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这1900万美国人怎么了?,顶着牢狱之灾也要去外国买药治病
文|回家种菜、丁贵梓(实习生)
来源:瞭望智库
今年以来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 。 为控制疫情传播 , 各国政府纷纷对边境口岸予以严格限制 。
【上观新闻|这1900万美国人怎么了?,顶着牢狱之灾也要去外国买药治病】国门一关 , 数百万美国人失
去了“救命药”
。
美国是世界上药品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 。 据统计 ,
目前 , 美国有近28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 , 至少1900万成年人曾因国内药价过高而选择去加拿大或墨西哥等国家买药
。旺盛的就医需求甚至催生出一套以“医疗旅游”为核心的医疗产业链 , 每年吸引近200万美国人跨国求医 。
美国政府每年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接近20% , 显然 , 这笔巨款并没能造福美国民众 。
美国人看病 , 为什么这么难?
1.美国医生 , 向全民医保说“不”
20世纪以前 , 美国的医疗保健事业被长期忽视 。
一开始 , 美国各殖民地依靠私人和地方社区的援助 , 建立起一批医院 , 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 , 主要依靠宗教组织和政府援助维系运转 , 医疗保健长期停留在“作坊”水平 。
文章图片
上世纪50年代 , 美国纽约的一家药店 。
政府在该领域少有作为 。 内战前后 , 美国各州组建起卫生理事会 , 但它们的功能局限在加强卫生管理和控制传染病 。 公共卫生和私人医疗被严格分开 , 公共卫生官员甚至不被允许行医 。
到19世纪 , 越来越多的医生创办起私立医学院 , 培养医生、治疗病人并收取费用 , 私人行医、收费服务的模式逐渐形成 , 私人医疗组织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 就是美国医学会(AMA)的崛起 。
美国医学会成立于1847年 , 是私人医院、医生群体的利益代表 。
20世纪初 , 为剔除低级医学院、增加医疗行业的同质性和内聚性 , 美国医学院举起医学教育改革的大旗;到1915年 , 美国医学院的数量从131家降至95家 , 医学院毕业生由5440人降至3536人 。 美国医学会成为全国性的医学院认定机构 , 由此确立了其在美国医学界的强势地位 。
这时 , 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 , 大部分欧洲国家已建立起医保制度 。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 仅靠少量的公共援助已不能满足大众医疗需求 , 美国医疗改革呼声渐高 。
20世纪早期 , 美国政府多次提出医疗保险法案、让政府福利介入医疗保健领域 , 但受到医生群体的反对 , 大都未获通过 。
1929年 , 大萧条席卷美国 , 失业率飙升 。 在罗斯福总统的推动下 , 1935年《社会保障法》顺利通过 , 给予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用于母婴护理及残疾儿童治疗经费的权利 。
1930年代 , 联邦政府通过蓝十字和蓝盾计划(简称“双蓝”计划) , 建立了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私人医保体系 。
文章图片
美国蓝十字蓝盾医保组织 , 由双蓝联合会和39家独立经营的蓝十字蓝盾地区医保公司组成 。
此后 , 联邦政府继续鼓励发展私人医保 , 二战期间 , 规定保险金不受战时工资冻结限制并予以财政支持 , 战后又为其提供税收优惠 , 极大刺激了美国私人医保的发展 , 1940-1955年 , 参保人数由1300万激增到1亿 。
1946年 , 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医院调查和建设法》 , 为医院建设项目提供资金 。 医疗行业迅速扩张 。 1947-1966年 , 全国医院数量由4445家增至5736家 , 入院率也明显提高 ,
到1950年代末 , 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每年可以住一次院
。然而 , 美国政府却始终无法真正介入医疗保健领域 。
原因很简单 , 政府过多介入必然挤压有限的利益空间 , 这是吃惯了政策红利的私人医保所不能接受的 。
1935年 , 迫于美国医学会的压力 , 罗斯福总统删去了《社会保障法》中关于医疗保险的内容;
1949年 , 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正式提出建立由联邦政府主管的全民医保计划 , 但被美国医学会贴上“社会主义医疗”的标签 , 无果而终 。
美国始终未能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 。
2.医保 , 被养成了吃钱的“怪物”
20世纪前50年医疗改革的失败 , 让变革者意识到:在美国推行全民医保面临强大阻力 , 政府若想介入 , 应当将目标锁定最有需要的人群 , 走上渐进式改革道路 。
老年人成为美国政府医疗改革的突破口 。
1961年 , 加州众议员塞西尔·金和新墨西哥州参议员克林顿·安德森联合向国会提交《医疗照顾法案》 , 获得了肯尼迪总统的支持 。 依据法案 , 政府每年为1700万65岁以上老人提供90天的住院治疗和180天的护理服务 。
1965年 , 美国国会通过1935年《社会保障法》第18条修正案 , 医疗照顾计划和医疗救助计划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 美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医疗保健领域 。
此后 , 政府补贴逐渐向公共医疗机构集中 。然而 , 全民医保梦想仍然没有实现 , 美国医疗资源过度消费现象却日益严重 。 1960-1970年 , 美国医疗卫生费用由269亿美元增加到742亿美元;同期联邦政府医疗保健相关支出由29亿美元增至178亿美元 , 增长5倍多 , 比通胀速度还要快 。 分页标题
70年代以后 , 面对医疗卫生费用急剧上涨和滞胀的多重压力 , 美国医疗保障开始全面收缩 。 80年代 , 为了削减预算赤字 , 里根政府大幅削减卫生支出、减少对医疗照顾和医疗救助的资助 , 暂时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 。
全民医保再次被搁置 , 同时被忽视的
是美国医保体系的内生问题 。
第一 , 覆盖面窄 。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 。 到1991年 , 仍有3000多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
第二 , 费用高涨 。
1960年代以来 , 美国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增长 , 年均增长率长期高于GDP增速 , 到1990年已达6994亿美元 , 较30年前增加了25倍 。
文章图片
1960年 , 全国健康照顾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不到6% 。 到1993年 , 这项指标增长到14% , 成为影响美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项重要因素 。
第三 , 分布失衡 。
一方面 , 这种失衡体现在投入上 。 美国向来更为重视损伤性和实验性医疗服务 , 对于预防性和保健医疗服务投入不足 , 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
另一方面 , 医疗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 。 1978年 , 美国大都会区的医生覆盖水平可达每万人17.1人 , 而乡村地区只有每万人7.4人 。 要知道 , 全美大约有2000万人居住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 。
到上世纪末 , 美国医保体系已“多病缠身” 。
3.一改再改 , 能解决问题吗?
针对上述三大顽疾 , 1990年代以来 , 美国政府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之路 。
首先上阵的是克林顿 。
1993年 , 克林顿在国会演讲中提出了全面改革美国医保制度的宏大方案——《医疗(健康)保障法》 , 主要内容涉及:
*实行全国统一的医保体制 , 实施“人手一保健卡”计划 , 强制雇主为员工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提供补助;
*依靠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 带动政府医疗卫生开支的降低;
*建立健康同盟 , 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信息 , 以便更好地选择经济实用的医疗保险方案 。
克林顿的这套医改方案从长期看可减少政府开支、降低财政压力 , 但在项目初期仍需要巨额经费支持 。
为了筹集资金 , 克林顿选择削减现有医疗保险项目支出 , 增加烟草饮料行业和私人保险公司的税收 , 提高个人医疗服务的自费比例 。 结果遭到了多方联合抵制 , 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
1998年 , 美国医疗卫生费用高达11491亿美元 , 人均4270美元 , 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数高出一倍多 。
同年 , 美国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例达14% , 比OECD的平均值高6个百分点 。接替克林顿出战的是小布什 。
2003年 , 小布什签署《医疗保险现代化法》 , 增加了提供给老年人的医疗保险种类和医保范围内的处方药种类;首创“个人医疗储蓄账户” , 促进注重医疗质量的激励机制 。
与克林顿不同 , 共和党人小布什并不急于扩大医保覆盖面 , 而是集中于对既有机制的小修小补 。
结果 , 美国医保体系的压力仍没有缓解 。 截至2008年底 , 美国没有保险的人数达4634万 , 占人口总数的15.4% 。
1999-2009年 , 美国平均工资涨幅为33% , 同期医保费用总水平却上升了131% 。
文章图片
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的人均增长率及占GDP的百分比 。
奥巴马继任总统后 , 重新把医疗改革定为政府的重要任务 。
- 海纳新闻|南部战区深夜表态,拿警告当耳旁风?美军舰擅自闯入中国西沙领海
- 习近平|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为何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这个能力
- 央视新闻客户端|开发商做假地铁站牌忽悠购房者 住建部门:已处罚
-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走失的老人们 大家都很担心你们
- 中国新闻网|全国铁路今起调图:西安至乌鲁木齐、敦煌首开动车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青岛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往来青岛健康码颜色不变
- 央视新闻|专家提醒!头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 红星新闻|9岁男孩看到妈妈英语笔记,内疚哭泣没好好学习 妈妈:他现在更爱学习了
- 遥科聊生活|原来是美国人搞得鬼,鄂尔多斯被叫做“鬼城”
- 海纳新闻|可怕消息就传来了,同时中国向世界公布喜讯,美国刚买2亿个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