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为什么说珠三角一定能超车长三角?
中国都市圈格局 , 正在经历大洗牌 。
2020年的北方楼市风雨飘摇 , 石家庄房价跌回三年前 , 天津一平方跌5000元 , 辽宁铁岭学区房只要3.5万 , 济南、郑州还在阴跌 。
这样的局面 , 在长三角的杭州越调控越热 , 珠三角深圳经历最严调控价格也跌不下来的对比下 , 变得异常刺眼 。
楼市的情况往往能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情况 , 随着天津、石家庄、郑州的失守 , 北方只剩首都在苦苦支撑 。
2020年的都市圈竞赛 , 京津冀早早就被判离场 。
中国都市圈格局 , 正在从三雄分立变成双雄争霸 。
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博弈中 , 珠三角正在逐渐占领上风 。
图片
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讨论一直很热闹 , 两大区域经济体的规划也由来已久 。 尤其是长三角 , 早在1982年 , 时任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 。
长三角自从问世以来 , 概念和空间范围上一直在调整 , 最早的“长三角”概念始于1997年 , 当时是指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 , 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在内的15个城市 , 到了现在 ,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扩容 , 广义上的长三角已经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全部市县在内了 。
而珠三角这一概念在1994年被提出以来 , 包含的大陆城市几未变迁 , 主要是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和江门 , 以及香港和澳门 。
图片
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区域范围来比较 , 长三角显然都欺负了珠三角 。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珠三角 , 还不到长三角的25% , 而长三角经济带几乎囊括了江浙沪所有发达城市 , 不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城市数量上远优于珠三角 。
有人曾这么形容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个发展成了市 , 一个则成了省 。
但珠三角正在用一个市的体量 , 不断超越与长三角这个“省”之间的距离 。
根据2019年的数据 , 去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中 , 珠三角(不包括港澳)区域内的A股公司共有532家 , 长三角则有911家 , 虽然两个地区的A股数额相差挺大 , 但就在这仅占长三角25%的土地面积上 , 珠三角的总市值仅差长三角不到4000亿元 。
而这只不过是一个信号 , 事实上在很多方面 , 珠三角都正在拉近与长三角的距离 。
图片
一般而言 , 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 能够体现这个地方整体的产业分布水平 。 我们不妨继续从A股上市公司的情况出发 , 来探讨珠三角超越长三角的关键之处在哪里 。
仅拿上海和深圳来比较 , 尽管两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处在伯仲之间 , 但公司的市值规模与整体的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 而不到4000亿元的市值之差 , 也说明珠三角的A股上市公司普遍较大 。
而其中 , 产业结构传统 , 城市间产业同构倾向严重 , 正是造成长三角渐落下风的原因 。
图片
一般来说 , 如果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各不相同 , 对于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就更有优势 , 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 , 集群内企业与外部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 城市主导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上占有更高的份额 , 处于该类产业的领头羊地位 , 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
反观 , 如果城市间产业结构“撞车” , 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性就会提高 , 带来诸如原材料紧张、能源价格上涨、恶性竞争等问题 , 必然会影响到城市之间的产业互动 。
根据数据显示 , 长三角城市间的产业趋同率一度达到过70% 。 再看上图 , 无锡、常州、嘉兴、宁波 , 这些经济强市的主导产业大都雷同 , 这就会影响城市之间的协同效应发挥作用 。分页标题
【长三角|为什么说珠三角一定能超车长三角?】再反观珠三角 , 从两地的优势产业来看 , 珠三角的产业覆盖范围似乎比长三角更广 。 从电子电器、汽车、到日用家电、家具、服装等 , 这与珠三角以“三来一补”加工业起步有关 。
图片
产业发展层级化、产业空间格局差异化显著 , 一直以来都是珠三角的优势 。
广州以汽车、电子产品和石油化工为优势产业 , 深圳深耕互联网经济 , 佛山以家电、食品、纺织为主导产业 , 东莞外贸优势突出......大家各司其职 , 逐渐形成特色分工 , 服务共享的产业格局 , 其中也培育出了许多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 从信息通信技术的华为 , 到家电龙头的格力、美的 , 再到魅族、富士康、比亚迪(002594,股吧)、创维等等行业翘楚 , 都出现在了珠三角 。
不仅如此 , 目前珠三角 , 已经逐渐形成以广深为核心 , 向周围逐步进行产业迁移与合作的格局 。
对于广州和佛山来说 , “广佛同城”不仅是一条地铁的意义 , 也不只是生活在佛州、工作在广州这么简单 , 广佛同城的意义 , 已经延伸到了产业的协同发展之上 。
从总体来看 , 广佛两市优势产业重合度较低 , 广州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汽车、电子产品和石油化工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 佛山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家电、食品、纺织等传统工业;不同的产业结构 , 使得两座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成为可能:
广州的钢铁、石化等基础产业为佛山的家电、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等轻型工业提供原材料;而佛山则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 , 向广州输送中间产品及提供最终消费品 。
不只是广佛 , 深莞惠之间的区域联系也在不断加深 。
图片
东莞松山湖、惠州环大亚湾石化区等临深地区 , 以及华为、比亚迪、华大基因(300676,股吧)等龙头企业的周边地区 , 现在已经成为深莞惠协同合作的重要支点 。
而与珠三角不同 , 现在长三角依旧保留着“单打独斗”的习惯 。
长期以来 , 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一直保持着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模式” , 大家发展的产业都差不多 , 各自的经济也很强势 , 自然就降低了彼此之间合作的意愿 。
由于缺乏区域间的分工协同机制 , 在针对重大项目上做长产业链也缺乏主动合作的动力 , 因此长三角目前仍未形成相对有优势的产业集群 。
结果就是 , 昔日被称作中国洗衣机行业龙头的无锡小天鹅 , 如今早已被佛山顺德的美的收购 。
图片
高度依赖上海 , 缺乏多中心拉动地区发展 , 是长三角发展的第二个症结 。
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城市等级体系上最明显的差异在于 , 珠三角是多中心的 。
广州、深圳、香港 , 三座城市经济体量近似 , 分别在商贸物流、科技、金融等不同领域具有全国甚至亚太区域的巨大影响力 。
然而 , 长三角只有一个门户城市 , 就是上海 。
杭州、南京、苏州和上海相较 , 在城市功能和地位上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 杭州虽然互联网和本土民营经济相对见长 , 但金融、航运、交通、物流、高端专业服务等领域功能仍不完善 , 充当门户城市的功能 , 只有上海才可以满足需求 。
不仅如此 , 沪杭之间的关系也远不同于广深 , 两者之间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 , 所以杭州的兴起对上海有百利而无一害 ,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
杭州和上海之间缺乏竞争的根本原因 , 还是上海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远远优于杭州 , 和后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 所以杭州不可能对上海形成整体性的挑战 。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 , 长三角要得到发展 , 就需要有一个能与上海匹敌的城市存在 。分页标题
图片
如果说 , 论中国哪里营商环境最好、哪里的民营经济更发达 ,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尚可一战 。
但要论中国哪个地区最开放 , 最欢迎外来人才 , 长三角已经不是珠三角的对手 。
就拿上海来说 , 上海对于本地毕业生与外地毕业生的政策一直不一样 。 虽然近年来针对外来人才落户打了不少补丁 , 但仍然改变不了本地毕业生和外地毕业生在落户政策上整体不平衡的事实 。 相较于北广深 , 上海本地毕业生的比例本来就高 , 加上落户上的优惠 , 使得本地人才留在上海更加容易 , 也影响了外地人才来沪的意愿 。
政策上的倾斜 , 长期下来 , 外来人才流向的天平就会偏离长三角 , 更多的偏向北广深 。
更重要的是 , 政策倾斜之下 , 上海用人单位在情感上“江浙沪毕业生优先”的巨大惯性 , 其实对这个长三角地区产生了外溢效应 。 和北京、广东相较 , 长三角用人单位对本区域高校的青睐程度是最高的 。 固然有一些本地人认可这样的安排 , 但这对于长三角扩大在全国范围的吸引力 , 并保持长期竞争力 , 显然是极不利的 。
情感上的惯性 , 乃至上海就业单位中天然的校友网络效应差别 , 都是对外地高校毕业生不友好的因素 。
反观珠三角 , 虽然本土的高等教育资源远不如长三角 , 但一直备受外地人才垂青 。 武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武汉大学生毕业之后最主要的流向就是珠三角 。 深圳虽然没有本土的985大学 , 但它是中国绝大多数985大学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就业目的地 。
图片
(武汉大学生毕业去向分布)
而且就从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而言 , 长三角明显也要弱于珠三角 。
根据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流动的相关数据来看 , 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 , 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8%、0.6% , 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上海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3%、1.2%、0.9%、0.5% , 持续净流入但逐渐下降 。
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 , 深圳流向广州和广州流向深圳的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7%、0.6% , 规模基本平衡 。
就这份数据而言 , 也恰好证明了上海在长三角中形单影只的不利情况 。 尽管经济上依旧强势 , 除了上海 , 其他城市的人才吸引力要弱于长三角外的其他城市 , 也证明了长三角的产业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
图片
最后再来说说房价 。
生活成本过于高昂 , 也是长三角吸引力逐渐弱于珠三角的重要原因 。
在珠三角 , 置业的压力要低于长三角 , 即使广深买不起房子 , 但临深置业压力不大 , 惠州、佛山房价尚在合理范围 , 而且城市间的距离并不远 , 拿广佛来说 , 广佛市中心到市中心仅仅19公里 , 在佛州生活 , 在广州工作的双城生活完全能够实现 。
图片
(大湾区房价分布)
而在长三角 , 房价高昂的不止上海 , 放眼一看环沪的无锡、苏州 , 再看杭州、南京 , 房价都高得令人乍舌 。
图片
(长三角主要城市房价分布)
换句话说 , 在珠三角 , 广深买不起 , 还能到惠州、佛山买房
长三角呢?逃离了上海 , 其他城市的房价依旧让人高攀不起 。
过去五年 , 南京和苏州常住人口的增量之和 , 居然只有郑州的45% , 成都的20%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个数字可以用“怵目惊心”来形容 。
分页标题
图片
说实话 , 论腹地条件、历史积淀;论科教实力、商贾传统 , 长三角皆在珠三角之上 , 这是毫无疑问的 。 然而 , 今天的长三角远未将其优势充分激发 , 亦是不争的事实 。
相较珠三角 , 长三角有着更明显的传统产业路径依赖 , 在开放性和灵活性上亦显不足 , 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
而作为中国三大都市圈中最年轻的都市圈 , 珠三角还有着更高的成长性 。
“东西南北中 , 发财到广东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这句民谚 , 而今依然响亮 , 这不仅是广东在全国人民心中建立的强大的“品牌” , 也是未来珠三角不断努力的方向 。
现在珠三角这个概念 , 正在被粤港澳大湾区所取代 。 按照大湾区的规划 , 是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顶级城市群 。 是要对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升级 , 是港澳持续繁荣的进一步的保证 。 大湾区的发展 , 不仅是百年千年大计 , 也是国家战略 。
图片
而在2018年的时候 , 大湾区在全球四大湾区中 , 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已经排名第二 , 而且离第一的东京湾很近 。
珠三角超越长三角 , 不过是时间上的事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 投资者据此操作 , 风险请自担 。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为什么不用巨型挖泥船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湖北数十村民饮用自来水中毒|湖北数十村民饮用自来水中毒怎么回事?饮用自来水为什么会中毒
- 为什么去教堂免费, 去寺院却是高消费?
- 整点鲜闻|为什么考古学家推荐六月造访埃及吉萨大金字塔?夏至日落在金字塔间形成象形文字
- 视听|首届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即将在宁举行
- 南海|珠三角13日起有大到暴雨
- 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长途自驾游?
- 政略战略战术|仅仅10天,我国购美国百万吨大豆!为什么美国大豆这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