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巨头们亏钱也要做的生意:改变你的买菜习惯为何如此重要


拼多多|巨头们亏钱也要做的生意:改变你的买菜习惯为何如此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疫情后我再也没去过菜市场了 。"在广州经营传统商贸生意的李玲对ZAKER新闻表示 , 疫情限制外出时接触到社区生鲜模式 , 配送到家或门店自提的便利性 , 让其彻底"摒弃"了去菜市场买菜的习惯 。
像李玲这样的消费群体正在壮大 。艾媒数据显示 , 2020年一季度生鲜电商日均活跃用户为658.1万人次 , 较去年同期翻番 。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升至2638.4亿元 , 同比增速高达62.9% 。
"疫情加速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 , 社区生鲜也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对ZAKER新闻表示 , 消费者通过4-5次下单便可形成消费习惯 , 疫情让大部分用户线上买菜次数远超这一标准 。
不过她也表示 , 物流、运营、损耗等高昂的叠加成本 , 极大地限制了生鲜电商企业的盈利能力 , 这也使得呆萝卜、我厨、妙生活等多家知名生鲜企业走上资金链断裂、关店乃至倒闭的不归路 。
中小玩家面临的困境 , 丝毫没有影响巨头拿下市场的决心 。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等众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均在跑步入场 。一场关乎用户买菜习惯的行业大混战 , 正在酝酿成形 。
亏损仍将是常态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 , 今年以来国内共成立了1.2万家生鲜电商相关企业 , 较去年同比增长21.2% , 其中二季度新增近6600家相关企业 , 同比增长52.3% 。
每日优鲜营销副总裁王丰表示 , 未来生鲜电商行业将聚焦于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破局 。这意味着社区生鲜这一细分赛道将涌入更多的参与者 , 竞争也将变得更为激烈 。
实际上 , 社区生鲜曾被资本"嫌弃" , 这与如今的热闹景象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
在过去的2019年 , 供应体系难建、盈利模式难寻这两大行业难题 , 让正经历早期疯狂烧钱扩张阶段的社区生鲜市场骤然降温 。
彼时 , 呆萝卜、我厨、吉及鲜、妙生活等企业均被曝经营困难 , 美团的小象生鲜、阿里的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等 , 都经历了一轮关店调整 。"资本市场基本不再看生鲜的投资了 。"这是吉及鲜CEO台璐阳曾对员工发出的感慨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也发布数据称 , 国内4000多家生鲜电商、社区生鲜企业中 , 仅有4%能保持盈亏平衡 , 88%出现亏损(有7%出现巨额亏损) , 实现盈利的企业仅占1% 。
目前来看 , 在跑马圈地式的高速扩张 , 以及完善供应链所带来的长期成本投入等因素作用下 , 亏损还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常态化主题 。
"以线上买菜为代表的社区生鲜 , 本质上是比拼供应链的生意 。"叮咚买菜公关总监张慧对ZAKER新闻表示 , 社区生鲜贯穿了消费及产业互联网 , 前端是线上智能化的创新消费模式 , 背后则是庞大却落后的传统农产业链条 。
张慧表示 , 社区生鲜产品损耗率高、供应集中等特点 , 决定了只有可靠、可控的生鲜数字化供应链 , 才能真正解决商品从原产地到社区供应的一系列环节痛点 。
这便涉及到了智慧物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应用 。张慧也坦言 , 疫情将是行业分水岭 , 强者经此一战供应链会更强 , 供应链能力弱的公司未来会被淘汰出局 。
除供应链外 , 加速不同城市的落地布局以及逐渐扩大的竞争冲突 , 均是阻碍企业盈利进程的关键因素 。

拼多多|巨头们亏钱也要做的生意:改变你的买菜习惯为何如此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为了减轻高速扩张带来的成本负担 , 加盟模式一度受到各家企业的青睐 。例如美团买菜关闭部分自建线下服务站后 , 被美团优选全面接替 , 同时采取开放加盟的策略进行扩张发展 。分页标题
加盟策略能否取得成效 , 也有待市场的验证 。"我手头就有家社区生鲜店想转手 , 这生意太难做了 。"一位曾加盟投资过钱大妈门店的投资人对ZAKER新闻表示 , 加盟做社区生鲜存在一定的风险 , 自己目前就踩了坑 。
他介绍称 , 加盟、装修、租金、押金、人工等前期投入至少需要30万 , 开业一定周期后 , 品牌方就将从每日营业额中抽佣 , 加上门店本身的持续性运营成本 , 大约每个月要冲到23万营业额(平均每天约7500元)才能勉强保本 。如果想两年完全收回投资成本 , 则每天至少需要做到1万元以上的营业额 , 这是很难完成的目标 。
巨头们仍举起镰刀 , 图个啥?
可见 , 无论是供应链体系还是扩张模式等方面 , 在社区生鲜赛道上 , 中小企业仍旧面临着许多难点 。不过在巨头企业看来 , 这或许恰巧是入场收割的机遇所在 。
例如滴滴在川渝试点橙心优选 , 以补贴战的方式进入社区生鲜市场;美团优选全面接替美团买菜 , 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试水;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项目切入社区生鲜赛道等等 。
"巨头们依靠自己的生态体系 , 多的是变现方式 。"王清霖表示 , 对于美团、拼多多等入场的巨头来说 , 生鲜是一个高频刚需的补充品类 , 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的增量市场及流量变现空间 。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也对ZAKER新闻表示 , 无论是资金、流量获取、技术能力还是生态体系 , 巨头们都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在巨头们看来 , 社区生鲜是个可以实现降维打击的细分市场 , 既没有较高的准入难度和门槛 , 又能带来富有想象力的用户、业务增量 。
"巨头入场也代表着行业进入收割期 。"庄帅认为 ,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社区生鲜赛道上的不断试错探索已颇有成效 , 极大降低了巨头们的试错成本和周期 , 为后者入场做好了铺垫 。他也表示 , 参照此前团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赛道竞争的发展走势 , 社区生鲜市场或将迎来密集的投资并购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也对ZAKER新闻表示 , 目前来看社区生鲜领域还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寡头 , 各方似乎都还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 但实际随着行业后续的发展 , 头部效应会愈加明显 , 市场将被巨头瓜分 。

拼多多|巨头们亏钱也要做的生意:改变你的买菜习惯为何如此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实际上巨头动用资本手段推动的阵营化、寡头化趋势 , 如今也已初现端倪 。
例如腾讯投资入股每日优鲜、谊品生鲜;美团、滴滴、拼多多均推出自有社区电商项目;阿里早前布局的盒马、饿了么、菜鸟 , 推出"菜划算"等等 。各大互联网巨头或自建品牌或投资入股 , 均在扩大自身在社区生鲜赛道上的阵营体系势力 。
巨头们的"大军压境" , 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兴盛优选、叮咚买菜、食享会等原本扎根不同区域的中小社区生鲜企业的担忧 。
"其实暂时还没感到竞争压力 , 也并不紧张 。"某社区生鲜平台内部人士对ZAKER新闻坦言 , 目前该公司资金粮草充足 , 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市场竞争 。同时他也坦言 , 竞争对手往往不是巨头企业 , 能在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 反而可以取得与巨头结盟的资格 , 实现跨越式发展 。
也正如此前所言 , 参照团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次大规模竞争的故事走向来看 , 对于腰尾部社区生鲜平台而言 , 结局要么是卖身巨头实现双赢 , 要么是蜕变成为新巨头 , 无论哪个 , 他们都觉得不亏 。
另一方面 , 必然出现的并购整合趋势将让各方阵营逐渐具备更大的资源和动力去跑马圈地 , 瓜分市场蛋糕 。对于用户而言 , 这也意味着未来一定周期内 , 传统的线下农贸市场、商超买菜方式 , 将以更快的速度被社区生鲜的线上模式所取代 。
可见 , 巨头企业们看中的 , 是未来覆盖中国广大城市社区用户日常买菜、生鲜消费需求的市场份额 , 以及掌控这一万亿市场的强大话语权 。分页标题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拼多多|巨头们亏钱也要做的生意:改变你的买菜习惯为何如此重要】ZAKER新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