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妈妈的月饼文字原创 / 如一
文章图片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那年的中秋,仿佛就还在昨天。因忙着准备中秋诗会,前些天,我把早就会背又忘了《春江花月夜》,又捡了起来。这里既没面粉,也没菜馅,只有一袋一袋包装的熟粉冰皮,还有豆沙馅和模具。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党员们,开心得像是小孩。带上手套,搓圆了一只只个面团,再包上豆沙馅,搓好蘸点干粉,装进模具一压,一个带花纹的月饼就成功了。这种快餐式地做月饼,太方便了,做好了就可以直接吃……一张张笑脸,已经提前写满了中秋的快乐。
文章图片
是的,我以前吃的妈妈做的月饼,是有菜馅的,一生都忘不掉。在六七十年代,我们几乎没有买月饼的概念。最让我馋不够的,是妈妈的韭菜饼。那才是正宗地道的镇江东乡的烂面饼,如今买的各色月饼,都无法与之相比。
文章图片
那年中秋,妈妈一早就下地割来一大堆韭菜,摘好洗净整齐地摊放在大菜篮里,挂在茅屋前廊铁丝勾上晾着。大灶起火,用一点油把锅底抹一下,有时用肥肉将锅底抹一下,使面团不黏锅。锅热了就改小火,将面团倒入锅中,压扁,撒上事先炒好的芝麻,盖好锅盖。一直用小火炕,待到面团起壳时开始翻饼,不用翻得太勤,只要不会焦,直到饼香饼熟,就熄火。这时,一只大如圆盘的芝麻饼就做好了。
文章图片
此时最开心的,是六岁的勤妹,高兴地唱着刚学会还自己改了词的儿歌:八月十五月儿明呀,妈妈给我大月饼呀……饼子放在盘里凉一会儿,妈妈把它切成小块,有点像现在卖的糖发糕:两面有香香的芝麻,还有不太焦的锅巴,中间满是蜂窝状的小孔,软软的,能嚼出芝麻的香甜和淡淡的麦香。这可是自家长的芝麻,面粉也是自家长的小麦——我挑到金山附近的面粉厂,特地加工的面粉。
文章图片
还有一种甜饼,是勤妹的最爱。那是用自制酒酿发酵的面饼,不用加糖也是甜的。那时在乡下,不大去买糖,买糖还要糖票。也许时下的人不知道,那时用糖精,样子有点像味精,很甜,一不小心多放了一点,就会很苦。再有一种用馊稀饭发酵的饼,最方便。只要用馊粥调好面粉,如干粥烂饭状,上午调面到傍晚,就发酵得满是泡泡酒的酸香味。如果发得太过,会太稀,可以加点面粉和适量的口碱水、一点糖,调匀后备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韭菜饼,才是我和老爸的最爱。在大灶发大饼时,只要我注意大灶堂、把握火候就行;妈妈就腾出手来,将韭菜切得比米还细,装在一只大盆里,再用一个盆子调面,搅得很烂。所以这种饼,在镇江东乡又叫“烂面饼”。这时,将切好的韭菜,分出一些放在一只蓝花大碗里,加盐、生姜米少许,喜欢辣椒就少来点,也可搞点虾皮木耳,加油拌匀。菜馅只能少许分批拌,包完了再拌,因时间长了会出水,就不大好包啦。
文章图片
当时的食材很简单,就是面粉和韭菜,但这可是个技术活。我也试过好多次,总是黏了一手烂面,菜馅包不了多少,还破皮漏菜的……我一直为没学会感到特遗憾。而妈妈的手特巧,只见她用筷子把面使劲搅出劲道,再搅一个合适的面团,放在有干面粉碗里,手沾着干粉拿起面团,把面捏成饼状,把菜堆放在中间,左右拿捏着,一只包得鼓鼓的韭菜饼就做好了。然后放在锅里把它压扁放大,两边翻烤,八成熟起锅,放在一边。记得当时每次做“月饼”,都会给左邻右舍一些,大家过节都开心。分页标题#e#
文章图片
这饼讲究的是吃个新鲜,吃要趁热。到要开饭吃的时候,再用油煎到微黄,皮薄得透绿,咬一口清香溢齿。可如今98岁的妈妈,手老不会做啦。我手笨,一直没学会妈妈的绝活,总感觉很对不起妈妈。那时候,妈妈把饼在锅里不停翻来翻去,满屋生香,勤妹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往锅里瞧;刚出差回来的老爸,倒上一杯洋河大曲,等着下酒的饼……酒香饼香飘出茅屋,圆圆的月儿探出笑脸。
文章图片
弹指一挥五十年,爸爸和姝妹已去世多年。他们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心里。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中秋到。心中不由地冒出《春江花月夜》里的句子:不知几人乘月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章图片
文字原创感谢转发
来源:(嘉善生活)
【】网址:/a/2020/0920/kd526741.html
标题: 芝麻|中秋那些年我们做的“月饼”,原来才是今生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