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微生活|再探舂陵江的古渡码头
【蓉城微生活|再探舂陵江的古渡码头】_本文原题:再探舂陵江的古渡码头
桂阳的母亲河舂陵江的众多渡口 , 曾经兴旺发达 。 昔日的兴盛逐渐消失在早已淤积淹没的古渡码头 , 全然看不到当年那种繁荣的景象 。但舂陵江两岸尚存的渡口码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痕迹和底蕴 。
当你探访行走在舂陵江两岸 , 来到昔日的渡口码头遗址 , 徘徊在用砂石或石板铺砌的古老踏阶里 , 寻觅在风雨沧桑的斑驳亭碑和古塔中 , 你就会听到许多惊心动魄的浸透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 。一块块条石 , 掩盖着一个个渡工的艰辛足迹;一座座渡亭 , 铭刻着一处处河渡码头的繁华;一栋栋渡屋 , 装载着舂陵江千年水运历史的辉煌!
本文插图
近期 , 我有闲暇查阅舂陵江渡口码头的史志及资料 , 又与好友重访几个渡口现场 , 专从研探古迹、阐述水运交通作用的角度 , 详细列出舂陵江两岸古渡码头情况 , 整理成文 , 献飨读者 ,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世代养育家乡人们、曾经繁荣昌盛的古渡码头 。
本文插图
2017年6月初舍人渡采风
一
历代史志早有舂陵江众多渡口的记载 , 随着江河逝水滚滚向前 , 舂陵江的渡口码头变化莫测 , 自古迄今不断神奇地演变着 。
明嘉靖?《衡州府志》记载:桂阳有柏家渡 , 在城西八十里 , 斗余渡 , 在城西五十里 。
清康熙?《桂阳州志》卷二?津渡记载“环桂皆山也 , 其有源发九嶷会岿水绕西北而下者舂水也 , 澎湃汹涌……何致有望洋之欢也 。 ……桂阳州 , 舍人渡 , 州治北三十里;乌石渡 , 州治北三十里;斗下渡 , 州治北三十里 , 官渡;上汾渡 , 州治北三十里;何家渡 , 州治西五十里;百家渡 , 州治西六十里;下犁田渡 , 州治西八十里;史家渡 , 州治北四十里 。 ”
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水道志第十二记载“……北东屈流三十一里 , 届斗下渡 。 益东二十里 , 届舍人渡 。 折北流下十八滩 , 七十七里得野鹿溪 , 入常宁南界白沙市 。 ……入于湘 。 ” 同治年间(1862-1874) , 桂阳有津渡十三 , 其中舂陵水有龙泉、柏家、孙家、何家、史家、上汾、乌市、舍人、瓦窑、水尾、缄栈、龙家等 。
本文插图
千百年来桂阳长途运输以水运为主 , 短途运输主要靠肩挑马驮 。 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水道志第十二记载“州中物货转船之步 , 女担男负 , 日有千数行李 , 水陆于此分途 。 州民无漕 , 以距水远也 。 ”
舂陵江为县内主要航道 , 上通嘉禾、新田、蓝山 , 下经常宁、耒阳入湘江 , 境内长115公里 。 中下游多暗礁 , 计有大小险滩85处 , 著名的有“十八滩” 。
民国时期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 , 县里曾组织两次炸礁 , 使31处险滩的航道得到改善 。 1970年欧阳海水库建成蓄水 , 出境航运中断 , 但欧阳海水库水位上升 , 可以常年航行30吨位的机动船 。
本文插图
早在民国时期 , 随着社会生产发展 , 交通需要 , 一部分渡口位置有所改变 , 渡口设施逐渐完善 。 1956年交通普查记载 , 全县有渡口37处 , 其中主要交通渡口16处 , 都有一定的财产(含渡田、渡船、渡会、渡屋、渡亭) 。
1949年以后 , 实行“民办公助”的原则管理和维修 。 后因农田灌溉及发展小水电 , 从1966年起至1976年止 , 先后在舂陵水沿河一带建有坡头和余田、飞仙、星塘、源潭、滩下、车溪、欧阳海等河坝 。分页标题
1970年6月 , 欧阳海大坝建成以后 , 舂陵水水位上升 , 水面增宽 , 使七拱桥下游的渡口全部被淹没 , 有的渡口位置随移民上靠而变动 。
本文插图
二
桂阳县境内航道以舂陵江为主 , 从飞仙镇源潭村至欧阳海大巴坝 , 绵延115公里 。 途经飞仙、十字、余田、浩塘、樟市、青蓝、银河、雷坪、和平、桥市等15个乡镇 , 中设38个渡口 , 其中地处交通要道的主要渡口21余处 。 欧阳海水库建成以后 , 有3处渡口被淹 。1988年尚存渡口34处 。
本文插图
《湖南桂阳县交通志》1995年8月版本记载:其中官田、岩口、上汾、舍人、龙家、黄田、小江湾、金鸡、新窑、上埠、何家、马头江、长江、白洋山、严家、瑶溪等渡口 , 位于交通要道 , 以渡运过往旅客为主 , 正如人们常说的“交通渡”;还有源潭、仁和、下冲、瓦窑、砂坪、龙头江、塘落虎、下埠、九岐岭、栗坪、扫村、石壁下、连口、栗塘、太坪、虎踞山、史家、猫子山等渡口 , 位于村前村后 , 以渡运出工、收工的农民为主 , 正如人们常说的“生产渡” 。 现将主要的交通渡、货物码头分述如下 。
1、官田渡:位于飞仙圩西2公里 , 建于明代 , 是人们往来较多的交通渡口 。 渡口设备齐全 。 1967年在渡口下游300米处建有河坝 , 使渡口水位加深 , 流速缓慢 。 1985年 , 由县交通局购发救生圈 。 河边建有渡屋 , 供渡工住宿 。
2、上埠渡:位于飞仙圩北1公里处 , 明代嘉靖年间该渡就有记载 。 北岸通柏家再达十字、余田圩 , 南岸上埠村直到飞仙圩以至嘉禾县 。 清代、民国时期改为上埠下埠两个渡口 , 相距约1公里 。 上埠渡过往人多 , 为交通渡 , 渡口设备齐全 , 历年无死亡事故 。
3、柏家码头:位于十字乡南陈家村旁 , 建于明代 。 河宽100米 , 水深原2米 , 现在8米 , 有条石踏阶 , 共78步 。 可停靠3-6吨船舶 。 清道光四年(1824) , 码头上端建有凉亭一座 。 1949年前 , 年吞吐量10万担左右 。 1956年公路通车以后货运量减少 。
4、新窑渡:位于城西飞仙西面 , 与小江弯、金鸡渡成三角座落 , 建于清末 。 日渡量在300人次以上 , 从未发生过翻船死亡事故 。
5、金鸡渡:位于飞仙乡梓木村侧约一公里的桂阳、嘉禾、新田三县交界处 , 始建于清末 。 日渡量约300人次 。
6、小江弯渡:位于城西飞仙西南 , 舂陵江中游 , 建于民国时期 。 可至嘉禾、新田县 。 平均日渡量200人次以上 。 有渡亭、渡屋各一栋 , 两岸设有码头 , 以料石砌成踏步 。
7、岩口渡:位于浩塘乡丰加圩与飞仙乡之间 , 历来是桂阳至嘉禾县横跨舂陵水的主要交通渡口 。 始建于明代 , 原名永济渡 。 清代乾隆31年(1766)在渡口东岸建城堡 , 城墙高3.5米 , 宽2米 , 长1000米 。 渡口紧靠城门 , 出门过渡 , 城门料石拱砌 , 如同岩口 , 故改名为岩口渡 。 1983年再次新造渡船 。 至1995年日渡量为200人次左右 。
8、何家渡码头:位于何家渡上游500米处 , 清咸丰七年(1857) , 由雷、何两姓合建 。 河面宽100余米 , 水深1-3米 , 码头全长35米 , 宽2米 。 两旁岩石耸立 。 条石踏阶宽2米 , 长35米 。 南岸有渡碑和寺庙 , 北岸有渡屋 。 民国时期 , 码头装卸业务繁荣 , 上下船只百余艘 , 日均货物吞吐量30余吨 , 年均吞吐量约万吨以上 。 何家渡村居民110户 , 大多从事码头装卸搬运 。 1954-1955年 , 新建粮食仓库两栋 , 容量可达10万公斤 , 该码头一度繁荣 。 1956年以后 , 货物运输逐渐转向公路 , 该码头现在保存完整 。 南岸有渡碑和寺庙 , 北岸有渡屋 。 1968年还留有两个方柱石碑 , 上有碑盖 , 在河旁寺庙门有一副对联:“安置舟楫各便利招招客呼唤;营谋济众就市将稳稳船渡行” 。 1984年购发救生圈 , 日渡量约400人次 , 赶集之日均达600人次 。分页标题
9、马头江渡:位于城西余田乡南马头江村附近 , 建于清代 。 原留有清代光绪年间所立石碑 , 碑文不清 。 1982年县交通局拨款300元维修两岸码头 。 1983年增建渡亭一栋 , 渡口设备完善 。
10、上汾渡码头:位于余田乡境内 , 上汾渡铺边 。 建于清初 , 民国期间客货运输最盛 。 上方建街铺 , 有铺店20余家 。 河面宽150米 , 水深2-6米(现为10米) 。 50年代初期 , 此处建一栋粮仓 , 容量5万公斤 , 搬运业务由当地群众担负 , 有专业搬运组织 。 1950-1952年 , 县搬运社20人驻此地装卸货物 , 年吞吐量8千吨左右 。 1963年 , 光路至飞仙公路由此码头旁经过 , 货运转向公路 , 码头进出货物逐渐减少 。 1978年由交通局拨款300元 , 自筹200元 , 新造渡船 , 恢复交通渡运 。
11、七拱桥码头:位于县城北23公里 , 七拱桥北端 , 建于明代 。 清同治二年(1863) , 在北岸寨堡设粮食仓库、铺店及货运码头 。 两岸均有条石踏阶 。 河面宽110米 , 水深2-8米 , 可停靠3-12吨船舶 。 民国期间至1975年 , 一直繁华 。 1950年以后 , 两岸设有商店、粮库、森工站、食品店、造船厂、航运社、搬运社等 , 大量木竹、粮食、生猪、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均在此水陆转运 , 运进主要是百货及工业品 。 每日有5-7条货船停靠 , 年吞吐量约3万吨 。 欧阳海水库蓄水后码头被淹而废 。
12、乌石渡:位于七拱桥下游十里路 , 明清时期是一处重要的粮食转运站 。 渡口边建有社仓二间 , 平时贮谷五百八十二石 。 乌石渡是桂阳陆路往常宁方向的重要渡口 , 因其重要 , 乌石渡建有寨堡 。 乌石渡寨堡位于渡口边 , 清同治元年(1862)建 , 有炮台六处 , 大炮两门 。 乌石渡建有石阶码头 , 便于行人及货物上船 。 对岸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通往三十二蹬至仁义镇双岭村 。 双岭村 , 抗日名将刘放吾的故乡 。 自乌石渡东流 , 稍南十里至舍人渡 。 明清时期 , 长江圩、三都村、乌石渡一带有赛龙舟的习俗 。 1970年因欧阳海水库蓄水 , 乌石渡石阶码头与寨堡都被淹没于水中 。
13、舍人渡码头:位于舍人渡南岸 , 建于宋代 。 河面宽200米 , 水深4-8米(现为20米) 。 码头有条石台阶4条 , 各宽2.5-5米 , 长50米 。 清代、民国时期 , 向北输出的粮食、木竹、烟叶、生猪、茶油、魔芋、棉花、茶叶、食盐、陶器等货物 , 多由此上船出航;由北方南输的货物也多水运至此再转陆运 。 还有客商由此乘船至衡阳、长沙等地 。 民国20年(1931)吞吐量80余万担左右 。 那时往来客商、脚夫日达千人 , 码头店铺摊贩鳞列 , 常年如市 , 为境内农村最繁华之地 。 50年代后 , 汽车运输发展 , 水运逐渐减少 , 年吞吐量降至20万担以内 。 欧阳海水库蓄水后码头淹没 , 王家村、舍市街上的居民有的迁往衡南、耒阳 , 有的上靠 , 进出货物逐渐减少 。 1984年县资助造5马力钢质机渡船一艘 , 日渡量约400人次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丰水期来到舍人渡郊游 , 满目却是荒津野渡之景 。 春雨淅沥 , 春水汤汤 , 舂陵江水势湍急 。 从前繁华喧闹的舍人渡 , 此刻荒凉寂寥 , 难觅人踪 , 只有两只空舟随波纵横 。 舍人渡口是桂阳漕运枢纽 , 古时商业交通转漕要道 , 每每繁忙时候 , 可以看到人烟稠密 , 粮船盐舟云集 , 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 , 有的在看相算命 , 有的在饭铺进餐 。 河里船只往来 , 首尾相接 , 或纤夫牵拉 , 或船夫摇橹 , 有的满载货物 , 逆流而上 , 有的靠岸停泊 , 正紧张地卸货 。 宽阔的江面上 , 船桅森森 , 帆影叠叠 , 人声鼎沸 , 买卖兴隆 , 俨然如繁华的街市 。 从旧时舍人渡盛景看舂陵江两岸古渡码头的兴旺 , 便可窥见一斑 。
14、白洋山渡:位于城北舍人渡下游7公里处 , 新中国初期新建 , 原名叫振兴渡 , 渡上游有砂州 , 枯水季节流速快 , 水面窄 , 洪水水面宽达150米 。 欧阳海水库蓄水后 , 水面宽增加到300米 , 渡口被淹 , 重建渡屋、渡亭各一栋 , 日渡量200人次左右 。分页标题
15、严家渡:位于城北雷坪圩西2公里处 , 建于民国初期 , 有渡田30亩 , 两岸有石板码头 , 渡屋渡亭各一栋 。 两岸平敞 , 砂石码头 。 欧阳海水库蓄水后渡口被淹 , 渡口位置上移600米 , 日渡量约200人次 。
16、龙家渡:位于雷坪圩西4公里塘冲村旁 , 建于民国初期 。 欧阳海水库蓄水后 , 渡口上游1公里处的成仙桥被淹 , 该渡恢复为交通渡 , 日渡量约200人次 , 有凉亭、渡屋各一栋 。 渡口水面宽由80米增加到200米 。
17、长江渡:位于城北银河乡长江村 , 建于明代 , 民国时期比较兴盛 。 1949年以后 , 日渡量在300人次左右 。 欧阳海大坝建成后 , 水位上涨 , 码头、渡屋、渡亭被淹 , 渡口上移 。 1979年搬迁 , 使渡口水面宽由原来150米增加到500米 。 两岸均是砂石码头 , 以两条木质机船(各12马力)渡客 。
18、瑶溪渡:位于和平、雷坪、桥市、青蓝乡交界处 , 建于明代 , 西岸建有水仙庵和古塔 。 西南200米处跨瑶溪的料石花桥 , 桥西有水仙庵、古塔 , 花桥与渡口间有学校、祠堂、凉亭 。 欧阳海水库蓄水以后 , 渡口搬至上游1.3公里的两座小山之间 。
19、黄田渡:位于青蓝乡与桥头圩之间 , 建于明代 。 两岸有渡亭、渡屋 , 料石码头宽达2.5米 , 还有石碑、石狮 。 1976年后老渡口被淹 , 渡口上移800米 , 后在盘家村前重建了渡亭渡屋 , 两岸为砂石码头 , 日渡量约300人次 。
20、大滩渡口:位于春陵江十八滩中的大滩岸边(今大滩村一带) , 建于明代 。 从大滩渡口有两条古道 , 一条通往野鹿村 , 另一条通往桥市圩 。 明清至民国期间 , 官府皆设有收税的关卡 , 可见 , 大滩渡口是舂陵江下游的重要渡口 。
21、野鹿渡口:位于野鹿滩一带(今桥市乡野鹿村) , 建于唐代 。 野鹿滩是舂陵江下游最后一道险滩 。 野鹿滩曾设水陆两用的野鹿滩驿站 。 自唐宋以来 , 大板源、小白、竹水头、石笋、大富等五处唐宋银坑离野鹿滩比较近 。 这五处银坑炼冶的银淀铜钱 , 便会从野鹿滩渡口装船 , 沿水道运往衡阳 。 因此 , 野鹿滩渡口是舂陵江下游繁华的渡口 。
本文插图
2020年7月在桥市野鹿村采风
生产渡状况:民国时期至1975年 , 舂陵水的曾家、下梁、桃田、坡头、滩下、乌市、乌井头、水盘、水尾、丹村、猫牛山等地曾设生产渡 , 由于交通的发展 , 有些自然条件的改变 , 原有生产渡的情况变化较大 , 1988年生产渡仍有18处 。 如浩塘乡的昌蒲、扫村 , 余田乡的下冲等村居住河边 , 部分耕地坐落对河 , 民国时期设民渡 , 便利生产 , 同时对余田至浩塘往来行人提供方便 , 均为生产渡 。
本文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交通事业发展 , 桂阳县境内逐步形成公路网络 , 往来行人沿公路流向 , 有些渡口改为以便利生产为主 , 如扫村耕地面积300亩 , 有30%在河对岸 , 正常的生产需天天过河 , 故渡口码头两岸设备完善 , 人划木制船一艘 。
本文插图
当时各生产渡口简况如下 。
1、龙江头:水面宽80米 , 水深(枯水季 , 下同)1.65米 , 渡屋一栋;
2、源潭:水面宽100米 , 水深2米 , 渡屋一栋;
3、塘落虎:水面宽170米 , 水深2.40米 , 渡屋一栋;
4、下埠:水面宽80米 , 水深6米;
5、九岐岭:水面宽150米 , 水深5米 , 渡屋一栋;
6、栗坪:水面宽110米 , 水深4米;
7、仁和:水面宽120米 , 水深5米 , 渡亭一栋;
8、扫村:水面宽70米 , 水深3.5米 , 渡亭、屋各一栋; 分页标题
9、下冲:水面宽100米 , 水深7米;
10、石壁下:水面宽80米 , 水深4米;
11、连口:水面宽90米 , 水深4米渡屋一栋;
12、栗塘:水面宽160米 , 水深7米;
13、太坪:水面宽300米 , 水深5米;
14、瓦窑:水面宽500米 , 水深2米;
15、虎踞山:水面宽250米 , 水深6米;
16、史家:水面宽300米 , 水深8米 , 渡亭、屋各一栋;
17、砂坪:水面宽150米 , 水深4米;
18、猫子山:水面宽140米 , 水深3米 。
本文插图
三
《桂阳县志》2004年3月版“运量”记载:当年浩塘乡何家渡日渡量最高 , 达400余人次 。 飞仙至余田河坝 , 官田至源潭、里坪逢圩赶集之日客运船比较繁忙 , 平日客流量不多 。
七拱桥至欧阳海大坝航道宽80至110米以上 , 正常水深10米以上 , 最小半径250米 , 可以通行20吨以上船舶 。 平日生产性船舶往来较多 。
1995年源潭舂陵大桥建成通车后 , 源潭渡口渐渐失去作用 。 其余渡口码头大多在90年代由砂土码头改造成水泥石砌码头 。 那时的航运情况 , 到1989年县内有各种船只108艘 , 518个吨位 。 此后本县船舶生产能力和群众购买力均不断增强 。
2000年 , 船舶总数增加到258艘 , 吨位增加到1251个 , 所有船舶中 , 挖砂船有38艘 , 运输船84艘 , 非营业性生活用船136艘 。 木船略多于机动船 。 货运量从1989年的3万吨提高到2000年的9.3万吨;客运量每年稳定在40万人次以上 ,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插图
古韵悠悠舂陵江 , 蜿蜒流淌数千年 。 舂陵江世世代代滋润了桂阳土地 , 哺育着河流两岸的人们繁衍生息 , 成为了促进桂阳文明发展的摇篮 。 舂陵江航运曾经是桂阳远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 承担起了南来北往水运的重任 。 那时舂陵江水道热闹非凡 , 每日往返的货船达数百艘之多 。 繁忙的水运催生兴建了众多渡口码头 , 演绎了数不清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舂陵江从远古奔流而来 , 如今依然雄浑壮观、风景美丽 。 今天的舂陵江 , 在环境整治的大氛围下 , 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 两岸青山如黛 , 河水潺潺 , 碧波荡漾 。爬上舂陵江岸边的山峦 , 眺望舂陵江 , 弯弯曲曲的河水 , 缓缓流淌 , 一江碧水如玉带般穿山而过 , 在阳光的照耀下 , 熠熠生辉 , 令人陶醉……
本文插图
查阅史志、文章目录:
1、清康熙《桂阳州志》(2003年6月版本)
2、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2004年7月版本)
3、《桂阳县志》(1994年2月版本)
4、《湖南桂阳县交通志》(1995年8月版本)
5、《桂阳县志》(2004年3月版本)
6、《桂阳县交通发展史》(2017年11月县交通局发布)
7、《舂陵江考—舂陵有渡 , 桂阳有路》雷云
8、《舂陵江水道漕运初探》雷晓明
9、《桂阳隐匿乡间的唯美古道》廖晓敏、张日生、尹友波
END
来源 | 《桂阳民间文化》2020年6月版
文 | 王桂松
图 | 胡三发 郑欣荣 雷晓明 邓嗣珍 龙武君
编辑 |蓉小妹
- 中原作家群|萧云:生活是一团死水|阅读时光
- 爱学药|急救小常识
- 朵朵塔罗星座占卜馆|狗粮批发 恋爱生活甜到爆的星座配对
- 地理沙龙号|为什么热带地区的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地区,而不生活在平原地区?
- 生活养生|胃疼按摩哪个穴位可以缓解?推荐这2个常见穴位,可减痛 健脾胃
- 辽宁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艺术范儿“破冰计划”家门口就能看,假期好心情可以延续...
- 加油曲靖|群众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马龙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工作纪实
- 快乐生活你|10月中旬开始,真爱至上,桃花运飙升,坠入爱恋的4大星座
- 假装混情感界的诗人|人到中年,孤独是中年人的生活常态
- 星座|4属相在10月份,迎接好运,贵人相助,升职加薪,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