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内肉食者鄙 , 岂能远谋” , 西周时期的食肉文化为何如此盛行?道非史观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 ,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文明古国 , 其饮食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一样长 。 古语有曰:“夫礼之初 , 始诸饮食 。 ”而对于所有的食物 , 从古至今肉类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食材 , 因此独立成为一种“食肉文化” 。 其中 , 西周作为一个开创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朝代 , 也被称为中国饮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 初步构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框架 。 西周的饮食文化也对后世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影响 , 于是我们不免想要了解他们对于食物有什么样的追求 , 以及他们的食肉文化又有哪些礼仪方面的要求 。一、西周的食材种类及食礼要求“既登乃依 , 乃造其曹 。 执豕于牢 , 酌之用匏 。 ”---《诗经·大雅·公刘》 , “鸡栖于桀 , 日之夕矣 , 羊牛下括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按照《诗经》中对于西周食材的记载 , 肉类主要有猪肉、牛肉、鹿肉、鱼肉(鲨、鲤、鲿)、鸭鹅以及羊肉 。
西周时期 , 是青铜器处于鼎盛的时期 , 对于食物的烹饪也都是在青铜器中完成 。 但对于平常百姓来说 , 青铜器也是不常见的 , 一般用于祭祀、盛宴等 , 多为贵族享用 。 所以对于肉的食用也多为西周贵族 , 平民老百姓平时只有在祭祀时才能吃到猪肉 , 多数还是要自己出去打猎捕鱼 , 对于牛羊鹿这种高级的肉类只能有王公贵族享用。 所以说吃肉不仅是对于食物的享受 , 也是当时贵族对于自己身份的象征 , 由此食肉也成为一种炫耀资本 。西周开创了宗法制 , 按照周礼实行等级制度 , 不同的等级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不同的规格 。 如《礼记·少仪》中记载:“贰车者 , 诸侯七乘 , 上大夫五乘 , 下大夫三乘 。 ”因此在饮食方面也是有着等级要求 , 不同等级对于食肉的标准规格是不同的 。 首先是煮肉用的炊具——鼎 , 列鼎的数目在西周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 , 同时不同的鼎盛放的肉食也不一样 。
天子用九鼎 , 分别盛放这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干肉 。 由此可见 , 周天子已基本将当时可食用的肉类都品尝了一遍 。 而诸侯用七鼎 , 卿大夫用五鼎 , 往后以此类推鼎的多少也说明了不同等级所食用肉的品种多少 。 其中烹煮肉食的炊具主要分为三种 , 镬鼎、升鼎以及羞鼎 。 镬鼎类似于现在的锅 , 主要用来炖煮肉食的器皿;升鼎又称为“正鼎” , 意义相当于现在的碗 , 用来盛放煮熟的肉食;羞鼎就是用来盛放各种佐料或是肉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温鼎” , 是贵族用来涮肉食用的容器 , 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火锅” 。 但是当时的火锅只是将白肉放入锅中煮熟 , 这样必然是不好吃的 。 于是吃火锅时这些贵族还需要蘸料 , 孔子曾说过:“无酱不食” 。因此酱料在西周时期也很丰富 , 大多都是肉酱 , 用动物原料发酵而成 , 其中有牛肉酱、羊肉酱、鱼肉酱、蜗牛酱等一百二十多种 。 可以想象当时的贵族生活是多么的舒适惬意 , 也从侧面说明了西周时期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视 , 复杂的繁琐的礼仪正是西周对于食物的喜爱及尊敬 。二、西周食肉文化中的礼制西周是以礼乐文明著称的时期 , 当时的人们制作礼乐是为了确保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 以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 而饮食文化作为礼制的重要内容 , 也对周礼有着推动作用 。 孔子曾说过:“所重:民、食、丧、祭” , 他认为在这四件事情中西周最重视的就是“食” 。
同时在《尚书·洪武》中也记载西周把食列为八政之首 , 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西周对于饮食是有特殊的规定 。 同时也要在饮食中贯彻统治者的思想 , 西周饮食文化中也属食肉最具代表性 , 在《曹秽论战》中有说过“内肉食者鄙 , 岂能远谋” , 他把当时统治阶级称之为肉食者 , 在当时西周时期也是有这样的说法的 。西周时期 , 贵族在享用肉食的同时还要搭配音乐一起 , 当时的“乐”不仅仅只是在宴飨等礼仪场合 , 在平常生活中也会出现 。 而食而有乐也是分等级制度的 ,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指出 , 饮食有乐存在于西周贵族 , 而士阶层以下的就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西周饮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明显的等级差异 , 旨在维护分封制 , 是西周贵族为了巩固政权 , 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 。 在当时 , 周天子会定期举行以等级制为原则的一些大型礼仪活动 , 为了明确自己的统治地位 , 周天子往往是通过飨宴诸侯的方式来传递这种等级观念 , 同时诸侯地位的不同 , 所赏赐的食物也是不同的 , 尤其是肉食的新鲜性 , 因此让飨礼也具有了等级性的特征 。
西周饮食文化也与另一个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宗法制有关 。《诗经·大雅·公刘》中记载着“食之饮之 , 君之宗之” 。 这说明当时人们举办宴会是周人为了拉进感情 , 以此来维系宗族制 , 保证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 。 在《礼记·大传》中记载:“上治祖祢 , 尊尊也 。 下治子孙 , 亲亲也 。 旁支昆弟 , 合族以食 , 序之以昭穆 , 别之以礼仪人道竭矣” 。当时人们通过宗族内部宴饮的方式 , 确定了嫡庶尊卑的等级观念 。 但是在西周忌日时期 , 是不食肉者的 , 只稷食菜羹 , 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亡人的尊重 。分页标题
上至贵族 , 下至平民 , 可见西周对饮食制度规格方面有着明显的阶级性 。 作为一个礼乐制度的朝代 , 所有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礼乐的范围中 , 而这也恰恰反映了西周的等级社会决定了礼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区分高低贵贱 , 所以西周饮食文化中的食肉文化就与礼仪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 是中国饮食礼仪的重大进步的一代 。三、西周食肉文化的反思无论怎样 , 西周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源头 , 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食物 , 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从西周往后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食 , 而肉食、蔬菜和水果为辅的饮食习惯 。 虽然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制于礼制 , 生活压力大 , 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止 。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 ,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从未停止 , 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现在我们的饮食结构奠定了基础 。
古人说过“食色 , 性也” , 一个时代的发展是离不开各色各样的美食的 , 人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 , 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 只有在茶余饭饱后才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 一个时代的饮食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情况 , 只有在人们不再为生存困扰时 , 才会去探讨精神生活 , 美食正是享受精神生活的见证之一 。在当时西周在享用食物前的一切准备 , 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食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敬重 , 但是其中西周食肉文化中突出的等级差异观念 , 也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固化 , 让我们不免想到如果这种等级平衡被打破的话 , 社会会陷入什么样的混乱?我觉得等到这种文化被打破时 , 就是一个王朝的陨落和另一个王朝的崛起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921/1600689090.html
标题:“肉食者鄙,岂能远谋”西周食肉文化为何如此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