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防控常态化呼唤新的“开学季”

_原题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呼唤新的“开学季”
当前 , 秋季开学已经启动 。 学校开学与学生入学 , 牵动千家万户 , 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的“遭遇战”和“必答题” 。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 但是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仍然在持续增大 , 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新发 , 秋冬季流感与新冠疫情叠加的风险较高 , 对高校开学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高校开学季 , 笔者认为 , 可以通过加强“全周期管理”意识 , 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 以提升疫情防控新常态下高校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
加强全周期管理科学化
一是抓好环境变量的科学研判 。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面临的新常态 , 这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新特征 。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 , 要科学研判当前形势 ,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 需要把握科学防控主体的主动性、客观环境的长期性以及科学防控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
二是抓好教育管理的科学统筹 。 开学季是一个时间节点 , 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 要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下开展各项工作 , 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 夯实领导班子、职能部门、院系、年级、班级“五级管理”防控责任链条 , 避免因为局部的缺失导致弱项和短板的产生 , 实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的双战双赢 。
【防控|疫情防控常态化呼唤新的“开学季”】三是抓好开学关口的科学管理 。 对开学关口的科学管理 , 首先要做好前期预警研判 , 关口前移 , 对不同生源地区的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密切关注 , 对师生开学返校以及教学开展的中期与后期做好贯彻执行与总结 。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新生网络注册与报到平台 , 优化新生信息核对、身份识别与手续办理 , 实施新生报到入学从家里到宿舍的点对点无缝衔接 。 再其次要强化属地责任 , 做好舆情监测的预警、收集、分析处理和跟踪反馈 , 构建联防联控体系 , 错时错峰开学 , 重点做好返校通知、返校审批、健康监测、活动轨迹摸排与组织当天入校管理工作 。
四是抓好课程思政的科学布局 。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 。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 随着秋季开学的到来 ,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逐渐步入正轨 。 高校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 ,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抓好课程思政的科学统筹 , 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 , 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加强全周期管理精细化
“关山万千重 , 山高人为峰” 。 开学季与入学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是加强全周期管理精细化工作的重点 , 笔者认为 , 可以从抓好“一门课、两类人、三个联动、四个课堂、五个保障”五个方面着手开展 。
一要上好“开学第一课” 。 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 , 开学季关于防疫的“开学第一课”都是关键 。 要将疫情防控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安全健康教育、疫情防控培训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等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点 。 “开学第一课” 是一堂启迪课 , 既讲给学生听 , 也讲给老师和家长听 , 就是要共同扣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学期的“第一粒扣子” 。
二要加强学生和教工两类人员管理 。 在对学生做好人文关怀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 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学生“五级管理”网格化体系 , 既要尊重和保障青年大学生自我成长与独立的自律自主性 , 也要将每名学生纳入到疫情防控的网格体系中来 , 辅导员要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状况与行动轨迹 。 高校教职员工在返岗进校前 , 要严格落实个人和家庭健康状况登记制度 , 科学做好防疫防护措施 , 对跨地域流动的教职员工要做好健康观测和登记备案 。
三要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联动 。 疫情防控关乎学校、家庭和社会 , 在新学期的开学季 , 要充分把握好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动的联防联控体系建设 。 要做好“停课不停学”和线上线下工作的无缝衔接 ,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疫格局 ,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开学战 , 让学生忙起来 , 让教学活起来 , 让家庭温暖跟进来 , 让学校管理严起来 , 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中 , 培养健康身心 , 塑造健全人格 , 实现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四要抓好四个课堂建设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 , 要结合学生需求抓好四个课堂建设 , 为学生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学习成长赋能助力 。 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 创新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形式 , 让学生愿意学习;第二课堂以文化活动为中心 , 在符合防疫工作范围内 , 打造符合时代特征与健康防疫的文化活动 , 让学生愿意参加;第三课堂以技能实践为中心 , 增进学习互动与实效 , 让学生愿意体验;第四课堂以网络阵地为中心 ,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交互体系 , 让学生愿意接受 。 通过“四个课堂”让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和网络活动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分页标题
五要抓好五个方面保障 。 开学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校园管理相对更加封闭 , 在生活保障上要精准掌握师生生活物资需求 , 强化生活物资采购、储备与供应 , 提供贴心服务打通配送与购买的“最后一公里” 。 在防疫保障上要加强统筹安排 , 严格按照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 实施“一院一策、一人一案” , 提前做好环境卫生保障 , 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 完善健康监测 , 逐人建立台账管理 。 在校园管理上要加强封闭管理模式细化 , 完善入校和离校管理 , 对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管控与人员监测 。 在关怀服务上要按照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要求 , 加强开学前后师生健康教育、防疫知识普及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 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心理困难等学生要及时摸排 , 做好保障对接和关怀引导 , 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氛围 , 及时防范化解“疫后综合征”情况发生 。 在监督与应急处置上 , 各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网格化应急责任体系 , 完善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和纪律监督保障 , 做到慎终如始 , 常态防控 。
打造全周期管理智能化
新冠疫情既是全球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考验 , 也加速了我国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 深刻影响并重塑我国教育管理方式格局 。 经历上半年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变革 , 我们要进一步看到并充分运用智能化数据化管理优势 , 突破教育教学管理的瓶颈 。
一是打造智慧课堂 。 疫情防控以来 , “云端”课堂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形态 , 也模糊了大学空间的边界 。 我国在上半年的“停课不停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线教育的奇迹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课堂建设 , 从线上与线下、从面授到慕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我们的课堂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 。 这需要从全周期管理的智能化视角 , 提炼和打造符合学生学习成长周期规律、具有有机生命体、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的高效课堂 。
二是建构智慧教育场景 。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科技发展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智慧教育可以基于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5G网络和区块链技术构建智能教育场景 , 大量的虚拟课堂、仿真实验、模拟培训等教育场景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进行智能交互与高阶探究 。 智慧教育场景要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网络信息反馈体系 , 打造“一站式”事务办理 , 将师生校内事务办理需求融入到网络平台设计与运行中 , 通过网络一站式流程管理 , 让数据多“跑腿” , 让师生少“跑路” , 减少原本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劳顿周折 , 提升高校治理与事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
三是完善学习的智慧评价 。 随着以网络为载体的智慧化教育推进 , 以单一学习考试指标为主体的评价将升级为多元的综合测评 , 可以从教学实践的整体观中借助信息网络和数据跟踪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的智慧评价 , 既解决了疫情防控中固有考试评测的局限 , 也能够激发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体系建设潜能 , 促进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与未来教育相适应 。
(作者系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31日第3版
作者:曹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