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


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
本文图片
经常腹痛、反复腹泻、粘液血便 , 严重时一天要上七八次厕所 , 只能吃流食 , 偶尔吃错东西还可能导致肠穿孔、渗漏……这样磨人的日常 , 34岁的小蔡(化名)已经承受了6年 , “将这个病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 可能要和它抗争一辈子” 。
她得的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克罗恩”病(简称CD) , 与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晋三所得的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都属于炎症性肠病(IBD) , 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
无法治愈!IBD:一种伴随终身的“磨人病”
9月19日 , 聚焦炎症性肠病最新进展 , 旨在推进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治、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 ,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2020消化系统疾病柔济论坛”在广州举办 。

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
本文图片
据悉 , 炎症性肠病 , 多始发于青少年 , 具有复发性、进展性及致残性等特征 。 除了累及消化道 , 它还可以累及消化道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 , 甚至可继发消化道内外感染、肿瘤等并发症 , 是一种涉及临床多学科的系统性疾病 。
“炎症性肠病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 有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到后期发生了癌变 , 有的患者十几岁就得了克罗恩病 , 严重时出现肛瘘、大便从阴道排出等情况 , 痛苦不堪;也有患者因此导致肠胃及其他器官癌变 , 如宫颈癌、皮肤癌等等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明松教授介绍 。

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
本文图片
近20年来 , 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 , 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增加了20-30倍 , 发病率快速增长 , 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增长最快 , 该病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 。
然而 , 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病的准确发病原因 , 也没有诊断治疗的金标准 , 甚至仍有很多医生对“克罗恩”并不了解 , 导致不少患者因误诊、漏诊而加重病情 。 即便被成功确诊并进行治疗 , 也将面临高昂的治疗费用和随时复发的风险 , 许多患者因此身心俱疲 , 压力过大 , 产生心理疾病 。
涉及多种学科易误诊、难治疗、费用高、无法根治……这种种难题也让炎症性肠病(IBD)成为当下医学界最棘手的慢性病之一 。 “珠三角是炎症性肠病的高发病区 , 我们希望邀请全国最厉害的消化专家来广州 , 大家一起研讨 , 让更多学科的医生都能认识IBD、重视它的早期诊断 , 形成一些共识 , 普及和提高中国IB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 , 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明松教授说 。
聚焦提升IBD诊疗水平!百余专家携手制定行业诊疗共识
由于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 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战性 。 不同于其他疾病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目前没有金标准 。 在确诊IBD的系统检查中 , 消化内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诊疗方法和技术 。 李明松教授指出消化内镜诊疗的重要性:“我们建议 , 任何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 , 尤其是伴有发热、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及肛瘘的青少年和儿童 , 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都应该及时行消化内镜检查 。 当然 , IBD患者需要做的检测远不仅这些 。 ”
此外 , 大多数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 都面临营养障碍的问题 。 “消瘦是这类患者普遍的特征 , 因为营养都难以吸收 , 且日常饮食上要非常注意 , 在发病期很多患者只能吃流质食物 。 ”李明松教授介绍 , IBD患者的营养治疗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 , 甚至可作为部分克罗恩病人的一线治疗 。 但目前我国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 。
为规范IBD内镜诊疗与营养诊疗 , 由李明松教授牵头 , 组织了全国百余位专家 , 共同制定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和《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共识》 , 并在此次大会中首次发布 , 为我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和营养诊疗提供了原则性和方向性指导 。分页标题

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
本文图片
作为此次大会的发起人 , 李明松教授十分关注炎症性肠炎(IBD)的研究与治疗 , 多年来致力于对IBD科研的学术推广和公益活动 , 迄今成功诊断及治疗了5000人次以上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 在临床诊治中 , 他发现很多患者及家属并不了解炎症性结肠炎 , 更加不知道如何科学应对 。 为此 , 他针对中国炎症性肠病和患者特点 , 结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相关社会人文背景 , 编写了国内首本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医学科普图书——《如何应对溃疡性结肠炎》《如何应对克罗恩病》 , 并于当天举办专著发布会 。
由于以往在中国非常罕见 , IBD一度被称作“西方病” 。 然而 , 近二十年来 , 我国IBD发病率却逐渐上升 , 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 。 但目前 , 临床上仍存在医患双方对该病缺乏认知 , 患者缺乏系统性检查 , 营养治疗、精神心理诊疗也不够规范 。 因此 , 基于我国IBD患者的病情特征 , 加强多学科协作 , 制定兼顾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 确保更多IBD工作者都能够得到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 , 是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和安全的诊治的重要保证 。 毋庸置疑的是 , 未来对IBD诊疗规范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升 , 仍然任重道远 。
知多D
炎症性肠病(IBD)多始发于青少年时期 , 容易与普通腹泻等胃肠疾病搞混 。 对此 , 李明松教授提醒 , 如有以下情况 , 要提高警惕 , 及时就医:
1、无缘无故的腹痛、腹泻;
2、长期腹痛、腹泻;
【IBD|瞄准安倍晋三所患同类病!百余大咖携手制定炎症性肠病行业诊疗共识】3、粪便带有鼻涕样粘液或血便的时候 。



采访人员|苏海宁
编辑|任君飞 责编|张秀丽
通讯员|张小瑞 白恬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