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本文插图
作者|房超平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 , 将出席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中学课程周主题峰会” , 敬请期待 。
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和高度 , 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高度 。 很多问题之所以无法解决 , 成为难题 , 就是因为对其根源的认识不到位 。
比如孩子 , 从小错不断到偶尔大错;从不服管教到全面叛逆;从不想学习到反感学习;从成绩不好到全面滑坡……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 。
本文针对孩子时常犯错、叛逆、厌学这三个痛点问题 , 谈谈如何对它们进行重新认识 , 以及怎样破解这些难题 。
错误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从本质上看 , 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 , 很多时候孩子做了错事却不知道自己错了 , 或者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 却不知道错在哪里 , 或者也知道错在哪里 , 但不知道怎样改正 。
因此孩子犯错不如叫做试错——尝试是否正确 , 某种程度上说 , 孩子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与改错中进步和成长的 。
【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先从几个案例谈起:
案例一:面对小错不断的“熊小子”
一个小男孩 , 大错不犯 , 小错不断 , 家长每天会接到很多老师的投诉电话 , 家长苦不堪言: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其实 , 老师和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 , 要抓习惯和规则这样的原则问题 , 而不是盯着那些小问题不放 。 有时候孩子犯错误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 是为了和老师家长“套近乎” , 让家长和老师关注他 。
案例二:妈妈 , 我要去看心理医生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家长求救“奶奶和老师频繁告状 , 孩子要求找心理医生 , 怎么办?” , 我给家长分析原因:周围的人都说孩子聪明 , 孩子生活在聪明的光环之中 , 而却因“粗心、成绩不好”被告知“聪明用错了地方” , 慢慢地他自己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 其实 , 这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可以解决 , 怕就怕从此让孩子背上了“差生”的包袱而一蹶不振 。 因此 , 老师和家长应该考虑以另一种方式来评估孩子的学习 。 比如 , 给低年级的孩子不按分数计算成绩 , 而是按照等级来评估 , 淡化差别和比较 , 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
案例三:孩子拖沓谁之过?
一个家长吐槽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拉拉 , 吃饭、洗澡、写作业等这些问题都要远远超时 。 我给家长解释道: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支配时间的权利 。 如果他提前完成了任务 , 老师和家长还会安排其他的学习任务 。 因此 , 解决办法很简单:在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后 , 要允许孩子自由支配时间 。 这个家长采纳我的建议后 , 孩子拖沓的毛病明显好转 , 问及理由 , 孩子这样说:“因为我在节约我的时间” 。
案例四:同是考试作弊 , 后果却天壤之别
一个孩子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后 , 没有当即“揭发” 。 当孩子考试结束后 , 老师这样解释道:你追求好成绩的出发点是对的 , 你不要自责 。 想提高成绩 , 老师可以帮助你 , 完全不需要这样做 。 结果 , 得到信任的这个孩子 , 后来逆袭考到前几名 。 而另外一所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考试作弊 , 被老师抓住当场处理 , 挨批后 , 这个学生选择“轻生”了结生命 。 同样的错误 , 不同的处理方法 , 结果大相径庭 。

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本文插图
观点1:没有孩子想主观有意犯错
孩子犯错误 , 一定有他犯错误的原因 ,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 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 自觉主动接受教育 。 孩子知道主观有意犯错 , 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 , 除非他不得不这样做 , 或者他想借机报复别人 。 只要找到孩子不想犯错的理由 , 就能够说明孩子不是有意犯错的 , 或者孩子只要说明他犯错的原因 , 就说明孩子的错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分页标题
观点2:孩子的错误毋庸批评
孩子的错误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无知的错误——孩子因为无知或者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才犯的错误 。 这样的错误 , 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就行了 。
二是无能的错误——孩子因为能力不够而犯的错误 。 比如 , 孩子完不成作业而抄别人的作业 , 对于这样的错误 , 老师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能力 , 并给孩子布置可以完成的任务 , 就解决问题啦 。
三是有意的错误——因为其他同学事先犯了错误 , 导致孩子明知有错却依然要犯的错误 。 对这种错误 , 要引导孩子尝试用正确方法来解决 。
四是恶意的错误——孩子明明知道那样做是错误的 , 也没有人事先犯错 , 但却还要故意犯的错误 。 这样的错误 , 老师和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之前做的事情让孩子不爽 , 为孩子后来的错误埋下了伏笔 。
对于这样的错误 , 家长和老师要放下身段 , 询问孩子真正的原因 , 并承认自己的不足 , 当面给孩子说明问题 , 甚至道歉 。 这几种错误都不需要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 。 无论孩子是什么原因犯的错误 , 家长、老师都要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 帮助孩子改正 , 走出错误的泥潭 。
观点3:要学会抓大放小
小错不断的孩子很多 , 也最让人苦恼 , 面对这样的孩子 , 老师和家长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一是抓大放小 。 不是原则性的错误 , 一般不要去管教孩子 , 更不要对孩子的错误揪住不放 。
二是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 。 与孩子协商制定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规则 , 让孩子自己遵守规则 , 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 以中国小朋友和国外小朋友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为例,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则教育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
三是有规则就要有处罚 。 孩子违反规则一定按照约定给予适当的处罚 。 但处罚要以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 。
观点4:允许孩子为错误进行申辩
孩子在犯错后 , 大人进行教育时 , 要允许孩子开口申辩 , 说明原委 , 因为眼见未必为实 。 了解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 , 给孩子说明可以不犯错误能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 一定要注意: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
观点5:这块“遮羞布” , 千万不要撕下
孩子撒谎的目的 , 就是为了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 , 可以不受批评 。 如果大人非要刨根问底 , 让孩子承认错误 , 就等于把孩子的“遮羞布”撕掉 。 默认孩子的“撒谎”不等于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 选择合适的时机暗示孩子 , 让孩子明白就可以 。
观点6:宽容≠纵容
对于孩子的错误 , 引导孩子明白错在哪里 , 为什么会错?怎样改正错误?就会成为重要的资源 , 对于教师而言 , 遇到错误越严重的孩子越应该感谢孩子 , 因为这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 宽容孩子的错误就是给予孩子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 但宽容不等于纵容 。 不能随时翻旧账 , 这样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 ”
孩子叛逆是个“伪命题”
每当遇到十几岁甚至十来岁的孩子种种“不良”的行为时 , 都会被解释为青春叛逆期 。 “叛逆”成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肆无忌惮的行为的天然借口 , 似乎叛逆与青春如影相随 , 青春期叛逆被公认为是一个“真命题” 。 而在亲子课堂上 , 笔者抛出这个观点——“叛逆是一个伪命题” , 完全颠覆传统的观点 , 撞击着听众的脑门 , 让人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 正如一位老师所言:之前也知道青春期不一定叛逆 , 但是一直找不到可破除大众“真命题”的有效途径 , 而在互加兴成长计划的亲子课堂上 , 房老师把他的观点融入到五个小故事中 , 让我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
先从几个案例谈起:
案例一:“爸爸 , 我戒掉网瘾了”
面对一个沉迷于网瘾少年的父亲的求助 , 我给家长分析道 , 孩子喜欢网络游戏有三点原因 , 1.孩子太孤独 , 没有同伴玩 , 而在网络游戏中可以弥补这份缺失;2.孩子成绩不好 , 没有成就感 , 而网络游戏的升级可以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3.父母和孩子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 除了成绩 , 在学校和家里缺少存在感 , 家长往往不和孩子谈论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 这一点是造成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我告诉家长 , 解决这个问题 , 需要从消除这三个原因入手 , 接着 , 我列举了戒除网瘾的三个实例 。 家长根据我的建议 , 与孩子沟通协商 , 令人棘手的问题得到解决 。分页标题
案例二:乖仔说妈妈残害了他11年
一个妈妈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假装看书、学习 , 而是一味地对外人夸奖孩子听话、认真 。 房老师说 , 这样的孩子只是在按母亲喜欢的方式去做 , 至于做的效果怎么样 , 家长并不关注 , 只是注重表面形式 。 其实 , 无形中 , 这位母亲对孩子用“品行”绑架塑造了“乖孩子”的形象 。 而当我与这个将要读高三的孩子交流时 , 孩子对母亲的夸赞不以为然 , 母亲试图通过道歉表示忏悔之意 , 不料 , 孩子却说:已经晚了 , 你残害了我十一年 , 已经来不及了 。 后来 , 在我的调解下 , 母子释怀 , 儿子的成绩才大幅进步 。
案例三:智慧面对孩子成绩退步
一位平时成绩很不错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成绩明显下滑 , 在孩子“等待”“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时 , 平时要求严格的妈妈并不像往常那样处理 , 而是安排孩子去玩孩子提了半年多都没有答应、对这个家庭来说比较昂贵的滑雪运动 。 等下次孩子成绩回到最好状态时 , 问妈妈为什么明明知道那次成绩严重下滑却没有批评她 , 还让她玩最喜欢的运动的原因时 , 妈妈意味深长的回应道;“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 受到委屈的时候 , 学习退步的时候 , 妈妈唯一能做的 , 不是批评你 , 抱怨你 , 更不是指责你 , 而应该是理解你、宽容你、帮助你 , 给你成长的力量 。 ”听完这个案例 , 老师、家长不禁感慨:之所以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 , 是因为人家有一个智慧的爸爸或妈妈 。
案例四:老师用“权威”伤了我的心
一个物理老师坚持己见要求所有的孩子认真完成作业 , 包括那个成绩很好的孩子 。 结果 , 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 不但没实现提高成绩的目标 , 而且成绩严重下滑 。 后来 , 老师纠正了这样的做法后 , 这个孩子才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 其实 , 这也是教学工作中的普遍现象 , 虽然学校强调因材施教 , 而实际情况是 , 老师因为怕麻烦 , 还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和管理班级模式 , 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 , 遇到冲突 , 利用教师的“权威”毫不妥协、毫不退让 。 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孩子 , 更是残害了孩子的心灵 。

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本文插图
观点1:叛逆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独立 , 确立“自我”地位 , 而做出的与大人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叛逆 。 换个角度看 , 这也是孩子成大、走向成熟的标志;每当孩子的问题没法解决时 , 大人会想当然地认为 , 都是叛逆造成的 。 大人的期望和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识提出来的 , 但大人的经验和见识未必比孩子更丰富;即便孩子的行为有不当之处 , 也不必大惊小怪——那是孩子了解、认识世界的必经之途 。 也许走过弯路后 , 体会更深刻 。
观点2:逐渐学会听孩子说“不”
孩子长大后 , 必须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 不一定非要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看法 , 尽管老师和家长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在小学低段和中段 , 孩子往往会对老师/家长言听计从 。 慢慢地 , 孩子们发现 , 大人以前的很多说法都是“骗”自己的 , 或者都不全面 。 于是 , 开始怀疑老师/家长 , 尝试对大人说“不”;给老师/家长说“不” , 说明孩子开始有独立见解了——这很正常 , 大人不应该大惊小怪 。 如果老师/家长希望孩子学会自律、学会学习 , 就得习惯于孩子说“不” 。
观点3:个性的孩子 , 更有创新能力
大人往往喜欢乖、听话的学生 , 以为这是“优秀”的标志 。 在“听话”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 要么变成大人喜欢的样子——唯唯诺诺 , 要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更加叛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往往看上去很听话 。 其实 , 也不尽然 。 很多孩子往往是伪装给大人看的 ,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 并非好事 。 因为这会造成人格的分裂;国外喜欢有个性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彰显 , 而非让每个学生变成一个“模子” 。分页标题
观点5:学会逆向思维 , 发展空间更大
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很聪明 , 但“紧箍咒”念上十来年 , 都会变得温顺、服帖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逆向思维的孩子容易叛逆 , 而逆向思维的孩子 , 学习和成长空间反而更大;如果孩子出现和大人的想法不一致的行为时 , 大人们会这样思考问题:这小子又在捣蛋 。 因此 , 即便听孩子解释 , 也是装样子 , 并不是真正相信孩子 , 批评甚至训斥也就在所难免;“优秀孩子”往往“一俊遮百丑” 。 大人们不要只看到孩子学习好 , 就可以放松对孩子的其他要求 。 否则 , 一旦孩子在其他方面出了问题 。
观点6:父母善于倾听 , 孩子就不会有叛逆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叛逆期 , 是因为大人善于换位思考 , 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过的桥 , 比孩子走的路多”;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 , 而是与孩子平等交流 , 民主沟通 , 相互尊重 , 加深理解 , “不一致”就可以理解 , 叛逆就会远离孩子;希望孩子完全听从自己的要求和意见 , 无异于“克隆”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孩子——而这未必是大人们的愿望 。
叛逆严重的孩子的父母 , 往往是威权型父母 。
厌学不是孩子的错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厌学行为老师、家长该怎么办?先看下面的几个实例 。
案例一:“数学小天才”为什么会厌烦数学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课堂上不注意听讲 , 遭到老师的批评 , 被逐出教室 。 恰好我路过教室外 , 经过询问 , 询问原因得知:“老师讲的这些我都会 , 不想再听” 。 这个孩子不但会小学一年数学的基本内容 , 而且还能背出乘法口诀 , 甚至连“二四得八”的依据都能说得清楚 , 不可谓不是“小小数学天才” 。 但这个数学天才却不怎么喜欢数学课 。 究其原因 , 主要是超前学习造成的 , 幼儿园学习了本该小学学习的东西 , 影响了孩子的好奇心 , 使孩子不愿意再学已经学过的东西 。 而在当前 , 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 , 超前进行小学的知识教学 , 殊不知这种超前学习却造成了孩子们的厌学情绪 。
案例二:妈妈给我转学吧 , 我实在受不了了
现在的很多中小学存在一个现象——作业多 , 一个孩子的各科课家庭作业加起来近三个小时 ,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重点小学 , 孩子们很难在11点之前休息 , 导致孩子们的睡眠严重不足 , 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 。 有个在某大城市一年级的男孩子 , 不但违反教育部禁令 , 要求完成一个多小时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业 , 而且还家长要求孩子完成各一个小时的语文和英语阅读任务 , 以及一页纸的数学计算 。 孩子每天“看”着这些作业 , 痛苦万分 , 非常羡慕别的学校的小朋友作业较少 , 多次向家长发出转学要求 。 试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厌烦学习?
案例三:再说学习 , 我就不回家了
一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电话求助我:“孩子有离家出走的节奏 , 该怎么办?”仔细询问 , 我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 , 周五放学后 , 爸爸给孩子准备了一桌好饭 , 妈妈接孩子回家 。 不成想 , 刚上桌 , 没等家长说话 , 孩子抢先发言:你们是不是想说下面这段话 , 吃完饭 , 咱们抓紧完成作业 , 然后 , 早点休息 , 第二天早上去补课 , 补完课之后 , 再认真复习 , 争取下周的周考排名能提高一些 。 这样的话 , 就能进好的班级 , 之后就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 。 有了好的学校毕业证书 , 就能找到好的工作 , 就可以有好的收入 , 将来就能找个好老公 , 这一生就幸福了 。
看爸妈无言以对 , 孩子把碗筷一丢说道:“再这样说 , 我下周就不回家了” 。 在日常生活中 , 除了学习 , 家长不和孩子谈论任何其他话题 ,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 造成孩子反感 , 亲子关系极度紧张 。 我给家长建议 , 下周五孩子回家后 , 父母这样和孩子说话:孩子 ,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人 , 咱们今晚不做作业 , 想看电视看电视 , 想和爸爸妈妈说什么都可以 , 明天睡到自然醒! 分页标题
其实 , 孩子能不能完成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 , 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 不要让孩子觉得完成作业 , 是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 。 结果 , 孩子“放肆”一天后 , 自觉地早早起床完成作业 。 之后的周考 , 成绩还进了130多名 。 看来不管学习 , 似乎胜过过于关注学习 。
案例四:怎么努力都是50分 , 看来我不是学习的料
初一的一位家长给我说: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 , 也能积极完成作业 , 但就是怎么努力 , 成绩却不见提高 , 每次考试都是50多分 。 经过孩子越来越怀疑自己 , 是不是学习能力不足 , 准备放弃学习和补课 。 面对家长的求救 , 我给家长分析道:孩子有这样的苦衷很正常 , 你很理解孩子 , 值得称道 。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 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 和老师、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 , 探寻解决对策 , 而不只是只盯着成绩和排名 。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 老师们是否这样思考问题 , 我们的试题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 , 能不能给努力的学生一个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 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 , 这个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

蒲公英教育智库|孩子犯错、叛逆、厌学,只有重新认识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本文插图
观点1:没有兴趣 , 很难有高效率
众所周知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具有探究性的“胖问题”(通过一个问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是激发兴趣、激活动力的重要法宝 。 孩子从生下来没完没了的问问题 , 到中学后基本不问问题 , 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需要进行彻底的反思;为了成绩而扼杀兴趣 , 得不偿失 , 在激发兴趣、激活动力与一时的高成绩之间没有妥协的余地 , 一味的强调解决问题 , 而不是启发孩子产生更多的新问题 ,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 就是在消灭孩子的兴趣 , 而没有兴趣 , 就是厌学的前奏 。
观点2:超量作业无法有效提高成绩
作业的目的是加深理解记忆 , 提高思维能力 , 检查学习效果 , 适量有效多样 , 有层次探究性强的作业才能实现这些目的 , 作业不是越多越好 。 超量作业基本上都是机械重复的作业 , 不但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 而且机械重复过量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望而生厌 。 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 还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 面对越来越多的作业 , 家长要主动为不堪重负的孩子减负 , 不能因为作业而影响休息 , 不能因为作业而剥夺孩子参与社会实践 , 与人交往和游戏的时间 。 而老师要控制作业总量 , 对作业进行精选 , 尽量避免机械重复 。
观点3:父母盯着排名 , 孩子压力山大
评估孩子的学习应该关注5个要素:孩子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学习表现、发展空间和学习成绩 , 而不仅仅是标在试卷上的分数成绩 。 分数和排名是相对的 , 也是暂时的 , 只是对前段学习的相对评价 , 如果把学习的阶段性成绩 , 作为对学习状态分析和改进的策略之一 , 就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提高服务 。 只要孩子比以前努力了 , 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 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和排名 , 看不到孩子的付出 , 一味的因为分数和排名没有变化的指责孩子只能让孩子逐渐丧失信心 。
观点4:有梦想的孩子不会厌
一个妈妈每天在送孩子上学路上给孩子讲世界历史上的今天 , 以及昨天国家和世界发生的重大新闻 , 下午要求孩子复述的故事 。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 , 持续九年不间断 。 这个孩子上了高中后的第一天就立下要考上名校的雄心壮志 , 并竭尽全力 , 认真学习 , 结果如愿以偿 。
事实证明 , 之所以很多优秀的孩子 , 不论学习任务有多繁重 , 学习压力有多大都不会厌学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不同意普通孩子的梦想 。 而这个梦想就来自父母正确的引导 。 梦想与格局有关 , 格局与视野有关 , 而阅读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 。 无论怎样放到阅读的作用都不过分 。分页标题
观点5:乐观是厌学的克星
心情愉悦时工作和学习效率会更高 , 因此乐观的人 , 学习不会太差 , 人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培养孩子乐观的情绪需要适当减少学习时间 , 有意识让孩子参加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 不愿意做的事情 , 自己强迫自己去做 , 甚至他人强迫自己去做 , 很难谈得上高效率 , 老师希望提高成绩 , 必须在提高学习的精准性和课堂质量上下功夫 , 而不是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三个问题:在学校开心吗?哪一方面有进步和变化?哪件事可以做得更好?表明家长期待孩子乐观进步 , 而不仅仅是学习 。
观点6:孩子退步时 , 应该帮助他 , 而不是谴责他
有进步就会有退步 。 如果孩子的退步是暂时的 , 老师、家长的正确对待、积极鼓励可以转化为不断进步的动力 。 退步时孩子的心情比大人更难受 , 尊重、理解、包容孩子的退步 , 退步就能变成进步之母;如果孩子的退步是趋势性的 , 要与孩子一起查找退步的原因 , 并采取措施引导 , 帮助孩子有效应对 , 否则小退步就会变成大退步 , 因为某一方面的退步而否定孩子的努力和其他方面的进步 , 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造成更大的退步 。