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称英主却又休—元英宗硕德八剌(闲话元朝12)

在元朝的十一个皇帝当中 , 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三百多位皇帝当中 , 元英宗硕德八剌应该是非常幸运的 。他在位三年 , 能够大权独揽不过一年 , 而在后世的评价中 , 却都是“刚明”、“明断”、“锐意改革”、“思大有为”的誉美 。 他的谥号是英宗 , 而“英”在谥法上是指“出类拔萃、道德应物、德华茂著、明识大略” , 可谓美谥 。可作为皇帝 , 一个年轻有志向 , 希望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圣君的皇帝 , 他又是极为不幸的 。刚登基时 , 他不得不屈从于奶奶和权臣对自己的无视 , 忍气吞声 。 而当他可以乾纲独断 , 开始描绘自己施政蓝图的时候 , 又在年仅二十岁的豆蔻年华以极为惨烈的方式告别了政治和人生舞台 。他有着年轻人的热血、理想 , 敢于向自己所厌恶的 , 认为是陈旧一切敌人宣战;但他也有着年轻人所常见的冲动、固执、多疑乃至冷酷 , 在遇到挫折时会想到堕落 。人们总是很难给一个年轻人定性 , 因为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将来的无法预知 。 即使这个年轻人的生命戛然而止 , 也很难为他盖棺定论 。要评价元英宗 , 其实并不容易 。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病逝于大都光天宫 。父亲壮年病故 , 对于年仅十七岁的硕德八剌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 在父亲病重时 , 他便向上天焚香祷告:“至尊以仁慈御天下 , 庶绩顺成 , 四海清晏 。 今天降大厉 , 不如罚殛我身 , 使至尊永为民主 。 ”但苍天并没有听到年轻王子的祈求 , 很快便结束了仁宗的生命 。面对父亲的死 , 硕德八剌“哀毁过礼 , 素服寝于地 , 日歠一粥”, 表现了极大的悲痛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 似乎因为有权力的诱惑 , 应该是父死子喜才符合常理 。 但硕德八剌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 , 言传身教 , 旦夕不离 。 在册立他为皇太子后 , 仁宗更是对之百般呵护 , 无所不至 。 延祐六年六月 , 仁宗将至大年间隶于自己的东宫卫军左卫率府(后改中翊府 , 又改御临亲军、羽林亲军)万人拨给硕德八剌 。 次月 , 又以由者连怯耶儿(译言黄羊川)万户府等军人组编的右卫率府(延祐五年建)改为隶属东宫管辖——竭力扩充儿子的实力 , 为他日后掌权铺路 。 甚至 , 仁宗都和大臣们商议说:“朕闻前代皆有太上皇之号 。 今皇太子且长 , 可居大位 。 朕欲为太上皇 , 与若等游观西山 , 以终天年 , 不亦善乎!” 只是遭到群臣反对才作罢 。父亲做到这个份上 , 除非儿子毫无天良人伦 , 怎能不倍感温暖 , 感激涕零呢?但人和人总是不一样 。 有人因父亲的去世而悲痛 , 有人却因儿子的死亡而欣喜 。 就在硕德八剌还沉浸在父亲去世的哀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 , 他的祖母答己太后却开始了掌控朝局 , 全面干政的布局 。仁宗去世仅三天 , 答己便又把自己的老情人铁木迭儿任命为中枢右丞相 。 而原本的右丞相伯答沙则被改授集贤大学士 , 并很快以大宗正府达鲁花赤的官职出镇北方 , 远远的调出了中央 。 伯答沙为相三年 , “朝廷清明 , 君臣端拱庙堂之上 , 而百姓乂安于下 , 一时号称极治”, 却被无端免职远调 , 成为仁宗旧臣中第一个遭殃之人 。铁木迭儿在仁宗朝两次罢相 , 第二次更是差点丢了脑袋 。 现在 , 仁宗已死 , 皇太子还没有登基 , 他的仇恨和怨气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释放了 。 当上丞相不到一个月 , 铁木迭儿便开始对昔日的政敌大开杀戒 。 首当其冲的 , 便是上次差点将他置之死地的杨朵儿只和萧拜住 。可这二人一为御史中丞 , 一为中书参知政事 , 都是朝廷要员 , 铁木迭儿自然不能以“你们弹劾过我”为借口下手 , 而是抬出答己 , 给二人冠以“前违太后旨之罪”进行逮捕 。 杨、萧二人自知不免 , 均无惧色 , 杨朵儿只更是指着铁木迭儿大骂:“中丞之职 , 恨不即斩汝 , 以谢天下 。 果违太后旨 , 汝岂有今日耶!” 铁木迭儿哪管你骂的痛快 , 立即定罪入奏 , 答己予以配合准奏 , 将萧、杨二人杀害 。 可怜两位耿忠之臣 , 惨死刑场 , 追随仁宗去了 。而铁木迭儿杀了人还不罢休 , 看到杨朵儿只的妻子刘氏容貌美丽 , 竟想霸占 , 刘氏不惜断发毁容 , 才免遭蹂躏 。政治斗争你死我活 , 一朝权在手便剪除政敌 ,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铁木迭儿也算不得突出 , 但杀了人还要淫人妻子 , 就是典型的小人嘴脸了 。萧、杨二人尸骨未寒 , 铁木迭儿又向着另外一个曾经对付过他的仁宗重臣 , 时任翰林承旨 , 封爵韩国公的李孟下手 , 以太后的名义夺其所受封爵 , 仆其先世墓碑 , 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 。李孟毕竟是仁宗的老师 , 铁木迭儿不能入对待萧拜住和杨朵儿只一般轻易除掉 , 将他降职夺爵 , 是希望李孟不甘受此折辱起而反抗 , 便有充足的理由加害 。 可李孟早就自愿退居二线 , 一向精于保身 ,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怎么会不知轻重?接到旨意后欣然就职 , 铁木迭儿抓不到把柄 , 只得作罢 。从此李孟开始了彻底的退隐生活 , 日以诗酒度日 。 至治元年(1321)四月 , 安然病死于大都 , 享年六十六岁 。李孟一生扶保仁宗 , 以无根脚的白衣汉人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 于国于民立有大功 。 怎奈生不逢时 , 仁宗先是受制与哥哥 , 后又受制于母亲 , 弄得三入中书 , 却不能畅行其志 , 所幸他既能谋国也善谋身 , 在险恶的政治漩涡中得以善终 。 离世后 , 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 甚至说“皇庆、延祐之世 , 每一政之缪 , 人必以为铁木迭儿所为;一令之善 , 必归之于孟焉” , 而若李孟知道这些评价 , 恐怕会有“中书三入成何事 , 画里相看亦厚颜”的苦笑吧 。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都是自己 , 也许李孟自己所写的《寄东宫二首》诗 , 是最合适给他盖棺定论:艰危勤扈从 , 俯仰尽周旋 。 小试屠龙技 , 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 , 漏网鸟冲天 。 万事众今始 , 灰心未死前 。十年陪顾问 , 一旦决安危 。 自合成功去 , 应惭识事迟 。长城何自坏 , 孤注莫相疑 , 辟谷求仙者 , 高明百世师 。【正文】萧拜住、杨朵儿只和李孟的遭遇 , 不过是答己、铁木迭儿进行大清洗的缩影 , 在二人的淫威之下 , 朝中正直的大臣几乎每天都有人遇害 , 所谓“日诛大臣不附己者 , 中外汹汹” 。 杀人是容易上瘾的 , 铁木迭儿杀戒一开 , 便难以遏制 , 大臣们人人自危 , 不知何时自己便会无缘无故丢掉脑袋 。 这时 , 中书左丞张思明实在看不下去 , 便向铁木迭儿进谏道:“山陵甫毕 , 新君未立 , 丞相恣行杀戮 , 国人皆谓阴有不臣之心 。 万一诸王驸马疑而不至 , 将奈之何?不可不熟虑也 。 ” ——先帝刚死 , 新皇未立 , 丞相这样乱杀人 , 会被人认为有不臣之心 , 各地宗王要是以此为借口闹起事来 , 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 。 铁木迭儿毕竟是聪明人 , 一下子反应过味来 , 是啊 , 现在杀人是按照太后的旨意 , 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 还是得等到皇帝即位 , 以皇帝的名义杀人 , 那才可以躲在皇帝身后高枕无忧 。 于是故作姿态的对张思明道:“非左丞言 , 几误吾事 。 ”暂时停止了清洗运动 , 开始准备新帝登基的事宜 。但杀掉的人的位置总要有人来填补 , 铁木迭儿也不客气 , 将自己的党羽尽数召进京来 , 授予高位:江浙行省左丞相黑驴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 , 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赵世荣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 , 江西行省右丞木八剌提拔为中书右丞 。延祐七年三月 , 皇太子硕德八剌即帝位于大都 , 是为英宗 , 格坚汗 , 改元至治 , 以明年为至治元年 。在登基大典上 , 看着龙椅上稚气未脱的皇帝 , 率领百官朝贺的铁木迭儿脸上一直挂着得意的微笑:仁宗壮年即位 , 身边又有着怀州藩邸旧臣 , 自己虽有太后撑腰 , 却几上几下 , 差点身首异处 。 而新皇帝年纪尚小 , 身边没有自己的班底辅助 , 仁宗旧臣又被自己杀流一空 , 今后的大元天下 , 自己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么?可朝贺期间的一个插曲 , 让铁木迭儿的微笑僵在了脸上 。 太后答己前来向孙子表示祝贺 , 年轻的英宗见到这位奶奶 , 却是“毅然见于色” , 一点面子都不给 , 老太后羞愤交加 , 后退而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 ——当初瞎了眼 , 怎么就立他为太子!铁木迭儿隐隐感到 , 新皇帝的性格并不像其父亲仁宗一般软弱 , 倒是和武宗类似 , 是个狠角色 。因此 , 虽然英宗登基之后 , 马上就下诏尊皇太后答己为太皇太后 , 进铁木迭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 , 并诏令天下“中外毋沮议铁木迭儿” 。 但答己和铁木迭儿仍然有着十二分的小心 。十七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青春叛逆期 , 长辈的好心管教都会反感 , 何况答己本就持身不正 。 英宗早就看不惯奶奶及其情夫的所作所为 , 做皇太子时 ,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表现得很低调 , 以至于给了奶奶“稍柔懦”的印象 。 即位之前 , 看到铁木迭儿大肆诛杀父亲的老臣 , 也听之任之 , 并不反抗 。 而一旦继位 , 立即表现出了不甘为傀儡的强硬 。人要做事 , 必须要有帮手 , 做皇帝更要有帮手 。 因为自己并无藩邸幕府 , 父亲留下的老臣又都被奶奶清洗 , 英宗不得不提拔新人倚为心腹 , 他将眼光落在了时任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的拜住 , 以及自己的大舅哥 , 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铁失身上 。拜住是成吉思汗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裔 , 世祖朝宰相安童之孙 。 木华黎家族可算蒙古勋贵中最早自觉接受汉化的家族 , 木华黎时代便以汉法治理汉地 , 安童更是世祖朝推行汉法的中坚人物 。 拜住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 , 很小的时候便“宏远端亮有祖风” 。 因为家世显赫 , 武宗至大二年(1309) , 年仅十一岁便任怯薛长 , 此后平步青云 。 延祐二年(1315) , 十七岁时官拜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 。 十九岁进荣禄大夫、大司徒 。 二十岁进金紫光禄大夫 。 二十一岁加开府仪同三司 。英宗即位 , 拜住刚二十二岁 , 他的才能和志向与小他五岁的皇帝极为契合 , 心心相印 , 立即便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 , 五月 , 直接被提拔为中书左丞相 , 成为元朝开国以来除爷爷安童外 , 最年轻的宰相 。而铁失是英宗皇后速哥八剌的亲哥哥 , 英宗和皇后感情亲密 , 对大舅哥自然也多了一份信任亲近 , 一继位便卓拔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 并命他掌管左右阿速卫军队 。以英宗的安排 , 拜住在中书省牵制铁木迭儿 , 而铁失的任务则是“徽政虽隶太皇太后 , 朕视之与诸司同 , 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 。 ” ——以皇亲的身份监视太皇天后答己的专用衙门:徽政院 。皇帝的种种举措让答己和铁木迭儿感到了威胁 , 于是一次次向皇帝发出了试探 。这试探 , 仍是对仁宗老臣的清算 。 英宗刚正式即位 , 另一位仁宗旧臣 , 曾经的御史中丞 , 现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赵世延便倒了霉 。 铁木迭儿怂恿赵世延的弟弟胥益儿哈呼对其诬告 , 并立即下令拘捕回京 , 要求英宗将之处死 。 可英宗以自己继位已经大赦天下为理由 , 就是不准 。杀赵世延不成 , 铁木迭儿又以在京仓库所贮粮食亏欠七十八万石为理由 , 要求诛杀平章王毅、右丞高昉二人 , 英宗仍是驳回 。连续两次碰了钉子 , 铁木迭儿并不灰心 , 到了是年五月 , 铁木迭儿又设计陷害最早揭发张弼贿钞案的上都留守贺胜 , 加以“便服迎诏为不敬”之罪 。 这回英宗没有强力抵制 , 贺胜含冤被杀 。 贺胜在上都为官 , “通商贾 , 抑豪纵 , 出纳有法 , 裁量有度 , 供亿不匮 , 民赖以安” , 他死后 , 上都百姓“争持纸钱 , 哭于尸傍甚哀” 。英宗既然可以保护赵世延、王毅和高昉 , 为什么就偏偏不能救得贺胜一命?有些史家的分析 , 认为铁木迭儿拿出的罪名是“便服迎诏为不敬” , 迎合了英宗少年天子很爱面子的脾气 , 导致贺胜冤死 。 这看似有些道理 , 但英宗早就知道铁木迭儿是在利用自己有计划的铲除前朝旧臣和“不附己者” , 要是准了铁木迭儿正好让其得逞 , 岂不是更没面子?论者似乎只考虑了英宗作为少年人的一面 , 却没有考虑他作为皇帝 , 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 。就在贺胜被杀的同月 , 大元朝廷便爆发了一场由英宗主导 , 左丞相拜住一手操持的政潮 , 一大批官员因此掉了脑袋 。 而这次的人头落地者 , 恰恰都是铁木迭儿的党羽 。这和贺胜之案有什么关系吗?应该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