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广西大石山区壮族村“变身记”:土地由“撂荒”到“生钱”

(中国减贫故事)广西大石山区壮族村“变身记”:土地由“撂荒”到“生钱”
中新社河池10月8日电 题:广西大石山区壮族村“变身记”:土地由“撂荒”到“生钱”
中新社采访人员 林浩
“以前 , 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 , 这些田地都撂荒太久成为烂泥地 , 牛都不愿进;现在 , 我们种上荷花 , 养起荷花鱼 , 不仅亩产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 , 还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 很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牙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吕惠群说 。
国庆假期期间 , 牙洞村迎来不少外地游客 。他们赏百亩荷塘 , 观山间瀑布 , 有的还下田体验浑水摸鱼、采摘莲蓬带来的乐趣 , 小山村热闹非凡 。
牙洞村位于广西大石山区 , 是典型的壮族山村 , 清幽的三旺河在山间穿梭而过 , 景色秀美宜人 , 沿河两岸有沃土千亩 , 还有天然溶洞等自然奇观 。
回忆起5年前的牙洞村 , 吕惠群直摇头 , “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传统农作物 , 常常遭遇水患、鼠害 , 辛苦一年 , 家里图个温饱就不错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 , 这里就成为‘空心村’ , 到处都是抛荒的土地 。”
2017年 , 吕惠群来到牙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 经过考察 , 决定建藕塘、种荷花、养小鱼 。
“这个项目开发时间短、见效快 , 不怕闹水灾 , 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能产莲子和鱼 。”吕惠群说 。
但起初 , 吕惠群的想法 , 并没有得到村民认同 , 很多人担心 , 一旦租出土地 , 连片成塘 , 田埂都不见了 , 今后很难找回原先土地 。一时间 , “即使丢荒 , 也不出租”的想法 , 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
为打消村民疑虑 , 吕惠群与村干部一道 , 花费近1年时间 , 制定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春节 , 她和同事一道 , 拿着规划图纸 , 一家一户上门讲解 , 并自筹资金 , 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
2018年3月 , 牙洞村正式成立“合作社” , 设立市场部、信用互助部、电子商务部等部门 , 服务成员农户 , 还引导村民以现金或土地入股 , 共同发展 , 当年营收40多万元人民币 , 基本收回投资成本 。
尝到“甜头”的农户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 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 , 两年间 , 牙洞村荷塘面积从50亩扩大到近500亩 。
如今的牙洞村建起了莲子加工作坊和食品加工厂 , 研发“莲花三宝”(莲子、莲心茶、荷叶茶)及酒糟荷花鱼等特色产品 , 市场上供不应求 。中秋佳节 , 当地还以鲜莲子为原材料 , 推出“鲜莲子五仁叉烧饼” , 备受消费者青睐 。
今年42岁的陈凤春 , 年轻时曾赴外地打工 。2019年春节回乡过年 , 看到家乡变得那么好 , 就再也不想走了 。现在 , 除把家里5亩田地出租种植荷花外 , 她还和丈夫一道 , 到莲子加工作坊工作 , 有了固定收入 。
“在莲子采收的季节 , 我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 , 每月收入都超过6000元 , 家里存的钱比以前到城里打工多 , 生活充实又安定 。”陈凤春说 。
牙洞村委会主任何茂江告诉采访人员 , 单靠莲子和荷花鱼两项收入 , 牙洞村合作社已带动25户村民脱贫致富 , 牙洞村还探索开展特色旅游发展模式 , 建设沿河观光步道、拉盘洞观景台等设施 , 成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
目前 , 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星级景区标准打造景区已提上议事日程 , 九圩镇党委书记廖斌表示 , 接下来 , 将拓宽道路 , 修建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 提升景区承载和服务能力 , 同时 , 设法开发溶洞漂流等旅游项目 , 吸引更多游客 。(完)
【村民|广西大石山区壮族村“变身记”:土地由“撂荒”到“生钱”】【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