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带着血泪的故事,除了祭祖,各地清明吃什么?
本文插图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子推绵山焚身”的寒食节 。
清明前后中国古代原先有两个传统节日:一是寒食节 , 禁烟火 , 吃冷食 , 有祭扫、踏青等风俗 , 旨在怀旧悼亡;二是清明节 ,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主要用于指导农耕 , 意为求新护生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在时间上相隔不远 , 后来逐渐演变并合而为一 。 合并后的清明节与其他节气不同 , 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 是扫墓祭祖、悼念故人、追思先贤的特别日子 。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 2016年 , 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 大约始于周代 ,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
春秋时期 ,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 , 途中饿晕 , 大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 。 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 , 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 。 当重耳想起时 , 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 , 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 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 , 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 , 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带着血泪的故事,除了祭祖,各地清明吃什么?】在烧焦的柳树上 , 有血诗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 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次日 , 重耳登山祭奠 , 发觉老柳树复活 , 赐名“清明柳” , 并定为清明节 , 以祭奠介子推 , 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
早在1935年中华民国明定4月5号为清明节 , 也叫做扫墓节 。 新中国成立后又在2007年12月7日 , 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 , 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 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农历清明当日) ,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假日 。 而在2009年又将假期改为三天 , 法定放假时间为4月5日至4月7日 , 一直延续至今 。
清明节习俗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 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
清明节的习俗一般有扫墓祭祖、踏青、牵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射柳、插柳、蚕花会、爬桥等一系列活动 。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 , 寒食禁火 , 祭奠先人 , 早已蔚为习俗 。 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一般包括铲除杂草 , 放上供品 , 于坟前上香祷祝 , 燃纸钱金锭 , 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 , 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踏青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 , 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 , 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 , 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 , 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
插柳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 , 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 , 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 , 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 , 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 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 , 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
牵钩
“牵钩”是古称 , 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 据说春秋时 , 楚国为了进攻吴国 , 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 。 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 , 两头分为许多小绳 , 比赛时 , 以一面大旗为界 , 一声令下 , 双方各自用力拉绳 , 鼓乐齐鸣 , 双方助威吶喊 , 热闹非常 。分页标题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 , 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 , 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 , 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 后来 , 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
荡秋千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 , 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 , 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 , 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 据明朝人的记载 , 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 , 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 , 弯弓射中葫芦 , 鸽子飞出 , 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蹴鞠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 ,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 , 唐宋时期最为繁荣 , 到了清代 , 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 , 就寥寥无几了 。 近年来 , 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 , 许多市民参与其中 , 既锻炼了身体 , 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 , 斗鸡由清明开始 , 斗到夏至为止 。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 , 见于《左传》 。 到了唐代 , 斗鸡成风 , 不仅是民间斗鸡 , 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 , 过去清明节期间 , 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
拔河
早期叫“牵钩” , 唐朝始叫“拔河” 。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 , 开始盛行于军中 , 后来流传于民间 。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 。 从那时起 , 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清明节“食俗”
每一个传统节日 , 中国人总少不了吃 。 清明节除了扫墓 , 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俗 。
江南青团子
清明时节 , 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 , 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 在包馅时 , 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 团坯制好后 , 将它们入笼蒸熟 , 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 这便大功告成了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浙江清明果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 , 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 , 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 拌以糯米粉捣柔 , 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 , 制成清明果蒸熟 , 其色青碧 , 吃起来格外有味 。 每到清明 , 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 , 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 。
山西子推馍
又称老馍馍 , 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 。 里面包鸡蛋或红枣 , 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条形的“梭子馍”给已婚的妇女;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 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 。
北京“寒食十三绝”
在北京 , 清明要吃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绝” 。 这十三绝分别是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糖火烧、姜丝排叉、焦圈、馓子麻花、豌豆黄、螺丝转儿、奶油炸糕、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和萨其马 。 这些吃食均是面食 , 这也应了“北方人爱吃面”这句话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福州菠菠粿
福州民间扫墓供品绝对少不了“菠菠粿” , 也叫“清明粿” 。 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 , 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 , 可食 , 味甘 , 性凉 , 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 , 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 , 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 造型比较简单 , 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泉州润饼菜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每到清明时节 , 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 。 据说 , 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 。 清明吃润饼 , 不仅是泉州独有的 , 厦门人也喜好之 。 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 , 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 。 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 , 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 , 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 。 不过 , 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 , 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
潮汕薄饼
薄饼是广东潮州、海陆丰、福建福州、闽南地区传统的特色名点 , 薄饼在过去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 , 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 , 祭完祖回家之后 , 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 , 物质生活多样化 , 人们受香港祭祖风俗影响 , 备有“烧金猪”、“烧鸭”、“烧鹅”、“蛋糕”之类的祭品 。
畲族人乌稔饭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每年三月初三 , 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 , 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 久而久之 , 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 , 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
综合自:网络资源 。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 股市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数据宝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
本文及配图均为玩热点***用户上传 , 不代表平台观点 。
- 穿帮|春晚穿帮镜头,一个比一个有趣,网友:现在看都是回忆啊!
- 金灿荣是一个非常虚假的人
- 每天读宋词|半年之后,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美军效仿我军叠“豆腐块”被子
- 请叫我绅士|最大死亡秘密:星空中百慕大
- 马德华|《西游记》猪八戒两个扮演者,一个家喻户晓、而另一个却无人问津
- 宁国际|5G时代,抢占下一个风口——社交电商
- 挽尊|参加综艺的张大大,强行挽尊的模样犹如一个loser。
- 导演|两代“小燕子”尴尬同框,一个台上做导师,一个40+在台下难出头
- 盲人|18年坚守,她为盲人撑起一个“家”
- ZAKER生活|杜特尔特大呼被骗,支持率却意外涨至新高,一个消息在菲律宾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