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肯定好不到哪去 。 在和平时期 , 你或许会身败名裂 , 失魂落魄;在战争年代 , 可能会错失良机 , 甚至会遭遇横死 。
我们就说说汉末群雄之一的袁绍 。
袁绍的牌好不好?
当然好 , 好到曹操、刘备都无地自容 。 袁绍的出身很简单 , 一句话名门孤嗣 , 但这里面又包含很多内容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袁绍的家族属于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 这个家族与弘农杨氏都属于汉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 , 儿子袁敞为司空 , 孙子袁汤为太尉 , 曾孙袁逢为司空 , 袁隗为太傅 , 四世居三公位 , 人称“四世三公” 。
袁绍出身自带光环 , 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带王带炸弹的 。
然而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 , 却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 , 并从此一蹶不振 , 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刚愎自用 , 好谋无断
“色厉胆薄 , 好谋无断 , 干大事而惜身 , 见小利而忘命 。 ”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 。 袁绍作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 , 身边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谋士 , 而其中的沮授和田丰更可以算是顶级谋士 , 两人也都曾分别向袁绍提出过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建议 , 可惜袁绍刚愎自用 , 优柔寡断 , 都没有听从 , 白白错失了大好良机 ,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袁绍是如何拒绝这两个建议的 。
一、公元195年 , 汉献帝逃出了李傕、郭汜的控制 , 辗转逃亡到了河东等地 。 谋士沮授建议袁绍趁机迎汉献帝来河北 , 定都邺城 。 这样一来 , 就能“挟天子而令诸侯 , 畜士马以讨不臣” , 占据政治上的主动 。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 , 兵强士附 , 西迎大驾 , 即官邺都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畜士马以讨不庭 。 谁能御之?”
可惜目光短浅的袁绍 , 坚持认为汉室已经没落没有复兴希望 , 迎接汉献帝只能让自己平白地多了一个“顶头上司” , 以后不仅要受制于人 , 更可能像董卓那样成为众矢之的 , 受到其他诸侯的攻击而得不偿失 , 于是他断然拒绝了沮授的这个建议 。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件事 , 就知道袁绍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愚蠢 。 沮授当时的这个建议 , 比后面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还早了一年 , 如果袁绍能听从的话 , 后面三国争霸也许就没曹操什么事了 。 可惜袁绍错失了这个大好良机 , 反而让曹操捡了大漏 , 迎接汉献帝到许昌 ,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 混得风生水起 , 可以说这是袁绍为曹操的称霸天下送的第一份“大礼”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二、公元200年正月 , 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 , 背叛曹操 , 策应袁绍 。 曹操为消弭后患 , 领兵攻打刘备 。 此时袁绍的谋士田丰觉得机会来了 , 于是他向袁绍建议 , 一旦曹操出兵去打刘备 , 我们就可以直接绕道后方去突袭曹操的都城许昌 , 这样一来曹操无路可退 , 肯定会失败 。
本来这是一个绝妙的计策 , 因为当时曹操带了大部分人马离开许昌去攻打刘备 , 许昌几乎是一座空城 , 如果此时袁绍带军队突袭的话绝对可以一举拿下 。 即使这个时候曹操放弃攻打刘备再回防的话 , 袁绍也能联合刘备两面夹击打败曹操 。 而如果曹操不顾许昌直接拿下徐州 , 那他也将失去自己的主城和根据地而得不偿失 , 无论哪一种情况 , 曹操都将大败 , 这可以说是一招死棋 。 然而可笑的是 , 袁绍此时竟然以儿子生病 , 自己没有心思为由 , 拒绝了田丰这个建议 。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 曹操很快地打败刘备并安全返回许昌 , 顺利地躲过了一劫 , 袁绍用自己的“大方”又给曹操送上了第二份“大礼” 。分页标题
排斥人才 , 亲近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 , 远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 远贤臣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袁绍作为东汉末年的大诸侯 , 曾亲自参与过平定“十常侍之乱” , 对于东汉“亲小人 , 远贤臣”而致颓败的教训 , 自然比他人更加明白 。 事实上袁绍刚开始时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 , 我们来看看史书对他的描写:“绍有姿貌威容 , 能折节下士 , 士多附之...”可见 , 袁绍通过自己屈己下人的态度 , 还是吸引了不少有能力的人才 , 就连后来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郭嘉和荀彧开始时也投靠在袁绍的麾下 。 然而时间一长 , 他那刚愎自用 , 不能从善如流的缺点就暴露出来 , “折节下士”的外表下只是他的沽名钓誉和好大喜功 。 最终 , 他手下的人才一个个或被他逼死 , 或离他而去 , 下面我们就以其中三个人的经历来看看袁绍是如何排斥人才的 。
一、忽视沮授 。
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 , 史载他“少有大志 , 擅于谋略” , 曹操也曾叹息:“孤早相得 , 天下不足虑 。 ”由此可见沮授是三国时难得的优秀谋士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才 , 却从来没有引起袁绍的重视 , 沮授不仅曾对袁绍提出迎奉天子的建议 , 他还反对诸子分立 , 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 , 但袁绍都没听从 。 后来在最关键的官渡之战中 , 沮授又提出了最实用的缓进战术 , 结果心高气傲 , 急功近利的袁绍却认为他是“怠慢军心” , 反而将其治罪囚禁于军中 。 可叹的是 , 尽管没得到袁绍的重视 , 沮授却对袁绍一直忠心耿耿 , 即使后来被曹军俘获 , 他也拒绝投降 , 后来他密谋逃回袁绍阵营 , 事败被杀 , 令人嘘唏不止 。
二、逼死田丰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田丰可以说是袁绍阵营中少有的又一顶级谋士 。 他自幼博学多才 , 在冀州很有名望 , 袁绍听闻其名后登门拜访 , 将其招揽并任命他为别驾 。 刚开始时袁绍对田丰是很信任和器重的 , 田丰也没让他失望 , 帮他出谋划策 , 消灭了公孙瓒 , 平定河北 。 然而田丰为人刚直 , 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 , 他曾建议袁绍偷袭曹操后方 , 袁绍却推辞说儿子生病 , 拒绝采纳 , 田丰气得以拐杖敲击地面说:“咳 , 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 , 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 , 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很是恼怒 , 从此就疏远了田丰 。
后来在官渡之战前 , 田丰建议袁绍以守代攻 , 用袭扰战术来拖垮曹操 , 袁绍不听 。 田丰极力劝阻 , 又得罪了袁绍 , 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 , 就将其投入大牢 。 后来袁绍果然在官渡大败 , 众军士都捶胸而哭:“如果田丰在这里 , 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 ”可笑的是袁绍回来后怕遭到田丰的耻笑 , 竟然将他杀了 。 曹操听到后不禁叹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 , 胜败尚未可知也 。 ”
三、赶跑许攸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比起沮授和田丰对袁绍的死忠来 , 另外一个谋士许攸的做法可以说是比较明智 。 官渡之战时 , 曹操军粮即将告竭的消息被许攸所获 , 于是他向袁绍建议:
曹操屯军官渡 , 与我相持已久 , 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 , 则许昌可拔 , 而操可擒也 。 今操粮草已尽 , 正可乘此机会 , 两路击之 。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策 , 然而袁绍却不仅没采纳 , 还把许攸大骂一顿 , 甚至说他是曹操的卧底 , 后来许攸又听说家人被袁绍的手下逮捕 , 最后干脆直接跑去投靠曹操 , 可以说许攸这个人才的出走 , 完全是袁绍一手造成的 。 我们再来反观曹操的态度 , 曹操听闻许攸来投 , 高兴得“赤足相迎” , 并对他盛情款待和虚心请教 。 许攸也没让他失望 , 提出了夜袭乌巢的建议 , 曹操听了后当机立断 , 亲自带兵突袭乌巢 , 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粮草 , 使自己转败为胜 。分页标题
在对待自己手下人的态度上 , 袁绍不仅排斥沮授田丰这样的人才 , 还听信重用郭图这样的小人 。 官渡之战时 , 沮授建议袁绍不可轻易出兵 , 但郭图等人却以袁绍兵强马壮为由劝其马上攻击曹操 。 袁绍听从后郭图又借机说沮授的坏话:“沮授监管内外 , 威权震动三军 , 如果他逐渐强盛 , 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 , 国家就灭亡 , 这是《黄石》书中所忌讳的 。 再说 , 统率外面军队的人 , 不宜参预内政 。 ”袁绍于是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 , 让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本文插图
后来在官渡对峙期间 , 曹操率军偷袭乌巢时 , 郭图建议攻击曹营而非张郃建议的援救粮仓 , 结果张郃攻曹营不下 , 郭图见其建议失败 , 担心袁绍怪罪自己 , 便诬告张郃不尽力 , 最后导致大将张郃投降曹操 , 袁军也土崩瓦解 , 由此 , 袁绍算是被郭图彻底地“坑”死了 。
由此可见 , 一方霸主的袁绍最终迅速地败亡绝非偶然 , 刚愎自用 , 自负多疑的性格使他错失了许多大好的战略良机 , 而“听信小人 , 排斥人才”的做法又使自己流失了大量人才 , 而反观他的对手曹操 , 却能重用人才 , 审时度势抓住机会 , 因此他能最终打败袁绍并取而代之也就不在话下了 。
【三国|好谋无断,排斥人才,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