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在颠覆中创新,做互联网化时代的弄潮儿

全行业互联网化大潮席卷而来 , 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全时CEO陈学军站在企业服务者的角度 , 深刻洞悉互联网化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商业模式的革新 。他认为 , 随着互联网化进程的推进 , 人与人 , 人与信息 , 信息与信息之间正在建立紧密的连接 , 而企业形态即将被这种连接所改变 。
“过去十年 , 互联网是消费者的互联网 , 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与消费者有关 。但是今天看 , 互联网不仅改变生活 , 还改变行业 。”陈学军指出 , 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 , 将是行业互联网的十年 , 是互联网改变企业形态和运行方式的十年 。
近期 , 移动医疗领域的几位拓荒者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 在短短两个月内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 , 这是对医疗互联网化的最好印证 。除此之外 , 今天的金融、物流、教育、旅游等诸多行业也已经被互联网改变 。
行业被“互联网化”之后 , 企业需要顺势转型 。
从内部打破:“连接”改变企业形态
企业互联网化的程度 , 取决于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中信息所占的比例 。陈学军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 “迪斯尼通过一个手环 , 可以告诉顾客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去可以不用排队 。顾客在消费迪斯尼的过程中 , 信息第一次产生力量 , 这是互联网化的标志 。客户在购买你的产品时没有信息 , 就不要谈互联网化 。
谈及互联网化对企业的改变 , 陈学军对美国的鲁滨逊物流推崇有加 , “鲁宾逊是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公司 , 从卖苹果起家 , 员工最多时近十万人 。在13年前开始转型后 , 成为美国最大的公路运输公司 , 但现在只有9000人 , 而且没有一辆卡车 , 没有一个仓库 。他们不再是传统的运输公司 , 他们是高科技公司 。他们提供两个平台 , 一个连接美国中小运输的卡车 , 另一个连接货物 。”陈学军肯定地指出 , “传统行业如果有创新思维 , 要比互联网公司更具竞争力 。
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直观 , 在它背后是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改变 。事实上 , 企业内部的这种改变应该更大 , 更彻底 。陈学军非常赞同海尔张瑞敏的观点——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新生 。他指出 , 互联网的思想是客户导向 , 而过去企业的组织层级复杂 , 流程繁琐 , 效率低下 , 严重阻碍客户导向 , 阻碍前线化决策;同时 , 组织内部的本位主义泛滥 , 严重缺乏协作精神 , 这是很多企业内部面临的严重问题 。
“我认为在未来传统的组织结构会消亡 , 组织再不改 , 很多企业都得死 。未来的企业形态会发生变化 , 会变得自由、平等、协作 , 知识和信息没有壁垒 , 年轻人有发挥的空间 。”陈学军说 。
这番话的前提当然是企业互联网化 。就像鲁滨逊物流一样 , 企业组织需要适应互联网化的要求顺势转变 , 那些落后的组织方式必遭淘汰 。以国内的家电渠道体系为例 , 某家电企业自身加经销商员工总数接近百万 , 却只做2000多亿的生意 , 整个生态链条的人均效率非常低 。
未来的企业组织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我们相信 , 那些封闭的、机械化的、层级式的、官僚的组织会消亡 , 而会像凯文凯利所预言的那样 , 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陈学军认为 , 互联网第一次让企业有机会从一个产品公司变成一个服务公司 , 可以直接去连接客户 。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 正是建立在这种紧密的连接之上 。
不论是企业内部的连接 , 还是企业与客户的连接 , 互联网让这些连接得到加强 。“我们传统的IT是假设人和人不连接 , 从而制造了一堆流程去传递信息 , 而互联网最革命性的发展就是人和人被连上了 。”陈学军表示 , 在这种转变下 , 传统的IT系统应该被抛弃 。
“未来企业内部的工作方式会发生变化 , 企业想变得更灵活、更快、更客户导向 , 实现‘年轻人更自由 , 知识和信息没有壁垒’的愿景 , 企业就应该去转型 。”他说 。
从内部打破实现企业转型 , 要从改变流程开始 , 要让人和人建立直接的连接 , 以社交化的方式去工作 , 而不是以繁复的流程来工作 。所以 , 企业形态的改变从革新流程开始 , 从革新支撑这些流程的IT系统开始 。陈学军指出 , 过去企业关注基础设施、流程的应用 , 今后应该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企业IT转型首先要抛弃OA、CRM、ERP等基础设施应用软件 , 简化流程 , “革它们的命” 。分页标题
企业社交 “云企”未来
“过去全时主要帮助企业解决效率问题 , 比如开会 , 每个月有400万人用全时的会议系统在网上开会 。但今天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让企业变成一个生态的系统 。”陈学军表示 , 全时的新战略有两个核心 , 一是以人为中心 , 建立人和人的连接;二是以开放的姿态 , 建立全新的生态系统 。
全时即将推出的正是一款互联网化的产品 , 这是他们用三年时间打造的企业生态社区 , 它的名字叫“云企” 。
陈学军指出 , 中国企业缺信息的流动性 , 企业的员工过去从来没有被连上 , 员工无法及时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GE做了一个SupportCenter , 将分布全球的机构打造成“一个” , 信息可以交换 , 需求可以被采集和发现 , 信息流动很快 。将社交化的方式带到企业里来 , 真正实现平等、自由、协作、快速 。
所以 , “云企”的核心功能 , 第一是连接人 , 人与人的连接就是社交;第二是用社交化的方式来工作而不用流程化的方式工作 , 用协作化的方式工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工作;第三是连接知识 , 建立分享机制让人不断地创造知识 。
【行业互联网|在颠覆中创新,做互联网化时代的弄潮儿】
行业互联网|在颠覆中创新,做互联网化时代的弄潮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企业社交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 但全时对它的理解区别于业界的另外一些服务商:相比那些将社交工具和流程化工具叠加而来的产品(比如“企业社交 OA” , “企业社交化ERP”等等) , 全时 “云企”在思维上的转变更为深刻 。前者依赖流程化的工具来加强企业属性 , 而全时却要“革流程化工具的命” 。在企业形态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情况下 , 叠加的做法显然是画蛇添足 。
另外 , 业界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企业社交是个伪命题 , 他们认为上班应该好好工作而不是搞社交 。显然 , 他们站到了传统企业形态的一方 , 站在流程化的角度去看工作行为 , 将生活中的社交与社交化工作混为一谈 。企业社交是要打破原有的层级和流程 , 让人和人直接连接 , 直接沟通 , 充分协作 , 共享知识 。而上述这种声音 , 只看到了社交的形式 , 而没有看到社交背后企业的真正需求 。
“云企”和传统的统一通信相比 , 在产品的设计思想上也有根本的不同 。统一通信产品强调实时通信 , 而没有关注信息的存储和人的社交 , 统一通信更多站在自身技术的角度 , 而“云企”则完全站在了用户的角度 。
作为一个生态社区 , “云企”集成了网络电话、网络会议、IM、云端存储、文档管理、知识问答等一系列功能 , 可以像微信一样随时建立工作的讨论组 。“而云企中建立的讨论组和微信的讨论组有本质的区别 , 我们将会议一类的工具带进来 , 例如文档、工作提醒 。在讨论组里 , 大家可以开会讨论解决问题 , 可以随时沟通协作 , 讨论组会记录所有这个项目有关的会议纪要 , 可以建立云端的文档 。”陈学军说 , “我们强调简单 , 以人为中心 。当然这种简单只是基于产品和人的交互层面 , 简单背后是最不简单的架构和能力 。
根据Frost & Sullivan去年对UCC市场趋势的预测 , 企业社交化媒体工具在未来最具发展潜力 。而在企业云服务市场 , 云会议和企业协作早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方向 。尽管全时是云会议的先行者 , 但给外界的印象却是非常低调 。对此 , 陈学军表示 , 做
SaaS服务很难成功 , 中国对SaaS的接受度低 , 一是思想观念的惯性 , 二是业界大多数的企业服务做得太差 。“过去做云会议的标杆WebEx , 我个人曾先后去WebEx参观学习二十余次 。中国人一定要耐心去学 , 搞扎实 。Salesforce在产品上市前做了6年 , 全时过去也曾推倒重来三次 。”他说 。分页标题
专注加开放 用互联网改变服务的方式
在浮躁的互联网时代 , 专注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难得的品质 , 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品 , 又讲求开放合作 , 建立生态系统 。在解决行业个性需求方面 , 全时云企将通过开放API的方式 , 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 , 甚至是行业客户自己来进行应用开发 。陈学军这样定位全时:“做公共的事情 , 做标准化的平台 , 解决人和人的连接、协作、知识分享等共性问题 , 然后开放API , 让生态更有持续性 。”
相比消费互联网服务 , 企业级SaaS的行业门槛不低 。SaaS的特点是通过统一的平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并且要快速部署 , 省去传统软件的实施环节 , 这需要后台有极其强大的可配置性 。陈学军说:“1000人用和1000万人用 , 架构是完全不一样的 , 各种情况下的防火墙、终端等配置都要有不同的考虑 。
国内客户对SaaS的认知也存在问题 , 陈学军指出 , 很多人以为SaaS针对中小客户 , 实际上也针对大客户 。此外 , 他也向采访人员感叹了国内SaaS行业人才的匮乏 , 他不得不远赴美国寻觅人才 。
同时他也强调 , 国内做企业社交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一是通信属于专业性领域;二是云服务需要从思想上转变 , 一般的软件公司向云转型很难 , 鲜有成功案例;三是中国存在政策限制 , 国外企业很难落地 。
陈学军对自己的总结是有一点小叛逆 , 有革命精神 , 这一点与企业互联网化正好契合 , 所以他带领全时去打破传统企业落后的组织结构、冗繁的流程 , 帮助企业建立人与人的连接 。“我对我们生意的理解 , 是做互联网的水和电 。我认为社交也是通信 , 社交化是未来生意的基本要求 , 要深入到业务流程中 , 用互联网改变服务的方式 。我相信专注就能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