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姜子牙》的改编:选择神性还是人性
_本文原题:《姜子牙》的改编:选择神性还是人性
撰文 | 郭晔旻
1
并非哪吒的续集
假使观众是抱着早先观看《哪吒:魔童降世》的先入之见进入影厅的话 , 那《姜子牙》不免会让他感到一丝失落 。 这是因为《姜子牙》之于《哪吒》其实是两部截然不同的作品 。 两者不但画风大异其趣 , 情节也毫无关联 , 因此就连“精神续作”恐怕也谈不上 。 至于影片最后在“彩蛋”时间安排两部动画的角色齐聚一堂 , 则更像是制作方对观众的一种聊胜于无的安抚 。
当然 , 《姜子牙》与《哪吒》间的共同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 毕竟同样有着商亡周兴的背景 , 所以《姜子牙》中也出现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姜子牙、申公豹(但和《哪吒》里的形象完全不同)、纣王、九尾狐妖、妲己……至于动画片里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封神演义》的痕迹 , 比如说被狐妖附体后的妲己有过“敲骨验髓”之类的暴行 , 又比如纣王最后在封神榜上获封“姻缘神”——也就是小说里的负责司掌人间婚嫁的“天喜星君” 。
本文插图
相比之下 , 《姜子牙》与《哪吒:魔童降世》在情节上的差别比共通之处要明显得多 。 说穿了 , 后者虽然对传统的哪吒形象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造 , 但故事情节与1979 年版动画片《哪吒闹海》到底可以拿来比较一番 。 但新近上映的《姜子牙》的时间背景却设定在姜子牙主持封神榜的十年之后 。 众所周知 , 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正是以“封神”为全书结尾 。 这就是说 , 动画片里的故事全为“原创” , 在过往的文学乃至影视作品里是根本难觅“参照物”的 。 这一点对《姜子牙》的编剧其实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必须构建一个逻辑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 。 故事中的每件事必须能够互相解释 , 成为一个完备的逻辑系统 。 因为从逻辑上 , 道理上说不通的东西 , 人们是很难感兴趣的 。 比如 , 《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在成为征讨殷商的神魔将领后 , 其形象之所以一下子就趋于平庸 , 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作者不再有诸多有关“哪吒闹海”的民间传说可供借鉴的结果 。
不管怎样 , 观众们在这部动画片里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姜子牙 。
历史上的姜子牙(姜尚、吕尚、师尚父)生卒年代无考 , 大众脑海里的概念多来自《封神演义》 。 在小说里 , 姜子牙头一回出场就是与师傅(元始天尊)的一段对话:“弟子三十岁上山 , 如今虚度七十二岁了 。 ”这也就是民间传说里“姜太公”这个形象的来历 。 但在动画片里 , 姜子牙在封神之后仍旧是一个面孔俊俏的中青年 。 这不但是“冻龄” , 而且是“逆生长”了 。
本文插图
相比出乎意料的外表 , 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姜子牙的处境 。 《封神演义》里的元始天尊说姜子牙是“你生来命薄 , 仙道难成 , 只可受人间之福” 。 结果到了动画片里 , 姜子牙连人间之福也享不成——他被“发配”到了北海苦寒之地“闭门思过”(当然 , 用直钩钓鱼这个细节还是沿袭了《封神演义》的说法) , 陪着他的只有师弟申公豹和天界神兽“四不像” , 以及作为战败者的商朝子民 。
随着剧情的推进 , 人们终于知道 , 之所以落到这种地步 , 是因为姜子牙在封神台斩杀狐妖时因为看到其“元神”内部另有无辜之人后所表现出的犹豫 。 尽管“师尊”告诉他 , 这只不过是狐妖的“幻术” , 但姜子牙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 。 某一日 , 一个陌生女孩闯入了北海 。 如果将之后的剧情视为一部推理大片的话 , 这个女孩的来历就是推进情节的最大悬念 。 经过一系列波折 , 一切终于真相大白——她就是当年斩杀狐妖时所看到的无辜之人——妲己 。 当时 , 利用刹那间的犹豫 , 狐妖的元神逃走 , 并利用法力还原了肉身 。 在此过程里 , 妲己的元神也趁机逃离狐妖掌控 , 同样重新获得了肉身 。 只不过 , 她与狐妖之间又被“宿命锁”紧紧连在了一起 。 为了打破“宿命锁”救出无辜的妲己 , 姜子牙最后不惜与自己的“师尊”决裂 。 最终 , 姜子牙如愿以偿 , 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生活在北海的所有人 。 这倒是同中国古典戏剧或小说的结局大同小异 , 人物经历各种曲折之后 , 总希望给它一个圆满的结局 。分页标题
2
师尊的真面目
在整部《姜子牙》的故事里 , “师尊”是个耐人寻味的角色 。 与《哪吒》动画片里掌握着“天雷”这一终极大杀器的“师尊”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同 , 《姜子牙》里的“师尊”以类似大众认知中的如来佛祖的形象出现在了观众面前 。 他高高在上 , 不怒自威 , 倒是与掌握着至高权力的身份相符 。
本文插图
“师尊”到底是善是恶呢?这或许是个乍一看有些多余的问题 。 他是姜子牙的师傅 , 也是“封神”的主导者(有些接近《封神演义》里的元始天尊) , 以常理计当然是个正面人物 。 可是 , 连姜子牙都看出来狐妖“元神”中另有无辜之人 , 为何“师尊”还是要坚持那只是“幻象”呢?何况 , 从后来的剧情里观众可以得知 , 其实“师尊”对妲己的存在一清二楚(那个“宿命锁”就被发现是“师尊”故意所设) 。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逼使姜子牙对狐妖痛下杀手 。
当然 , 换个角度也不难理解 , 为了整个“三界”的安宁 , 必须诛灭狐妖 。 在此过程中不得已牺牲群体中的少数个体 , 在“上帝视角”看来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般 。 只不过 , 若是自己成为那被牺牲的一小部分则依然能保有这种想法者恐怕就并不是那么多了 。 在动画片里 , 不但妲己本人不同意 , 姜子牙从一开始就不赞成 , 甚至一直觉得为此发配北海不值得的申公豹最后也认同了“救你面前的人”这个“个人的正义” 。
什么又是“正义”呢 。 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看来 , “秩序即正义” 。 世间万物都按照既定的规则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自己的职责 , 使世界趋于一种调和的秩序之中 , 此即正义 , 亦是秩序 。 《姜子牙》里的“师尊”似乎也是抱此看法 。 因为他对姜子牙说过 , 包括诛灭狐妖 , 牺牲妲己在内的一切 , 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
乍听起来 , 这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但动画片里呈现出的 , 又是怎么样的“最好的安排”呢?百姓生活穷困 , 比之“封神”之前有过之无不及 。 在过往战事中阵亡的战士骨骸露于野外 , 冤魂不得安息……虽然没有了“狐妖” , 世道并没有好起来 。 “师尊”执意牺牲无辜的妲己 , 究竟还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要之恶”呢?
终于 , 就像《笑傲江湖》里道貌岸然的岳不群露出伪君子的真面目一样 , “师尊”主导“封神”的真实目的也暴露在观众面前 。 在《封神演义》里 , 周商之战带有浓厚的“宿命”意味(或许动画片的“宿命锁”之名也受到了小说的启发) 。 每一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成天地之劫数 , 成气运之迁移” 。 一旦阵亡 , 都会“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 。 封神以后大家都握手言和 , 从此都在天朝为官 , 生前的种种是是非非 , 善善恶恶皆消泯于无形 。 而动画片里的封神之战 , 倒是更像一场处心积虑的政治阴谋 。 “师尊”利用了狐妖的野心 , 联手挑起了大战 , 再过河拆桥诛灭了狐妖 , 从此君临“三界” , 大权独揽 。 甚至他答应姜子牙“拯救”妲己的方法 , 让她在名为“归墟”之地“转世” , 其实也不过是将其与所有狐族的冤魂一起封印而已 。 剧中妲己的台词“神仙不会骗人的吧” , 倒是更像一句反讽 。 诚然 , 《哪吒: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所谓的“圆型人物” 。 神仙和英雄也有缺点 , 反派亦有可取之处 。 但《姜子牙》里的“师尊” , 却实在很难称之为“善”了 。
至于“师尊”之恶 , 又是从何而来呢?在托尔金的《魔戒》里 , “恶源于欲望” 。 “魔戒”就代表着罪恶、权力与欲望 , 拥有它的人可以长生不死 , 可以统领万物 。 比如 , 《魔戒》里的咕噜 , 本是一个生活在水边的快乐好奇的霍比特人 , 但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现 , 没有抵挡住魔戒的诱惑 , 最终沦为了一个不伦不类、丑陋肮脏、行尸走肉般的怪物 。 这与《姜子牙》里狐妖哀叹自己“出于贪念”招致狐族的灭族之灾的情形实在异曲同工 。 而“师尊”同样也是由于贪念而沦为权力与欲望的奴隶 。分页标题
3
人性的反抗
提到《魔戒》 , 它向来被视为西方奇幻文学的代表作品 。 在早先的《哪吒》里 , 观众已经看到了其中构建的神怪体系与古典小说大异其趣 , 而与《魔戒》中的设定有几分相似之处 。 而《姜子牙》似乎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
在中国古典神怪小说里 , 妖怪若是能够成精成怪 , 意味着它们通过修炼已经成为“人形” 。 只有法力高强的人那里才能刺破其惑人的幻象 , 迫使其“显出原形” 。 无论是《封神演义》里的“梅山六怪” , 抑或《西游记》里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 , 莫不如此 。 在《西游记》的著名妖怪里 , 穷途末路的牛魔王主动变出原型做困兽斗也只能看作罕见的例外而已 。
反观《魔戒》则拥有一个人类和异类生物融为一体的庞大世界观 , 后者与其说是妖怪 , 倒不是说是“另一种族(兽)” , 其外形根本不必与人类雷同 。 所谓“神-人-兽”的区分 , 标准只在于灵魂(精神) , 即神为纯灵而无肉体拖累;人则有灵有肉;至于“兽”是拥有灵魂的(纯度低于人) , 却有远胜人类的强大肉体的生物 。 若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姜子牙》里的狐妖 , 显然与古典文学里的化为女形魅惑世人的“狐狸精”相去甚远 。 他拥有如此强大的法力 , 却一直以“狐形”姿态与姜子牙乃至“师尊”对抗 。 这从外形到实质 , 其实都更接近《魔戒》里的异种族 。
同样逸出古典文学概念范畴的还有主角姜子牙本身 。 在动画片中 , 他尽管被发配北海 , 但一直被视为神仙 。 这从剧终时因反抗“师尊”获咎的姜子牙的归属就是一所专关神仙的监狱也可以得到证明 。 但这位神仙 , 从古典小说里的相关传统概念来说 , 实在是不合格的 。
本文插图
所谓“神仙” , 就是用“仙性”取代了“人性” 。 所谓“人性”的表现 , 就是喜怒哀乐之类的感情 , 它作为神人的分界是被严格区分和限制的 , 神仙哪怕只是流露出任何一点感情 , 就被认为是动了“凡心” , 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 对于这一点 , 其实《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就是个“楷模” 。 诛杀狐狸精时 , “妲己绑缚在法场 , 果然千娇百媚 , 似玉如花 , 众军士如木雕泥塑” 。 最后还得有着四十年修炼道行的姜子牙亲自出马 。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取出陆压所赐葫芦 , 才算了结了妲己的性命 。 至于反面人物同样不胜枚举 。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因骚扰嫦娥被贬下界如此 , 《宝莲灯》里主动思凡下界的三圣母如此 , 就连《天书奇谭》里的袁公也因为对人类无法获取“天书”知识表示了同情而被贬下云梦山白云洞 。 若以此看 , 《姜子牙》里的师尊在强令姜子牙杀死“狐妖”(及妲己)时所说的“这是为了除去你心中的善念”其实倒是很符合古典文学对“神仙”的要求 。
但动画片里的姜子牙 , “人性”到底战胜了“仙性” 。 这位一心向“善”的大英雄 , 先是为了拯救妲己而几次违抗“师尊”的指令 , 最后终于觉察到“师尊”毫无人性的统治才是世上灾难的源头 。 他毅然毁断了连接天界与人间的“天梯” , 中止了“师尊”对人世间的干涉 , 还天下一个朗朗太平 。 这是人性的觉醒和自我肯定 , 也暗示了现代性世界对传统社会的胜利 。 当然 , 在从神到人的过程中 , 姜子牙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包括他在恶战中须发皆白 , 以至于变成了经典的“太公”形象 。 这倒是令人想起了《魔戒》里的主角弗罗多 。 魔戒被摧毁后 , 遭受苦难的中土大地上的人民得以被拯救 。 正如弗罗多所说“危难来临的时刻 , 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做出放弃 , 这样其他人才能够继续享受幸福” 。
无论如何 , 只有在经典题材中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 , 才能让优秀传统题材走得更远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姜子牙》不失为《哪吒》之后的又一次对想象力的挑战 。 毕竟 , 动画行业内有着这样一句俗语:“没有你做不到的 , 只有你想不到的” 。分页标题
撰文 | 郭晔旻
编辑 | 宫照华
【新京报|《姜子牙》的改编:选择神性还是人性】校对 | 张彦君
- 新京报|抑郁症患者不是天天想着自杀,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承受折磨
- 王牌电影|《姜子牙》票房刚破14亿,《新哪吒》又杀到,要跟陈思诚掰手腕
- 新京报|好玩│北京繁华秋景将至,去这些“赏秋”打卡点看展品美味
- 新京报|抑郁症患者背后的“燃灯人”
- 新京报|质朴的夜晚
- 新京报|露易丝·格丽克诗歌选读
- 新京报|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保守选择?
- 新京报|格丽克诗歌的艺术特征
- 传媒矩阵|四部小说改编电视剧后爆火的网剧,你都看过哪几部?1.《庆余年》张若昀、李沁2.《锦衣之下》任嘉伦、谭松韵3.《琉璃》成毅、袁冰妍4.《传闻
- 新京报|13岁“猪坚强”已相当于人类百岁,国庆每日有千余人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