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登游娲皇宫

作者:李亮

神话传说|登游娲皇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话传说|登游娲皇宫】我做了一个金色的梦 , 一位巨人迎面走来 , 宽阔的胸膛上佩一枚徽章 , 愈近 , 徽章上的花纹便愈见真切 , 后来竟幻化成真 , 浮现出一座座亭台楼阁 。而我 , 也恍惚置身其中了……
头一天 , 我曾陪同省文化部门的同志 , 到闻名海内外的“国保”娲皇古迹去游览 。据文保所的同志介绍 , 娲皇宫是古人专为祭祀女娲而修建的 。相传女娲曾从清漳河里捞得青蓝红白紫五彩仙石 , 在凤凰山(女娲受封后 , 山改名为中皇)以火烧炼 , 而后才飞上太苍 , 把破损了的天缺补起来 。时至今日 , 那里还留有女娲炼石补天的熔石台、升天落地的飞天降 。在杜鹃声相伴之中 , 我们的车子已来到清漳河北岸的古镇——涉县索堡镇 。再转一个鹿回头弯 , 窗外已是河石支山了 。
所谓河石支山 , 传说女娲初在中皇山建起宫宇时 , 因讨厌不远处的漳河水日夜喧哗 , 遂欲推倒大山令河改道 。正当大山倾倒时 , 恰被河神爷看见 , 河神忙用河卵石把大山支住 。再看平行的窗外山脚 , 在上半截的绿色植被下 , 对比度很强地露出一层紫红色的河卵石 。大自然的这种高深莫测的变化 , 给人们留下了多少奇观 。绕过河石支山 , 车子进入绿荫幽谷 , 前方很快拥出中皇山峰 , 妩媚端秀似锦屏 。娲皇宫海市蜃楼般地从彩云间飘出来了 。
及至到了山下 , 才知道古迹共分四组建筑 , 远远望见的只是山上那一部分 。歇脚的这地方叫停骖宫 , 原是驻马收车 , 停脚歇憩的地方 。正殿名叫歇马殿 。殿两边的山墙上 , 绘着古迹全貌图 , 又有女娲及紫霞碧霞伺辇图 。神龙牵车 , 天兵护拥 , 一位位全是些仙态女神 。广生宫建有子孙殿 , 龙碑龟石 , 雕饰图案 , 无不引起游人兴趣 。特别是石面上那鳞鳞碧莲 , 篆章文字 , 虽经多年风剥雨蚀 , 仍历历可见 , 更令人暗暗称奇 。朝元宫(又名十方院)则在两宫的下边 。
建在悬崖绝壁上的一组 , 才是古迹的主体——娲皇宫(俗称奶奶顶) 。举目仰望 , 苍松顽柏间 , 横一条城堞女墙──女墙似挂在悬阁飞檐下 。我们踏着左弯右折的古道十八盘 , 兴致勃勃地登上“十八层天” , 欣然走近“蓬壶仙境” 。山门两边的“瓷头”上 , 刻着“断鳌立极”“炼石补天”八个字 。据《淮南子.览冥训》载 , “往古之时 , 四极废 , 九州裂 , 天不兼覆 , 地不周载” , 女娲氏毅然“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断鳌足以立四极” 。女娲奶奶为了拯救这个世界 , 赴汤蹈火 , 升天入地 , 寻尽奇法 , 搜尽万物 , 才把这出了大问题的天地维修一新 , 朗朗乾坤遂得以拯救 , 从而也拯救了全人类 。女娲奶奶算得上是为苍生办了一件大好事 , 大实事 , 因而才赢得后人的无限尊崇 。
从刻着“娲皇古迹”的横额山门进去 , 果然“别有洞天” 。仰面的石壁上浮刻一尊“龟”驮巨碑 , “古中皇山”四个斗大的字纵贯碑面 。这是一尊北魏时候的古碑 。碑帽上所刻的青龙白虎 , 标示着它诞生的悠久年代 。进入“中州胜境” , 左侧一壁摩崖石刻 , 广如天幕 , 系北魏年间杰作 。仅此一处 , 即刻载了六部不可多得的古代真经 。其中《深密解脱经》、《佛说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说盂兰盆经》 。四部均系我国最早的石刻版本经 , 被专家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 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史料!13万7千余字 , 全系魏碑真体 。其右下方刻“佛弟子刈陵县令王崇孝”十字 。涉隶属刈陵 , 是公元450—498年间 , 由此可知 , 石刻产生于北魏 。1500余年前的字迹 , 至今仍银钩铁画 , 清晰可见 。有些石文古经 , 隐隐垒进老墙缝隙里 , 更可窥古迹修缮之一斑 。分页标题
整个宫宇 , 建在悬崖石坎上 。危楼前的院面 , 长达百米 , 宽却不足四步 。重要建筑都紧贴峭壁凌空而起 , 内以娲皇阁为最 , 重重飞檐彩木 , 宛若凌空欲去之凤翼 。第一层分内外间 。外间为拜殿 , 广约七米 , 雕梁画栋 , 朱柱紫扇 , 大有故宫之遗风;内间为神龛 。殿内石器雕刻 , 殿外梵经勒铭 , 无不呈着古香古色 。甚至一个小小构件 , 一个小小局部 , 都堪称艺术精品 。柱顶石也要雕成五层 , 一层云钩图饰 , 二层梅桃榴藤 , 至三层 , 六楞体上更刻出六幅浮雕:或为神牛海月 , 或为白象青莲 , 乃至天狼落日、狮子绣球、花鸟石雕 , 幅幅逼真 。刻荷 , 出水芙蓉似散幽香;雕鸟 , 柳梢新莺像啭歌喉 。加之檐木彩绘与之上下相呼应 , 成为浑然一体古建奇观 。
从二楼木梯起 , 攀援至第四层 , 就到了主楼最高处 。阁上清风习习 , 山岚如帘 , 云崖间时有石鼠岩鹰相唱和 。纵目远眺 , 碧空晴岭 , 浩缈幽邃 , 一缕清漳 , 好像被风吹动着的一条彩绸 , 飘忽不定地在天际跳跃;俯视楼下 , 但见险崖岌岌可危地悬垂脚下 , 不禁令人倒抽一口气!及至意识到身在楼内 , 由不得又哑然失笑了 。而山脚下的诸组建筑 , 不论停骖宫、广生宫 , 还是朝元宫 , 无一处不小如积木玩偶了 。
据《涉县志》载 , 沙阳峻岭中 , 向来不乏奇构古建 , 唯此处影响远及秦晋齐鲁 , 久享盛名 , 这自然是由于女娲的传说早播布在海内外的人们心中 。但就其建筑角度而言 , 娲皇宫不仅规模宏大 , 甚至超过名播遐迩的山西悬空寺 , 而且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它的特点在于 , 主楼之背加缚了九条铁索 , 将危楼峻阁牢牢拴缚在绝崖象鼻上 。每年农历季春桃月 , 楼上游人云集 , 铁索便绷如弓弦 , 被人们称为“活楼”、“吊庙” 。主楼两边 , 又有梳妆楼、迎爽楼、六角亭、水池亭、钟楼、鼓楼等十二座建筑和眼光、蚕姑二石窟 , 大体成对称组合 。每组楼阁多有石阶雕栏相衔通 , 构筑愈显紧凑而严谨 。灵官亭建在主楼前 , 方不展席 , 高难立人 , 似与主楼相比衬:一矮一高 , 一微一著 , 高者愈显其气势磅礴 , 耸入云表;矮者愈见其精工巧结 , 剔透玲珑 。四角飞檐同样各悬一个盔式风钟 , 粉莲纸薄的鱼形钟坠儿 , 迎风牵动玲珑的钟槌儿 , 碰击出细碎叮铃声 。加之钟楼上 , 时有游人敲响沉洪的古钟 , 山林幽谷间弥荡着古刹的独有风韵 。
娲皇顶上 , 经文石刻随处皆是 。据迎爽楼壁嵌石文载:古迹初仅“神庙三楹” , 约有两千年历史 。有志载:“北齐文宣帝高洋 , 自邺返太原 , 尝道经山下 , 起离宫以备巡幸 。”其时距今也已一千四五百年 。又因“明代万历三十六年 , 戊申正月八日 , 偶遇野火” , 故古迹除石刻外 , 其余多为大清咸丰二年重修时所建;或谓偶有金元之遗物 。
登游归途 , 回望山崖处 , 飞檐危楼更似凌空欲飞之彩凤 , 所以不曾飞去 , 全赖缚有九条铁索;远处再望 , 古建又像变作石壁浮雕 , 镶嵌绝壁悬崖处;至河石支山山口 , 三次回首 , 一束天光 , 巧投古阁处 , 愈见“徽章”的精雕细设 , 辉煌光彩而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