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智能可穿戴的生态,华米的星辰大海


智能穿戴|智能可穿戴的生态,华米的星辰大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谷岛
“因为技术爆炸不会戛然而止 , 基础学科的完善和应用市场的壮大 , 将会维持倍增效应 , 二十一世纪所取得的进步 , 最终可以达到二十世纪的一千倍 。”
美国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在其著作《灵魂机器的时代》一书中的观点 , 正在消费电子产业应验 。在往年属于智能手机的 9 月 , 但聚光灯下的主角 , 已然换成了智能手表 。
短短几天内 , 一众品牌纷纷携新品来势汹汹 。先是 9 月 16 日 , 苹果带来了 Apple Wtach 的例行升级;而在同一天 , 荣耀手表GS Pro 正式亮相 , 并宣布在 9 月 23 日发售;
有趣的是 , 发布会“撞车”在 9 月 22 日再度上演:先是华米Amazfit GTR 2/GTS 2 于下午亮相并宣布于 23 日发售;vivo 则在晚间发布了旗下的首款智能手表 vivo WATCH 。

智能穿戴|智能可穿戴的生态,华米的星辰大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还没完 , 紧接着的 9 月 24 日 , 还将迎来 OPPO Watch ECG 版的全球首发 。而上周在欧洲发布的华为Watch GT 2 Pro , 也在近期宣布即将发售采用鸿蒙OS 的国行版本 。更不用说 , 包括魅族、一加等在内的众多厂商 , 也从各个渠道流出了关于智能手表产品线的布局规划 。
一时之间 , 老牌劲旅与新晋玩家 , “行业老炮”和跨界选手 , 将智能手表赛道挤得满满当当——以往被视为“配菜”的智能手表 , 已经真正意义上成为消费电子产业的又一个风口 。
数据不会说谎 , Counterpoint 近日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报告显示 , 2020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已近 4200 万 , 相比 2019 年同期实现了 20% 的增长;同时 , 包括 Strategy Analytics、IDC、Canalys 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的类似趋势 。
抛开智能穿戴市场教育逐渐深化这一深层原因不谈 。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 外加疫情对于公众的健康管理意识的唤醒 ,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波智能手表的浪潮袭来 。
显然 , 对于一个渗透率仍有极大上升空间的行业而言 , 当下的喧嚣从某种意义上掩盖了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的演变 , 而华米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我们看来 , 不同于竞品们在外观设计等基础层面的竞争 , 华米正在成为智能手表行业的标准制定者 。
【智能穿戴|智能可穿戴的生态,华米的星辰大海】产品是科技公司技术与战略的载体 。所以 , 在抛出观点前 , 我们不妨对 9 月 22 日发布会做一个简单梳理 , 透过那些传播层面的“套路” , 观察这一波新品背后的本质 。
华米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两款新品 。划重点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的更新 , 其实可以划分为底层技术、健康管理、场景拓展三个方面 。
底层技术方面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配备了自主研发的全新的血氧饱和度测量功能 。基于OxygenBeats?血氧引擎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的血氧测量成功率高达 99% , 与医疗级血氧仪检测结果平均误差仅为 1.67% 。
此外 , Amazfit GTR 2 和 Amazfit GTS 2 还引入了自主研发的 SomnusCare? 睡眠引擎——不仅可以更准确判断睡眠阶段 , 更支持小睡识别 , 实现更完整的睡眠信息记录 。
健康管理方面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实现了更加强大的分析能力:比如基于睡眠引擎和血氧引擎结合 , 监测睡眠呼吸质量 , 给出 “ 睡眠呼吸质量得分 ” , 并提出改善建议;
不止如此 , Amazfit GTR 2 和 Amazfit GTS 2 内置的 PAI 健康评估系统 , 能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体素质 , 将心率、活动时长等复杂的健康数据信息 , 通过算法转化成动态的 PAI 活力指数 。分页标题
也就是说 , PAI 只用了一个分数 , 就能直观地实时反映的运动进度与身体状态 。
场景拓展方面 , 一方面强化了运动场景的覆盖:基于九轴运动传感器 , GPS+GLONASS 双定位以及50米防水 , 外加全新运动引擎实现的软硬结合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做到了自动识别运动模式和自动记录运动数据 , 之后的固件升级更是将支持 90 种不同的专业运动模式 。
另一方面 , 则是智能手表应用场景外延的拓展:Amazfit 的这一波新品不只在硬件层面加入了三磁超线性扬声器与SmartPA智能音频放大器 , 提升小体积内的扬声器效果;更支持蓝牙耳机播放音乐——华米甚至还和网易云音乐达成了合作 , 实现了脱离手机同步歌单与 WiFi 下载音乐 。
正如比尔·盖茨早在 1995 就于《未来之路》中预言:“不远的未来 , 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 , 会像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合潮流 。”华米新品正隐隐有成为 AIoT 又一重要入口的趋势 。
Amazfit GTR 2 与 Amazfit GTS 2 甚至支持离线使用小爱同学 , 抬腕呼出语音指令 , 只要 1.6s 就可以实现设闹钟 , 打开门禁卡、公交卡等等以往需要点按滑动才能实现的操作 。
相比近期竞品 , Amazfit 两款新品不仅在更强的续航下 , 实现了当下所有智能手表你能想到的功能 , 更率先解决了离线语音这类依赖于软硬结合的业界难点 。
但在价格上却 , 却明显低于一众竞品 。华米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从一些曾经出现在华米发布会上的“老面孔” , 梳理出当下的华米的研发节奏 。
首先 , 华米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每一次 , 当你以为技术积淀已经开发到了极致的时候 , 华米又会在下一次发布会带来一些新惊喜 。
比如 , 年初“越过山丘”发布会上 , 一直被认为是“表厂”的华米发布了三款与众不同的产品:真无线专业运动耳机Amazfit PowerBuds、家用跑步机Amazfit AirRun、智能助眠遮噪耳塞Amazfit ZenBuds , 以及一款未来智能家庭健身房形态的实验室方案 Amazfit HomeStudio 。
转眼间 , 6 月 15 日的 AI创新大会上 , 发布第二代智能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2号的同时 , 华米又宣布了对运动引擎、心率引擎、血氧引擎、睡眠引擎以及进行升级 , 并宣布了华米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正式成立 。
其次 , 华米有着极快的速度 , 将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带到工厂;
比如 , AI创新大会上 , 华米科技才发布自主研发?氧数据 AI ?物引擎 OxygenBeats? , 转眼仅仅三个月 , 这一引擎就在新一代 GTR 和 GTS上实现了产品化落地 , 且在丝毫不打折扣——测量精度提升达 50% , 并解决了因?户佩戴错误带来的误差 , 进一步提升了准确度 。
其三 , 华米已经从输出产品 , 进化到定义方案与标准;
这一点类比苹果、华为这类顶级科技公司就不难发现 。比如前者 , 既有 WWDC 这样面向产业与开发者的发布会 , 又有面向市场与消费者的秋季新品发布会 。基于其产业号召力 , 其前一阶段所发布的技术 , 很快便能在下阶段的新品发布上寻到踪迹 。
换言之 , 华米已经实现了从产业中下游的上行 , 承担起行业标准的开拓者与制定者的角色 。
正如苹果多来通过不断地收购供应链企业 , 提升创新能力 , 进而牢牢把持着定义智能手机发展的角色 , 分走了智能手机产业最大的利润蛋糕 。上行之路 , 人人向往 , 华米为什么能做到?
首先 , 强势的市场大盘为华米的海量创新投入不断输血 。
长期关注华米的从业者不难发现 , “盈利”一直是华米的关键词之一 , 这在依靠 VC 或是手机母品牌输血的智能穿戴赛道极为罕见 。实际上 , 2017 年开始 , 华米科技就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供应商;截至2019年8月底 , 智能设备累计出货量就超过了 1 亿部 。
以今年 Q2 财报为例 。数据显示华米 Q2 总出货量达到 890 万台 , 较 2019 年第二季度的 830 万台增长 7.2%;上半年整体出货量达到了1650万台 , 同比增长近两成 。而在此基础上 , 黄汪依然表示:“有信心产品出货量将在下半年继续攀升 。”分页标题
值得注意的是 , 华米的市场数据更经得起拆解:今年Q2 , 华米的海外版产品已经占到总出货量的 47.9%;而整个上半年 , 海外出货量更占到了整体出货量的 55.8% 。
据黄汪透露 , 华米其实是一个没有“总部”概念的公司:创立第一年底就在硅谷设立了办公室 , 如今全公司 1000 多人 , 三四百人在海外 , 三四百人在北京 , 三四百人在合肥 , 三四百人在深圳 。
研发与市场的全球化 , 使得华米囊过了业界最顶尖的研发能力 , 并能扎到各大市场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与需求 , 比如此次新品的外观就是由硅谷团队设计 。
可以说 , 产品力与全球化运作 , 像是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 , 推动着华米的市场表现不断攀升 。
其次 , “华米式创新逻辑”的死磕与“轴” 。
在此次发布会上 , 黄汪上台简单回顾市场表现后 , 大屏幕切换到了一张只有八个字的 keynote 来总结原因:专业主义+长期主义 。在我们看来 , 其分别对应锚定战略方向与大量投入研发 , 我们将其概括为“华米式创新逻辑” 。
在 2018 年上市之后 , 作为创始人的黄汪就和全体管理层不止一次地开会探讨——作为一家可穿戴设备的硬件公司 , 华米的未来应该往哪里去 。彼时 , 可穿戴设备行业正经历转型 , Jawbone和Fitbit等先行者面临估值缩水 , 苹果借助 iOS 生态推动 Apple Watch 迎头赶上 。
华米则在 2019 年底将公司使命升级为“科技连接健康” , 并进一步落地了“芯+端+云”战略——运动只是健康管理的单一场景 , 而后者锚定的则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
这对于华米而言显然不是换轨 , 而更像是进一步打磨与迭代专业能力——早在 2017 年黄汪就意识到 , 芯片是智能穿戴品牌基业长青的基础 。于是在 2017 年初 , 华米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 , 并在同期宣布启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芯片研发 , 并将瞄准了当时方兴未艾的开源 RISC-V 指令集架构 。
正如黄汪所说:“华米的长期主义 , 就是建立这样的底层研发体系 , 为未来五年十年打基础 。不是因为一年两年能出很多成果 , 所以才投入”——这番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 以2020Q2 为例 , 虽然遭遇疫情的冲击 , 但华米研发投入仍然同比增长了 25% , 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超过了 10% 。
换言之 , 即使在已经在行业内拥有明显技术优势 , 华米依然会不断加码研发 。
这也就不难解释 , 为何在尚未锚定大健康的 2018 年 , 华米就与英特尔和西部数码一起投资处理器 IP 供应商 , 并推出可穿戴行业首款AI芯片“黄山1号” , 并以超越行业需求的速度迭代芯片 。
想要提升健康监测与预警 , 那就自研算法;算法需要更精准、丰富的数据 , 那就自研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传感器提升带来了数据处理量与耗电量的双双暴涨 , 那就自研低功耗 AI 芯片——这便是永远从用户找到切入点 , 并且“一言不合就自研”的“华米式创新逻辑”
最核心的 , 则是引领行业开启从“智能穿戴+”到“+智能穿戴”的转变;
“智能穿戴+”是什么?本质是给智能硬件加入各种功能 , 比如添加支付等功能 。这个路径意味着以智能穿戴设备为圆心 , 在其已有的功能上做延伸 , 完善基础体验 。
而“+智能穿戴”则不同 , 本质是对智能穿戴设备去中心化 , 最大程度让智能穿戴赋能给更多行业——借助可穿戴设备多维度的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 , 以及基于“端+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 , 对用户的身体数据进行监测、分析 , 给需要的行业提供检测结果 。
比如 , 助力公共健康事业发展:今年 4 月 9 日 , 华米宣布与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医学研究中心、创新研究院达成合作 , 三方将基于华米技术与数据储备 , 以及呼吸健康大数据平台 , 开展“新冠肺炎出院后随访及康复管理”;以及对流行性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建立专项、开展联合攻关 。分页标题

智能穿戴|智能可穿戴的生态,华米的星辰大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这一系列合作因为有着更强的公益性质而显得不够商业的话 , 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则是标志着华米组作为一家瞄准大健康行业的公司的价值 , 正被逐渐认可 。
比如 , 华米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今年7月 , 华米全资子公司 PAI Health 宣布与保诚集团亚洲公司达成协议 , 将把 PAI Health(个人健康评估系统)纳入保诚的 Pulse 数字健康应用程序 , 为保诚在亚洲 11 个市场的会员 , 提供新的心脏健康分析服务 。
双方何以实现合作?
事实上 , 无法精准获知每个投保人的身体状况 , 为其精准定制保险的价位与方案 , 一直是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的痛点:大部分人对健康险产品的价格望而却步 。
而具有个人健康评估系统的华米显然可以获取投保人的身体数据 , 进行监测和分析 , 在获得用户的授权后 , 再把分析结果给到保险公司:最大限度降本增效 , 从而降低单份商业险的价格 , 扩展投保对象的覆盖人群 。
也就是说 , 对于如今依然只是卖设备、卖广告营收的智能手表行业 , 华米可以说为后来者趟出了一条路子 , 并定义了衡量一家智能可穿戴设备品牌实力的标准 。
实际上 , 在华米的推动之下 , 可穿戴行业的竞争逻辑已经从单一的硬件之争 , 升级到算法、芯片乃至于生态之争:只做“表厂” , 早已无法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上奔跑 。
而在我们看来 , 拥有着形成壁垒、垄断行业尖端技术的华米 , 却持开放态度 , 与其他产业合作 , 带领行业齐头并进——而这 , 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
而正如陈春花曾如此描述长期主义:在工业文明时代 , 因为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 , 所以企业之间必然是竞争逻辑 , 而到了数字时代 , 企业追求的不再是满足客户需求 , 而是创造客户需求 , 以及实现客户价值 。
当年的苹果是如此 , 如今的华米 , 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