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主旋律电影只懂煽情?
从经验来看还真不是 , 从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到今年的《夺冠》 , 你都发现:目前国产电影在“不过度煽情”方面已到位 , 此外 , 观众的感情似乎已不用煽 , 早就憋着一种爱国深情、民族自豪感无处抒发 。 因此 , 这决不是廉价的情感刺激 。
又有人说 , 主旋律电影不拷问人性?
那《我和我的家乡》会告诉你 , NO!
爱国情怀更深、宏观格局更大 , 并不代表着牺牲故事逻辑 。
影片无论细节、伏笔、人物动机 , 都经得起回忆和推敲 , 特别是葛优和范伟主演的两个单元 , 揭示的人性更深入 。 既用喜剧的方式谈现实 , 也用讽刺的手法讲人性;既能逗人捧腹 , 也能在针砭时弊的同时 , 拷问人性的盲点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欢笑过后 , 让人陷入思考、沉默无声 。
葛优的“张北京”让人时刻意识到这是一部电影
不久前 , 葛优曾出现在《我和我的家乡》的宣传会现场 。
精神有那么一些倦怠、眼睛里的光黯淡了不少 , 两颊塌陷、眼嘴角甚至光头上皱纹堆积……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葛大爷63了 , 也该老了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可是 , 当电影里的“张北京”听说表舅来借钱 , 那麻利地扔存进纸篓的动作 , 又让人感到恍惚:
这不还是《活着》里的能折腾的福贵、《甲方乙方》里的活蹦乱跳的姚远吗?
穷亲戚来借钱 , 张北京避之不及 , 装作没钱吧又良心不忍!于是决定帮表舅“骗保” , 让其冒用自己城里的医保卡 , 去做甲状腺切除手术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看了有“甲状腺切除手术”预约后 , 医生决定把张北京本人送上手术台 。
表舅急得如猴上树 , 爬窗户被抓 , 招供时不想连累表外甥医保卡被禁 , 于是乎假装不认识张北京 , 说自己是“盗窃” 。
故事的中段 , 医保没骗成 , 被表舅感动的张北京拿出了自己准备买车的钱 , 为表舅交了手术费 。
手术成功了 , 张北京送表舅回乡 , 二人这才发现 , 表舅母那里早就在村里办了医保 , 现在农村人的医保和城里人一样 , 可以报销……嗨!白忙乎一场!
影片中表舅是由素人演员出身的张占义饰演的 , 张占义和葛优二人的搭配 , 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简单、真实 。
当张占义被带到葛优面前质问二人是什么关系时 , 他一边演示自己是如何在送外卖时偷了医保卡的 , 一边把卡拍到葛优手里说“对不起”……那个表演状态 , 应该是张占义作为一个实诚的农村人真实的情感宣泄 。
作为一部电影的主演来讲 , 可能有时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 , 加入艺术性的表达 。 但张占义没有表演功底 , 他的笨拙正是真实素人的认知 。 是葛优则担负起了二人搭戏的艺术化的部分 , 于是乎 , 二人联手 , 演绎了几乎难以拷贝的真实 。
第二天 , 葛优代驾归来 , 把一张交费单交给表舅 。 那是他用攒了两年买车的钱 , 交的手术费 。
作为一个停车场的中年保安 , 专车司机是他眼中的“出人头地” 。
然而此时 , 他一边远远瞧着心仪的车(刚刚代驾过的) , 一边叨叨着 , 以后等表舅把钱还了再买迭代版……
此时的葛优 , 在欲望和乡情面前 , 选择了后者 。
小时候曾在表舅家里玩耍的他 , 在“别人”的苦难面前 , 交付了全然的信任——表舅的事就是我的事 , 表舅的病就是我的病 , 得治 。
乡情、亲戚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爱 , 渗透在葛优每一个眼神和细微动作里 , 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相处方式 , 十分动人 。
自1994年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影帝后 , 葛优的演技无人质疑 。 但与冯小刚的合作的多部电影 , 虽货真价实 , 却也难逃日益同质化的嫌疑 。
这一部《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张北京” , 葛优突破性地饰演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 “是否借钱给表舅”的数次闪回 , 微妙地体现了这个“小人物”身上的矛盾性 , 而“骗保”这个馊主意的背后 , 也有“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 。
但是 , 在表演的最关键关头 , 葛优并未利用故事来庸俗煽情 。 相反 , 张北京“骗保”想占国家便宜的积极性、回乡知道可以报销后 , 迫不及待地状态 , 都体现了张北京这个小人物的人性 , 在“主旋律电影”的命题中 , 表演的厚度再增一层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虽然只是一个短片电影 , 但因为有葛优在 , 这就是值得回味的艺术 , 这就是艺术家的功能 。
“老年痴呆”范伟放不下 , 是“乡愁”的本质
来电影院之前 , 早已做好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心理预设 , 但是范伟饰演的“范老师” , 还是让我一次又一次落泪了 。
故事的开始 , 儿女已事业有成、定居海外的范老师 , 正在瑞士的一所学校教美术 。分页标题
脑梗塞晕倒醒来后 , 他有了“老年痴呆”前兆 , 说话不利索 , 还一直念着一切陌生人的名字 。
医生说 , 这是因为 , 他的记忆停留在了年轻时候的某个阶段 , 他在试图像拼图一样 , 为自己拼出那时的世界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无奈 , 孝顺的儿子带他回乡寻根 。1992年 , 还年轻的范老师 , 曾在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 , 一呆就是十年 。
十年后他走了 , 心却留在了那些贫困学生那里 , 留下一个未解的愿 。
“我当时来到这 , 只有两个学生 , 一个猪仔 。 我真想一走了之 , 但后来我留了下来 , 一家一家去说 , 终于 , 教室越来越满 , 读书声也越来越大……”
回乡后 , 老年痴呆的范老师对着他的“假学生们”说——他现在目光所及的一切:教室、学生都是假的 。
这只是他的孝顺儿子(徐峥饰)和当年他的学生们 , 参照老照片恢复出的“最后一堂课” , 甚至还模拟了当年那场瓢泼大雨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堂课 , 我就不讲课本了 , 记了几个重要的事 , 大家记得做一下……姜晓峰 , 你的胶鞋漏了 , 回去要让家长给补一下……”
正说着 , 他突然看到姜晓峰哭着捂住一幅画 。
原来 , 姜晓峰知道老师要走了 , 想画了一所学校的图送给他 , 只是娃没有颜料 , 不能给学校上色 。
于是 , 范老师冒着瓢泼大雨回到家取颜料 , 走过十几条巷路 , 他找到了家中颜料 , 用蒲扇挡着 , 拿到f学校 。
在校门口 , 他却跌进了河里 , 但是爬上来后 , 他保住了残余颜料给了姜晓峰 。
如今老人在瑞士床头挂着的 , 正是这个孩子当年的画 。当年的范老师 , 和这个孩子怀着同一个期待:希望乡村的学校能变成画中的样子!
这就是范老师几十年放不下的愿……影片中 , 范伟的角色 , 表达出了“出人头地”和“乡情”的意识形态对冲 , 他当年一定是选择了留学 , 但是 , 不管外国再好 , 生活环境再舒适 , 人内心里的根只有一个 。
只有这个根能让人体会到幸福是什么 , 本我是什么 。
人心当中 , 乡愁在 , 初心便不失 。
影片中 , 范伟的表演打动人心的地方有几个:
第一 , 影片开头 , 他双手背着、脸着地苏醒 , 说明他晚上已因脑梗晕倒了一次 , 但是他瞒着儿女 。 这种父爱至少在我的记忆里 , 是不陌生的 。
第二 , 当他走进瑞士的那所学校 , 一个须发皆白、孤苦伶仃的异乡老人跃然于屏幕之上 , 乡愁遍布他的全身 , 令人沉默而震撼 。
第三 , 当他发现“最后一课”是假象后 , 他游走于村里寻找记忆 。 他的记忆同时穿越回年轻时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 那一瞬间 , 范伟表现出了中年的失落、老年的迷茫 , 还有现代化村庄对他的冲击 。
最后 , 长大的姜晓峰来到他身边 , 叫了他一声老师 , 终于把他的魂叫回了现实 。
他的眼神瞬间清醒 , 涌出眼泪 , 那一刻 , 我与“范老师”同时泪目 , 电影院里鸦雀无声 。
范伟的演技 , 神了!
一般演主旋律电影 , 演员们喜欢迎合主题 , 演技未免浮夸、流于表象 。 而范伟、葛优 , 是两位真影帝 , 却让我们在感动之余 , 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
很多时候 , 很多东西我们爱过 , 又忘记了 。
是艺术家们让我们再想起 。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
本文插图
【女仆报新闻|“主旋律电影”不懂人性?莫低估了葛优、范伟两位影帝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