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讲汉语的人40岁以后会越来越焦虑?

现在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发现一个现象 , 就是在汉文化世界中就是一个人会在中年之后 , 逐渐的陷入焦虑 , 虽然中年的危机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 但像汉文化的中年危机和思维退化却不一样 , 这是一种文化性的推行现象 , 不仅仅是表现在那些不太成功的普通人身上 , 同时也表现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 , 比如说在科学和学术行业 , 40来来岁一般是出大成果的时期 , 但汉文化中的“学者们”在这个阶段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浮躁和功利心 , 不但没什么真材实料的研究成果 , 反而是热衷于造假抄袭 , 人的品质呈退化状态 这是为什么呢?这有些人会从一些科研体制、论文机制、学术交流这些方面来去找原因 , 当然 , 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 但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还是我们这个语言的原始结构 。 我们如果了解一点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常识 , 我们就会知道 , 我们大脑的理性思维是通过概念来运行的 , 如果我们没有概念 , 我们就无法思考任何事情!概念的记录和运行需要在大脑产生一个符号 , 这个符号就是声音!比如小孩子他呀呀 , 学语的时候 , 只要你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 , 他就能够理解和记住你的概念 。 也就是说大脑进行概念的思维 , 他并不需要图像 , 只要声音就可以 , 而且大脑它有一个三位一体的运行功能 , 就是只要你产生了一个声音 , 它在右脑就会产生一个图像 , 同时在杏仁核区域中产生一个情绪 , 比如一个小孩看了一条狗 , 他感到害怕 , 然后你跟他说这个叫dog , 那么他就左脑的概率去就记住了dog这个声音 , 右脑的图像区就记住了这个dog的各种形象特征 , 然后大脑的杏仁核区域和产生一个与狗相关的情感 。 这就是大脑运行的机制!也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 , 人们仅通过天然的语言的能力就能够交流很复杂的思想 , 甚至能够创造很复杂的文学作品 , 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部落没有文字 , 但是它有大量的历史的知识和典故 , 就是靠口口相传 。 但象形文字产生之后 , 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 就是人们不再依靠口口相传去记录那些信息了啊 , 人家要通过阅读来调取信息 , 但是这个字他没有声音啊 。 比如说我们一个水字 , 文字图案像流水一样 , 大家知道这个字是表示水 , 但是它怎么发音呢?这个字的图案实际上并不能够记录声音 , 那么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单音节化 , 多音节的文字肯定记不住发音 , 所以就是象形文字最后都难以避免的走向单音节发音!但单音节会导致大脑的退化 , 因为人类的大脑他是天生就是适合多音节语言 , 因为只有多音节才能够产生无限多的声音组合 , 我们大脑的潜能才能能充分的去显示出来 。 我们观察个小孩说话 , 就会发现婴儿天然讲话就是多音节的 , 他们很不习惯于一个字一个字的讲 , 都是噼里叭啦的讲 , 而且你跟小孩讲多音节发音 , 他们区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而且会更兴奋 。 人为什么必须要使用多音节语言 , 这既是一种大脑的运行习惯 , 也是我们人类的口腔结构所决定的 , 人类的口腔它发出的音素大概就50个左右 , 就是我们的国际音标的数量 , 差不多50个 , 那么一个单音节是由两个音素拼成一个音节 , 那么这50个国际音标的排列组合 , 最多就只能发出500个左右的单音节 , 再往多了它就是同音字了!所以汉语不得不发明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发音方法 , 就叫音调 , 我们是有4声的!有这4声的话 , 音节的数量可以再增加4倍 , 达到2000个 , 但这是一个理论上的一个数据 , 实际上由于有些发音拼出来很难听 , 所以实际上大概汉字能区别的单音节应该就在1000个左右 。 也就是说 , 我们使用汉语的人 , 我们大脑的语音区域只能开发出1000个定位点 , 再多了就我们的思维就无法记住这个词 。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不得不借助我们右脑的图像 , 就说这个声音我区别不了 , 但是我靠图像来区别(同音字) ,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大脑左脑的功能就闲置了 , 但右脑的功能就过度使用了 。 这种线性文字导致的大脑结构错位 , 会导致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我们的视觉创造能力不强 , 就是我们在雕塑、绘画、建筑方面创造力不强 , 为什么?因为大脑右脑的图像功能被思维功能消耗了很多资源 , 同时导致我们左脑资源大量闲置 , 甚至退化 , 导致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就很很差 , 发展不上去 。 所以使用汉语和汉字的人他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窘境呢?就是说小时候 , 他是很聪明的 , 就是在1000个概念之内 , 中国小孩表现的聪明程度完全不比老外差 , 但一旦这个概念再复杂 , 越来越多 , 那么他就开始在那里原地打转转 , 因为他大脑的思维区域不能产生更多的多音节语音编码来记录这些概念 , 就是我们学了很多概念 , 我们在右脑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 但是我们没办法在左脑的思维区域给出它一个固定的点(语音编码)来定位这个概念 , 实际上这个概念在我们大脑中是模模糊糊的存在 , 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 汉语中它扩充词汇的方法就是组词 , 但组词的实际上你就是在那千把个汉字中来回的折腾 , 它无法产生任何一个新的独特语音 , 左脑的思维区域不能产生新的节点 , 所以大脑实际上是没有长进 , 实际上我们没有学到这种东西 , 只不过是我们在一个原有的语音库做了更多的虚假的配合 。 这方面的东西涉及到比较专业的脑科学啊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 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讲 , 就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就相当于这么一种结构 , 比如说我元宵节吃汤圆啦 , 是吧 , 然后什么腊八节吃腊八粥啊 , 啊 , 然后我端午节吃粽子呀 , 然后我吃月饼呀 , 然后我吃馒头呀 , 就看起来我好像有很丰富的节日 , 很丰富的食品是吧 , 但实际上我们吃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 就淀粉啊 , 因为你没有产生新的一个营养物质啊 , 你只是做法不一样啊 , 跟大脑结构也是这样 , 就不管你怎么去翻译 , 你没有产生新的音节 , 你的大脑就无法理解一个新的概念 。 所以如此一来 , 我们使用汉语的人在青年之后 , 大脑就是在退化的 , 因为你的大脑的思维区域的绝大部分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 , 不能扩钟充 , 他就在1000个音节中来回“耕耘” , 然后另外还有99%的区域 , 你却不能够播新的种子了 , 这能不退化吗?由于我们的思维被语言文字的结构所限制 , 我们实际上并不能学到新的东西 , 也许我们可以理解这个新的知识 , 但是这个知识无法被我们的思维所记录和运用 , 就我们不断的归零!我们学习的时候似乎是理解、了明白了 , 但是做的时候不会做 , 想的时候想不起来!所以我们汉文化中就一直以来有书呆子的说法 , 就一个人书越读越蠢 , 读到最后就成傻子了 ,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思维区域不扩充的情况下 , 仅仅靠原来很少的一些音节来组词 , 大脑是不堪重负的 , 最终这个大脑就瘫痪了!而书呆子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是没有的 , 西方人是越读越聪明 , 为什么?因为大脑的区域是足够大的 , 通过多音节的语音组合 , 人可以不断的在思维区域中开发出新的节点来容纳新的概念 , 这样大脑是不会混乱的 。 由于汉语无法扩展语音 , 大脑不能真正记录新的经验、新的知识 , 所以很多中国人在40岁以后开始遭遇巨大的痛苦 , 为什么?因为大脑闲置到这个年龄 , 人就已经有崩溃的风险了 , 为了避免自己走向真正的老年痴呆 , 所以人就要折腾 , 比如说是抽烟啊 , 喝酒啊、赌博(麻将)啊、攀比啊、折腾孩子啊……等等 , 靠各种刺激来延缓自己的衰老 , 大脑有这么一个特点 , 就是当他感觉到信息的刺激或面对危机的时候 , 他会更加的活跃 , 所以这种自我折腾也是一种文化缺陷导致的无奈之举 。 有人说象形文字很普遍的 , 全世界第1代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 难道使用象形文字的人 , 他们的思维都不发达吗?事实的确如此 , 因为我们看一下人类的文明史就会知道 , 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 , 和象形文字被字母文字替代之后 , 人类的文明都出现了高峰的情况!从整个人类文明史来讲 , 象形文字的阶段 , 比如说古埃及阶段 。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 , 字母文字被发明了出来 , 到现在为止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 , 现代文明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的 。 古埃及阶段的文明成果对现代的人类文明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 但是从古希腊开始(字母文字文明) , 它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 , 哲学 , 数学 , 天文学 , 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人类的文明贡献巨大 。 虽然说我们普通人不需要去做什么哲学家 , 思想家 , 科学家 , 去把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充的很高!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 , 也是不断的要学习进步 , 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 , 对人性 , 对周围的环境和事业前景 , 以及我们的职业都要不断的去深入 , 去更好的了解它 。 那由于我们文字和语言的缺陷 , 实际上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 哪怕一个行业我们干了很多年 , 很多人依然是门外汉 , 做不到很精的深度 。 一个专业学科你研究了很多年 , 你都是所谓的博导了 , 很可能依然做不是什么东西 。 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 真是举不胜举啊!结语:由于语言和文字缺陷导致的大脑功能闲置 , 这会导致我们在中年之后陷入了一种事业没有办法提升 , 人生意义找不到的焦虑之中!从生存的角度来讲 , 这种焦虑并不是社会压力和体制导致的 , 而是一种文化性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