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痛批“逼酒事件”:仅警告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
近日 , 一则银行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新闻引发关注 。
8月27日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声 , 痛批“酒桌文化”积弊难除、“圈子文化”陋习犹在、“奢靡之风”屡禁不止 , 直指涉事银行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 , 无异于罚酒三杯 , 并表示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 。
文章图片
员工爆料截图 。 新员工拒喝酒被打耳光近日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一位新员工爆料称 , 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聚餐时 , 因没喝领导敬的酒 , 被某领导辱骂、指责和扇巴掌 , 离场时还被部分同事追骂至电梯处 。
8月24日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发文证实此事并致歉 。 该行表示 , 员工杨某反映的中关村支行营业部某领导及该支行个别员工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 , 确系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 , 上述行为确实对其本人造成了影响和伤害 , 对此深表歉意 。
该行称 , 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 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 , 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
涉事银行的回应并未使事件尘埃落定 , 网络舆论持续关注该事件进展 , 也引发了对“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上下级攀附”“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广泛的讨论 。
【|中银协痛批“逼酒事件”:仅警告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
文章图片
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截图 。 中银协痛批恶俗陋习中银协称 , 该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衍生和形成的一些不良作风和陋习 , 对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 , 也为加强银行业清廉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
在中银协看来 , 究其根本 , 存在如下三方面深层次原因 , 一是 “酒桌文化”积弊难除 。 前些年 , 有些银行在营销客户、延揽储户过程中 , 确实存在着“酒桌文化”的现象 。 “酒量等于业务量”“办事要靠吃喝”“接待也是生产力”等歪风一度盛行 , 觥筹交错之中 , 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 , 出现“酒杯一端、业务好谈 , 筷子一提、全都可以”的现象 , 在有些银行领导的眼里 , 喝多喝少是能力问题 , 喝与不喝是态度问题 , 在这种思维惯性左右下 , 喝酒成为考量员工能干与否的一种“标准” 。
二是“圈子文化”陋习犹在 。 少数银行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 , 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 , 吹喇叭 , 抬轿子;对外以人划线、排除异己 , 掣肘使绊 。 “小圈子”折射出的是封建“官场哲学” , 是市场经济趋利性产生的“利益共同体” 。 此次事件也是个别银行领导搞“小圈子” , 以敬酒来画圈考验 , 未按“长官”意思行事便心生不满 , 动手打人 。
三是“奢靡之风”屡禁不止 。 涉事银行领导罔顾中央精神 , 公然出入高档餐厅 , 聚会豪饮 , 高标准花销 , 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 , 反映出涉事银行领导纪律素养的缺失以及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漠视 。
中银协指出 , 本次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家长式管理、官老爷作风、职场霸凌、对员工缺乏尊重等种种与风清气正相悖的恶俗陋习 , 如任其发展 , 将会给行业社会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
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中银协指出 , 涉事银行对外发布的说明 , 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 , 无异于罚酒三杯 , 行业内外和广大公众颇有微词 。 涉事银行要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坚持刀刃向内 , 严字当头 , 对于此类有损行业形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 , 要“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 , 按照党纪国法和银行内部有关管理规定对相应当事人从严从重处理 。 分页标题
近期 , 中银协修订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 以加强行业自律 , 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 。
“今后 , 对从业人员因行为恶劣 , 对行业造成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的将考虑纳入行业禁入黑名单 。 对于出现类似有损行业形象行为和事件的银行分支机构 , 将采取“一票否决制” , 在整改未落实期间禁止其参加中银协“星级网点”“百佳、千佳单位”等文明规范服务评估活动 。 ”中银协称 。
中银协要求 , 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 改变过去那些 “以存款论英雄”“以关系论能人”等不良用人导向和考核标准 。 要破除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等小圈子、小团伙依附关系 , 杜绝因“圈子文化”而滋生的畸形权力和裙带关系 , 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 。
中银协直言 , 在中央三令五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反四风精神背景下 , 该支行的领导在高档场所聚众吃喝 , 实属罔顾中央精神 , 违背清廉金融文化的典型之举 。
中银协指出 , 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 在单位不拉帮结派 , 私下里不互相称兄道弟、不搞小圈子;不通过组织聚餐、联谊等活动“拜码头”“搭天线”“傍大款” , 进行利益输送或结成利益集团 。
延伸阅读新员工不喝敬酒被打耳光?拼酒陋习该“醒醒酒”了员工不喝敬酒 , 竟被领导扇耳光 。
近日 , 网上流传的一张微信群记录截图显示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的新员工杨某与同事聚餐时 , 因没喝敬酒 , 一名领导大为不满 , 不仅满口脏话辱骂 , 还上前扇起巴掌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回应称:确实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 , 已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 扣罚两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 , 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
因为下属没喝所谓的“敬酒” , 就上演一出连打带骂的“罚酒”戏码 , 董某的过激行为引发网友热议 。 很多网友认为 , 这不是一句酒后失态便可掩饰的 。 言行如此嚣张跋扈 , 显然是从内心深处把酒桌当成了地位和权力延伸的外场 , 认同酒杯的刻度可以量化职场的等级 。 同事聚餐 , 可以联络感情、放松心情 , 怎么酒杯就变成了向领导致敬的道具?不仅领导感到“失望” , 部分同事也不依不饶?
把敬酒当成灌酒 , 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 。 总有人从喝酒的多少看感情的深浅 , 把酒量的大小当忠诚度的测试 。 说到底 , 就是通过别人的服从来凸显自己的威力 。 董某因此受到处分和罚款一点不冤 , 但愿他的教训能给喜欢拼酒的职场人士提个醒:酒量和感情、能力、业绩统统不该挂勾;对待下属 , 如此敬酒不吃就上罚酒 , 最后很可能是自己干了更辣的罚酒 。
从网友留言可以看出 , 杨某的亲身经历 , 许多职场员工感同身受 。 作为新入职的年轻人 , 敢于打破酒桌潜规则 , 更是得到了舆论的集体声援 。
杨某不愿拼酒 , 身上却带着一股拼劲儿 , 跟不讲道理的领导拼 , 跟蛮不讲理的拼酒“文化”拼 , 值得鼓励 。 在杨某所在的金融等诸多行业 , 拼酒现象相当普遍 , 甚至流传喝多少酒办成多少业务的所谓业绩 。
在现实生活中 , 相比杨某的滴酒不沾 , 更多的人选择委屈自己 。 有人为了多腾点胃口喝酒 , 全场不动一筷;有人喝上几杯就去卫生间自我催吐 , 以便回到酒桌继续“打圈”;多少酒局 , 都以喝到脸红脖子粗、走路找不着北、烂醉如泥收场 。 这份酸楚的背后 , 正是员工们身处“不拼酒难办事”的潜规则中 , 深陷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窘境 。 言行失当的董某 , 自称即使过敏也在坚持喝酒 , 未尝不是拼酒文化的受害人 。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 与酒相关的佳话数不胜数 。 把握好度 , 酒可以烘托气氛、化解矛盾 , 甚至为彼此达成共识起到助力作用;但如若过度 , 则会损害身体、破坏关系 , 甚至引发事故、触犯法律 。 当今职场流行拼酒 , 过度饮酒、过度劝酒、过度依赖酒来解决问题 , 可以说与酒文化毫不相干 , 折射的是一种丑陋的庸俗的企业文化;有员工不喝 , 就加以羞辱 , 更是权力的滥用 。 杜绝逼酒、酗酒、醉酒 , 提倡自愿、适度、克制饮酒 , 才是酒桌上应有的态度 。 只有更多的董某学会收敛 , 才能让更多的杨某免受伤害 。 分页标题
拼酒不是一种文化 , 而是一项陋习 。 要杜绝拼酒陋习在企业大行其道 , 既需要杨某这样的正面硬刚 , 更需要企业领导端稳手中的酒杯 , 切莫认为员工不喝敬酒就是不给领导面子 , 更不能抱有“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心态 。 以为拼酒能拼出感情、拼出业绩、拼出忠诚、拼出领导信任的人 , 该“醒醒酒”了 。
- 谭浩俊|中银协为何痛批“逼酒事件”处理是罚酒三杯
- 中银协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 推动第三方电子函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 中国长安网|员工拒喝酒被打 中银协痛批陋习 拟建黑名单
- 银行业|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
- 打耳光|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
- 罚款|中银协痛批“逼酒事件”:仅警告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
- 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 中银协: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 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敬酒被打具体什么情况?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敬酒被打具体情况
- 员工|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事件: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 银行|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酒被打耳光:拟建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