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果然 , 李嘉诚出事了……
近日 , 李嘉诚家族出售成都项目再掀波澜 。

9月23号 , 一份名为《关于禁止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融资 , 贷款及重大资产重组的函》的文件和图片在业内广为流传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全文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但仔细一看 , 原来是李嘉诚的公司受到重创 。
其内容显示 , 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因其存在“捂地” , “捂盘”等不良行为 , 受到金融机构限制 , 不得新增融资 , 贷款 。
随后 , 针对网上传闻 , 长江实业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目前并非旗下子公司 , 而且集团不存在囤地的情况 。
然而 , 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 早在今年7月 , 李嘉诚就将这个公司出售 。
更过分的是 , 不打招呼就把整个公司的员工集体打包给禹洲集团和瑞卓置业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而在重组过程中 , 原和记黄埔成都公司因赔偿等权益得不到保障 , 引发集体维权 。
所以 , 就惊动了不该惊动的人 。

文中提到的“南城都汇”位于成都南门 , 属于金融城核心位置 , 所以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地王项目 。
2004年 , 当时的总地价为21.35亿元 , 楼面地价为1030元/平方米 , 被誉为和记黄埔地产在成都的1号作品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2004年李嘉诚买下后 , 距拿地已有16年 。 南城都汇不仅没能完成开发 , 还在不久前将剩余部分卖给禹州 , 收了78亿元 。
事实上 , 一块土地开发十几年 , 在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少见 , 甚至屡见不鲜 。 等到开发完成时 , 地价 , 房价已经翻了几倍 。
而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正是凭借着“低买高卖”的手段迅速崛起 , 只可惜他这次踢到了铁板上 。

其实 , 不止成都 , 当年很多地方对港资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
上世纪90年代 , 他买下东莞的海逸豪庭项目 , 开发了20年 。 2004年 , 他在广州低价买了3000亩地 , 7年后才动了一下 。 2005年 , 他在珠海低价购入20万平地块 , 囤积7年 。
在上海 , 李嘉诚囤地13年 , 房价涨了28倍 。 在重庆 , 李嘉诚囤地十年 , 房价涨了近10倍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因此 , 许多网友都称呼李嘉诚:出最少的钱 , 买最好的地 , 屯最久的地来盖最垃圾的房 。
不过随着近些年来 , 楼市的不断调控 , 李嘉诚家族开始不断抛售内地资产 , 虽无“撤退”之名 , 却落实了“撤退”之实 。
据统计 , 自2013年以来 , 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累计套现超过2000亿元 。 其中 , 内地资产的抛售占亚洲资产抛售的近七成 。
或许在大多数网友眼里看来 , 他的的确确是个造富神话 ,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他只是吃了房地产的红利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而如今 , 他早已离开了原点 。 他能否延续财富神话 , 或许只有时间能给予答案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李嘉诚又一次全身而退 , 事了拂衣去 。
此前报道:
李嘉诚捂盘16年抛售净赚78亿 , 成都官方:正对有关项目进行查处
看来这次 , 真是冲着李嘉诚来的 。
9月23日 , 一份有关“和记黄埔成都公司被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下令禁止融资”的文件在业内广为流传 。 当日 , 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下发通知称 , 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 , 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 AI财经社从一位本地开发商处核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 。分页标题
另据财联社报道 , 高新区财政金融局9月23日晚间表示 , “近期我局配合区内相关部门正对多个涉及捂盘惜售项目进行查处 , 包括南城都汇项目 。 ”
南城都汇 , 是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唯一在售的项目 , 而在两个月之前 , 即7月23日 , 长实集团以78.47亿的价格 , 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1-8期的住宅和商业单位以及停车场 , 买方则为禹洲地产和成都瑞卓 。
高新区政府的融资禁令文件一出 , 长实集团很快进行了“紧急切割” , 回应称 , “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并非长实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 , 亦不是由集团控制 。 ”而与此同时 , 项目的接盘方禹洲地产也马上“撇清”关系表示 , “这则处罚是针对原来股东 , 也只面向成都高新区内金融机构 , 对公司收购的项目没有影响 , 正在争取项目尽快入市 。 ”
转卖两个月后 , 高新区财政局为何突发融资禁令?这又对和记黄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被指“捂盘”的和记黄埔 , 又能从其中获益多少?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捂盘16年后 , 成都项目公司被限融资
与其他融资监管令不同 , 印在文件右下方的高新区政府财政金融局的落章 , 引发公众关注 。 和记黄埔和禹州正式回应之前 , 有媒体联系成都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询问此事 , 对方仅表示 , “不清楚该文件” 。
一位成都本地的融资机构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 , 该通知可能会让项目公司的融资渠道变窄 , “但对于长实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 , 融资影响并不大 。 ”另一方面 , 该人士对于融资禁令的有效性也存疑 , “按理来说 , 只有银保监会有权限制金融机构融资 , 财政局只能对自己参股的公司才有下令禁止融资的权利 。 ”
16年前 , 李嘉诚以103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 , “圈占”了成都高新区核心地段的上千亩土地 。 21.35亿的成交总价 , 使其成为当时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 。 彼时 , 李嘉诚给成都许下美好承诺:计划在这里兴建一个“小香港” 。
但在和黄成都拿地5年后 , 李嘉诚的“龟速”开发 , 让成都政府颇为不满 。 据报道称 , 高新区领导2009年曾多次约见和黄高层 , 明确希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 并且提出了具体时间表:“三年基本建成 , 五年出形象” 。
2009年 , 高新区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 , “绝不容许一个大工地总是拖放在城南 。 它的总体建设速度 , 无论是高新区政府还是市政府 , 我们最后都会出台一个办法 。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但16年过去后 , 成都市城南新区这个地块上的南城都汇项目还有部分住宅和产业产品未取证销售 。 南城都汇上一次开盘的时间 , 还是停留在4年前的2016年 , 彼时周边的房价为1.2万/平方米-1.6万元/平方米 , 如今同区域房价已经达到2.3万/平方米-2.5万元/平方米 。
如今 , 南城都汇7期 , 8期住宅均未销售 , 6期也有部分尾盘在售 , 剩余房源约有6750套 。 根据长实集团公开的数据 , 南城都汇项目共设有2.33万个单位(包括住宅及商铺) , 在之前已售出16503个单位 。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 , 和记黄埔成都公司于2004年成立 , 注册资本为10亿元 。 作为曾经的李嘉诚旗下全资附属公司 , 和黄成都的控股权随着2020年7月23日南城都汇项目的交易而易主 , 2020年7月31日 , 和黄成都完成法定代表人、董事会、监事会等高管层变更 , 来自禹洲集团的高管柯宇鸿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
按照最新的收购信息 , 和记黄埔成都公司的买家 , 分别为禹洲集团、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 , 各占股50% 。 据当地媒体报道 , 禹洲集团等公司在收购和记黄埔成都公司后 , 于今年8月28日首次在成都举行品牌战略和新案名发布会 , 新案名被确定为“山河峯荟” 。分页标题
而对于长实来说 , 该项目的顺利“脱手” , 将为其带来约38.11亿港元的直接收益 。 长实在出售南城都汇的公告中表示 , “过去十年 , 长江实业在内地的物业销售收入(包括个别单位出售及大手出售)平均约每年港币280亿元 , 计入是次大手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单位所获得收入后 , 本年度物业销售步伐预计跟过去十年相若 。 ”
因囤地模式曾多次上“黑名单”
事实上 , 和记黄埔因捂地、捂盘遭政府有关部门点名并非首次 。 此前 , 李嘉诚相关公司因北京、东莞等地块长期闲置未开发 , 分别被当地土地部门列入“黑名单” , 被处以罚款 。
2010年3月11日 , 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公告称 , 北京启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朝阳区工体北路4号地块 , 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时间 , 且未及时申请延期 , 拟对其处以地价款1%的罚款 , 同时暂停北京启夏及原股东香港盈科集团(下称“盈科”)及其下属公司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 。 而盈科便是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旗下的公司 。
另据媒体报道称 , 早在2006年 , 李嘉诚的和黄集团旗下一房地产公司 , 因5宗涉及面积达1938亩的闲置土地近十年未开发 , 被东莞市政府罚款近8000万元 , 成为广东历年来最大的一笔土地闲置费罚款 。

房子里有家#|出事了!"囤地"十六年卖了78亿 李嘉诚惹怒成都
本文插图
过去多年来 , 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在全国近十个城市的10余个项目 , 均通过“蜗牛式”开发 , 延长土地开发周期 , 从6年到10年不等 。 对此 , 长和系多次对“囤地”质疑予以否认 , 称土地发展项目均依国家法规进行 , 不存在囤地情况 。
尽管多次否认质疑 , “低买高卖”已成为李嘉诚旗下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显著标签 。 通过拿下大量低价土地 , 以及等待漫长的开发周期 , 获得土地增值收益 。 虽然这种模式屡屡被人诟病 , 但从实际账面来看 , 却能为李嘉诚带来巨额利润 。
一位房地产观察人士表示 , 与其他港企如合生创展、新鸿基等慢开发模式不同 , 长实采用的慢开发模式却非单纯的"囤地"出售 , 在频繁出售项目后往往就会再继续"囤地" 。
近10年来 , 李嘉诚在内地相继抛售了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金中心、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等数十亿级别项目 。 而在频频抛售内地资产的同时 , 又不断购入海外项目 。 据悉 , 李嘉诚家族目前在英国的投资已经超过4000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