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强基计划摒弃功利思维,也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强基计划 , 是为了扭转考生、考生家长不愿选择基础学科专业的功利倾向 , 但这不能一蹴而就 。
今年高校招生最引人注目的改革 , 应该是第一年实施的“强基计划” 。 但据报道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日前发布通知 , 将在今年高考录取的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 。 实施首年即“遇冷” , 让舆论质疑此计划的意义 。
其实 , 强基计划遇冷也是正常 , 甚至可以说 , 遇冷恰恰体现了实施该计划的价值 。 实施强基计划 , 是为了扭转考生、考生家长不愿选择基础学科专业的功利倾向 ,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 我国发展基础学科专业 , 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输送优秀创新人才 , 就须坚定推进强基计划 。 与此同时 , 也有必要结合实际招生情况 , 进一步完善这一计划 。
一些舆论在分析该计划遇冷的原因时指出 , 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 , 本来就不是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热门”专业 , 可有关招生政策不但不给考生一定的降分优惠 , 还要求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 , 入学后不能换专业 , 最多只能转到基础学科专业的非强基计划班 。 这就需要考生有明确而浓郁的基础学科专业兴趣 , 否则难以报考强基计划 。
然而 , 如果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倾斜且允许入学换专业 , 就难免有人会将此当作进名校的“跳板” 。 而实施强基计划摈弃的正是这种功利思维 。 确切说 , 实施强基计划的初衷 , 就是希望报考的考生 , 有基础学科专业兴趣 , 有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 , 有成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志向 , 也因此要对想以此为“跳板”者明确说不 。
从强基计划实施首年的情况看 , 其实也符合政策预期 。 由于长期受功利教育观和成才观影响 , 考生和家长对基础学科专业不感兴趣 , 导致有的考生入围学校校测后放弃该计划 。 对此 , 有专家建议能否在高考公布成绩之前 , 就初步确定入围校测的名单 , 对学生组织测试 , 在高考成绩公布后 , 就按高考与校测成绩录取 , 不管学生愿不愿意 。 但这无疑就背离了强基计划的初衷 。
与之前的招生改革相比 , 强基计划的功利色彩较淡 , 尤其与5%自主招生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 其意图正在于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 引导考生和家长根据兴趣选学校、专业 , 从重招生录取 , 转向重培养、成长 。 这也是我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转变 。
当前 , 在高考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 我国考生仍普遍存在盲目追逐热门的情况 , 很多学生也说不清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 。 而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 , 教育部要求各高中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教育 , 其重要内容之一 , 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 , 进而能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学科专业 。 为此 , 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 , 也应顺势结合强基计划招生情况 ,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兴趣 。
而强基计划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今年强基计划只允许学生申请一所学校 , 主要考量是希望学生有明确的学校专业目标 。 而从现实看 , 由于是在高考前申请 , 考生并不知道高考分数 , 在申请时也有一定的盲目性 。 因此 , 如允许学生申请2-3所学校 , 并调整到公布高考分数后再申请 , 无疑更有利于考生精准自我定位与选择 。
另外 , 在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后 , 强基计划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录取学生 , 给学校自主评价的空间较小 , 也可结合实际情况 , 把校测成绩权重提高到30%左右 , 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自主权 , 也引导学生重视综合素质发展 。
当然 , 实施强基计划的最终目标 , 是培养基础学科专业的拔尖人才 , 因此 , 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 才是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所在 。 如能切实提高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 也就会形成对考生的吸引力 , 由此让更多学生主动选择基础学科 , 进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 解决“卡脖子”难题等科技创新也有了生力军 。 分页标题
□熊丙奇(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培训|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 人才培训计划开班
- 海军|中美海军大竞赛开始!美军500艘战舰计划,对中国威胁在哪?
- 幽默段子|2021国考 招录计划将会大幅增长?
- 项目|资中至铜梁高速计划明年开建
- 幼儿园|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常规培养计划!幼师必备
- 疫苗|中国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背后并不简单
- 疫苗 中国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背后并不简单
- 行业互联网|移远通信携手中国移动举办5G行业终端扬帆计划闭门会
- 这位领导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人,大家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