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瓦灌溉工程为87个村“解渴”


|拉西瓦灌溉工程为87个村“解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拉西瓦灌溉工程倒虹吸 。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黄河水穿流而过 , 素有“小江南”美誉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是青海自然条件最好的县之一 。尽管贵德县坐拥黄河 , 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 用水曾是贵德县的难题 。
去年 , 拉西瓦灌溉工程试通水 , 贵德黄河谷地喝上了来自拉西瓦水库的黄河水 , 解了贵德黄河谷地87个行政村的“渴” 。
引来黄河水
拉西瓦灌溉工程地处黄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 , 是我省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四个子项目之一 。项目主体工程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 , 总投资14.39亿元 , 建设工期4年 。今年7月15日 , 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阶段(通水)通过了青海省水利厅的验收 。目前 , 通水运行正常 。
“主干渠已通水 , 28条支渠已完成15条 , 13条正在有序推进 , 整体工程预计于2021年完工 。”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局局长李占彪介绍 , 工程建成后 , 可充分利用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 , 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积20.02万亩 , 彻底解决贵德县河阴、河西、河东、常牧、新街5乡镇87个行政村8万人的灌溉问题 。
“作为水利人 ,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农田灌溉是自流灌溉 , 给百姓减轻负担 。”李占彪表示 , 拉西瓦灌溉工程的运行 , 不仅帮助当地群众解渴 , 还解放劳动力 , 减轻用水成本 。他介绍 , 此前一亩地1年提灌水费为180元 , 如今 , 使用自流灌溉 , 一亩地1年的水费仅为17元 。同时 , 农田提灌维修费的去除 , 也大大减轻了农户的用水负担 。
庄稼喝饱水
9月 , 走进贵德县河阴镇童家村乡间的青贮玉米地里 , 机声隆隆 , 收割机在地里穿梭着 , 农民在地里收拾残留秸秆 , 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
站在田埂上 , 看着连片长势良好的青贮玉米田 , 村民们喜笑颜开 。村民李秀萍正忙着联系收割机 , 希望趁着天气晴朗将5亩青贮玉米收割进仓 。
“去年开始 , 家里种植了青贮玉米 , 每亩地能收割6吨的青贮饲料 , 比种植小麦收益高 。”李秀萍告诉采访人员 , 前几年种田收入不高 , 只能种植小麦、大豆、油菜这样的品种 , 村里很多人不愿意种田了 , 基本都外出务工 。这几年青贮玉米引进后 , 养殖的牛羊多 , 收入也增加了 。她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 , 5亩的青贮饲料地她一个人完全能照顾过来 , 这也是家里60多只羊的饲料 , 按照今年羊肉的价格能有5万多元的纯收入 。
对于李秀萍来说 , 这些变化得益于拉西瓦灌溉工程让庄稼喝饱水 , 种田不仅增产了 , 还节省了劳动力 。
“你看 , 收割都是机器化的 , 最重要的是浇水比以前方便了 。”李秀萍说 , 原来完全是靠天吃饭 , 给庄稼浇水需要全村出动 , 村里组织村民排班轮岗在各水渠口守着 , 等村里一轮水浇完 , 也需要全家忙上十多天 。现在 , 到了灌溉期 , 黄河水通向各村 , 大家不用再抢着浇水了 。
村民腰包鼓
坐在田边整理账目的李得胜 , 之前因为浇水的问题 , 家里好多地都撂荒了 , 后来流转给一个种植核桃的老板 , 但也因缺水 , 没能继续种下去 。
为了将这些土地盘活 , 村党委成立贵德县童家村农业种植合作社 , 流转了120亩土地种植了青贮玉米 。
李得胜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拉西瓦灌溉工程的实施 , 今年村里青贮玉米喜迎大丰收 。“浇水比以前方便 , 水的问题解决了 , 今年玉米的产量比去年提高约20% 。”
“目前 , 我们的大型机器和拉运车辆都正常工作 , 收割好以后打成垛 , 送到附近的合作养殖场 , 现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 预计再有四五天就全部完成了 。”说起这些 , 李得胜满脸笑意 。分页标题
“不仅有租金 , 还能领工资 。”这是童家村65岁的文化才老人对现在家庭收入的总结 。
文化才的孩子们都在外工作 , 家里只剩老两口 , 种植7亩地有些困难 , 但又不忍心撂荒 , 便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 , 每年能获得3000元的租金 。
【|拉西瓦灌溉工程为87个村“解渴”】文化才说:“水是庄稼的命根子 , 有了水庄稼不愁长 , 农民也才能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