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掌权者,就是皇帝。其次是作为介于百姓与天子之间的“媒介”——朝臣。而官制,就是管理朝臣最重要的制度。清朝的内阁制,沿袭了明代时期的官制,并且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良”。
除了太师、太傅、太保这一类虚职外,清朝官职一共分为九品,按照正常情况,每个人的晋升时间都不同,例如从一品升到正一品,陈廷敬花了20年的时间,刘墉则是16年。那么,从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难?能让这些学士不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费尽心思才能升上去。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
古代的官职按照品级,一般分为九品,每个品级分为“正”和“从”两个职位,所以从一品到九品,一共是九品十八级。从我们最熟悉的“九品芝麻官”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官级中九品官职是最低的,权利也是最少的,像个“芝麻”一样。所以,一品也就是最高的。不过在隋唐时期,最大的官职也只有正三品。这是因为正三品及以下,都是通过“向外”开放的官职,那么以上便是“向内”,也就是皇亲国戚才能够获得的官职。一直到明清时期,一二品官职才逐渐对大臣开放。而在古代官制中,文职中最高品级的官职则是“内阁大学士”,称为正一品。清朝的内阁制在关外时期称为“内三院”,即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其中分别设置大学士一名。后来在各个不同皇帝的掌权期,都会有一些调整,例如在顺治年间,设满、汉大学士,兼任各部尚书衔,无定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用四员;雍正年前,多用至六员,并且大学士的品级也均为正一品。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
在清代实行的就是满汉双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共有尚书12人,督察员左都御史2人,还有协办大学士2人,共有16个人。而大学士这个职位最多的时候有6个人,正常情况下也有4个人,这样看来,升任大学士的比例就是16进6或者16进4,比例在1/4以上,概率应该是不算低的。而且,清朝的一品官员和正一品官员的朝服是一样的,头上戴的也有事东珠红宝石的顶子,文官用的也都是仙鹤补子,武官也用的都是麒麟补子。但是从官级上来说,从一品到正一品,却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做到一品官员之后,就是一辈子。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
在行政级别上看,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属于同级,但实际上,这六部中也有“等级”之分,甚至被人们很形象的比喻成是“贵、富、贫、武、威、贱”。在实际地位上,吏部的地位是最高的,例如在明朝时期,吏部的一个侍郎,就可以和其他五个部门的尚书“平起平坐”,拥有相等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从工部尚书调任到其他五部任尚书职,则是实际上的升职,而从吏部尚书调任到其他五部,则是实际上的降职。【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
例如康熙时期的一代名相陈廷敬,他在21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后来被授予左都御史,也就是官从一品,后来从工部调任户部,再调到吏部,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品级没有升迁,但是地位却得到了提升。再后来1703年的时候,才正式拜为文渊阁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品级才达到正一品。从左都御史到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一共花了将近20年。升迁也需要论资排辈按照规定来说,升任大学士的应该是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左都御史,这些属于平级的一品官员,晋升正一品有着相同的“起跑线”,但实际上,协办大学士在晋升时是享有优先权的。而且能够成为正一品的官员,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建立过特殊功绩的人,这些人除非犯了很大的错误才会被革职,职位才会空缺出来。除此之外,正一品官员都是一直做到“寿终正寝”,不存在退休一说。所以当职位有空缺时,才有机会给一品官员进行“补位”,而这些补位的人,是优先从协办大学士中选择的。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
例如汉大臣刘墉,是乾隆时期有名的朝臣,他中进士的时候已经32岁了,到了58岁才升任左都御史,也就是一品官职,之后就一直在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这些同级的官职上轮流任职。而后又过了16年,刘墉才升任为体仁阁大学士。并且在刘墉升职之后,乾隆还一直在指责,说是实在没有其他人了,才让刘墉升任补位。升官也要靠“熬时间”古代科举制沿袭了将近一千二百多年,许多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官场,就已经是年纪较大的了。在有生之年,能够从初入官场,到六部尚书的职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很幸运的人生了。据不完全统计,清朝时期的进士平均年龄是34岁,而尚书的平均年龄是五十岁以上,能够撑到升迁正一品,最重要的也是身体的健康状况。

 官员|大清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想升到正一品,身体要好还得活得够久
文章图片分页标题
当然,这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而对于那些出身于满族、与皇室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的人来说,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大学士的人也有。例如25岁时被提拔为保和殿大学士的遏必隆之孙讷亲,还有36岁被提拔为文华殿大学士的和珅等。由此可见,在清朝时期,皇帝大多是重用满朝的官员,而在汉臣中,即使是陈廷敬、刘墉这样倍受宠信、又有才能的大臣想要获得正一品的官职都是难上加难。再加上清朝时期的官制也依赖着以上种种因素,尤其是出身、年龄和资历,这些都不是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所以说,从一品升到正一品,从尚书到大学士,这其中的距离和艰辛,也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很难突破的门槛。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