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保险进入新周期,中国平安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开始

利差亏损预期、保费增速下滑 , 是上半年笼罩在中国平安(601318)(SH:601318)头上的两朵乌云 。 但下半年 , 中国平安仍有机会逆转 。
利差损的预期主要是投资者对经济形势的担忧 , 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国债收益率下滑 , 会直接影响平安的投资收益 。
但据最新的数据显示 , 国内经济增速开始回暖 , 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3月份见底之后开始持续回升 , 截止8月底收益率已经回升至约3.10% 。 相较于疫情之前的高点3.20% , 已经基本持平 。
利差损担忧的消失 , 是平安反转的第一个预期差 。
保费增速下滑 , 主要是平安不再强调“开门红”和深化转型所致 。 剔除开门红影响 , 二季度平安保费增速和行业基本持平 。 而随着平安寿险在代理人渠道、产品、科技等方面的改革发力 , 转型效果也开始逐渐凸显 。
比如 , 随着转型的深入 , 公司每单位保费所创造的价值仍然在不断提升 。 数据显示 , 平安寿险新增保费价值率从一季度的33.4%提升至半年度的36.4% 。
从这个角度看 , 随着疫情结束 , 平安转型不断深化 , 公司的保费规模和质量将实现双重提升 。 这是平安的第二个预期差 。
长远看 , 随着平安寿险转型深化之后 , 保费增速回暖、每单位保费价值率提高 , 平安也将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期 。
/ 01 /
保费四连涨 ,
平安平稳度过转型“阵痛期”
改革 , 是这几年保险行业的高频词 。
但改革往往伴随阵痛 , 这种“痛”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体现的淋漓尽致 , 首当其冲的是转型“排头兵”——中国平安 。
根据披露的数据显示 , 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整体保费收入下滑0.2% 。 其中一月、二月保费收入同比下滑8.8%和7.8% 。 反观保险行业前两个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 。 而前两月保费收入表现不佳 , 原因是平安自2019年开始不再强调开门红 , 更加注重保费增长的稳定性 。
从3月份开始 , 中国平安保费收入重回增长 , 4月、5月、6月分别同比增长10.5%、8.6%和7.9% 。 而2季度保险行业的整体保费增速约为12% 。
虽然 , 平安保费增速还是稍逊色于行业增速 , 但已经不像前两个月差距那么大 。 显然 , 上半年中国平安保费负增长 , 主要是因为前两个月保费收入负增长拉低了平均数 。
纵观今年上半年平安的保费数据 , 不难看出 , 自2月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速见底之后 , 后面几个月该数据正在逐月回升 。 拆分开来看 , 平安产险保费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寿险 。

改革|保险进入新周期,中国平安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开始
图片
整体来看 , 平安寿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 。 寿险改革需要从人员、产品等方面重新布局 , 加之消费者习惯也需要培育 , 改革阻力重重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上半年平安的保费数据也还算可圈可点 。
拉长周期看 , 改革虽然在短期会影响公司保单销售 , 但同时也会提高公司每单位保费的价值率 , 从而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 。
这点从中国平安2020年半年报数据已经有所反应 , 寿险新增保费的价值率由2020年一季度的33.4% , 提升至中报的36.4% 。 显然 , 平安寿险每单位保费所创造的价值出现了持续提升 。
当然 , 平安的转型是为了长期更好的发展 。 从过去30年看 , 也正是这种不断变革、永无止境的魄力 , 支撑着平安成为当下保险行业龙头 。
/ 02 /
聚焦供给侧 , 三大改革蓄力而发
保费收入只是结果 。 要想搞清楚平安保险业务的价值 , 还得从平安改革的方向说起 。
总的来讲 , 此次平安寿险改革本质上是供给侧改革 , 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渠道、产品和科技三方面 。 值得一提的是 , 此次改革由马明哲亲自挂帅 , 足可见对此次改革的重视程度 。
首先是渠道改革 , 主要聚焦在代理人改革上 , 以提高代理人素质、收入 , 优化代理人数量为改革的核心 。 行动上公司推行“优才计划” , 主要招聘学历在大专以上、且具有一定经营意识和管理潜能的优秀人才 。 分页标题
从数据上看 , 代理人改革的效果明显 。 根据公司2019年报表 , 月均代理人数量从2018年的132万人 , 下降至120万人;同时代理人人均新保单价值 , 从2018年的4.88万元提高至5.68万元 , 提高了16.4% 。
在产品改革方面 , 平安重新聚焦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改革 , 根据不同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不同客户的需求展开 。
以“平安福”改革为例 。 2020年4月平发福2019款Ⅱ代升级进行 , 此前2019 款Ⅱ代是一个主险为终身寿险附加重疾险的产品组合计划 。 而平安福20 中 , 两项责任合并在一起 , 即带身故责任的重疾产品 , 价格有所下降 。
此外 , 平安福20可为轻症赔付保额的20% , 总共3次 , 并延续了“轻症涨保障”的特点 。 即轻症发生每次可提高20%的保额 , 3 次合计可最多提升 60%的保额 。
科技加持 , 是此次平安改革的重头戏 , 也是拉开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差距的核心 。 平安通过科技全面赋能金融主业 , 降低经营成本 , 加强风险管控 , 提高客均利润与客户转换率 。
例如 , 平安作为最早发力线上化的保险公司 , 科技在寿险方面的应用已进入到3.0智能时代 。 比如 , 代理人有专属的智能助理机器人AskBob , 可以提供全流程保单服务;金管家App构建了代理人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口袋E”APP则是代理人销售及管理工具 。
在代理人日常管理方面 , 代理人早会、考勤、培训等都可以在线上开展;在营销拓客方面 , 利用内外部流量平台获取销售线索 , 线上促成客户转化和销售;在客户服务方面 , 平安为客户提供线上全流程的服务 , 提升客户体验 。
也正如上述 , 平安通过聚焦渠道、产品、科技改革 , 让公司核心寿险业务可以形成新的突破 , 保费在逆势中也依然保持正增长 。
/ 03 /
“三重后劲”释放 ,
中国平安长期价值凸显
回顾上半年 , 影响平安股价的两个核心因素是 , 利差损的隐患和保费增速放缓 。
受疫情影响 , 国内经济承压、货币政策宽松 , 导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月初的3.2% , 下滑至3月中旬的2.53% 。
由于险企资产错配、长债短投 , 作为险企重要投资标的的国债收益率快速下滑 , 投资者担忧险企投资收益覆盖不了成本 , 进而形成利差损的局面 。
但幸运的是 , 疫情在国内被迅速控制 , 二季度中国成为了世界唯一一个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 宽松的货币政策自然没有道理在继续保持 , 反应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 M2增速自从2月份连续上涨之后 , 7月份增速由6月份的11.1%回落至10.7% , 增速出现2020年来的首次下降 。
经济回暖、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 降息、降准的预期自然也就逐渐消退了 。
传导至十年期国债 , 收益率自3月份见底之后开始持续回升 , 截止8月底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回升至约3.10% , 相较于疫情之前1月3日的高点 , 收益率基本持平 。
国债收益率回升至年初高点 , 意味平安未来可能出现利差损的概率在下降 , 投资者的担心也逐渐消退 。 此外 , 如果经济持续回暖 , 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 利率进入上行周期 , 平安的收益率必然逐步提高 。
利差损的担忧消失 , 是平安第一个预期逆转 。
此外 , 当下来看平安寿险渠道、产品不断优化 , 加之科技方面不断进化 , 使公司在注重保费数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 。
由于寿险利润的滞后性 , 寿险转型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 , 也将在后几个季度逐渐释放 。 换句话说 , 平安业绩也将进入收获期 。
寿险改革带来的潜力不断释放 , 这是给投资者带来的第二个预期差 。
整体来看 , 随着寿险转型不断深入 , 逐渐释放的三重后劲 , 加上利差损预期的逆转 , 中国平安业绩重回高增速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改革的完成 , 其向上的长远增长空间已经打开 。 分页标题
从投资角度来说 , 正所谓大道至简 , 模糊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 。 像平安这样的公司在估值稍有泡沫的时候 , 都不应轻易卖出 , 因为你很难找到比它更好的核心资产 。 更何况 , 现在它的估值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区域 。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