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


实在何止北大清华 , 中国科技大学等一流名校都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 。 具体表现为 , 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将近50% , 有时甚至超过50%会出国留学 。 他们出国留学后不少人都不会回国效力 。 不夸张的地说 , 北大清华等名校揽入的全国精英 , 相称一部分成了他国的人才 , 为他国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去了 。
但是 , 个人以为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不是学子们不爱国 。

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
本文插图
上个世界就有不少有识之士叹息 , 中国最严峻的不是水土流失 , 而是人才流失 。
那么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真正根源在哪呢?个人认为 , 主要不是海外优良的科研工作环境 , 而是海内的科研工作环境让许多真正的英才望而生畏 。
海内科研工作环境的人际化和行政化是许多英才望而生畏的根本原因 。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 , 课题立项和项目资助 , 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条件 。 没有资助 , 实验室几乎无法运行 。 做不了实验 , 何谈科研?然而 , 当下 , 能否拿到课题立项和项目资助 , 主要不是你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 , 而是你的人脉、你是否拥有行政职务以及职务的大小 。 那些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资助往往被有行政职务和人脉强盛的人拿去了 。 然而 , 一般情况下这些有行政职务和强盛人脉的人又没有真正的科研能力 。 为了能顺利结题 , 他们把课题分为一个个小课题 , 而后转包给有科研能力的学者 。 因为他们的强盛人脉和行政职务 , 结题时的专家组也不会太为难他们 , 一个个实际上无法结题的课题都纷纷结题 , 甚至还得到“优秀”的评价 。 这些人脉强盛和有行政职务的人求名求利 。 至于那些资助达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的课题有什么真正的科研成果 , 是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的 。

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
本文插图
没有人脉和无行政职务的人 , 只能委屈自己去承包一些琐碎的“小课题” 。 在这样的科研大环境下 , 能真正潜心学术的人越来越少 。 科研垂垂地异化为“生意”——从表面上看一片繁华 ,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 实际上不外是虚假繁荣 , 一切都演变成“名利”二字 。
那些真正潜心学术 , 有志于科研的人看到海内的科研大环境 , 多数人都会望而生畏 。 潜心科研者 , 真有科研天赋的人往往很难有强盛的人脉 , 行政职务也不是短期内能拿到的 。 一般情况下拿到了行政职务的学者其科研能力已经严峻衰退 , 行政职务跟科研往往二者不可兼得 。 这一切让留学海外的学术精英望而生畏 , 再加上 , 目前不少领域的科研主阵地仍旧在海外 , 于是他们留在了海外 。
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之过不在海外不归的学子 , 他们多数人也是爱国的 。 这就比如海内不少人来到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 , 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回故乡创业 。 但是他们的内心仍旧是爱故乡的 。
水是家乡的甜 , 月是故乡的明 。 只要我们的科研环境能逐步改善 , 我相信在海外暂时不归的学子们多数都会重新回到祖国故乡的怀抱 。
以一千多年前韩愈的《马说》作结 。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故虽有名马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