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至1976年,毛主席做出3次重大抉择,时间终于拐向中国这边
文章图片
1
1949年6月 , 解放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 。
这段时间 , 毛主席日理万机 , 一边忙着指挥解放西北战争 , 一边忙着接见社会各界人士 , 筹划与商讨建立新中国的各项事务 。
南京解放后 , 筹备建政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 社会也随之出现关于中共建政的多种言论 , 其中不乏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 。
毛主席为了驳斥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 , 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 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合法地位 , 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 在百忙之中抽空写了篇著名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 , 以此安定社会各界浮动人心 。
6月30日 , 中共建党28周年这天 , 新华社广播电台播放了毛主席这篇雄文 。 其中有一句讲到: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 绝无例外 。 骑墙是不行的 ,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 , 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 ”
这篇文章发表后 , 等于向全世界宣告 , 中国决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 这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抉择 , 直接关乎着中国人民的未来 。
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 , 当年新中国要是倒向美国这边 , 跟着美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中国早就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就是成功的发展案例 。 这种想法 , 过于幼稚与天真 , 压根不懂历史和国情 。
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靠侵略、掠夺和战争 , 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 , 才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 欧美诸列强和日本都是如此 , 没有例外 。
而新中国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不可能再复制这条血腥之路 。 中国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 唯有依靠人民群众奋长期的奋发图强与艰苦奋斗 , 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
韩国崛起 , 受益于美苏冷战、中美对抗的地缘政治 , 以牺牲独立自主主权为代价 , 换取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扶持 。 经济发达 , 政治阳痿 , 没有什么值得好吹嘘的 。 新加坡弹丸之国 , 完全得益地利优势 , 外加体量太小 , 不值一提 。
有些人 , 喜欢拿这种特殊个案 , 当成普遍现象与一般规律 , 显示出哲学的贫瘠和眼光的狭隘 。
说白了 , 他们既理解不了伟人的韬略 , 也不懂“计谋不两忠”的道理 。
文章图片
2
1949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两个月后 , 毛主席从北京出发 , 乘坐火车抵达东北边界后 , 进入并穿越寒冷冰冻的西伯利亚 , 第一次来到苏联首都莫斯科 。 此次 , 是毛主席第一次出国 , 目的是为了寻求获得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援 。
毛主席访问苏联取得多方面成果 ,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同时还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 。 苏联向新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 , 并同意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和提升军事现代化程度 。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明确规定: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力 , 以及所属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另外 , 还废止了1945年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在苏联帮助下 , 新中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 并不是无条件的援助 , 最少在地缘政治方面 , 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抵抗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的桥头堡 , 大幅度降低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力 , 为苏联经略东欧和国内建设提供充足的战略空间 。分页标题
中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国后不久 , 在朝鲜半岛战胜以美军为首的骄横与强悍的联合国部队 , 这两件事为中国赢得和平发展空间 。 尤其是后者 , 为新中国赢得纯粹的尊重 , 提振了民族自信心 , 威慑了外部敌对势力 。
文章图片
1954年日内瓦会议 , 1955年万隆会议 。
在毛主席与周总理擘画下 , 新中国外部工作者均有非常出彩的表现 , 展现出一个传统大国的外交智慧与风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顺理成章成为亚洲地区的实质性领袖 。
1959至1963年 , 由于赫鲁晓夫的霸蛮与自大 , 频频向中国提出各种无理政治要求 , 并试图通过组建联合舰队来控制中国海军 , 引发了毛主席强烈不满 。 深层次的缘故 , 是赫鲁晓夫继续以国际社运老大自居 , 并在政治上表现出了短视与粗鄙 。
赫鲁晓夫为了满足个人情感或私利 , 不顾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和价值观 , 在苏联国内掀起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政治运动 。 这种粗鄙与过激做法 , 等于变相动摇苏联根基和挖掘摧毁苏共祖坟 , 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后被伟人视为修正主义者 。
在中苏关系走向拐点的历史时刻 , 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又无比正确的决定 。 为了保持中国的独立自主及长远利益 , 毛主席毅然拒绝赫鲁晓夫无理要求 , 冒着得罪苏联可能带来巨大军事威胁的风险 , 同世界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决裂 。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毛主席第二次实施“一边倒”的政策 , 这次他倒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自主 。
在当时国际环境下 , 毛主席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呢?很多人都天真认为 , 新中国应该向苏联妥协 , 这样苏联会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
诚然有理 , 如果毛主席向赫鲁晓夫无原则地妥协 , 可短时间内会获得更多援助 , 人民群众或许没有那么艰苦 。 但是中国从此失去独立自主 , 逐渐会沦落为苏联的附庸国 , 搞得不好还会成为苏联的傀儡 。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面前 , 毛主席选择了国家长远利益 。
很多人看不懂 , 等苏联解体后才恍然大悟 , 终于看懂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 才知道伟人目光如炬 , 看得比谁都深远 。
文章图片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3
中苏交恶后 , 中国经济一度陷入最难境地 。
【|1949年至1976年,毛主席做出3次重大抉择,时间终于拐向中国这边】不过 , 对于经历过万里长征、创造南泥湾奇迹的毛主席而言 , 这种眼前的困境是可以打破与战胜的 ,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 同样可以创造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奇迹 。
1963年 , 中国经济经过调整后 , 开始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 经过长达十年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 , 毛主席领导几亿中国人 , 在苏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的夹缝中 , 披星戴月地继续建设自己的祖国 。
先后在科技、军事、经济、医疗和外交等诸多领域 , 取得举世共睹的进展与成就 。 当赫鲁晓夫还在黑海之滨度假时 , 却收到莫斯科发来强迫“退休”消息 , 同一天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荒漠里爆炸成功 。
在外交方面 , 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交 , 这一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还有刚果、坦桑尼亚、突尼斯、赞比亚、贝宁 。 如果算上1960年古巴、马里、索马里, 1961年老挝 , 1962年乌干达 , 1963年肯尼亚、布隆迪 , 1965年毛里塔尼亚 , 整个60年代中国先后同14个国家建交 。 再加上50年代建交32个国家 , 总计有46个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我们要知道 , 这是在美国封锁与遏制情况下 , 所取得的外交成果 , 每一次建交都来之不易 。 然而无良公知却把这段辛酸与艰难的创业历史颠倒 , 把美国长达20年的封锁描述成毛主席封闭自锁 , 这种颠倒是非的言论误导了很多年轻人 。分页标题
1969年 , 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在东北边境的珍宝岛 , 用实力告诉傲慢无礼的苏联 , 中国不是捷克斯洛伐克、珍宝岛不是布拉格广场 , 他有能力和意志阻击摧毁世界上任何野蛮的暴力入侵 。
武装冲突结束后 , 苏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 但在边境陈兵百万 。
这件事 , 标志着中苏交恶 , 达到历史的顶峰 。
文章图片
毛主席与斯诺(左一)在天安门
1970年 , 国庆节 。
毛主席邀请他在延安窑洞就认识的美国著名战地采访人员斯诺 , 共同登上具有非凡象征意义的天安门城楼 , 并且以一种亲密友谊的姿态 , 共同接受了《人民日报》等媒体的采访 。
毛主席向太平洋西岸的华盛顿 , 释放了一个友善信号 。
精明与玲珑的基辛格博士 , 从这则重要新闻中 , 似乎发现与感触到了什么 。
基辛格和他的同僚们 , 在毛主席这个隐约的举动中 , 捕捉到一份中美有可能走向对话合作的欢欣与鼓舞 。
经过迂回的安排 ,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博士 , 在美国总统的支持下 , 于1971年7月15日实现了历史上首次秘密访华 , 同年10月正式公开访华 。 基辛格公开访华 , 最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总统访华铺路 , 向世界披露中美走向对话的事实 。
同年10月25日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这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伊朗、科威特、黎巴嫩、土耳其、奥地利、比利时、冰岛、圣马力诺、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秘鲁等 。
文章图片
1972年2月21日 , 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罗斯杰、基辛格乘坐专机抵达北京 。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部分中国要员在机场迎接 , 以表中国高规格的礼仪与重视程度 。 当然 , 机场旁边空地上 , 依然还树立着格外醒目的“打倒美帝国主义”标语 。
这是毛主席巧妙的安排 , 很多人看不懂其用意 。
毛主席在菊香书屋 , 同美国总统尼克松等人进行长达近两个小时的会晤 。 随后 , 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举行了盛大的国宴 。 在洋溢着亲切与愉悦气氛的宴会厅 , 尼克松发表了演讲 。
他讲到:“……我们没有理由做敌人 。 我们都不寻求控制对方 , 我们都不想控制对方 。 ”
1972年2月28日 , 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 这为后来中美建交打下基础 。 中美关系实现“破冰”后 , 第二年日本首相田角中荣访华 ,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 随之 , 中国同澳大利亚、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冰岛、西班牙等国家建交 , 中国重新融入了国际社会 。
四年以后 , 尼克松在一份声明中写到:
毛主席不仅对他本国人民的问题 , 而且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 , 这一点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 我们在那时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
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 , 毛主席根据国内国际政治形势 , 及国家长远发展需要 , 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歧与偏见 , 同对抗二十年之久的美国达成和解 , 并且把这种政治上主动权控制在己方手里 。
这是毛主席 , 在新中国外交政策上 , 做出第三次重大战略抉择 。
每一次都不一样 , 每一次都又一样 。
文章图片
毛主席与基辛格(左1)
4
回顾历史 , 新中国筚路蓝缕 。
毛主席每次战略抉择 , 都给中国带来深刻变化 , 助力新中国逐步走向强大 。
第一次 , 全面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 先谋求站稳脚跟 。 第二次 , 同苏联决裂 , 全面倒向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 , 谋求扩大国际影响力 。 第三次 , 同美国达成和解 , 解除了国际封锁 , 全面融了国际社会 。分页标题
毛主席善于驾驭复杂纷繁的局势 , 并且总是能在事态并不明朗的情况下 , 就能提前做出精准判断与正确抉择 。 这种洞察宇宙之机的才干 , 为争取独立自主敢于藐视一切强大对手的魄力 , 令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政治人物敬服不已 。
我们梳理与思考历史 , 发现毛主席每一次抉择 , 都是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 , 才做出因时而动的变化 。 既没有拘泥于过去成功经验 , 也没有满足于现有成就 , 但眼光始终聚焦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
正如《鬼谷子》所言:世无常贵 , 事无常师 。 圣人无常与 , 无不与;无所听 , 无不听 。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 , 与之为主 。
在对外政策方面 , 世上不可能每件事都是好事 , 也没有永久普遍适用的法则 。 圣人不会随便苟同别人 , 也不会随意拒绝别人;不会什么都听取 , 也不会什么都不听 。 要想事情成功 , 就要使计谋切合实际 , 处于主动的地位 。
换句话说 , 圣人治国会根据不同的事物 , 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不同解决方案 ,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深入了解具体真实情况 , 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的变化和动向 。
通俗地讲 , 就是实事求是 。
毛主席在新中国外交事务方面 , 一生做出三次重大战略性抉择 , 完全符合“谋圣”鬼谷子纵横捭阖之道 。
在我看来 , 主席具有通天彻地的智慧 。
- 朱元璋|明朝最聪明谋士:堪比刘伯温,皇帝赐其免死金牌,毛主席称赞不已
- 汉武帝|汉武帝一生的功绩,毛主席这样评价他!
- 毛泽东|揭秘毛主席一生有三怕,贴身医生道出罕见真相
- 中国|1976年葡萄牙提出归还澳门,为何我国1999年才收回?其实十分明智
- 毛主席|毛主席与周总理最后一次握手:总理的举动一反常态
- |毛泽东主席为何一生不配枪?看看毛主席怎么解释!
- 毛主席|毛泽东秘书:主席弥留之际敲了几下床头伸出3根手指
- |毛主席为啥从来不穿西装?汪东兴晚年道出事实真相,让人十分敬佩
- 宋庆龄|毛主席都同意的婚事, 周总理只说了四个字, 她决定一生永不再嫁
- 毛主席|毛主席准确预测,朝鲜战争打3年左右,美国人就要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