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晨报|70年代日本真假夜间金库案



趣闻晨报|70年代日本真假夜间金库案
本文插图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幸福感不断增强时 , 是不是对犯罪的容忍度也会相应加大?7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度增长的后期 , 日本列岛一片歌舞升平 。 这时 , 发生了一起让全日本喷饭的“成功”的假金库案件 。 因犯罪手法巧妙 , 考虑周全 , 案件本身很成功 。 可是 , 正是因为太成功了 , 导致犯罪嫌疑人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 更奇妙的是 , 几乎没有人站出来谴责这起案件 , 反倒有不少人对犯罪嫌疑人表示欣赏 。
日本村 在叙述这个案件前 , 要先介绍一下日本人自己对日本的看法 。 日本人喜欢把日本称为“村” 。 所谓的日本村 , 字面理解 , 就是日本小 , 且四面环海 , 无异于一个村庄 。 深层次探究 , 则是强调日本人之间的血缘联系 , 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且相亲相爱的关系 。 就好像日本人真的就是一个姓 , 就是一个村庄的人一样 。
【趣闻晨报|70年代日本真假夜间金库案】这也是日本人“万世一系” , 都是天皇子孙的思想来源 。 根植于这种相互信赖的“村”理念 , 在很多方面 , 日本对于犯罪 , 基本属于不设防 。 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还没有大量外国人涌入日本 , 日本社会处于一个比较单纯、封闭的结构 。 路不拾遗 , 出不闭户 , 基本是那时日本的现实写照 。
夜间金库 夜间金库 , 是日本银行的一种特殊服务业务 。 日本银行业跟中国一样 , 属于垄断行业 。 因为垄断 , 日本银行业的服务时间特别短 , 柜台每天下午3点关闭 , 礼拜六、日则全天不开门;ATM机 , 则无论工作日、休息日 , 到傍晚6点便会关闭 。 顾客既存不了钱 , 也取不到钱 , 非常的不便 。 特别是那些休息日及夜晚需要营业的饮食店及夜店 , 店主的销售款存不了银行 , 又不愿意把大量的钱款留在店内 。 这时 , 他们的选择就只有银行的收费夜间金库 , 简称夜间金库 。
夜间金库是一种跟ATM机差不多大小的机器 。 休息日及晚上营业的饮食店及其他消费行业的店铺 , 可以与银行签合约 , 月交一定的合约金(以前一般2000日元到5000日元) , 从银行领取带钥匙的存钱包及账本 。 每天夜晚营业结束后 , 店铺可以把销售现金装入存钱包并上锁 , 然后用从银行领取的钥匙打开夜间金库 , 把存钱包投入进去 。 到下一个银行营业日 , 银行会整理夜间金库里的存钱包 , 再根据合约 , 把存钱包里的现金存入客户账户 。 这就是夜间金库的运转模式 。
布局
话说1973年 , 在日本大阪 , 有某个或几个日本人想从夜间金库弄点钱来花 , 于是想到了造个假夜间金库的点子 。 设想:如果银行边上有那么一个假的夜间金库 , 轻信的人们又不断地往里面放钱 , 而自己就在远处守候 , 等投入的钱差不多时 , 再找机会上前取走钱款 , 这是一个多么保险、轻松的捞钱法子 。 就算被发现 , 也有足够的时间离开现场 。
于是 , 犯罪现场被选在了大阪梅田的三和银行北支店 。 那里正好位于大阪站的旁边 , 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 , 有足够的店铺需要把钱存入夜间金库 。 银行夜间金库在大门的左边 , 而另一边的专用出口 , 其大小与夜间金库相当 , 正好放置假的金库 。 只要把假金库做成与出口大小一样 , 再把金库安装在出口内 , 一般人应该不会去怀疑金库的真假 。 要让别人把钱投入假金库 , 假金库的外表就要有一定的可信性 。
嫌疑人在用板子做成的假金库外层 , 加上一层不锈钢板 , 再用铝合金做成外围框条 , 用来加重金属的厚重感 。 下面则贴有海绵 , 底部用聚氨酯材料做成地板 , 为的是当钱袋投入进来时 , 接近真正夜间金库的音响效果 。 在假金库里面 , 嫌疑人还配置了一盏水银灯 。 这样 , 即使在夜间也有微弱的灯光 , 增加了可信度 。 这个假金库还做成了折叠式 , 为的是方便携带逃跑 。分页标题
之后就是锁的问题 。 按说 , 利用夜间金库的店主们手里都有银行配发的钥匙 , 是与夜间金库配套的 , 而嫌疑人不可能有相同的锁可以装在假夜间金库上 。 但他(们)却想到了替换的点子 , 即在假金库上贴上告示 , 上写:“不需要开锁 , 请直接投入 。 投入后 , 请将右边把手按到底 , 会有记录卡出来 。 请把记录卡带回 。 三和银行 。 ”为此 , 还在假金库内装上橡皮筋、线及一个把手 , 做成一个一按把手、就有一张记录卡出来的机关 。 其周到、真实程度 , 让使用者不会有丝毫疑问 。
接着 , 是时间的选择 。 嫌疑人把实施日期选在2月25日礼拜天 。 那天正好是发工资的第二天 , 属于一个月里餐饮消费最多的一天 , 各店铺的收入肯定也少不了———这种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犯罪点子 , 最好能多捞点 。 另外 , 周六、周日银行休息 , 这样 , 被银行发现假金库的时间可以大大推后 。 经过这么周密的考虑及运作 , 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
执行 2月25日周天晚8时40分左右 , 又是一个设想:犯罪嫌疑人来到了现场 , 在有人陆续往真的夜间金库投放存钱包后 , 他(们)终于找到空子来到金库前 , 把铁片插入金库钥匙眼 , 致使金库开不了锁 , 然后挂上一张事前准备好的告示 , 上面写着:“各位顾客 , 因为锁坏打不开投入口 , 请使用专用出口处的暂用金库 。 三和银行 。 ”
接下来 , 犯罪嫌疑人转到专用出口 , 在那里放置了假的金库 。 前后大概用了不到5分钟 。 之后嫌疑人离开 , 在远处观望等待 , 只等鱼儿上钩 。 不久就有人拿着存钱包来到银行 , 那人看到真夜间金库的告示后 , 转到假夜间金库来 , 投入存钱包 , 按下把手 , 拿了记录卡就走了 。 成功了!不远处的嫌疑人一定得意非凡 。
接着又来了一个“傻子” , 没有任何怀疑就往假金库投入了存钱包 。 接着又一个、又一个 , 就像有无穷的金钱一样 。 有人甚至想像这时的犯罪嫌疑人没准还得意地拿出烟来 , 满足地吸上几口 , 一边神往着成功后的轰动 , 以及给自己带来的金钱利益 。
往假金库里投钱的人一个接一个 , 一个接一个 。 嫌疑人大口地吸着烟 , 不时看看旁边准备好的另一张告示、及一会儿要穿的假工作服 。 告示上写着“因金库已经修好 , 本暂用金库不再使用” 。 他(们)正准备瞅准时机 , 把告示张贴到假金库 , 等不再有人来投入存钱包时 , 再找机会把假金库连同里面的现金运走 。
意外 然而 , 这时嫌疑人却开始变得不安了 。 为何呢?一个接一个 , 一个接一个 , 已经20多分钟了 , 存钱的人就没有间断的意思 , 已有将近四五十人把现金包存入了假金库 。 如果再往里面塞 , 钱包就要满出来 , 自己的计划眼看就要泡汤!
如何办?抽着的烟变得苦涩起来 。 不难想像 , 此时的画面就像卓别林电影里主角找工作的场面———嫌疑人拿着告示一次次想要跑到假金库去张贴 , 却总有人跑在了他的前面!他(们)知道 , 自己是绝对不能暴露在他人面前的 。 担心慢慢变成了绝望 , 因为存入的钱已经太多 , 假金库是承受不了那么多钱的 。 这时躲在不远处的嫌疑人 , 一定都能感觉到假金库正在变形 。
9时10分左右 , 嫌疑人也一定看到 , 一位年轻人拿着存钱包来到假金库面前 , 他往里面塞了几次钱包 , 可都塞不进去 , 于是低下头去 , 看到了已经满出的存钱包 。 这时 , 那位年轻人招手叫来了保安 。 至此 , 嫌疑人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了 。 他匆匆离开现场 , 连假工作服及那张告示也不要了 。
事实上 , 在那短短的30分钟里 , 一共有68位顾客来存包 , 总金额高达2500万日元 。 而最终那位年轻顾客 , 也不是看出了机器的破绽 , 他只是认为机器出了故障才叫了保安的 。 犯罪嫌疑人千算万算 , 就是没有算到自己的计划会这么成功 , 成功到“钱多得装不下了”的程度 。分页标题
抄袭与被抄袭 这个案件 , 其犯罪结构也是事前通过某种布局 , 使当事者消除警惕心 , 把金钱轻易地交给了犯罪嫌疑人 。 因为与《3亿元事件》的犯罪结构类似 , 与发生在1968年的“3亿元抢劫事件”有相通之处 , 所以往往被同时提起 。 两起未破案件都是利用人们对犯罪的薄弱防范意识 , 从轻信这点下手 。 即在案发前就做好一个巧妙的前期工作 , 使受害者自动走入其布局好的圈套 。 “
3亿元事件里 , 犯罪嫌疑人是事先暗中造势 , 故意多次扬言不给钱就要炸银行分行行长的家 , 致使银行暗中把这些威胁信息告知内部人员 。 正是这种误区 , 造成了现金押送人员对白摩托车警官的轻信 , 对其“现金车被装了炸弹”深信不疑 , 于是没有多想 , 就把现金车交给了嫌疑人 , 从而造成日本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抢劫犯罪案件 。
1973年的这起假金库案件 , 其本质结构上抄袭了“3亿元事件” , 但其巧妙性 , 甚至超越了“3亿元事件” 。 案发时自己都不需要出现在犯罪现场 。 这点至关紧要 , 犯罪嫌疑人就像给自己上了一个保险 。
最主要的一点 , 此案件也触动到日本人心里那根敏感的信赖神经 , 所以并没有太多负面报道 。 日本人甚至自豪地发现:原本我们是那么的互相信任 , 我们的日本是如此的太平无事 , 以至于谁都不会、也不用去费心提防身边的潜在危险 。 案件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聊资 。
7年后的1980年 , 时效成立 , 警方不再调查此案 , 只有一些媒体及电视节目 , 时不时拿此案来调剂一下他们的演播内容 。
然而 , 此案当作一种几近完美的犯罪结构 , 一直是其后各类犯罪研究者必提案件之一 。
在日本各地 , 模仿犯罪就开始不断出现 , 而上当受骗者总是不绝于后 。 更有甚者 , 静冈县的一位低级模仿者 , 只是放个纸盒子在金库旁 , 上面写着:“金库坏了 , 钱可以放在纸箱里 。 ”就这样 , 还是有位加油站的站长 , 把20多万日元的现金放进了纸盒 。 等他发觉到不对头 , 回到金库旁时 , 纸箱里的钱早被躲在一边的嫌疑人拿走了 。 看来在日本 , 只要金库本身继续存在 , 围绕金库“花样百出”的骗钱行为 , 也就不会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