 , 分享美好生活”的初衷 。
其中微博的特色在于“即时分享、传播互动”;小红书的特色在于“对信息和人群精准高效的匹配”;而对于“Real如我”来说 , 它的功能算不上具有鲜明特色 , 但是它“真人、真事、真感情”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
小红书和微博发展到后期 , 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商业化 , 那么背靠阿里的“Real如我”会怎么诠释、怎么捍卫自己的“真” , 这反而成为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
3.2 用户画像分析
3.2.1 性别占比
微博:
小红书:
Real如我:
(数据来源:微博——艾媒咨询;小红书——极光大数据;Real如我——自行统计估算)
就性别比例上来说 , 三款APP各不相同 。 小红书的“生活、购物”标签明显 , 因此其女性用户占比大;微博的“媒体、新闻”属性更强 , 因此男性用户略多一些 。
对于“Real如我”来说 , 它的资讯大多集中在生活场景;而女性在分享生活这一方面 , 天然意愿更强 , 所以其用户也会有更多的女性 。
阿里打造“Real如我”的初衷 , 必然包含更大的愿景 。 在大的愿景之下 , 用户的性别比例应当是均衡的 。
从“吸引男性用户”这一角度看 , “Real如我”可以孕育一些对男性更有吸引力的元素 , 例如球赛、游戏等 , 使得资讯广场氛围更加多元化 。
而对于女性用户 , “Real如我”也可以打出差异化竞争 , 小红书满足女性的购物需求 , “Real如我”可以满足女性更多生活出行上的需求 , 例如通过地理围栏展示实时路况等 。
3.2.2 用户年龄
微博:
本文插图
小红书:
本文插图
Real如我:
目前在杭州大学城内测 , 可估测其用户以17~25岁的年轻人为主 , 也包括少量阿里内部员工和获取了邀请码的外地人员(数据来源:微博——艾媒咨询;小红书——极光大数据;Real如我——自行估测) 。
就年龄层来看:微博的用户年龄层集中在18~30岁之间 , 小红书的用户群体集中在30岁以下;而“Real如我”的用户以17~25岁的年轻人为主 。
想象一下尚在校园或已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 每天早、中、晚都要刷一刷微博 , 看看明星八卦、搞笑段子、话题资讯 , 亦或是自己发发牢骚;在闲暇时间 , 或节假日里 , 想到该添置些东西了 , 或是有出行意愿 , 就会打开小红书看看推荐或攻略 。
而听闻同城的某个地方举办了活动 , 热闹非凡 , 便打开“Real如我” , 找到地理围栏 , 围观一下盛况 。
这三者的使用场景其实差异较大 , 这源于三款APP的产品内容、功能设计、媒体资源、运营风格都有着方方面面的差别 。 但是总体看来 , 3款APP的主体用户存在大量的重叠 , 因此也会有不可避免地正面竞争 。
3.2.3 城市分布分页标题
微博:
本文插图
小红书:
本文插图
Real如我:
目前在杭州大学城内测 , 可估测其用户主要集中在杭州及上海 , 也包括少量外地人员(数据来源:微博——艾媒咨询;小红书——极光大数据;Real如我——自行估测) 。
在用户地域分布上 , 能看出微博和小红书还是颇有差异的 。
小红书的用户相对聚集在一二线城市的精英群体中 , 微博则相对分散 , 反而是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更多;而“Real如我”的用户暂时也聚集在一线城市 , 以后如果推广 , 则是由一线城市向下蔓延 。
从地域角度看 , 小红书和“Real如我”的竞争关系更大 。 正如之前提到的 , “Real如我”可以利用地理围栏 , 强化地域优势 。 同时小红书的用户以职场女性居多 , “Real如我”则是从校园切入 。
另外 , 小红书已日趋商业化 , 产品有时已名不副实 , “Real如我”只要守住“真”的特色 , 就能积累起良好的口碑 , 赢得用户的信任 。
3.2.4 使用场景
作为图文社交APP , 三者的主要功能都在于图文(视频)分享 , 虽然图文(视频)社交偏重的点存在差异 。
总的说来 , 这三款APP对于流量没有硬性要求 , 如果看视频把握一定的量 , 流量的消耗不会特别大 , 因此它们的使用场景可以室外也可以室内 。 但考虑到“Real如我”实时分享的特性 , 它的“户外”属性更强 。
对于室内环境下的用户 , 他们随时都可以拿起手机浏览手机 , 在睡前或饭后;对于正在参加室外活动的用户 , 他们则更可能拿起“Real如我”作实时分享 。
“Real如我”作为一款图文社交APP , 与其它同类产品最大的不同 , 就是它的“实时”属性 。 它不能上传手机里已有的照片或视频 , 必须是实时拍下的才能分享 , 相当于时刻提醒浏览资讯的人:您看到的照片/视频 , 都是新鲜出炉的!
【|竞品分析报告:Real如我,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这一功能的确是创新之举 , 无疑又一次加强了它“真”的属性 , 对于拍下的照片或摄下的视频 , 只能使用APP里限定的美化方式 , 而且不能“多中选一” , 只能“即兴创作” 。
这一创新对于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一大挑战 , 是用户被驯服 , 还是产品被冷落?
——这有待于市场的验证 。
综合分析来看 , “Real如我”的使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 虽说微博和小红书并没有什么场景限制;但是“Real如我”的实时性 , 会让它更容易在各种聚会、晚宴、集体活动中拔得头筹 , 成为人们公认的“在线聚集地” 。
3.3 功能结构分析
微博:
本文插图
小红书:
本文插图
Real如我:
本文插图
微博的导航栏包括:首页、视频、发现、消息、我;小红书的导航栏包括:首页、商城、发布笔记、消息、我;“Real如我”的导航栏包括:首页、发布动态、消息 。
横向对比可以看出 , 三款APP都把首页和消息作为底部导航栏 , 说明它们都带有较强的“资讯”和“社交”的属性 。
小红书和“Real如我”的底部都包含“发布笔记”或“发布动态”的按钮 , 表明这二者“记录”的属性较为明显;相比起微博和小红书 , “Real如我”的导航栏中没有“我”这一展示个人信息的栏目 , 弱化了个体 , 事实上它的“个人信息”隐藏在首页的头像里 。分页标题
微博的导航栏里有视频、发现 , 这两个涉猎资讯的栏目 , 其中“视频”有直播、VLOG等丰富的形式 , 这都表明微博有着较强的“媒体”属性 , 其资讯传播以广播为主 , 媒介包含了图、文、视频等;而小红书的“商城”栏目则突出了它的电商性质 , 由此可以窥见 , 它其余的社交类功能 , 主要是在为商城导流服务 。
相较于微博和小红书 , “Real如我”的功能更局限 , 它没有种类繁多的媒介形式 , 同时弱化了个体——“我” , 强化了地理位置——“围栏” 。
用户在使用“Real如我”时 , 能发布到外界的信息只有两种形式——照片、视频 , 两种形式的作品可以出现在同一条动态里 , 每条最多有6件作品 , 而且只能实时拍摄(不能选用手机相册里已有的照片或视频) , 视频最多15秒;同时“加好友”的设定 , 使得用户的联系是建立在双方相对平等的基础上 , 信息的传递也是相互的 。
这种种的限制 , 都使得“Real如我”的使用场景更加具象 , 它就是一项用来个体间实时分享 , 展现生活真实面貌的工具 。
虽然“Real如我”的功能更为局限 , 但综合比较之下 , “Real如我”未必是逊色的 , 只要与用户的使用场景足够契合 , 对用户需求的满足足够到位 , “功能局限”反而能成为优势 。
3.4 交互设计分析
3.4.1 首页的设定
本文插图
这三个界面从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红书、“Real如我”打开APP后的展示 , 是它们各自的首页 。
从内容上看 , 小红书和“Real如我”默认展示APP自身筛选出来的优质动态 , 或者特意为用户匹配的动态;而微博展示的是用户最后一次浏览首页时停留的栏目 , 比如“关注”或“热门” , 其中“热门”是APP排序好的内容 , 而“关注”则是用户自己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内容 。
小红书首页的功能是最为丰富的 , 它不但有系统筛选的笔记 , 还有搜索框 。 点击进入搜索框 , 有热搜排行榜 , 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有关的商品 。 在搜索结果页 , 能看到相关的笔记 , 也能看到商城入口 。
微博把“搜索”功能单独放到了“发现”这一栏目 , 这是因为微博资讯更多元 , 分类机制也十分完善;而“Real如我”则默认展示用户当下所在围栏的内容 , 或者其它热门围栏的内容 , 它并没有搜索功能 。 相较之下 , “Real如我”首页加载出来的资讯更加局限 。
首页的区别也正体现着产品愿景的差异 。 小红书的商业模式是社交电商 , 因此对于闲逛的用户 , 它会根据你的喜好匹配资讯供你浏览;而对于有具体需求的用户、或者说在闲逛过程中被激发了购买需求的用户 , 它便会试图向商城导流 , 整个过程是衔接流畅的 。
微博则是“媒体”属性更强 , 它的资讯极为丰富 , 在“视频”和“发现”两个板块里 , 都有对资讯细致的分类 , 也有排行榜等 , 所以微博的首页内容反而回归于用户自身 , 要么是用户自身关注的内容 , 要么是符合大众胃口的热门榜单(以娱乐资讯为主) 。
“Real如我”的定位则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真人社交” , 所以它的首页以“地理围栏”为主导 , 意图勾勒出以地理位置为主导的真实生活场景 。
3.4.2 互动机制
本文插图
这三个界面从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红书、“Real如我”体现互动机制的页面 。 同样是带有社交属性的APP , 它们的互动机制各不相同 。 此处的互动 , 包含用户和资讯之间的互动、小群体之间的互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
对于具体的微博博文 , 用户可以点赞、评论、发表态度、收藏、分享、转载 , 热门的微博点赞评论数可达到百万级别;而评论区往往会有“评论叠加评论”的现象 , 即每一条原始评论自身又会被点赞评论 , 而原始评论的“热度”也决定了它在博文下的排序 。分页标题
微博的热搜是跨维度的 , 可以是娱乐、政治、民生、商业等多方面的话题 , 不过考虑到微博的受众更大比例为中低端人群 , 所以微博涵盖的信息也是以民生、八卦为主 。
微博拥有庞大的信息量 , 它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类 , 分类形式包含热点、话题、榜单、超话等 , 这使得几乎每一个小众群体 , 都能在微博找到契合的圈子 。
对于具体的用户之间的互动 , 微博采用“关注”机制 , 只有相互关注才为好友 , 才能进行相对平等的互动 。
微博里常驻的有各路大V、新闻媒体等 , 他们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则并不平等 , 以单方面传播信息为主 , 而用户虽然也可以用艾特、私信等方式传达信息 , 但多数时候得不到回应;当然对于被过度骚扰的用户 , 可以选择屏蔽或拉黑对方 。
小红书的使用人群相对更细分 , 以中高端职场女性为主 , 它包含的信息量相较微博没有那么庞杂 , 所以小红书是基于对用户行为的分析 , 推荐其最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小红书也有基于地理位置的相关推荐 , 涵盖附近的吃喝玩乐等 。
但是小红书没有类似于“社区”这样的群体互动场所 , 只有用户个体之间的关注;小红书的笔记不能被转载 , 只能被收藏 , 这一点弱化了它的“媒介”属性;小红书虽然也有聊天功能 , 但对于不是相互关注的用户 , 单方面发送消息不得超过三条 。
基于这些可以看出 , 小红书主要还是以“推荐算法”这一无形的工具主导着用户接触到的资讯 , 而私聊时的发送信息限制 ,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骚扰 , 当然小红书也具备屏蔽和拉黑功能 。
“Real如我”则是完全基于地理围栏对人群、信息进行划分 , 用户进入主页就是浏览自己所在围栏的资讯;除此之外 , 用户还可以查看其他热门围栏的资讯 。
令人疑惑的是 , “Real如我”并没有围栏搜索功能 , 这就意味着用户在浏览资讯的时候 , 会比较被动;在同一条资讯下面 , 用户可以进行点赞和评论 , 但不能转载;“Real如我”的用户之间是以加好友的方式建立连接 , 发送好友请求后可以用角色打招呼 , 只有在对方通过好友请求之后 , 才可以平等地进行聊天 。
3.4.3 资讯形式
本文插图
这三个界面从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红书、“Real如我”的资讯形式 。
由此可看出 , 微博的资讯形式是最为丰富的 , 包含图、文、视频等 , 且长文、长视频(在线视频)都是被允许的 , 最新版的微博甚至去除了九宫格的限制 , 最多可一次性发送18张图 。
小红书的资讯形式相对简洁 , 它是以笔记的形式发布的 , 笔记包括标题、正文、图片(视频)、话题、地点 , 根据小红书的互动形式 , 可以推测话题和地点是用于推荐算法的 。
另外 , 小红书的笔记有字数不超过1000的限制 , 图片和视频不能出现在同一篇笔记里 。
“Real如我”的资讯形式相对更加局限 , 它在发布动态时 , 只需要选择围栏和可见权限 。 “Real如我”的文字不能超过200 , 但它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出现在同一条动态里 。 “Real如我”的图片和视频只能当场拍摄 , 视频不能超过15秒 。
4. 优化建议
4.1 丰富社交功能
从“Real如我”现有的功能来看 , 它有明显的局限性 。
几乎整个功能架构 , 都紧贴着它的那句slogan: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 但不得不质疑一句: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需求吗?“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是一个会被大量的人长期重复的动作吗?
“Real如我”是阿里旗下产品 , 由成熟的产品团队打造 , 因此它的诞生、它的定位 , 必然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考量的 , 是很大程度上合理的 。
但是合理归合理 , 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 , 终归是显得有些单调 。 如果要丰富产品的功能 ,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量? 分页标题
所谓社交 , 是个体间的相互往来 , 是涵盖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 社交可分为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 , 其形式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 除了“合作”这一形式 , 竞争、冲突等不那么友好的形式实也在社交的范围 。
从这一点看 , 社交的内容就很丰富了 , 在“真人、真事、真感情”之外 , 也有了更多可以考量的地方 。 “Real如我”的切入点是校园社交 , 那么对于学生群体 , 什么样的体验会令他们满意?
社交作为一种手段 , 必然是要达到某种目的 , 才算是有意义的 。 如果APP的出发点是“社交” , 是“更好的社交” , 那么引导甚至促进个体或群体间物质、精神的交流也应该成为“Real如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具体到功能的设计 , 可以考虑从简单的“发布活动”或“发布需求”入手 , 比如我想在周六上午打一场篮球赛 , 那我就在“Real如我”发布一场活动招募玩家 。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奖惩机制 , 不然其他用户哪来的动力去配合你呢?或许可以考虑设置一些“热心积分”之类的指标 , 使得响应别人最终惠及自己 , 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积极性 。
设计什么样的功能 , 功能的具体细节 , 或许需要更为缜密的考量 。 但是在“图片”和“视频”之外 , 的确应该考虑更多的一些东西 , 来深入用户内心 , 解决他们的痛点 。
当然“Real如我”目前已经处在内测阶段了 , 仅由“图片、短视频”构成的“真实生活面貌”是否足以留住用户的注意力?
我们不得而知 , 但是至少站在我的角度 , 我会认为上述提到的“优化体验”的思考方向 , 是值得仔细考量的 。
4.2 拓展照片识别功能
“Real如我”已经存在的功能 , 包含“照片识别” , 即对于别人发布的携带人脸的照片 , 用户可以扫描并识别 。 但这一点是用户“主动”的 , 而且识别的是“别人” 。
Facebook在早期攻占各大高校的过程中 , 推出了“照片识别”功能 。 这里的照片识别 , 是指如果网站上有别人发布了包含“我”的人脸的照片 , 那系统会识别出来并告知“我” 。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 因为人们对自己的关注 , 其实远胜于对别人的在意 。
4.3 优化围栏搜索
“Real如我”没有围栏搜索功能 , 这使得用户接受资讯的过程十分被动 。 用户打开APP后只能浏览自己所在围栏的资讯 , 或者进入别的“热门围栏”查看相关资讯 。
想象一个场景 , 我周末去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 , 但这时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 。
我想看看运动会的相关资讯 , 这时我想到了能够发现“真人、真事、真感情”的“Real如我” , 等我打开APP , 发现它给我的地理围栏是我所在的村庄 , 我试图寻找我的学校 , 怎么找呢?
“热门围栏”里从第一个看到最后一个 , 没有 , 这怎么办?难道要等我周一回到学校才能看?到那时 , 运动会的资讯已经被新的动态淹没了呀 。
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也在学校分享过“此时此刻” , 我连忙去翻看我自己的动态 , 找了学校的地理围栏 , 点进去 , 一大波运动会相关资讯向我涌来!真好 , 也算曲线救国 。
可是这样一来 , 不是太麻烦了吗?
那再假设一个场景 , 我是从来没出过省的广西人 , 但是我想看一看北京某条街道的实时资讯 , 在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 , 我要如何找到这条街道的围栏?
除非“地理阻隔”本身就是“Real如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 并且“Real如我”确定这样的阻隔不会流失掉用户 , 甚至还能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 。 否则缺少了“围栏搜索”功能 , 的确会对用户使用APP过程中的便利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
或者说 , 在“Real如我”团队的考量之下 , 觉得产品的初衷在于让用户了解“身边”的真实生活面貌 , 所以不需要“搜索别的地方”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那至少也可以考虑增加“围栏标签” , 可以让用户设置几个固定的围栏标签 , 例如“家”、“学校”等 , 每个标签对应不同的定位 , 这样切换起来更方便 。分页标题
4.4 优化好友请求的流程
“Real如我”里 , 在别人没有同意好友请求的情况下 , 用户只能用“角色”向对方打招呼 。 这是一个很新奇的玩法 , “Real如我”还将其介绍成自己的特色功能 。
但是对于陌生人发过来的 , 用“角色”打的招呼 , 大众的接纳程度怎么样呢?我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进行询问(本人是今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 朋友圈也是以同龄人为主体) 。
本文插图
这条朋友圈下一共有28条有效回复 , 其中六位选择1选项:愿意交朋友;十位选择2选项:次数多了选择忽略;五位选择4选项 , 三位选择5选项;除此之外 , 还有少数几条评论 , 有的说自己不喜欢社交 , 有的评论卡通形象不好看 。
从这一小测试来看 , 只有不到1/4的回答者表达出了对该功能的积极态度 , 近1/3的回答者流露出来的是抗拒 。
站在我的角度 , 我认为应该思考“添加好友”的本质是什么 。 我为什么要通过别人好友请求?可能因为这是我认识的人 , 或者是和我存在某些联系的人 , 或者我性格开朗因此只要对方看起来不可疑我就会通过ta的请求 。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 , 都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 因此我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方式:用文字表述来意 , 请求对方同意自己添加ta为好友 。
“角色聊天”作为一个改善气氛的选项 , 用于好友之间的聊天 , 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将它作为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的唯一方式 , 可能会有些冒险 。
4.5 优化“扫脸加好友”功能
“Real如我”里 , “扫脸”这一功能在多处出现 。
最为突出的一处是“扫脸加好友” , 这同样是一个新奇的玩法 , 那么对于“扫脸”这样可能带点冒犯味道的行为 , 大众的接纳程度又如何呢?我同样发了条朋友圈进行询问 。
本文插图
这条朋友圈下一共有37条有效回复 , 其中有24位选择3选项 , 表示排斥 。 其中还有的评论说 , 人脸是用户的隐私数据 , 用来加好友可能不合适 , 因为现在有的电子支付也是用的人脸扫描 。
由此又可以窥见 , 出于各种原因 , 有近2/3的回答者对这一功能是抗拒的 。 虽然“人脸扫描”不是加好友的唯一方式 , 但这仍然是需要斟酌的地方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条朋友圈下还有一位男生评论说:“可以来张合照 , 然后默认通过好友请求 。 ”这令我眼前一亮 , “双人合照”的确比“单人扫脸”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
“扫脸加好友”作为“Real如我”的特色功能之一 , 确实有必要在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这两大方面 , 再做一些更为细致的考量 。
4.6 不要将“人脸”作为用户唯一IP
“Real如我”对“人脸扫描”这一功能的使用 , 可以称得上执着 。 在第一次使用APP的时候 , 用户就被要求录入人脸信息 , 头像里必须包含自己真实的人脸 , 加好友也能用扫描人脸来完成 。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 , 我认为人们对“扫面人脸”的接受程度 , 并不值得乐观 。 即便是我在朋友圈提问 , 回答者以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为主 , 也有大比例的人表示了抗拒 。
“Real如我”要保证“真实” , 其实可以有别的方法 , 例如“实名认证”等 , 可以用一种对用户来说更为隐蔽的方式 。 有多少人能接受把自己的“人脸”作为社交场合里的通行证?不能接受的人最后妥协的概率有多大?
——这是“Real如我”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
5. 总结
通过这次的竞品分析 , 不难看出“Real如我”还是有些缺乏属于自己的核心特色 , 在功能上还欠缺一些细致的考量 。
如果像它的slogan里说的: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 那要怎样恰如其分地诠释这个“真”字?这会是“Real如我”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思考的一个问题 。分页标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头部产品也绝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 。
微博和小红书发展至今 , 已经拥有非常完善的资讯分类、用户互动机制 , 而“Real如我”要怎样在自身的愿景之下 , 做到自我融洽并得以持续扩大规模 , 这仍然需要基于现实的数据进行持续的思考和优化 。
其实“校园社交”并非一片荒芜之地 , 有许多的产品前赴后继 。 虽然唯一称得上该领域头部产品的人人网最后也走向了衰落 , 但这是因为人人网商业模式的选择不到位 , 并不是校园社交这一领域本身有缺陷 。
而现有的明星产品Facebook , 同样是起源于校园社交 , 其实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因此 , 也期待“Real如我”能站稳自身定位 , 逐步迭代发展 , 最终在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
本文由 @张小猫 ??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 基于 CC0 协议
- |realme Q2 系列手机官宣 10 月 13 日发布
- Buds|不仅发布新手机 realme还将带来Buds Air Pro国行版
- 科客|王炸出击性价比够顶!realme Q2系列定档10月13日发布
- realme|realme Q2系列官宣:10月13日发布,引入高端素皮设计
- |Realme推出SLED 4K 55吋电视和100W条形音箱
- 素皮|realme Q2系列10月13日发布:素皮、65W闪充下放
- 系列|AloT+素皮设计 realme真我Q2系列10月13日发布
- |色域比QLED更好?Realme的SLED电视又是何方神圣
- 高清范VR|Realme推出SLED 4K 55吋电视和100W条形音箱
- |设计高端且“平民”化:realme Q2素皮版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